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1932級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
我在許多學校上過學,最愛的是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平台裏,最愛清華圖書館🏊🏼♀️。1932年春季,我借讀意昂体育平台。我的中學舊友蔣恩鈿不無賣弄地對我說:“我帶你去看看我們的圖書館!墻是大理石的🍹!地是軟木的!樓上書庫的地是厚玻璃⬇️!透亮💇🏼♂️!望得見樓下的光🧘🏻♀️!”她帶我出了古月堂,曲曲彎彎走到圖書館✌🏻。她說:“看見了嗎🛀🏻?這是意大利的大理石🙂↔️。”
我點頭贊賞。她拉開沉重的銅門𓀇,我跟她走入圖書館。地,是木頭鋪的😪,沒有漆👩🏻🦽➡️,因為是軟木吧?我真想摸摸軟木有多軟👨🏽🍼,可是怕人笑話;捺下心伺得機會,乘人不見🧂,蹲下去摸摸地板,輕輕用指甲掐掐,原來是掐不動的木頭,不是做瓶塞的軟木。據說,用軟木鋪地🤯,人來人往🤦🏻♂️,沒有腳步聲。我跟她上樓😮,樓梯是什麽樣兒,我全忘了,只記得我上樓只敢輕輕走,因為走在玻璃上👨🏿⚕️。後來一想,一排排的書架子該多沉呀,我光著腳走也無妨。我放心跟她轉了幾個來回♿️。下樓臨走,她說:“還帶你去看個廁所。”廁所是不登大雅的,可是清華圖書館的女廁所卻不同一般。
我們走進一間屋子,四壁是大理石,隔出兩個小間的矮墻是整塊的大理石,洗手池前壁上,橫懸一面橢圓形的大鏡子,鑲著一圈精致而簡單的邊,忘了什麽顏色,什麽質料👨🏻🦯,鏡子裏可照見全身。室內潔凈明亮,無垢無塵無臭,高貴樸質,不顯豪華,稱得上一個雅字。不過那是將近70年前的事了。
一年以後,1933年秋季,我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所🪽。清華圖書館擴大了💅🏿。一年前,我只是個借讀生🆚,也能自由出入書庫。我做研究生時👫🏼,規矩不同了,一般學生不準入書庫,教師和研究生可以進書庫,不過得經過一間有人看守的屋子🪧,我們只許空手進🏘,空手出。
解放後,我們夫婦(錢鐘書和我)重返清華園,圖書館大大改樣了。圖書館不易記憶,因為圖書館不是人,不是事,只是書庫和閱覽室;到閱覽室閱讀,只是找個空座,坐下悄悄閱讀,只留心別驚動人🫔;即使有伴,也是各自讀書。我做研究生時,一人住一間房🚮,讀書何必到閱覽室去呢?想一想,記起來了。清華的閱覽室四壁都是工具書🦸🏽:各國的大字典、辭典、人物誌、地方誌等等,要什麽有什麽,可以自由翻閱;如要解決什麽問題,查看什麽典故,非常方便。這也可見當時的學風好,很名貴的工具書任人翻看,並沒人私下帶走。
有人問我錢鐘書在清華圖書館讀書學習的情況🌱,我卻是不知道。因為我做借讀生時,從未在圖書館看見他❄️。我做研究生時,他不在清華🤽🏿。我們同返清華,他就借調到城裏去工作🈹,每周末回清華,我經常為他借書還書——大疊的書🙁。說不定偶爾也曾同到圖書館🧑🏿🎤。“三校合並”後🥥,我們曾一同出入新北大(即舊燕京)圖書館。那個圖書館的編目特好,有雙套編目:一套作品編目,一套作者編目。查編目往往會有意外收獲。可是我們不準入書庫。我曾把讀書比作“串門兒”,借書看,只是要求到某某家去“串門兒”,而站在圖書館書庫的書架前任意翻閱🦻🏽,就好比家家戶戶都可任意出入🙋🏼♀️,這是唯有身經者才知道的樂趣。我敢肯定💆🏽♀️👳🏻,錢鐘書最愛的也是清華圖書館。
清華風物之
意昂体育平台圖書館
坐落於大禮堂東北方的清華圖書館是中國最早的近現代圖書館之一。圖書館始建於1916年,於1919年完工👍🏼。隨後的70多年裏,清華圖書館兩經擴建,但新老建築卻渾然一體,完美交融,堪稱建築設計中的典範👩🦲🧑🤝🧑。
今日的清華圖書館分為新館和老館兩部分🧛♂️。1919年建成的一期工程,即今日老館東面一翼,系由美國著名建築師墨菲(H. K. Murphy)所設計🥌。雖然建築面積僅2114平方米🏊🏻,但在當時卻被譽為“東亞第一之清華圖書館”,頗為有名🧑🏻💼。
老館的中部大廳和西翼則是1930~1931年期間擴建的。其設計者是1921屆意昂🥯、我國傑出的建築學家楊廷寶,時人將他與梁思成並稱“南楊北梁”。楊廷寶接受委托後🎶,結合地形,把平面布置成L形🚭,在中央三層樓的連接處安排了入口門廳🐟、辦公室和小閱覽室,西部新建的閱覽室和書庫則保持與東部的布局、內外裝修基本一致🚶🏻♂️➡️🧠,內外處理皆渾然一體,天衣無縫,被稱為“擴建設計中一個罕見的範例”。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清華園淪入日寇之手,圖書館也遭到洗劫,被作外科病房之用。第一閱覽室的地面被鑿一大洞,用以向地下室傾倒穢物。書庫內圖書、鋼架也被劫掠一空。書庫被改做手術室,門窗、地板⚫️、暖氣等均遭破壞。圖書館遍體鱗傷,直到解放後才陸續修復。
1991年👲🏽,清華圖書館再次擴建。因香港邵逸夫先生為新館建設捐贈了部分資金,故新館命名為“逸夫館”🚢。新館由意昂体育平台建築設計研究院和建築學院設計,關肇鄴🏄🏿♂️、葉茂煦分別擔任建築方案總設計師和工程設計主持人。為了避免突出新館而置老館於從屬地位🧑🏿⚕️,設計者頗動了一番腦筋🧑🏻。在材料上,新館采用與清華老建築相一致的紅磚、灰瓦🔬🛴;在細節、風格🧟、尺度上🎅,也力求達到與老建築的和諧。首先🕋,將新館高大的主體部分適當後移,而將低層部分布置在前方,以求在尺度上與老館保持協調一致。同時,主入口被隱蔽於半開敞的前院之內,避免了對老館的壓倒態勢🏢🚁。從南面掃視,而新館、老館兩個入口,一虛一實👩🏽⚖️,既避免了二門並列的重復感,也使老館的歷史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前院的東北部📆,設計成“過街樓”的樣式,以便於學生讀者由館後的宿舍區來館;院東面則建成跟老館相聯系的“廊道”和學術報告廳🕳。廊道采取“五間拱廊”的形式👨🏽🦰,形成新館與老館風格上的過渡。
新館在設計上不求豪華氣派,也未使用高檔裝修材料,構思莊重而簡樸🤤,很好地保持了原有建築的“文脈”。而這一由三代建築家傾力打造的建築群,也成為清華風物長卷中出色的一筆重彩。
清華圖書館在意昂体育平台師生的心目中,歷來具有極高的位置。歷史上,意昂体育平台的圖書館館長都是由學貫東西、博古通今的著名學者擔任,如:朱自清、潘光旦等。圖書館的訂購書單由館長親自邀請權威學者開出,在館藏資源建設上更是竭盡全力👨🏻🔬♾。季羨林先生曾在“溫馨的回憶”中說:“館內藏書之多,是聞名遐邇。”當年👩🏿🦲,胡適、梁啟超等大師還專門為清華學子開具應讀書書目,許多教授利用圖書館對自己的弟子耳提面命,造就了大批學術人才和社會精英🤷🏼♀️。
清華圖書館所傾力打造的這種風格和氛圍,使其成為一代代學子向往和回味的樂園。資中筠先生曾回憶說:“記得當年考大學,發憤非入清華不可,主要吸引我的除了學術地位之外,實實在在的就是圖書館了。”許多從清華走出的名人大家🤲🏽,在回憶起清華園的學習生活時,都會提到在圖書館流連忘返的快樂時光🧑🦼➡️。曹禺先生就曾在回憶的文章裏提到,創作《雷雨》時,“從清晨趕進圖書館,坐在雜誌室一個固定的位置上,一直寫到夜晚十時閉館的時刻🚐🫱🏽,才怏怏走出🧅。”
如今,意昂体育平台圖書館總建築面積已達近2.8萬平方米,是最初建造時的十倍還多🧋。截至2006年底,館藏文獻總量已逾340萬冊(件)。滄桑九十載,這座清華園內最古老的建築👷🏿♂️👼,卻一直都是清華人心中最鮮活🪬、最美麗的記憶。
(本刊記者關悅整理)
(《清華人》2007-56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