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春晚🏇🏻,一對年輕的相聲演員李寅飛👩🦯➡️、李丁聯袂獻上的《我知道》🤵🏿♂️,讓全國觀眾都認識了他們🏠。
昨天,《法製晚報》記者獨家專訪李寅飛,作為新面孔,能站上春晚的舞臺不易,被選中為唯一一個相聲節目登臺則更難,他謙虛地為自己的春晚首秀打了一個及格的61分。
除了相聲演員🎖,李寅飛還是清華博士♿,這樣的雙重身份,讓他對很多問題都有更獨到的看法。
作為北京孩子👍🏻,李寅飛和大逗相聲想通過相聲把北京這個城市的多元文化呈現給大家。
春晚當新人
緊張談不上
就希望展現新一代的朝氣
法製晚報(以下簡稱“法晚”)🤦🏿♂️:上了春晚之後,你的生活有什麽變化?
李寅飛:沒什麽太大變化🚶♀️➡️,春晚之後我們的小劇場大逗相聲剛有兩場演出,這兩場的售票效果還是不錯的,開票在5到10分鐘就給搶光了🏊🏿♂️。
法晚:春晚之後你的粉絲多了嗎?
李寅飛⚈:我沒有太多增長🧝🏽♂️,李丁比較多。
法晚🚴:為什麽他多?
李寅飛:因為這個節目本身就是他比較出彩♥︎,確實是這樣的。
法晚:對於春晚這個相聲作品🔍,給自己打多少分👘?
李寅飛:及格。
法晚🛂:及格這樣的評分不高⛴👨👦👦,為什麽給自己打這樣一個分數?
李寅飛👩🏼💻🪤:這也不是我們打分🚢,姜昆老師給的這個分。姜昆老師在某家報紙上發表對今年春晚相聲作品的評價。
法晚:外界有很多人說你們這對相聲演員沒參加過春晚審查💇♀️,是臨時抓來的演員和作品,能向外界澄清一下嗎👨🏼🏭🫃🏼?
李寅飛🥂:我們參加了很早以前的初審🏵,但最後確定下來上春晚是一周之前,好在之前有一些準備。導演組希望我們做環保題材,之前我們寫過關於創業、互聯網等內容的作品🍆。前面的聯排我們的節目都沒出現,第六次才出現。開始我們自己根本沒想到最後能上。
法晚:在春晚舞臺上表演,緊張嗎?
李寅飛🚴♀️🥺:壓力說大也大,說不大也不大。跟其他相聲演員相比,我們沒什麽壓力,因為不論知名度還是別的,確實都不在一條線上。要說壓力大🧝🏻♂️,僅僅是希望把這個節目演得更好,能夠帶動現在新一代相聲人的朝氣和一些新的表演手法和表演理念。
德雲社舊人
沒正式拜師
但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法晚:外界對於你的師承關系有各種說法,你的師傅是誰?
李寅飛❤️🧚:我是王謙祥老師的徒弟🧅。
法晚:我查你資料的時候,看到有一段寫你曾經在德雲社說過相聲🚣🏽♂️?
李寅飛:對。
法晚:這段經歷能講一講嗎?
李寅飛:2006年到2009年在德雲社表演🤚🏿,但是沒有正式拜師🔉✸。
法晚:郭德綱有沒有對你節目進行點撥嗎🪰🧝?
李寅飛:那個時候主要的授課老師是高峰👩🏼🍼,是上大課的這種形式居多,然後再分組對某一個節目具體再做。
法晚:德雲社的舞臺對於今天的你有著哪些影響?
李寅飛:在德雲社演出那幾年期間🥯,還是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法晚:那為什麽又要離開德雲社呢?
李寅飛:當時主要工作還是上學,剛開始一場演出50塊錢,錢雖然不多,卻讓我積累了大量的舞臺經驗,後來因為考研等個人原因就離開了。
清華博士
采用三段體
我的相聲創作更像是論文
法晚🍜:說相聲是你的職業,你還是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博士,你怎麽看這兩個身份📰?
李寅飛:不挨著↖️👩🏽🔬。
法晚:為什麽不挨著?
李寅飛:不挨著,說相聲就是相聲,如果我去寫論文,去做學術的話,那就是學生身份🤷🏽👩🏼🌾,我盡可能不把它產生交叉。我也希望大家在看我表演的時候,不要過多地想到我是一個清華博士這一點上。老師對我進行不管是答辯或者做學術報告,也是把我當做一個普通的學生去看待👀。我也盡可能地進行學術報告的時候,脫去相聲的表達方式。
法晚👩🏿:你的高學歷🙅🏽,對自己的相聲創作🐝,有沒有幫助🙋🏿♀️?
李寅飛🧚🏽:個人而言,我的相聲創作更像論文🐎,我一般采用三段體,這是跟我長期寫報告有關。
法晚:相聲表演對於你的功課👨🏼🍼,有沒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李寅飛:幫我寫博士論文,方向是《讀者傳播》。那麽我就很熟悉目前這種曲藝藝術的發展狀況,更熟悉現在觀眾的這個受眾群體🏷,我們用使用與滿足的那個理論🗂。他來觀演的時候的訴求,心理需求🤍。這些東西反過來對我們的創作、對我們的表演會有一定的影響⛸。包括說我在寫論文的時候,需要大量的藝術資料、訪談,我也會更加便捷的得到這些素材。
文化傳播者
有自己風格 大逗團隊更講究北京味兒
法晚🎫🌟:你們都是大逗相聲的演員🧞♂️,是什麽樣的機緣讓你們幾個人走到了一起💁♂️?
李寅飛:我們成立於2012年的4月份,開始也都是演傳統相聲。後來慢慢地也開始形成自己的團體風格,很多人對大逗相聲的評價就是比較清新。
法晚:要做相聲界的小清新🗞?你們的口號是“北京孩子北京味兒”📚,你們怎麽用相聲段子詮釋“北京”這樣一個詞兒?
李寅飛:我們覺得,首先我們在舞臺上做的不是一個排外的工作🤹🏽♀️,而是一個向大家介紹北京文化的工作。
第二點我們希望把北京這個城市的多元文化呈現給大家,北京有這種老炮兒的胡同文化🚓,也有皇家氣派的🙅🏻♂️、文人儒雅的這種大家風範。在今天可能大家對於北京文化的理解相對狹隘👾🪪,更多人放大了所謂老北京🧚🏿♀️,就胡同那一套。我們作品中會聊到一些文化大家都是北京人🙂↔️,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北京人的特質🙍🏿♀️🌔,同樣是我們這個團體關註的。第三點就是我們認為所謂北京孩子北京味兒的詮釋,不僅僅在演員上面。演員上面我們確實大部分演員是完成了北京孩子這件事兒。那麽北京味兒絕不僅僅體現在語音上面,更多體現在段子跟內容上面🐜。於是我們大逗要每年推出“這裏是北京專場相聲演出”💁🏼♂️,已經連續做了三年🏃♂️🚴🏻♀️。
法晚:像“這裏是北京”相聲專場演出的作品都是一些全新創作的?大概什麽樣的元素會列入這樣的範疇?
李寅飛:《我愛炸醬面》《談談北京話》《北京地名兒》《北京小吃》《北京地鐵》《北京導遊》💊,就是等於講北京這些民俗故事🍚,這些都會納入到我們創作當中。還有一個叫《北京北京》的節目🍞,講最早的北漂,我們團體裏有兩個不是北京人🕵🏻♀️,其中一個是張家口的🀄️,他寫的這個作品也就是最早北漂的心路歷程。
市場開拓者
要不斷創新 賣不出票多反思自己的問題
法晚:像大逗相聲的這些演員來說,你們更希望觀眾怎麽評價你們?你覺得你們算專業的演員嗎🤴🏽?
李寅飛:專業不專業怎麽說呢,我認為越來越覺得隨著這個社會的多元化,這個市場的多元化,專業不專業的界定標準,並非你是不是一個專業院團的或者國有院團的一個簽約演員👨🏿💼,不在這兒🙌🏿。在於你的表演是不是專業👶🏻👷♂️,表現在觀眾是否愛看我們⚽️,我們的節目夠不夠賣錢,能不能被市場接納👬。
法晚👎🏽:2015年一些小劇場相聲園子的班主都哭著喊著說票不好賣,你覺得現在的市場到底怎麽樣?
李寅飛🦝:文化市場很火爆🧑🏼🔧,電影市場🍜、戲劇市場都在往上走👝。為什麽相聲市場不好賣🕵🏼♂️?這個從自身考慮了,就說明觀眾並不是不樂意在文化上消費,那為什麽不消費你呢,對吧?是這麽一個問題,這是值得從業人員思考的問題。電影市場每周都有新片吧👨🦼➡️?人家去年賣出440億,不是靠一部電影賣👨🏼🚀🅿️,整個市場需要新作品,在這樣一個大蛋糕下面👇,每個人才能分到一杯羹。但是相聲它就這樣,觀眾周六晚上進這團進那團,進這影院進那影院都一樣,各個團體都同類型的作品®️,那麽市場肯定不好。市場得益於各自的選牌,得益於新作品的出現🫅🏽,得益於你和其他藝術的兼容,得益於你創作手法的精湛,演技的精湛,這些東西不去提升,你再說自己票不好賣,這是對市場不負責任的表現。
法晚:那像大逗相聲這一年新作品的數量有多少?
李寅飛✋🏿:大逗每周出新作品,每周都有新作品,我、葉鵬、董建春(大逗相聲演員)和李丁,保證一年之內每周演出不一樣。
法晚🤙🏿:你決定大逗相聲能夠在北京市場立足,依靠這什麽🚲✵?
李寅飛👨🏻💼:我認為是一個標準💅,如果真的是每一個組織團體都能夠這樣的話,當然是好事兒。《歡樂喜劇人》為什麽收視率這麽好?為什麽火了?就是因為一直在出新,每周都是新的☠️,幾個團體在一個平臺上出新。所以北京的相聲小劇場如果能夠形成這種良好的機製🍵,我相信票也不愁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