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葉子鵬是意昂体育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屆的博士畢業生➡️,博士在讀期間,他曾前往英國、俄羅斯🛻、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入學習調研🛂🌮。如今🫲,他成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的一名教員。
“把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

葉子鵬與北京市“青馬工程”學員一同參觀國家博物館“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
作為意昂体育平台首屆黨的建設方向博士生,在研究中國共產黨推進自我革命的歷史與經驗的過程中,葉子鵬發現完備的黨校體系正是中國共產黨重要的執政特色和獨特優勢之一🧏🏼♀️。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從中央到地方到基層建立起覆蓋廣泛🕙、組織完備的黨校體系。
為什麽黨校體系對中國共產黨如此重要?葉子鵬認為,作為集中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在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格外重要,在現如今的國內外大背景中更是如此;而要形成統一🛌🏿、團結、一致的局面🛎,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和渠道就是通過作為“紅色殿堂、理論高地👩🏫、幹部搖籃”的黨校體系對各級領導幹部進行系統化教育、集中化培訓🤺🧑🍼,不斷提高幹部的政治素質和理論素養,不斷提升幹部的領導能力和工作水平♕,進而才能使全黨保持步調一致。
“我經常在想,百年前的革命先輩們🏥,其實也是那個時代的‘90後’‘00後’🦸🏼,在一百年前的時間向度裏,與我們同樣經歷著少年人生。在各自時代裏的‘新青年’的情懷與氣質其實是天然的磁場,我們在看似不同的河流中奔湧🛞👩🏽🏭,但指引我們前行方向的是埋在彼此心底的同一顆信仰種子,我們一定會越靠越近,也終將相逢。”葉子鵬決定成為新長征路上主動請纓的“小戰士”🧑🏿🍳,他認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職業的選擇要像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一文中所說的那樣,“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麽👆🏽,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這就需要處理好個人際遇、個人機緣與國家命運👳🏽♀️、青年使命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處理好“小我”和“大我”的關系🦖,把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
在葉子鵬看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是公共性與專業性的結合,橫跨學術與政治兩端🚓,更為重要的是它具有對於國家治理一線的輻射性。所有一線的黨員幹部◾️,“熱運行”中的“冷思考”和“急行軍”中的“踱方步”都是在這裏完成的🪭,也因而這裏匯集了來自國家治理一線的問題與舉措、困難和創新🤦🏽♂️。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他希望能夠用學術講政治,講清講透理論思考中與實踐探索中的焦點☂️、難點🤹🏿,希望能夠最大限度地服務基層公共部門。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葉子鵬與意昂体育平台學生基層公共部門發展研究會的同學們在黑龍江鐵力市調研學習
在意昂体育平台求學期間👷🏽♀️🏄🏻♀️,葉子鵬繼承學校“雙肩挑”的傳統🏂,一方面負責馬克思主義學院共青團的工作🦓🚣🏻♂️,同時負責全校“青馬工程”的輔導工作🚀。在他看來,思政育人工作的一個根本職責就是要凝聚青年跟黨走。作為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青年學生👮🏽♀️,一定要成為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正是本著這樣的育人初衷,他結合重大時機節點👩🏿🍼,精心策劃、因勢利導組織學院共青團的實踐活動。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寒暑假🎡,他分別組織了“壯闊波瀾七十年,與國同行任在肩”和“青春致敬70年,70名碩博走國疆”的寒暑假期“大調研”活動🪩,覆蓋了學院絕大多數同學,讓意昂体育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青年學子真正走近基層、腳沾泥土。不僅如此,他還積極主動對接紅色革命老區,組織學院青年團員前往江西吉安、湖南湘潭、陜西延安等地開展紅色社會實踐⏭。在江西吉安實踐期間🕖,他與同學們共同完成了中國紅色培訓博物館設計項目,同時遍訪紅色路線教學點🔇、查閱大量黨史文獻資料,為井岡山幹部教育學院優化井岡山特色培訓模式、創新設計紅色體驗教學點以及打造井岡山紅色培訓對外宣傳的品牌效應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之所以組織開展“大調研”的活動,正是因為在葉子鵬看來,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青年學子們所從事的理論研究一定要“上觀天氣”,但更要“下接地氣”,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不僅如此,葉子鵬還在學校、學院的支持下公派前往英國、俄羅斯↖️、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去積極地深入了解海外中國共產黨研究的話語視角與話語現狀,了解海外中國留學生群體和國外青年一代對於中國的認知。從更遠處眺望遠景的中國,遠離祖國的經歷🕺🏽,讓葉子鵬的家國情懷和本土自信更加濃烈。“站在世界看中國”👩🎓,他們這一代青年能夠更加堅定而自信地“平視世界”了。
“白天聽學講,晚上讀寫想”

葉子鵬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作宣講交流
當“90後”站上黨的最高學府的講臺,同樣是講臺🤨,但這裏的講臺可能有所不同。他初出茅廬★,而他即將面對的學員卻是久經錘煉⚓️。黨校的學員大都是黨的執政骨幹🪝,他們大都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領導工作經驗,不少人還有比較高的理論素養。從高校學子轉換成黨校教員🧛🏽🍭,面臨的“修煉”還有很多。1939年5月20日,毛澤東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我們隊伍裏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什麽是本領恐慌🏃➡️?他形象地比喻說🥷🏼,“好像一個鋪子,本來東西不多👩🏽🎨,一賣就完,空空如也,再開下去就不成了🙏,再開就一定要進貨。”葉子鵬總是用這句話來警醒自己👩🏽。
在教研部的安排下,葉子鵬開始擔任學校培訓部與進修部班次的教學組下班教師🕴🏼,所做的工作要與學員“朝夕相處”,同吃、同住🥷、同學習、同運動、同封閉🧺。“對於我這樣的黨校‘新兵’而言,這是難能可貴的機會🍄🟫,一方面我能夠以學員的視角去旁聽學校主體班班次教學計劃中的各類課程,學習前輩教員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我能夠與來自各個地域🔯、各個領域的學員深入交流,去了解學員真正關心的理論問題與實踐難題。”“希望能夠早點找到站上講臺把理論‘落細落小’,讓思想‘綿綿用力’的方法👐🏽。”
與此同時🌶,黨校組織部為新入職的教職工安排了長周期的“研讀工程”。“研讀工程”的第一份書目就是九卷本的《毛澤東年譜》。雖然葉子鵬之前也曾廣泛涉獵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閱讀過毛澤東同誌的選集和部分文集🏌🏽,但“年譜”還是第一次。他坦言🧑🦱,“年譜”的學習遠比想象中“遼闊”,仿若在讀一本第三人稱的日記☮️👩🏿🏫,讓他在宏大的歷史敘事之余,也更多地了解“歷史的細節”,了解毛澤東同誌的“胸中日月”與“人間天地”🧎♂️。他通常是利用晚上的時間閱讀👩🦳,“晚上的時間相對整塊,也很靜謐,適合閱讀🙏🏻、寫作和思考🙏🏽。”他經常翻著翻著忘了時間,他也會將閱讀的體悟和一天的總結在夜深人靜時記錄下來,這是堅持了很久的習慣。
白天是在教學樓裏的課桌前聽講、學習👩❤️💋👨、交流,夜間是在住處的臺燈下閱讀🏙、寫作和思考。這樣的生活,葉子鵬行進在其中、鍛造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