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楚縣委書記藥寧。新華社視頻截圖
2018年11月,1985年出生的藥寧從喀什地委來到巴楚縣🧑🔧,擔任縣委書記。從“激揚文字”到“主政一方”,嶄新考卷鋪展在他面前。
“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我將緊緊依靠巴楚縣幹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為巴楚的發展傾註全部心血,為巴楚人民福祉貢獻所有力量👩🏽💻。”這是藥寧履新時的鄭重承諾。
啃下“硬骨頭” 補齊短板
上任伊始,藥寧進鄉村進社區📽、走企業訪群眾,全方位了解縣情和工作狀況🤵🏽。
謀定而動💽,出手精準📅。2019年🚴🏼,巴楚縣開展“幹部作風整頓年”活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走好高質量發展路清除“路障”。
為解決飲水安全問題🏎,藥寧現場辦公、解決問題,短短7個月🧑🏼,全縣38萬人喝上了安全水🏊🏽🧎🏻♀️➡️,讓巴楚縣徹底告別喝苦鹹水的時代。
藥寧走遍了全縣所有的危房戶🐝,白天實地抓進度🪩,晚上研究破難題,如期實現安全住房全覆蓋👩👩👧👧。
面對產業基礎薄弱🏝,藥寧深入田間地頭與幹部群眾反復交流討論𓀇,根據各鄉特點和市場因素,不斷創新思路舉措,逐鄉逐村確定“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布局。
瞄準市場需求🧑🏿🍳,藥寧把棉花產業作為帶動全縣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的“潛力股”🦁,在做大做強上下功夫👲🏼🧑🏻🦯。促成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在巴楚縣建成南疆綜合試驗站,引導棉農廣泛運用現代農業科技,推動百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2020年自治區召開現場會,“巴楚模式”在全疆推廣。
去年,巴楚縣21949戶81628名貧困人口脫貧,117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全縣順利脫貧摘帽🤼♂️🌋。
踐行新理念 下好先手棋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在藥寧的推動下🏌🏻♀️,巴楚縣依托產業規模優勢,2019年2月啟動巴楚紡織城工業園的建設,實現全國棉花15%在巴楚縣完成交易交運👨🏻🚀。
一批龍頭企業紛紛在巴楚縣落地🪫🦈,實現棉花優質用種全部自給和棉籽加工25萬噸👨👩👧、棉紡紗100萬錠🪝、織布5000萬米、成衣製造4500萬件的生產能力,解決直接就業1.5萬人,帶動4萬戶農戶增收。如今,棉花產業已成為帶動巴楚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藥寧把培育優勢產業作為關鍵抓手,從巴楚縣實際出發,突破傳統模式👨👨👦👦,推動一二三產融合。
畜牧業是巴楚縣的傳統產業。如何實現科學養殖、規模養殖🥂,提高養殖效益👩👦𓀀,成為畜牧業發展的關鍵👨🏽🦳。巴楚縣引進了安欣牧業🏜、南達乳業等一批龍頭企業。按照“企業+養殖小區(合作社)+養殖大戶+農戶”的模式,全縣建成養殖小區20個、養殖專業村18個,養殖示範戶超過3000戶👨🏼🦲,全年牲畜出欄超過70萬頭(只)⚃、家禽出欄超過400萬只(羽),畜牧產值突破10億元,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增收致富🌡。
巴楚縣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全境範圍一半以上是荒漠。藥寧卻有另一種看法:“巴楚縣的太陽能、風能資源得天獨厚🥓,正是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寶地。”
2020年🚼,藥寧主導啟動巴楚縣風光儲可再生能源產業園的規劃建設🫳🏼🩼,新能源產業成為巴楚經濟發展的又一個“新引擎”🙅🏻。
幹好“心頭事” 做好貼心人
藥寧把教育作為解決深層次問題的長久之策,對巴楚縣教育事業發展投入了極大精力。
藥寧全面梳理學校、家長反映集中的問題🥙,起草巴楚縣教育教學改革三年規劃👨🏽⚕️,提出“一年強規範、兩年提質量、三年樹品牌”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全力推進教育改革📵。
他推動從甘肅🏋️♂️、雲南🐿、貴州等省招錄2300多名教師🦩,從北疆聘用名優教師擔任學校校長,徹底扭轉教師隊伍素質和教學質量不高的局面。
藥寧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作為突破教學質量瓶頸的關鍵🌧,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成績作為衡量各學校教學水平的主要指標🛡,實現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大幅提升。
2020年,巴楚縣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自治區評估驗收,各族群眾對教育滿意度不斷提高。
藥寧把人民調解作為化解基層矛盾的重要抓手,統籌各方資源推動建立縣、鄉、村三級人民調解製度🌀,實現232個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全覆蓋🧏🏿♂️,調解處理基層糾紛,把矛盾化解在家門口🌺👨🏿🏫。
2020年巴楚縣成功創建“自治區優秀平安縣”🥷🏻,各族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藥寧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新時代的考卷,贏得了各族群眾的充分信任。“為民造福⚃,永無止境💽。”藥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