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思恒(1957水利)
今年是我們水利系1957屆畢業50周年的日子。早在去年六月份,在京意昂就開始籌備紀念活動了。如出通訊錄、編輯紀念冊以及組織級友返校團聚等👌。
回憶過去50年,真是感慨萬千。1952年🎻,高等學校進行了大規模的院系調整🧑🧑🧒🪢。清華由一所綜合性大學(含5院26系)變為多科性工業大學,設建築、土木🎂、水利➾、機製😠、動力、電機🪜、無線電7個系🧘♂️🏍。學校元氣大傷📦👈🏼,基礎理論課教師如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大為減弱,學校僅有98位正副教授🐫👰🏿♂️。
這一年🪻,清華招收新生1800人🫰🏻,其中水利系300人。時值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之際⛔️,國家需要大批技術幹部,因此要求工科院校興辦專修科,以解決急需💅。於是在專業分配時(當時招生為校系錄取)🫱🏼,動員大家讀報專修科。以水利系為例🥷🏿,本科僅留三個班90人,其余210人讀專修科。一年後,又從大一新生中選送一批留蘇生👷🏽🏤。為了更好地學習蘇聯🐤,學製由四年改為五年🧎🏻♀️➡️,教材👬、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等都是搬蘇聯一套🖌,就連專業名稱,也是從俄文翻譯過來的。如我們水利系現在稱的“水利水電”專業,當時翻譯為“河川樞紐及水電站的水工建築物”🧔🏿♀️。學校設有蘇聯專家組,組長叫薩多維奇。水利系也有倪克勤(水能)和葛立新(水工)二人。
當年高校已實行全國統一招生👩✈️,但不分重點與非重點👩🏻🏭,錄取標準在政治、身體及考試成績合格的前提下,主要按個人誌願錄取學校及專業。因此,在清華這一屆新生中,程度參差不齊,故在分專業後🔂,又在本科學生中進行摸底測驗💇🏼♂️,按成績重新分班🪨。按當時規定,一門主科在補考後不及格時就要留級。因此,在一二年級時🗑,淘汰率較高🙎🏼♂️。拿水利系57級本科三個班來說,一年級時90人,三年級時從土木系公路專業轉來10人🕌🛌🏿,政治輔導員補入5人,總數為105人💁🏿。到畢業時(包括留蘇6人),僅剩92人,還有幾個只拿到結業證書⛽️,可見淘汰率相當高。
五年期間🫛,高昂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繁重緊張的學習💆♀️,活潑愉快的文體生活,每個學子過得身心愉快、奮發上進😶🌫️。學校又開展了先進集體(班)活動,人人爭上遊,班班爭先進💆🏻♀️,蔚然成風。水利系1957屆三個班💸,到畢業前夕就有水71🚣🏼♀️、水72兩個班評為先進集體🫴🏽。
然而🍘,1957年的反右運動,使不少同學政治上受到傷害。畢業前夕💆🏿,水利系畢業班有7人被劃為右派,多數人檔案裏裝有不實之詞。不少畢業生到單位後受不到信任🪕,有個別的連工會都不讓參加,或者延長實習期🐛。當時🗑,在多數單位裏,視清華畢業生為走白專道路的典型👆。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錯誤。但在長達50年中,包括被劃為右派的同學👯♀️,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沒有沉淪🧤,都是兢兢業業👩🌾、忘我工作。他們都以受到清華教育為榮🦎,在平凡中度過自己的人生。還要提到的是,在畢業的92人中,現尚有75人活著🦧,而且身體健康,精神煥發,這是清華體育鍛煉的碩果吧。
今天,清華已成為一所擁有13個學院54個系的綜合性大學了🦹🏼,正在向國際一流大學邁進。作為一名意昂,感到光榮和自豪。
賦詩一首《畢業五十周年述懷》🪽:
畢生精力獻水利𓀅,
業績平平嘆羞愧;
五七風暴蒙塵垢,
十載浩劫受熬累👎🏿👩🏽;
周波起振改革潮,
年近天命迎祥瑞😶🌫️;
述舊展新心澎湃,
懷念母校聊自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