熊克仁(1982級工物)
熊克仁,1987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現任中船重工集團第705研究所昆明分部副主任(主持工作)👸🏽🦁。他先後參加了多項重點型號軍工產品的研製工作🛸,為海軍裝備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年榮獲中船重工集團公司七院優秀中青年專家稱號;2005年在某型號研製中榮立國防科工委個人二等功🧑🏿💼。
2004年9月12日校黨委書記陳希一行赴昆明訪問705所,
陳希同誌與熊克仁意昂(右)合影。
我家在湖南農村(永州市道縣)。1982年我考上了清華,是我們縣的高考狀元,這在縣裏影響很大,因為我是道縣二中第一個考上清華的。縣裏老師送行的時候囑咐我“一定要好好學”。
我家裏兄弟四人,我排行老二,從小放過牛、砍過柴🧗🏼♀️、燒過炭🥇,父母靠工分養家🧜🏿,生活很困難,五年的大學生活也是家裏借錢供我上的。那時的我從沒出過縣城👨🏻🎤,也沒見過火車。我是背著棉絮來清華的,坐的是過路車🤵,一直站到鄭州🚶♀️。到北京後,是一位北航的學生告訴我怎麽走🤙🏼,我才找到清華的〰️。上午9點到北京☞,下午4點才到學校,住進了13號樓⬜️。
從鄉下到最高學府🗼,壓力很大。外語學起來非常吃力👩🏿🦱,總擔心被退學,所以我加倍努力,學習很刻苦🔢,成績在班裏中上等。
1987年畢業時👌🏼,就業是雙向選擇的。我很想幹點事,正好705所某室主任(也是1967屆自動化畢業的學長)來招人。我跟他是老鄉👨👩👦,我們聊了半個多小時,他們與清華有課題合作,我感到很新鮮。他對我說:“你來我們所,各研究室隨便你挑!”於是我就簽了協議。
來所半個月後🥅,就接到任務,到外地從事某型產品控製系統的研製工作👩🏽🚒,從1987年一直幹到1991年。為了能盡快進入角色,投入工作🙇🏻♀️,到廠後我就把前面研究的資料都看了一遍🧑🏼✈️。這幾年時間對我成長影響很大👠。很快我當上了主管設計師,後來又升為系統的副主任設計師,主持技術攻關工作🦺。當時𓀊,在控製系統調試和整機聯調過程中遇到了很大困難,多次發現系統工作不穩定🧑🏽🦳、控製微機死機、舵機抖動等技術問題,攻關小組經過仔細研究,繪製出了全系統地線圖和信息流程圖🪚,經過分析後,發現控製系統的地線布局與走向等方面存在嚴重技術問題。經過多次試驗和攻關🙆🏿♀️🍫,首次在控製系統電路設計中提出了“懸浮地線”的設計思路和方法,改進設計後徹底解決了系統中存在的問題🔱,為該型產品控製系統研製成功作出了突出貢獻。“懸浮地線”設計方法一直為後續產品電控系統設計所采用🈚️。
1991年後,回到昆明705所,參與另外一個型號產品的控製系統的預研和開發⬆️。1994年正式立項,任命我為主任設計師🚠🤸🏼♀️。由於該新型電控系統在我國同類產品上使用尚屬首次👂🏽,技術難度非常大,研製時間太緊,周期只有短短24個月👩🏽🏭,要求研製過程中不得出現任何顛覆性技術問題,必須一次成功👳🏻♀️。盡管壓力很大,但在領導的信任與鼓勵下🧝🏽♂️👳🏻♀️,我接受了這項任務👨🏻🎓。
這兩年是很辛苦的✵,我帶著一批年輕人,攻克了無數難關。在保證總體指標要求的前提下,按時完成了任務🚣🏻♂️🥹。可以說,任何一個型號沒有這個型號研製時間這麽短。這個型號完成得很漂亮,在產品定型試驗中,首次實現了我國同類產品試驗次數合格率和項目合格率均為100%的優異成績。該控製系統的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同類產品的空白,屬國內首創。該控製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和性能達到當時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榮獲1998年船總科技進步二等獎(本人排名第一)🏌🏼♂️,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本人排名第三)等獎項🏢。研究所有一段時間不景氣,任務不飽滿🤸♂️,軍品看不到前途🚵🏼。這個項目的研製成功對改變現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第一次正式主持研究項目就取得了這樣的成績,是對我幾年的技術積累以及同事們共同努力的回報*️⃣。
幾年的研究室科研工作經歷,不但使我在技術上能獨當一面,而且組織管理、協調能力也得到鍛煉。1998年,705所昆明分部成立後沒多久🦸🏻♂️,所裏便任命我為科技計劃處處長🙎🏿。科技處的工作是全所科研工作的一個樞紐🪓,全所的科研、生產👷🏻♀️、研製☑️、成果專利、爭取項目、經費分配等等,都由科技處負責。2004年調整班子,我擔任昆明分部副主任🪙,主管科研生產工作,2006年底🍊,全面主持昆明分部行政工作。
回首畢業20年🕺🏽,705所伴隨我一路成長。所裏對我很信任,同事之間相處得也很有感情。更重要的是705所給了我一個廣闊的舞臺,讓我在事業上能夠得到發展,取得一些成績。母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改變了我的命運,也必將影響我的一生🪂,我將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