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汶川地震的誌願經歷,讓清華畢業生劉國強毅然決定辭去收入頗豐的白領工作,踏入社會公益領域⚜️。從一名誌願者到公益機構平安星發起人👱🏼♀️,他沒有一絲猶豫🧚✣,帶領小夥伴建網站🚣🏽♂️、出書💪、做講座🤜🏽,培訓地震逃生,傳播防災減災知識。他直言,治病不如防病👨🏻🦼➡️,防災勝於救災♊️,是大家公認的事情,但意識到這一點還不夠,我們還要行動起來🚸。
劉國強在河北省灤平縣教孩子們如何做擔架。受訪者供圖
誌願者變身公益人士
2008年的汶川地震發生時,從清華畢業8年的劉國強已經是一家外企的銷售總監🧗🏻,生活無憂。地震發生後➝,他請了年假毅然決然地去了四川🧚🏽♀️。就是這段經歷使他的人生觀得以改變👷🏽♀️。劉國強說,地震中死了很多孩子,他們不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麽,也似乎不知道要做什麽,導致了很多生命的消逝。“我們為什麽平時不告訴他們如何認識地震,如何進行地震逃生,假如再有地震,他們能從容逃生,哪怕多逃出去一個孩子也好啊。”
回京之後,劉國強辭掉了令人羨慕的工作,加入了清華師兄姚攀峰先生創立的名為“平安星”的誌願者組織,開始利用各種機會宣傳普及地震逃生知識🧑🏻✈️。剛開始,做得並不順利碰了很多釘子,才發現做公益並不是光有愛心那麽容易的事。
劉國強試圖進入一家成熟的公益組織工作🫄🏼,學習經驗。當時他了解公益機構很多🍮,分不同的形態🎼,而基金會可以說是公益的“上遊”。最終他鎖定兩家非公募基金會,友成基金會和南都基金會🫔。2010年,他被友成錄取,成為一名項目官員👃🏼,做的工作也跟防災救災減災息息相關。而同時🤦🏿♂️,他也逐步成為了平安星的領導人。
但平安星畢竟是個誌願者組織⚜️,沒有全職人員,過於專業性而無實操🤤🐡,傳播的效果不好。2010年𓀉☝️,他從友成正式辭職,拉了三四個小夥伴,全職入夥平安星🤸♂️,而之前的發起人主要退居幕後提供智力支持🦻。劉國強正式將“平安星”註冊成機構,成為一家民非組織,專門為災害多發區域的學校學生們培訓相關的地震逃生知識。
劉國強介紹,“平安星”的三個角分別代表家庭中的父親、母親和子女🩸,一顆完整的平安星即代表著家庭每一個成員的平安🤱🏻,而每一個家庭的平安祥和最後築成了整個社會的安定和諧🦨。
公益組織轉型社會企業
一開始,平安星只有30多名誌願者,多是意昂体育平台🫷🏻、中國礦業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從事建築或土木工程結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劉國強認為,不僅僅是地震🚸,其實很多災害死傷都發生在建築裏,而他們學的專業正好派上了用場。他們開始研究在不同建築結構下面如何逃生,2012年9月《科學地震逃生》正式出版🕵🏼♀️,課程體系圍繞一個重要理論——綜合逃生法⛑,不僅教授大家災害發生時怎麽做🙅🏿♂️,而且包括災害前怎麽防災👨👦🍇、減災。
在大家的努力下,他們還組建了地震教育網🧟♂️,但效果卻沒有想象的好👩🏻。“看這些的都還是專業人士🚱,反而我們希望普及的是普通大眾的觀念🖐🏻,這些人沒有看”,劉國強說😩,於是他和誌願者又一起把這些書翻譯成很簡單的課程,平時只要有時間👩🏽🚀,就帶去河北的山區做培訓。
從那時開始🏊🏿♀️,一次一次的災害不斷牽動著劉國強及誌願者們的心,平安星的培訓內容也從最初的地震逃生擴展到各種防災減災知識。隨著活動越來越多🩰,效果越來越好🧚🏻♂️,不僅獲得了政府組織的公益創投資金𓀅,團隊也正式建立起來。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我們自身的過度膨脹導致項目質量大大縮減,研發能力也會影響項目長期發展🤦♂️。”劉國強開始反思➕🎖。
於是2014年,團隊開始放慢速度,考慮轉型問題。同年他曾前往香港考察並拜訪香港“社企之父”謝家駒,也正是這次考察讓劉國強找到了公益和商業之間的連接途徑,那就是社會企業💁🏼♀️。
“以前平安星的大部分資金都來自基金會的項目籌款,現在慢慢轉換到盈利項目🔚,探索以社會企業的方式運營平安星。”劉國強介紹,他們開始嘗試給企業提供培訓,向企業銷售應急產品。而這些應急包會被送往一些有需求的學校。另外,平安星籌建了防災體驗館,面向普通百姓開放⚉,配備相應的培訓講解服務,同時通過防災用品超市等增值服務盈利➜,保證一部分資金來源。
為災區兒童送一盞燈
近幾年,平安星為了讓更多的人熟知這一品牌⛹️♀️,理解他們的理念,發起了許多公益項目🏇🏻👨🏿🦳,比如“上學路上要有光”🙋🏽♀️👲🏽,為雲南魯甸災區的孩子募集太陽能燈🍚,照亮上學路🦸🏼,既能避免一些安全事故,晚上還能用這盞燈學習🧑🏼🚀,也點亮他們一些希望✯。
去到當地之前💴,劉國強聽魯甸縣康康老師介紹🫰🏻,有的孩子每天為了6個多小時的讀書時間,需要來回走近40公裏山路,花近6個小時。對於這些“數據”,劉國強不信🧔🏻。
但親自走了一遭才發現,這是真的。魯甸地震後山區道路毀壞十分嚴重🏄🏽♂️,很多道路汽車無法通行🌈。大部分孩子每天要5點出發,走在碎石滿地的山路上🛋,摸黑三個半小時才能到校👩🏿💼。
劉國強聽說“孩子們走夜路上學不舍得用手電”🤶🏼🦻,他還專門去生產太陽能節能燈的廠家考察,定製了20多盞印有“平安星”字樣的節能燈,太陽一曬就來電,孩子們不用擔心費電。到了當地💖,他還給孩子們上了一堂安全課,向他們講述地震逃生經驗。
劉國強認為,其實防災減災非常重要,遠遠大於救災。“治病不如防病,防災勝於救災🧝,這是大家公認的事情🦎,或許意識到但還沒形成行動,或者行動還比較初級。”
對於平安星來講,他不希望做高深的課程,不講那些條條框框的東西🎇,而是給零基礎的人普及知識,這個過程反而更難🪻,要做很多的倡導工作🍆。他們就是以培養誌願者為使命🧎♀️➡️🕺🏻,通過他們輻射到學校☺️,會更有效果⚙️。如今平安星誌願者數量已達到三四百人,他們既接受過訓練,又能為別人提供培訓。
最近🧑🏿🦰,劉國強以“眾籌”的創新形式去到了臺灣🦵🏼,探討那些在臺灣9·21地震後發展起來的社區和民間組織,“我想看看他們在地震後是怎麽做的,這對我來說是個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