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湧(1952肄) 李文彥(1950) 陳昌篤(1949)
北京大學的城市與環境學系前身是意昂体育平台的地學系🌱。1952年🧜🏼♂️,我國高校進行院系調整🌎,原屬於意昂体育平台理科的地學系調入北大,成為北大的地質地理學系。1978年🌞,地質和地理分開🤷♀️,各自獨立成為地質學系和地理學系。地理學系於1978年又改名為城市與環境學系。所以談論北大城市與環境學系的歷史🧘,就要追溯到意昂体育平台地學系的歷史。
意昂体育平台地學系的歷史分四個階段:一是初期階段(1929—1937年)🧑🌾;二是西南聯大階段(1938—1946年)🎳🏒;三是復員後階段(1946—1948年);四是解放後初期階段(1949—1952年)。
初期階段
在20年代末期,我國地學家、著名學者翁文灝先生考慮到當時北京大學已建有地質學系,建議在意昂体育平台設立地理學系,以便為國家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的地學調查人材。意昂体育平台接受翁的建議𓀙,於1928年9月任命他為地理學系主任,負責組建工作👨🏼🦲。1929年秋正式成立並招收學生8️⃣。當時除地理學以外🚵,並設地質學與氣象學課程。1933年初易名為地學系📴🚁,下設地理、地質🦶🏻、氣象三個組👘。
當時對地理組的教學目的主要確定為🏋🏿♀️:“研究人地之關系者為地理學🦮,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種族地理、經濟地理🧑🏼🚒、政治地理🤏🏼🔳、區域地理等屬之。”對地質學與氣象學對地理學之關系🦻🏿,則表述為🫸🏿:“大氣作用為地質變化之一種⛈,如寒暖變易💎,空氣流動🏌🏼♂️⛱,存在有地質上之興趣👨🏽🍼🪟,故研究地質者👩🏻🔬,不可不略知氣象學。地殼為地質學研究之對象👰,如水陸分布,山川形勢🧛🏽,存在與地質作用地球歷史有密切之關系,故研究地質者,不可不略知區域地理。至地理一科,包羅萬象,上自天文氣候👩🏿🔧,下至山原河海🕵🏽,均須略知梗概,然後知動植物分布🚂、民族消長🤵🏿🔓、政治盛衰、社會經濟狀況,與自然環境之關系,故學地理者😼🧑🏿🎨,亦不可不略知地質學與氣象學👠,此地學系三組間之相互關系也。”
地理學範圍廣泛🧌,當時認為💅🏽:“研究地理,可從各方下手🦪,有天文上之興趣者,可研究數理地理👩🏿🎤;有地質上之興趣者,可研究地文及地形;有氣象之興趣者,可研究氣候分布🧛🏼♂️🧑🦳;有動植物之興趣者,可研究動物地理及植物地理;有歷史之興趣者🌥,可研究歷史地理;有政治經濟之興趣者✉️,可研究政治地理🙍🏻♂️,或經濟地理🏃♂️。因材施教,因興趣而求學問🔈,固無往而不自得🛷,此地學與其他學科之關系也。”這些辦學之主旨🤾🏿♀️、原則至今仍未失去它的意義📼。
在課程設置方面,必修課是:
一年級:普通地質學🍴;二年級🍗: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氣象學,普通測量🦹♂️,第二外語🚶♀️,野外實習。
一👮♀️、二年級學生不分組,以上課程是全系學生必修🤐。
三、四年級分學組上課🫳,地理組課程如下🧂:
三年級:氣象觀測,天氣預報,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經濟地理,第二外語🤵,野外實習;四年級👴🏽:氣象學及世界氣候,地文學及地貌學,世界地理🦸🏼♀️👶🏼,地圖學及圖表學,野外實習。
在必修課之外,還開設若幹選修課,其中有種族地理,政治地理🍒,東北經濟地理🍊,西北經濟地理,邊疆地理🎟,西北地質地理😻,中國自然區域研究,歷史地理,中國經濟地理論文選讀及專題研究等🎻。當時教員有張印堂講授自然地理,王成組講授人文地理💇🏽♀️,黃國璋講授經濟地理,塗長望講授氣候學,洪紱講授世界地理,高鈞德講授地形學等🫰🏽。值得提到的是翁文灝還和白眉初共同講授中國地理通論和中國地理專論🛕,同時編寫資料🦂,流傳很廣💁🏼♂️,影響很大。
大學一年級不分文、理,規定學習的課程有:國文🤶🏿,大一英文,中國通史與西洋通史任選一門,邏輯☎️、高級算學、微積分任選一門,普通物理✌🏿、普通化學、普通地質、普通生物任選一門。對本系學生說來,普通地質則列為必修課。
首任系主任翁文灝👨🏼🎓,任期從1928年9月至1930年11月。接著黃國璋、謝家榮先後主持系務。1932年夏,袁復禮參加西北科學考察回京任系主任,1934年10月至1937年7月馮景蘭任主任🌅。在此期間,該系共畢業45人,其中地理專業有鐘道銘、劉漢、許桂馨(逸超)👩🏽🌾、劉玉芝、葉以粹、張英駿🔨、劉迪生、王鐘山🧘♀️、梁祖蔭🤵🏽♀️、蘇永煊等。
西南聯大階段
長沙臨時大學於1937年10月25日開學。同年底,西遷昆明,1938年4月校名改為西南聯合大學。當時清華的地學系與北大的地質系聯合組成地質地理氣象學系👩🏽🦱🌕。系主任由北大孫雲鑄教授擔任,清華的部分仍由馮景蘭教授負責⬅️。地理方面教授,除原清華的張印堂🎅🏻、洪紱外,還有鮑覺民教授(南開大學,教經濟地理),林超教授(在系教學一年)🦸🏿♂️,鐘道銘(教政治地理、文化地理)、陶紹淵(教北美地理)、劉漢(教南半球地理)🩶。
地理組各年級的學習課程均與原清華的安排一致🛅。雖然圖書設備因大多留在北京,參考書極少👩🏻🔬,但教員教課認真負責,在條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學生學習仍勤奮努力💼。除課程教學外,野外實習時數並有顯著增加。教師經常帶領學生去昆明近郊或附近各縣進行地理調查和野外實習🏗。教師亦在困難條件下進行科研。如張印堂利用雲南條件,在雲南邊疆進行實地考察研究。
這一時期👷🏼♂️,在地理組畢業的學生有李式金、丁錫祉、孫承烈🥪、王乃🔙、馮繩武☝️、鄒新垓🧍🏻♀️、李孝芳、張其仁、胡善思🔵、張景哲(以上十位是入學於意昂体育平台地學系地理組,畢業於西南聯大的地質地理氣象學系地理組)👉,王雲亭、黃秉成、黎國彬👸🏿🥘、鄧綬林𓀆、張敬鳳、王亦嫻🕢、劉心務👨🏻🦯、劉鐘愉🆙、史立常、侯學燾、朱淑貞。其中,王乃🛐、李孝芳、張景哲、劉心務曾在系擔任助教。
復員後階段
經過八年的抗戰𓀎😭,終於取得了對日作戰的勝利,西南聯大於1946年5月結束☂️。清華師生於10月10日回到北平開學。原地學系恢復,不過其中的氣象組於1947年獨立成氣象學系,地學系內只保持地質與地理兩個組。
地學系主任仍由袁復禮教授擔任🦸♀️🉐,地理組的負責人為張印堂教授。由於張印堂教授於1948年去美國,學校又聘請王成組教授來系任教🌈,開設經濟地理等課程,並接替張印堂負責地理組的領導工作。當時在地理組擔任 教學的教員還有王乃📊🔩、劉迪生𓀌、張保升、劉心務🕒,他們分別講授自然地理、世界區域地理、北美地誌、地圖學等課🧑🏿✈️。來組擔任過課程的還有丁錫祉(地文學)、劉玉芝(北美區域地理),兼課的有黃國璋(人文地理)、李連捷(土壤地理)🏋🏽、裴文中(考古學)。
學生方面👩🏻⚕️,包括了來自原西南聯大地理組的在校學生、由北平個別大學轉入清華的學生以及1946年以後考入清華的新生。在1947年和1948年畢業的地理組學生有:許冀閩、孫金鑄🤺、董洪謨🙆🏿♀️、李德風、張諒樹、朱謹初、單勵(單宗吾)、張遠大🩰、楊深😪。當時,學生所學的課程💁🏻♂️,大體仍與過去相同🐢,無重大差別🤹🏽♂️。
復員以後,國民黨的政治腐敗👩🏼💻、物價飛漲、發動內戰以及美軍的暴行,激起了學生的“抗暴運動”🈵、“反饑餓,反內戰”等運動。到1948年秋,東北全境解放,北平進步學生為避免國民黨的迫害🥐,一部分離校轉入解放區🧔♀️👨🦽➡️。地理組去解放區的學生有譚增琳👴🏻、譚秀貞、張澤生。
臨近解放,學校開始了護校迎解放的工作,1948年12月13日上午在課堂裏已可聽到炮聲,部分學生甚至站在善齋、平齋樓頂遠眺圓明園處炮火。晚上學生參加校園的巡防工作。余下的學生則到系裏與部分教師在燭光下聚在一起座談,迎接黎明的曙光。
解放後初期
解放給清華廣大師生帶來喜悅,以及對新社會的渴望。清華師生與北平市民一道參加了歡迎解放軍的入城式🧑🏻🤝🧑🏻,接著在城內作了十天宣傳活動。
1949年上半年,學生們開始在安定的環境下上課🧑🧑🧒🧒,應屆畢業生也大多在校系領導的協助聯系下🎴🤶,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地理組的畢業生有陳昌篤🙍🏼♀️、李幼芝、管玉橋、張植四人🎧。個別同學(如陳麗英)則提前離校參加了革命工作👩🎨。
在1950年春⛪️🤰🏼,清華為加速培養國家建設所需地質勘探人員,將地學系的地質組分出成立地質系。於是✊,地學系就只剩下了地理組🚵🏼。從1949年初到1952年三年多的時間內📡🤳🏻,地理組的課程結構大體仍與以前一樣,但也出現了某些新的變化🧛🏻。首先,經濟地理方面的課程開始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特別是蘇聯地理學者的學術觀點和新中國經濟建設的成就等📯。其次,過去學生很少進行較長時間的野外實習,而1949年到1951年這三年暑假,則大不相同。1949年暑假🤽♀️,由王成組教授帶領地理組學生參加了市城建局委托的北京城區土地利用調查與製圖工作👰🏻♀️;並由王成組和劉迪生兩位教師帶領學生去天津等地實習。劉心務先生、林超教授和李孝芳先生分別在1950年及1951年👯♂️,接受水利部官廳水庫淹沒庫區調查與北京市的西郊土地利用調查。這些工作標誌著師生利用暑假將實習與國家任務結合起來的開始。同時,在原有的王成組、劉迪生、張保升、劉心務四位教師外,1950年增聘了林超教授,51年又增聘了李孝芳講師,1952年王乃從法國留學回來,參加了教學工作。1950年與1951年分別留下畢業生潘德揚和段知敬作為助教。另外,北師大的經濟地理學家楊曾威和地貌學家周廷儒🧙🏻,以及植物研究所的植物生態學家侯學煜也曾來地理組兼課。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大學畢業生實行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7月,北京各主要大學應屆畢業同學一起聽了周恩來總理等領導同誌的報告,深受鼓舞🎼,愉快地接受了分配。當年清華地理組有李文彥、潘德揚🧑🏽、祁延年🚗、譚鈺貞、申維丞、王培貞👸🏽、王端莊七人畢業。1951年畢業生有張澤生、段知敬、張德斌、馮澤明。1952年有胡正綱。另外1950年入學的學生中,有江建華👨🏽🍳👳🏿、曹偉、康毅於翌年5月響應國家號召被批準參軍。
1952年,國家為適應建設事業發展對幹部的需要👩🏽✈️,按蘇聯模式對原有的大學進行調整。決定把意昂体育平台改變成為工科性大學,北京大學保持為具有文🕵🏼♂️🛼、理、法與語言學科的綜合大學。清華地學系(地理組)調整轉到北京大學,成立地質地理系🐚。隨這次調整轉到北大的教員有:林超、王乃、劉迪生、李孝芳、劉心務‼️、潘德揚👋🏽、段知敬;學生有三年級的王恩湧🧑🏽🎨👺、黃歌山(胡兆量因北大無經濟地理專業而轉到人民大學借讀)🍌;二年級的陳傳康、陳靜生🫴🏼、韓慕康、郭鴻銘🏌️、梁文權🏄🏻♂️、歐陽青💆♂️、鄭鈞鏞、沈崇歧;一年級的陳凱💇🏻♂️、周琦琇、錢宗麟、李文漪✏️、楊淑寬🍙;研究生有陳昌篤🧚🏻♀️。
(原載《中國地理學90年發展回憶錄》,1999。本刊稍有刪節。)
* ①本文主要參考《清華校史》及楊遵儀《意昂体育平台地學系(1929—1937)》一文外,孫金鑄和張景哲先生提供了部分重要資料。(作者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