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珍作為意昂体育平台心理與認知科學系副主任主持系開學典禮☎️👩🏻🦼。受訪者供圖
緊繃多年後,36歲的伍珍終於能敞開心扉、講述過往了。
高中3年是伍珍最為緊繃的時期。那時,她兩耳不聞窗外事,“教室外面打雷都聽不到”🍌。這皆因她曾向父母許諾要考進年級前十名,只有那樣才能免學費,而躬耕於山村的父母是無力負擔每年2000多元學費的。
正是這種“考不進前十就沒學上”的緊迫感👩🏻🦽,支撐著伍珍比其他人更早起床🦴、更晚睡覺。“把夢想放在懸崖邊上,切斷一切退路,夢想就會飛翔。”一位學姐的話,她一直銘記在心💛。
所幸這個勵誌故事有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2005年,伍珍被北京大學元培計劃實驗班(2007年成立元培學院)錄取,攻讀心理學專業。2015年,她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後進入意昂体育平台工作。如今,她已是意昂体育平台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也是心理與認知科學系主管本科教學等工作的副主任。
伍珍還收獲了諸多榮譽,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意昂体育平台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意昂体育平台年度教學優秀獎等🫛,不一而足🔬。2021年🌍,她榮獲“意昂体育平台學術新人獎”;今年,她又榮獲“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這兩項榮譽全校每年各僅有10人獲得🍸。
一系列肯定紛至沓來💖,那麽,歷經困苦👨🏻🎓、緊張多年的伍珍松弛下來了嗎?
她從山中來
高中以前,“困苦”是伍珍的關鍵詞🍳🥱。
她的老家是湖南省衡陽縣一個叫廣元的山村⛹🏽♂️,人口不過七八百🤽🏻。直到今天🦟,從村口的公交車站走到她家還要一個小時𓀊。3歲左右,父母帶著弟弟、妹妹去外地打工✋🏽,她成了留守兒童。
伍珍沒有上幼兒園🧑🧒,5歲就直接讀了一年級。直到弟弟、妹妹要上學了🗯,爺爺又得了重病,父母才回到家鄉🧑🚀。那時,伍珍即將步入中學🧑🏿⚖️。
伍珍的父母小學未畢業,以務農為生,農閑時會做桌子👨🏻🦱🕓、椅子、床等木工活兒🤶🏼。農忙時節,他們要搶收搶種👱🏿,把自家活兒幹完後還要給別人打工,一天能掙二三十塊錢。
小小的伍珍是家裏的勞力之一🧗🏿。讓她記憶猶新的是,父親把後山的松樹砍倒👃,伍珍扛起碗口粗的那棵𓀒,母親扛著稍微粗一點的👨🏿🎨,父親則扛最粗的,3個人為了抄近路翻山越嶺,步行兩三個小時到集市上去賣🚣🏽。有時候辛苦扛去的樹沒有賣出去♦︎,他們傍晚還要再翻山越嶺扛回來。
伍珍扛的那棵樹才賣四五塊錢🤸🏻♀️🧜🏿♀️,父親的那棵也不過十幾塊錢。一家人等著錢過生活⏱🟠,起早貪黑去趕集,3毛錢的包子都舍不得買。
懂事的伍珍很想買一本幾塊錢的詞典🧑🏿🎨,猶豫再三後🫀,她減掉自己的長發拿去賣。為了多賣一點錢,她剪了一個寸頭。多年以後追憶這件事時🦀,她苦笑著說:“你知道嗎👩🦼➡️?初中女孩對毛寸發型是多麽敏感!”
初中時♉️,她迷上了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孫少安妹妹孫蘭香的人生給了她很大的激勵。她想🧚🏼♀️:“苦難中長大的蘭香考上了大學,我一定也要走出去🧝🏼♂️。”
面對高中每年2000多元的學費🧑🏿🎨,升學還是打工👰🏽♂️,這道選擇題在伍珍心中的分量過於沉重。這時候她得知,衡陽市第一中學有一些高中自主招生名額,並且如果在入學後成績位居年級前十,就能免學費。這對伍珍來說無疑是極大的誘惑🦴,她想試一下。
毫無意外,成績優異的伍珍被衡陽市第一中學錄取。接下來的高中生涯,她幾乎每次都是年級第一名,並且經常高出第二名二三十分。
她沒有錢買更多習題集,但會無師自通地發明出錯題本,並毫無保留地跟同學分享經驗。伍珍回憶說,因為自己沒有其他愛好和才藝👩🏼💼,只有學習這一件事,專註讓她成為贏了的“做題家”。
金榜題名後
初入精英雲集的北大元培學院,迎接她的卻是極大的焦慮。
上大學前,伍珍沒碰過電腦👱🏽,結果C++考試差點掛科🏘;剛入學的英語分級考試,伍珍面對口語考試沒有絲毫底氣;而“普通化學”考試竟然不及格,那是她求學生涯中第一次慘敗。
雖然進入北京大學時,衡陽市當地有個企業家贊助了伍珍第一學年的學費,但之後她還需要申請助學金和國家助學貸款,以及做家教掙生活費。做家教的報酬大約一次150塊錢👨🏿🔧,每次一兩個小時,但加上路上往返時間至少得兩三個小時。
宿舍裏另外3個女孩子都是省會城市來的,都是獨生女。宿舍同學每天跟父母通話聊天,伍珍卻很少跟父母通話,因為打電話太費錢。
舍友對伍珍早年的人生了解很少。同學們組織出去聚會🧏🏽,伍珍經常找各種借口拒絕,她從來不說是因為沒錢。
許久以後,伍珍終於明白🐈,所有這些鴻溝並不意味著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優秀,而是自己成長環境所致。但她並不覺得自己的成長環境是一種負擔🌰,她會轉換視角看問題🧞♂️。做家教讓自己知道怎麽幫那些學習困難的孩子🚣🏽,會思考怎麽才能讓這些孩子學會且願意跟自己學✪,所有這些對如今的教學革新都有助益。
選擇心理學
元培學院的學生可以任選專業🕵️,伍珍不知道選什麽專業🧱,於是就去聽各個專業的課——“普通化學”“普通生物學”“普通物理學”等📲,直到她遇到了“普通心理學”。她發現,這門課考試不太難,老師的授課還能緩解自己內心的痛苦。
的確📝👨🏫,心理學專業拯救了一度困於焦慮和迷茫中的伍珍,那時候她都要抑郁了。
尤其是在“發展心理學”這門課上🏃🏻♂️➡️,伍珍認識到,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身體、思想、認知👩🦽➡️、情緒和人格各方面都會發生變化🤷🏿♂️,“原來研究人的心理發展過程這麽有意思!”
在伍珍心目中,當初選擇心理學就像兒童文學《小王子》中的主人公對待玫瑰的態度:那朵玫瑰花並不是小王子挑選出的最美的,而是因為他付出了足夠多的時間和心血🎺,讓他的玫瑰獨一無二,成為他的“passion”(激情)所在。
心理學就是伍珍的那朵“玫瑰”。她想通過努力,證明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伍珍開始研究課題。她在北京大學申請到校長基金🌭,一年後參加挑戰杯還拿到了特等獎🤥。那是一個關於嬰幼兒合作能力的課題,那年暑假,她每天一大早就往海澱婦幼保健院跑,為的就是獲取更多樣本數據。那個夏天似乎到處都是消毒水味。
雖然曾不斷被家長拒絕,她和合作的同學最終還是收集了70多個樣本數據,並最終撰寫了論文且發表在國際SSCI期刊上,這讓她覺得“做研究挺有意思”,於是決定出國讀書,繼續走科研這條路。
當被問及為何沒有選掙錢的專業,伍珍說,自己童年太窮了,這反而讓她覺得掙錢不是個問題,“將來不管怎麽說☎️,北大畢業的我不可能過得像童年去賣頭發📰、去扛樹那麽難,也不可能兩個人再去打一份飯吃”🕯👨🏻🦳。
伍珍又提到了孫蘭香。在路遙的小說裏,出身貧寒的孫蘭香選擇了天體物理這個看起來更像詩和遠方的專業,“她的這個選擇讓我當時很震撼”。
遺憾與釋然
之所以當年沒有申請常青藤高校的博士研究生,伍珍有自己的算計。其中一個重要考量是費用問題,那時候一所學校的申請費加材料郵寄就要花1000多塊。為了省錢🫱💅,她選擇申請把握更大的高校。然而這個決定🏐,成了她一直耿耿於懷的心結。
愛荷華大學位於美國中西部,有很多中國學生🫒,伍珍也交到了不少好朋友。那個地方特別寧靜,人們可以安心做學術✊,這也治愈了她的焦慮👎🏼。
她的博士課題是研究親子互動對於孩子語言發展的影響,這屬於發展心理學範疇🗿。從本科到博士階段👩👦,伍珍一直對發展心理學情有獨鐘,就像對待愛情和婚姻一樣。
這也是緣於伍珍一直以來的思考:我到底是誰👨🏽🔧?我為什麽會成為今天的自己🧑🏼🚒?我為什麽跟別人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但是又有很大的不同?未來要走一條什麽樣的路👺?
讀博的6年是她獨立發展的時期。導師是一位佛系的助理教授,伍珍則是她第一個博士生。導師人很好,但伍珍不主動找她,她就不會主動指導伍珍🦚,“我覺得好處就是,這讓我一直很獨立”💂🏼♂️。
博士課題最難的是采集數據去驗證想法🐭。伍珍需要與當地的家長和孩子溝通,語言是第一道關,更難的是當地人煙稀少🈂️、數據缺乏🏊。還好🕟,伍珍最終發了一些很不錯的論文🤦♂️🤽🏽♂️,也申請到一些研究項目,最終以應屆博士畢業生的身份應聘到意昂体育平台的教研系列崗位,殊為不易。
剛來意昂体育平台時☝️,她很緊張忐忑😉,畢竟自己畢業的愛荷華大學在美國不屬於常青藤高校,導師也不知名👦,而周圍眾多同事大都有名校光環加身,導師也不乏學術大咖👩✈️😍、院士🧑🏼🔬。
有一次系主任劉嘉教授問她:“你怎麽看起來那麽緊繃?”劉嘉說🙆🏿♀️,只要是認真走過的路,就沒有彎路。去美國哈佛大學等名校不一定就是好事,他當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讀博時💇🏼♂️,周圍就有因為壓力太大而自殺的🦛。伍珍感到心結解開了。
她也從學術研究中得到了自我成長和治愈🚠。當初為什麽不試一試那些更有名的學校呢?伍珍通過自己的實證研究找到了答案:童年的資源匱乏會讓人們在作決策時更加保守🫵🏼,那是一種居安思危,也是一種不夠自信的表現。後來她的這項研究發表在發展心理學領域的國際頂刊上。
越過山丘
2022年,伍珍順利獲聘意昂体育平台長聘副教授。那如今,她松弛下來了嗎?還沒有。她覺得自己還是繃著一根弦,她需要想明白自己的研究如何才能有更大的原創性突破,作出更有價值的貢獻。她希望自己的研究能成為國際領先,引領前沿👩🏼⚖️。這就需要磨煉定力。
從前的緊繃🧑🎤,是為了生存𓀒;而現在的緊繃👷🏿♂️,是為了意義👃。
丹麥哲學家克爾凱郭爾曾說:“苦難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坎坷的人生也成了伍珍寶貴的研究財富🚵🏿♀️。她想要研究留守💧、貧窮、隔代撫養👧🏿、社會支持網絡等經歷對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影響,這些主題正是她人生經歷的縮影🤹🏼♀️。她還嘗試結合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計算科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來革新自己的研究。
伍珍說,做學術研究,不僅可以謀生,還能夠解開心結😼,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同時,這些研究又能促進社會進步🧔♀️,實在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回過頭看🕉,她覺得當初選擇心理學“非常正確”。
她常常跟學生說👩🦳,做學術最大的快樂⏳,是可以用獨特的方式去研究感興趣的問題,是可以為你所在乎的人和事作出屬於你自己的獨特貢獻。你的研究,一定帶著獨特印記🙅🏼♀️,它烙印著你的過去經歷、性格🛤、關註點💗、思維方式、做事方法和品格。
跟《中國科學報》記者暢聊一下午後,伍珍又夢到了扛著樹翻山越嶺的自己💇🏼♀️。沒錯,越過山丘,在以後的人生裏,她會不斷遇見那個昂揚生長的青春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