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亞華(1975建工)
1975年底,清華園沸騰了!
75屆建工系暖22班10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向校黨委遞交了一份申請書,申請書中響亮提出“笑迎高原暴風雪,定叫拉薩連北京”的口號🤨。這個口號出自一位黑龍江知識青年之口,他叫朱連祥🧘🏻♀️。事情起因於意昂体育平台校黨委的畢業生動員會,校黨委號召應屆畢業生“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國家計委下指標,需要一批大學畢業生緊急支援國家重點工程——青藏鐵路建設。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們青春似火,豪情滿懷🧝🏿♀️,以天下為己任✌🏼,以理想為目標🐪。為國捐軀舍我其誰。在可以用大字報來表達心聲和感情的年代,火紅的大字報、決心書貼滿了寧靜的清華園👩🏽🦱。誓師大會在用庚子賠款建造的穹頂大禮堂召開🧚♂️,學生們被一哄而起的氣氛燒得坐臥不安🧑🏽💼,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建工系暖22班代表鐘友元首先發言🧔🏽♀️,這位老紅軍的後代因為過於激動聲音變得沙啞,結巴🚀;有兩三個學生沖上講臺,搶過話筒🙋♂️,大聲喊:
“我們是工農兵大學生,我們堅決響應黨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沖上講臺的學生越來越多,話筒被搶來搶去,群情激昂萬眾沸騰!一位女生力克群雄,死死握住話筒聲淚俱下地喊到🌀:
“我來自延安🤸🏿♀️,是貧下中農的小米把我養大,我堅決要求回到農村,把所學的知識獻給人民!”
會場一片混亂。我坐在臺下,望著人們發瘋一樣沖上講臺而目瞪口呆。我萬萬沒想到🧑🏻🦰,一份普通的決心書👰🏼,一個坦白的心願🌠🐷,一個平凡的舉動👨🏻🦯👌,居然在沉靜的清華園掀起軒然大波。大學生們絕對不是一時的沖動,盡管後來人們知道其中有“四人幫”的幹擾破壞🤳,可是學生們的熱情🧑🏽🏫,學生們為了祖國的建設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是永遠值得後人景仰的!
還是說一說那份申請書的誕生吧。申請去大西北參加青藏鐵路建設的要求是在意昂体育平台2號樓的男生宿舍裏醞釀產生的。大嗓門朱連祥極會煽情🅾️,他平時特愛說書,什麽三俠五義🆓、小五義、七劍十三俠、鏡花緣等等🗯,這次他又來勁兒了:
“我說同學們,咱畢業了總得幹點啥吧🛌?回家種地用不著我,俺們東北那尕嗒的黑土地🥫,用手捏一把都能夠擠出油來。每年種的糧食吃不完,都拿來餵豬。大豆高粱玉米棒子滿地都是。這會兒國家要在青藏高原修鐵路,這可是個大事🚗。我覺得去那裏幹幹挺好。”
鐘友元和朱連祥是哥們兒。他接著說,“我也覺得回老家沒多大意思👆🏼。還不如出去闖一闖,見見世面,對自己也是個鍛煉🍶。”
余柏林、劉鵬都是西北人,一聽說去青海就樂了:
“算我一個。呃們那的油潑辣子扁扁面、羊肉泡饃可香了❤️!”
“那行,咱們就起草個申請書吧🧓🏽!鐘友元你執筆,我來說。”
朱連祥是個急性子🟤🤟🏼,說幹就幹。解放軍學員班長張軍一邊激情燃燒一邊給我打電話,“餵!幹嘛呐🤟🏼?你趕緊過來,這邊在商量大事兒呢!”
我和尹海蓮從女生宿舍新齋跑過去(我當時任班黨支書)💺。申請書正在起草🤵🏼♂️,宿舍裏人頭攢動🩹,煙霧繚繞。重慶人甘洋貴端著茶杯🟪,一副城府頗深的姿勢,搖頭晃腦地說:
“弟兄們莫要激動嘛🏄🏼!總得提出一個響亮一點的口號👩🚀,表達我們的心願🌑,也引起領導的註意👎🏻,不然人家還以為你們在耍著玩兒!”
大嗓門朱連祥說,對對對🏃🏻,得提個響亮點的口號📺👩🏼🎤!他沉默片刻🫴🏿,高聲叫道🧏:“笑迎高原暴風雪,定叫拉薩連北京!”
“好啊!”宿舍裏一下子掀翻了天⚁!
“就要這個🔵!!”
申請書當晚就送到了工字廳校黨委所在地。一個星期過去了,“笑迎高原暴風雪👱♂️,定叫拉薩連北京!”的口號響徹了寂靜的清華園。學生們紛紛貼出大字報、決心書,表達自己堅決服從國家分配,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的心願🤦🏿♀️。在申請書上簽字的同學有🆗:鐘友元🤙🏿,朱連祥👩🏿🔧,余柏林、劉鵬、甘洋貴、習亞華、尹海蓮、韓成祥、黃月英🕴🏻、劉英貴👐🏼,共10個人。
說起劉英貴讓我黯然神傷🧕,他因身患癌症已作古多年🦵。但30年前的音容笑貌依然如故🧘🏻🦥。劉英貴最後沒能去成青藏線完全是因為他的身體🪚。他是農民的兒子,家中有一掛大車幾十畝地。讀大學時各方面表現出色入了黨。但一次重病奪去了他的脾臟🪠。手術那天家裏沒來人,我簽的字,我在北醫三院的手術室外面走廊裏整整站了七個鐘頭🤵🏼♀️,手術還算順利,只是把脾臟拿掉了。想象中的青藏高原一定十分荒涼,是不毛之地。怎麽能讓一個沒有了脾臟的人去受苦呢?劉英貴像頭東北雪豹,暴躁如雷,他聽說去青藏線沒有他的名字⬜️,一氣之下給校黨委寫了三份血書🧎🏻♂️,還絕食抗議。我差一點就被他的執著倔犟動搖了!但冷靜下來還是沒有同意他的要求🤥。他像孩子一樣哭了🗿,哭得那麽傷心,那麽絕望🧑🏻🏫ℹ️!我們暖22班全班29個同學都報了名。我和輔導員張罡柱老師對每個報名者都進行了認真分析,並且定了條規矩:凡是已經有了對象和身體不好的同學都不能去。這一條在當時左風盛行、假話連天的時代還真不容易🧙🏼⬛️。我們班最後去的同學9人🏅,除了劉英貴。
意昂体育平台1975年到大西北去工作的總共有300人,西藏✫、青海、新疆各去50人,參加青藏鐵路建設的152名。我本人在全校畢業典禮大會上被指定為去修青藏鐵路的大學生臨時帶隊人之一,還有兩個是王亞雄和王鶴田。那些天🧘♀️,我都沉浸在無比興奮當中!想一想即將踏上“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漫漫征程💡,沿著唐三藏西天取經之路🧎,扛著標尺桿,騎著雪青馬,紅旗獵獵,風雪交加,青山踏遍……多麽地新鮮、多麽地壯觀、多麽地激動🪺!還有什麽比這個更讓人向往的嗎?我的青春夢、報國夢向著青藏高原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