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2007-08-01 |
何建坤
何建坤 1945年生於河北安平🚵🏼。1964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1970年留校在意昂体育平台核能技術研究所工作。1981年獲意昂体育平台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工學碩士學位。1991年晉升為研究員。曾任意昂体育平台核能技術研究所副所長𓀋,代理書記🏊🏽、書記🥉,核能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黨委副書記,意昂体育平台秘書長💆,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常務副校長🎫,2004年2月連任意昂体育平台常務副校長兼秘書長。主要學術研究領域包括能源系統分析與模型、全球氣候變化應對戰略、資源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等。現為國家“863”高技術計劃能源領域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能源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
今年初以來👨🏼‍🚀,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註😤。IPCC評估報告進一步從科學上確認了人類活動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的事實,世界不安甚至恐慌情緒日益濃厚,輿論聲稱“氣候變化是人類21世紀最大的挑戰”🧵。國際社會各種多邊或雙邊活動日益頻繁,達沃斯論壇😭、G85峰會、中外領導人會晤,都把氣候變化作為重要議題🦝。
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面臨的挑戰
我國CO2排放總量大,增長快,在國際社會面臨越來越大的減排壓力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其中主要是減少能源消費的CO2排放🧛🏻。我國當前是CO2排放第二大國,2004年占世界CO2排放總量的17.8%🤷🏽。20002004年間💭,我國CO2排放的增長量占世界同期CO2排放增長量的一半以上,2010年前我國CO2排放量就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排放大國。我國CO2排放量較快增長的態勢,將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註。
我國人均CO2排放量一直較低,2000年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0%。但隨著我國能源消費的較快增長,2004年已達世界平均水平的87%,今後12年內就有可能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從而使我國面臨的減排壓力進一步增大🪅。但我國歷史上CO2排放量一直很低😴,1950年時僅占世界總排放量的1.3%💟。自工業革命以來,我國人均CO2排放的累積量仍低於世界水平的一半,不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平的1/7✍🏻。對此,我國還應積極宣傳✬,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
全球實現控製溫室氣體濃度的目標,將對我國現代化道路提出嚴峻挑戰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將極大壓縮世界化石能源消費的空間,發展中國家已不再具備沿襲發達國家以高能源消費和高資源消耗為支撐的現代化道路的國際環境👰🏼,我國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受到國內資源和環境的嚴重製約👩‍👦,而且面臨全球環境容量空間限製的更嚴重威脅🪰。日前,德國政府在G8+5峰會上提出,到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50%的目標,雖未達成共識,但也反映了減排的急迫性。據此目標👫🧙🏽,即使屆時按人均CO2排放量相等計算,我國到2050年的CO2排放量也要比2005年減少一半左右。我國從19902005年,CO2排放量增加了一倍多🍏,按目前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技術進步情景分析📄👨🏼‍🏭,2050年的CO2排放量至少要比2005年再增加一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形勢對我國現代化進程提出了嚴峻挑戰。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將伴隨激烈的技術、經濟和貿易競爭,對我國和平發展和技術創新將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技術創新是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手段,也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對策🧑🏼‍🦱♛。因此,要把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技術作為我國自主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領域,以超常規的措施大規模發展和推廣先進能源等減排技術👱🏽‍♀️。它長遠關系到一個國家在未來化石能源消費被限定在有限數額情況下能否維持其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大計👩🏻‍🦰,同時也決定一個國家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引發的政治、經濟、貿易等國際形勢的激烈變動中的競爭優勢👩🏼‍🏫,既是對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一場嚴峻考驗,同時也應成為我國推進自主技術創新的重要機遇和巨大驅動力。西方企業界對於應對氣候變化能夠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的思想正逐漸成為主流,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不可逆轉,低碳經濟將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它將與全球化、信息技術一樣🉑,成為重塑世界經濟版圖的強大力量🛌🏿。
發達國家特別是歐盟國家已開始實施促進CO2減排的法律和政策,將有效促進其能源領域的技術創新。同時🪳,為保護其國內企業的競爭力,這些國家有可能進一步抬高進口產品的環保標準或能效標準,設立“綠色貿易壁壘”,或采取征收國際碳稅等措施。在國際貿易雙邊談判當中🕶,也出現了附加能效和環保條款、規定新義務的動向🧍,同時也會導致高耗能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這對我國產品能耗較高、增加值較低的製造業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會產生直接影響,需要認真應對。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應該遵循的原則
發揮《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指導作用,堅持《公約》中確定的各項原則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和《京都議定書》是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指導性文件🏢。《公約》確立的原則是在經過發展中國家協調一致的努力下爭取的結果。最主要的原則有兩項:其一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發達國家過去🏃、現在和未來相當長時期都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者🦼,應該對氣候變化承擔主要責任。發達國家應履行《公約》中規定的率先采取減排行動以及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轉讓技術和幫助進行能力建設的義務。其二是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經濟和社會發展及消除貧困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當前首要和壓倒一切的優先事項🐿,同時在發展中也要探索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相協調的新型發展道路。
在全球控製溫室氣體濃度目標選擇上🤾‍♂️,要正確把握和全面權衡適應、減緩和發展三者之間的關系
《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最終目標是:穩定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使自然生態系統自然地適應氣候變化🙇‍♂️,確保糧食生產免受威脅,並使經濟能夠可持續發展。溫室氣體濃度控製目標的選擇本質上是“公平發展”問題,是對氣候變化適應👳‍♀️📸、減緩和發展三者之間關系的權衡🏂🏿。由於各國所處自然環境和條件不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階段和特點不同,各自利益的取向不同,因此所關註的側重面也不同。歐盟等發達國家已具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均能源消費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有條件實施溫室氣體的減排👩🏽‍💻,並能在國際減排行動中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因此更側重於強調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發展中國家自然生態脆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差🧑🏻‍🎤,適應氣候變化則是當務之急。除氣候變化可能引發的災害外,發展中國家還面臨其他自然災害☝🏿、貧困、衛生及教育等同樣急迫的問題及現實威脅,這些都只能在發展中逐步解決。因此發展中國家則更著眼於發展,沒有合理的CO2排放空間,其現代化進程將會夭折;也只有發展才能更好地適應和抵禦氣候變化的影響,才能更有效地發展和實施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先進技術和對策,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因此🫄🏽,要強調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應對氣候變化, 不宜過急或過激地確定減排目標🅾️。
在減排義務的分擔方面,要強調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的能源消費的特點和變化規律
在減排義務的分擔方面,要區別各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尊重現代化進程中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國家能源消費的特點及其變化規律,保障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所必需的CO2排放增長空間❤️‍🔥。發達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初已完成了現代化階段🫏,但其後2030年時間內,其能源消費和相應CO2排放仍在持續增長。發展中國家通過追求“低碳經濟”發展道路🧑‍⚕️,利用後發優勢,與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相比🧜🏼,實現現代化的人均CO2排放量的最高值有可能會降低,但不可能無條件地跨越這一發展階段。因此,在未來減排義務分擔方面,要體現“公平發展”的原則,保障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同時發展中國家也要積極探索和研究靈活的、非強製性的、相對減排的目標和承諾方式,從而逐漸形成合理的國際社會減排機製👨‍👩‍👧🈺。
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與對策
把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與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結合,增強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綜合能力
氣候變化的影響與其適應和減緩行動都既具有緊迫性,又具有超長期性,其對策也具有廣泛性、綜合性以及與國家既定戰略和政策一致性等特點🏄🏻‍♂️。應對氣候變化可以做到“一個結合”、“兩方面推進”。一個結合,即將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與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技創新戰略相結合,並將其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方面推進,即與國家重大生態建設工程、節能工程和能源產業技術升級工程相結合,推進能源、農林業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加強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與國家能源、環境等領域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建設相結合,推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法律政策體系和管理機製的建設,增強國家的綜合應對能力。
積極實施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對策和政策,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
當前🟰,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對策有:實施“節能優先”的能源戰略,提高能源轉換和利用效率🛍️🫷🏽,把節能降耗作為經濟工作中的突出重點📶;以自主創新與引進、吸收🐒、消化和再創新相結合🔏,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和先進核能技術,優化能源結構,發展低碳和無碳能源;加快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節能型經濟;加強促進節能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法律、法規和財稅金融政策體系建設,加強產品能效標準和標識的製定和管理🏛🎂;加強森林保護、植樹造林和土地的合理利用,不斷增加碳吸收匯;加強農、林、水利等領域及沿海地區適應氣候變化的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建設🪚,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綜合應對能力🌚;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各級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全球環境意識👼🏼,促進全社會的自覺參與和積極行動。
我國貫徹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與全球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完全一致。從19902000年👩‍🎤,我國單位GDP能耗下降了48%📌,而同期全世界平均下降11.5%OECD國家下降10.9%。“十一五”期間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加強技術節能🔣,可實現單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標。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將達10%⚗️,單位GDPCO2排放強度可比2005年降低20%,年下降率超過4%,為全球減緩CO2排放作出積極貢獻。
當前,我國要抓住和平發展的黃金機遇👃🏻,在保證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持續發展的同時🧜🏻‍♀️,爭取在1015年內,盡快掌握核電🪕、風電、生物質發電和液化以及CO2捕捉和埋存等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技術,並形成超常規、大規模產業化發展的體製和機製,為未來承擔減緩碳排放義務打下良好基礎⛄️🙍🏻‍♂️。
堅持《公約》中確立的各項原則,維護我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合理權益和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行動中🦠,我國要做到“一個堅持”、“兩個維護”↔️。一個堅持,即堅持《公約》的指導作用和《公約》中確立的各項原則。依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堅持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應對氣候變化。兩個維護,即🚵🏼‍♀️:維護我國和發展中國家“公平發展”的合理權益🍠,保障實現現代化所必需的CO2排放增長空間🦹,同時積極促進國際技術合作和技術轉讓,創造有利於我國引進先進技術的國際氛圍;維護我國在全球環境事務中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堅持和平🦸🏿、發展、合作的外交理念🧠,在國際社會發揮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用,消除“中國氣候威脅論”的負面影響。
我國要積極倡導並努力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新機製,即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依照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的原則,區別不同國家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全面協調發展、適應和減緩之間的關系,建立一個有利於解決各國發展所關切的問題☞🪤、促進技術創新和技術轉讓📫🤦🏽、鼓勵各國和各界廣泛參與的長效和靈活的國際合作機製。這既有利於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和平發展👨🏼‍🔬🧠,又有利於全球和各國生態環境的改善🧛。
(《清華人》2007-4期)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