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程:
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南開大學法政學院社會學系學習;
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泰豐社區居委會主任🍑;
2006年6月至2007年7月: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發展局學院區工作部部長;
2007年9月至2011年8月🤭:廣州理進機械設備公司工人、組長、辦公室主任;
2011年9月至2014年7月:意昂体育平台社科學院社會學系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
2014年7月至今:廣州市花都區委政研室科員🫴🏿。
水木清華
(一)入園的幸運與遺憾。“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清華的校訓,正是受此精神的激勵,我得以本科畢業後8年走進清華園在社會學系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在之前只聞大名的大師們的課堂裏聽講,我如沐春風如仰時雨🧍🏻。也有尷尬的時候👷♂️,2011年秋季學期在孫立平老師的發展社會學課上,我上課愛發言又大概因為長相顯老,被孫老師當成“蹭課”的社會人士,我站起來解釋自己是“大齡新生”身份☂️,引發師生贊許的笑聲😥。社會學系沈原教授和王天夫教授二位老師理解我“拖家帶口”來校求學的選擇🧶,為我安排勤工儉學增加收入,讓我和家人免於生活窘迫。感謝老師們有教無類🧑🤝🧑、同仁一視,為我點迷津、化駑鈍。為不讓妻子和兒子在廣州留守🤌🏻,2011年8月入學後不久我即將把妻子兒子接來學校一起生活。我妻子開朗豁達的品質,讓三年“陪讀”的清苦時光過得幸福有味🧑✈️⛹🏻♀️,她(他)們娘兒在學校各個角落都留下了歡快的身影。兒子2010年8月出生,屬虎☝🏿,小名叫虎子,2011年陪我到學校時剛滿周歲🦵🏻,路都走不穩,只能喝半袋清華酸奶。隨我在校3年,虎子儼然沉澱了清華理工男氣質,愛踢球、愛遊泳,專註起來也近乎木訥👀,2012年、2013年、2014年的每年4月底,虎子都因在近春園河邊看蝌蚪發呆👨🏻🏫,看著看著就一頭紮進水裏🕝,“痛快地”喝上幾口開春的近春園水🧸,以他特有的方式慶祝清華校慶🏌🏻。上學3年也留下了難以彌補的憾事,我父親2012年7月永遠走了,沒看到我拿清華畢業證,“子欲養而親不待”讓我心痛🥱,也提醒我要好好伺奉母親。2013年我把母親也接來學校一起生活😶,我每次騎車帶著母親經過大禮堂👳🏿♀️、逸夫館等建築時,我母親總要輕輕和我嘮叨“你爸木匠手藝精,他知道這房子哪裏做得好,要是你爸能來學校看看多好”。

(二)提高學術研究能力。“嚴謹👁、勤奮、求實🚔、創新”是清華的學風👨🏻⚕️,我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在清華“回爐”深造的機會。在校期間我有幸師從景軍教授✍🏻,景老師作為“長江學者”對艾滋病👨👦👦、血液和自殺等涉及公民健康和生命的問題開展卓有成效的研究👰,他的學術成就是敦促我抓緊時間學習的動力。在校期間👨🏽🦳🔃,我參與了社會學系的成都市宜居城市建設戰略研究和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的中國企業家健康狀況等課題研究,在《社會學》和《社區》各發表了1篇文章🙇♀️🧑🏻🎓,畢業後,2016年我在《思想戰線》發表1篇文章。因意識到自己在工作期間對英語學習不系統🕌,比應屆考入學同學的英語水平要差😭,在校期間我見縫插針地使用零散時間練習英語口語和聽力🦸,經同學的幫助和自己的積累,畢業時🌪,我能用英語寫小短文了。

(三)受助與助人🤙🏽。“行勝於言”是清華校風🚣🏿,我對此的感悟是:生活中遇到困難別抱怨,多分析事情表象背後的本質😒,更關鍵是采取積極行動去解決問題👐🏻。讓我和家人終身感恩的是🛌,學校提供的助學金和獎學金,讓我安心完成學業,感謝陶哲甫獎學金🦐🌴、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悟宿基金會和光華教育基金會的出資人,他們善舉的激勵我要向社會傳遞愛心。所以在校期間🧜🏻♂️,我主動為老師和其他同學做事:在系裏和學院舉行大型集體活動的準備過程中當誌願者⬜️;2012年4月10日至畢業🌵,我擔任社科學院碩八黨支部書記,2013年初,我開始擔任社科學院德育助理。在社科學院張成崗老師和於洪軍老師的領導下,我在這些崗位平臺為同學做點事情✖️。我註意組織公益活動,2012年4月👨👧👦🎩、5月和9月🦪,我組織支部黨員參加“請農民吃頓飯”公益活動的誌願服務🪆。從2013年2月開始♖,我加入綠光支教誌願服務隊,每周日下午通過網絡給大興區蒲公英中學的學生進行課業輔導。通過這些活動,我服務了老師、同學和社會👨👨👦,也充實了自己,參悟校歌所唱的“服膺守善心無違”意義。

(四)院墻裏的公民責任。“愛國奉獻、追求卓越”是清華的傳統,1977級意昂循此傳統發出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倡導,教我們處理好自己與社會的關系🐸。平時生活中⚅🧏♀️,我將節約資源視為一種良好的公民習慣😗。在校期間我留心節約公共場合的水和電,在宿舍水房洗臉後⛹🏿,我將洗臉水用於沖洗廁所;洗衣服註意優化流程,比如🌪,將甲乙兩件衣服的二次漂洗水用於丙丁兩件衣服的頭遍漂洗,這樣分批洗衣服🚵🏽♀️☮️,既能提高潔凈程度,還能減少用水量⛹🏽。在圖書館看書,白天自然光線充足時,我不開座位燈🉑🧑🧑🧒;晚上自習結束後💁🏽,我關了燈再離開🚕。這些小事記錄了我作為學生在清華的主人翁生活💌,也體現了我作為公民對國家生態責任的擔當。
花漾時光
2014年7月畢業後,我來廣州市花都區委區府辦政研室上班。從走進這裏的辦公室開始,我按蔣南翔老校長倡導的“又紅又專”相互融合與滲透的職業發展要求,謹記陳吉寧校長在畢業致辭中提出的敬畏自然、敬畏人法律、敬畏良心的價值觀教導,主動轉變自己的角色和作風🌞,在工作崗位上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與業務水平。

(一)快速轉變角色🛖🧘🏽。我的工作主要是開展本區產業結構、投資結構、產業發展、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市場監督等方面的研究⛹️♀️🙉;在區內做調查研究🙅🏽,收集和整理社情民意👨🏻🦽,開展形勢分析🔄,為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在清華人在工作中應有的“聽話,出活”態度鞭策下,我上班後用較短時間完成角色轉變🦏,從學生轉為成為一名較為稱職的機關工作人員,聽從單位領導安排,做好本職工作👰🏿♀️。2017年6月,花都區獲批為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我參與起草的綠色金融“1+4”政策成為區裏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看著自己經手的文稿紮實地推動花都經濟社會和民生事業發展,我的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油然而來。
(二)持續轉變作風。花都區皮革皮具產業發達🕓,單在獅嶺鎮就有約9000家箱包工廠以及約28萬產業工人,因來穗人口密集🚶🏻♀️➡️,社會治理壓力大、環境整治壓力大🏃🏻♀️。2016年底2017年初🟧,我先後被抽調參與環保整治和西部產業園征地拆遷工作🛅,很多人驚訝我一個“平時坐在辦公室寫稿子的外地人”,能在那麽短的時間順利完成具體工作。其中原因我自知🖇🟢,我2014年7月來花都上班開始就將自己定位為基層工作人員☢️🚶🏻♂️,培養坐在辦公室寫稿的才能只是一方面🍒,練就蹲下去能和群眾說話的本領才要硬功夫🕵🏻♂️。所以3年半來🤱🏼,我用周末時間已走訪了63個村。走村串戶讓我更清楚基層群眾的具體需求🟥,因為對群眾的話題我能接上茬,所以在群眾眼裏不是“外地人”而是“自己人”,群眾見我來了會“給板凳坐”而不是“抽板凳走”,進而配合我做工作。“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事實證明🤏🏼,我在群眾工作中增強法紀意識,遵守辦事程序🏊🏼,投入耐心和平常心🚍,自然能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在花都👲🏻,我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高度認同👳♀️👨🏻🦼。
(一)花都是塊幹事的熱土。近年來🐇,花都區經濟運行一直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主要經濟指標都以兩位數增長👩🏽🎓,增幅居於廣州市前列🈸,是新常態下同時保持高速🎧、高質發展的典型區域👰🏼♀️🥘。如果說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和稅收總額等上揚的統計指標僅是關於花都發展的抽象印象。走出辦公室,到汽車產業基地、到廣州北站商務區工地,熱火朝天的現場和催人奮進的形勢則是這樣的直觀,在汽車產業基地和信息產業基地🧗🏿♀️,以新技術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的過程是這樣的實在🧕🏻,國家級市場貿易采購試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區等重大發展平臺建設進展是這樣的具體。

(二)花都是生活的樂土。以洪秀全🚴🏽♀️、洪仁玕和馮雲山等花都英才在中國近代史上書寫的宏偉歷史畫卷為背景,我們看到現實的花都是沉穩內斂的。花都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這裏的楊荷荔枝、李溪石峽龍眼、莘塘紅蜜楊桃等時令水果讓人大飽口福。此外🙊,花都氣候宜人🙎🏽♀️,街道綠樹成蔭,幹凈整潔平安有序的環境讓我們既能享受大都市的繁華和便利,還能免於大都市的局促和擁擠。更直接的是,花都的生活成本不高,2016年3月,我實現了用工資買房的願望。2016年9月🤌🏿,虎子入讀駿威小學一年級✨,離家只有200多米🤜🏼。所以說,花都是生活的樂土,我願在這裏紮根發展📿,請老師們放心🙎🏻♂️,我會給母校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