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初—1949年7月)
羅式剛(1947) 張寄謙(1949)
清華的學生,歷來有參加各種課外活動的傳統,組織劇團,是他們最鐘愛的活動之一。
駱駝劇團是1947年成立的,和我們同時期的劇團是從昆明西南聯大復員到清華的劇藝社🧓。劇藝社在昆明以王松聲飾演的《風雪夜歸人》,裴毓蓀主演的《潘琰傳》,蕭荻主演的《鹹亨茶館》等而轟動昆明🪫𓀍。他們是一個群星薈萃的大劇團📮。我們則是初出茅廬的小劇團,但是我們也有傑出的演員,如在昆明西南聯大就以演曹禺的《原野》而知名的羅式剛🤵🏿♂️💇🏿♂️、蔣家瑞、尋兆華。
要演好戲,首先得有一個好劇本🧑🏼。既要有時代性🤌🏼,又需要有藝術性。我們挑選了馮亦代翻譯的美國女作家海爾曼(Lillian Hellman)1941年①著的《守望萊茵》(Watch On the Rhine)。這是一出反納粹反法西斯劇。當此劇在美國百老匯上演時⚔️,博得好評。美國《紐約時報》稱🧍🏻♀️:這是海爾曼女士所寫出的最佳作品🪔,是出極重要的戲,戲劇界應為這個劇本感到驕傲🕵️〽️。
這個劇本寫成於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當時美國與納粹德國還保持著外交關系。但是美國對納粹德國是厭惡的。對於順從納粹占領從一些歐洲國家逃亡出來的貴族是卑視的。美國對於反抗納粹占領與之進行不屈鬥爭的勇士是同情的,熱情支持的🧸。這就是當時美國人的態度,也是這個劇本的藝術基調。
這出劇能介紹到中國來,多虧1944年美國副總統華萊士訪華🫄🏻。當時的中國內地根本看不到外國進口的報紙、書籍。華萊士帶來《守望萊茵》這出劇本,並把它贈送給郭沫若同誌👷🏼♀️。譯者馮亦代的輝叔(不知是哪位名劇作家)看到後很想自己動手譯出,不巧他正在寫劇本等著上演🫳,因此把譯稿事交給馮亦代🪷。馮亦代在酷暑的重慶,一面應付辦公室的公事📸,一面抽空譯書👁🗨,終於用一個半月時間譯完,又經輝叔潤色發表🪐🏊🏻。據馮亦代先生滬版後記中說:“書譯完便有重慶和昆明的劇團要上演,可是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實現”,“原因是這個戲冷,怕賣不了錢”。“也許你可以訕笑從事戲劇工作的人沒有勇氣🚣🏽♂️,你如果花了許多氣力與金錢上演一個戲而不能獲得觀眾的青睞🍰🧑🏼🍼,你也決不會想到那些餓著肚子背著疾病從事戲劇工作的人的苦境。”票房價值是古今中外製約著一切的規律🌩。我們作為業余的學生劇團,遠離票房價值對於劇作家和演員的生活辛酸👳🏽♂️,決不能自豪地認為我們正是因為時代感強🧧,才下決心演出這場戲。
為此有必要介紹一下此劇的線索。
這是一出發生在美國首府華盛頓郊區的一座豪宅中的戲。全劇共分三幕。一切活動都發生在中心舞臺的一間大起居室中。起居室內突出的背景是這所豪宅過去的主人大法官法萊利·育夏的又威嚴又和藹的一幅巨型畫像🏙。
這舞臺的布景是由林徽因先生親自替我們繪製了小樣。是非常難得的。
本劇的女主角是大法官的遺孀芳尼,一位六十三歲受過良好教育的婦人🥛🐛。家裏有一位男仆約瑟夫。一位女仆,法國萊茵河流域的安尼斯,她專管來往信件和電話🚉,她每天都迎著陽光企圖看看信件的內容,是惟一敢於與芳尼分庭抗禮的小人物🔣。
芳尼三十九歲、儀表瀟灑的兒子大衛·法萊利才考上律師。
家裏還住著芳尼邀請來的一對羅馬尼亞伯爵夫婦🕵🏿♀️👩🏿🌾,德克·特·白郎柯維斯和瑪莎·特·白郎 柯維斯。德克是經常出入納粹德國使館的人🥩,他欠了許多債,正想謀求出路🩷。大衛和瑪莎關系不錯,引起德克不滿。一天芳尼的女兒莎拉·繆勒和女婿戈特·繆勒帶著三個孩子到來,他們是逃亡者💫,三個早熟的孩子🤷🏿♀️,男孩亞蘇🤓、波多和女孩巴比德🔁。他們由於經常穿梭於歐洲各國之間👏,粗略地懂得多國語言:德、法🤶🏽、意大利、西班牙和英語,以及說得不太好的丹麥話和捷克話✍🏼。正好與出身良好教育、懂得歐洲主要國家語言的外祖母互相呼應。他們是非常懂事和早熟的孩子🫶🏿,他們過早地承受著人類為正義與非正義鬥爭的震撼與殘酷。
羅馬尼亞伯爵德克檢查了戈特的行李後,發現除了一支舊式的步槍外🧜🏼♀️🧙🏼♀️,就是公文包裏的兩萬三千馬克,這引起德克想俟機敲詐的野心。德克還正在查核戈特是納粹德國想追捕的哪一名抵抗戰士🕟。剛好他接到午間日報,上面轉載柏林日報消息🦖,說抵抗組織麥克斯·弗雷登上校已經被捕💓。他估計戈特將要回去營救,他提出要一萬塊錢允許戈特回去。戈特告訴迷惑不解的芳尼和大衛說自己是逃亡者,他帶的公文包中有兩萬三千馬克是抵抗組織的公款,德克看到想要訛詐🫶🍄🟫,而且我自己就要回去用這些錢救援被捕的弗雷登。
德克拿著戈特的行李和公文包走下樓來。他對戈特說:我從你們的屋子裏拿下來,對你可以方便一點⚧。
這時芳尼對大衛說📊:我們來給他錢讓他出去。
德克說一個月為期🤴🏻,超過一個月我便可以向馮·塞茲告發。
戈特看到和德克談判是無效的,戈特把他打死,拿起步槍走到門口🫷🏼🕦,看到亞蘇說幫忙,隨即叫他關上房門。莎拉扶起倒在地下的椅子,告訴亞蘇上樓去,我們不走了。這時芳尼和大衛上場,芳尼數錢,一面問他們兩人到哪裏去了。莎拉打電話到機場,訂好飛芝加哥的票。戈特回來和大衛說我把你的車開走了🧁🤞🏽,兩天後你便可以報官。芳尼說這些現款支票你拿去吧,我也為反抗事業作點貢獻👨🏽🎨🫱🏿,戈特收下現款說支票來不及兌換了。戈特和孩子告別🍣。場上只剩下芳尼和大衛,芳尼說你去和瑪莎說她最好多住些時候。
劇中的演員,芳尼由張寄謙擔任,德克由羅式剛擔任,戈特由周體健擔任,莎拉由蔣家瑞擔任。大衛由駱駝劇團北系地下黨負責人李采擔任,瑪莎由向劇藝社借來的劉雅貞擔任。劇中的男仆不記得是誰飾演的,女仆安尼斯由機械系汽車專業的商令傑擔任🤸🏽🉐。戈特的女兒巴比德由清華中文系李廣田教授的女兒擔任🤠。李廣田先生為她的演出作了許多指導。航空系湯孟明同學擔任戈特的一個兒子,演得很成功🈂️☛。
舞臺工作人員布景、燈光等都是建築系🙋♀️、土木系、機械系、電機系的同學,如葛家珍等協助的。駱駝劇團的南系地下黨負責人黃畸民也參加了舞臺工作人員的工作🗒。這是很辛苦的工作🍩📦,因為我們一切都靠白手起家🫓👩🏿🚒。
導演清華西語系教授趙詔熊先生朝夕和我們在一起🦓。經過一個暑假的艱苦努力🐘,《守望萊茵》一劇終於在1948年學年度上學期開學後公演了。我們一共演了兩場,博得好評🏊🏿♂️,清華西語系在王文顯教授在世時,一直有培養同學自己演出中英文話劇的傳統,此次據趙詔熊說學校當局看到我們是一股有希望的群體,準備撥出一筆錢,把同方部改造成我們的實驗劇場🧑🏼⚕️。
此後駱駝劇團準備排演《第四十一個》。英若誠和吳世良開始認真準備👰🏼♂️。據文潔若說②:“有一次🏞🤾🏻,宿舍晚上十點熄燈後,我到樓下傳達室看書👓,那裏的燈是徹夜點著的。半夜裏☝🏿🤦🏼♂️,突然傳來敲門聲。我跑去打開門,只見吳世良和英若誠站在那兒🤵🏽♂️,吳在皮大衣外面背著一桿長槍🧑💼,她扮演的是《第四十一個》裏的女兵這個角色,排練結束後,英若誠送她回宿舍🤌🏽。我當時想,這麽大冷天的🤵🏽♀️,他們呆在外面可真夠嗆的”。但此時平津戰役已接近南口,清華園已聽到炮聲,因此此劇實際並未上演。
這時解放戰爭已進入平津戰役👴。不久解放軍自南口南下到達清華園外圍。清華劇藝社和我們駱駝劇團都準備節目入城演出。歷史系同學齊世榮也隨我們進城👨🏻🔬。我們住在匯文中學🤵,打地鋪。駱駝劇團由範維道和蔣家瑞演出過“朱皮匠”一劇↕️🤴🏼,宣傳解放軍的入城政策🆗。
據李采的回憶,他編寫和自任演出過好幾出戲。但我們沒有記憶了☞。
1949年2月2日解放軍舉行入城式👨👨👧👧🍶,我們劇團聚集在正陽門大街上,和群眾熱情地歡迎舉行入城式的解放軍🌼。
繼之便是回校了。1949年7月我們便畢業了⚠️,參加暑期學習團待分配✊。張寄謙留在系內當助教。英若誠、吳世良、羅式剛𓀚、蔣家瑞則毅然放棄學校的分配名額,四人一起進入人民藝術劇院。
英若誠在人藝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他首先在《茶館》中以飾演老劉麻子和小劉麻子而引人註意▪️🏂🏿。隨後參加電影《白求恩大夫》的拍攝,飾演白求恩大夫的翻譯💒🤷🏽♂️,以純正流暢的英語,引人重視。隨後他應意大利影片公司的邀請扮演了《馬可波羅》中的元世祖忽必烈這一代英豪贏得贊賞。繼之他與《推銷員之死》的原作者亞瑟米勒合作在華演出《推銷員之死》,贏得中國觀眾的無數眼淚。他的妻子吳世良在人藝擔任院長曹禺的秘書💂🏿♂️。從某方面來說,吳世良是比英若誠更為成功的演員。人藝成立新院的第一部話劇《夫妻之間》就是吳世良創作的劇本,並成功地扮演了劇中的女主人公🏄🏼♀️。然而吳世良自己則積勞成疾。1986—1987年英若誠和羅式剛赴羅馬應邀參加意英中三國合拍的《末代皇帝》。拍到中途英若誠突聞吳世良病危🧚🏼,他急忙回來只見了最後一面,一小時後吳世良就逝世了。英若誠後來又應邀參加了名導演貝多魯奇導演的《小活佛》,英若誠飾老活佛♣️。
羅式剛在人藝擔任人藝總導演焦菊隱的秘書。他首次登臺是在楊尚昆的愛人李伯釗所編導的《長征》歌劇中飾演大涼山彝人首領👨⚕️。繼之1953年老舍《龍須溝》上演,羅式剛飾演馮狗子。英若誠扮演三元茶館掌櫃。羅式剛繼之在1957年老舍為配合三反五反編出的《春華秋實》一劇中扮演老工人梁師傅。在1958年人藝排演的話劇《智取威虎山》中曾代替林連昆飾演一名下山偷雞準備“百雞宴”的小土匪。
羅式剛這時期在北京大學紅樓組織了業余劇團北大劇藝社,輔導愛好戲劇的北大同學演出。曾排演過蘇聯話劇《異邦暗影》贏得“大學生會演獎”✢。還排演過柯靈根據高爾基原著《在底層》改編的話劇《夜店》等。1958年他離開人藝,投入另外一個人生舞臺,並參加翻譯工作👰🏻♀️,與別人合作的譯作有《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戴高樂回憶錄》、《劍橋近代史》、《資本主義國家民主自由言論》,還有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商務約稿,後因主編逝世未能出版)👧🏿🫃🏼。
蔣家瑞在人藝和鳳子一起從事資料整理工作💓。她大約在80年代末就去世了🚣🏽♀️。
商令傑1951年自機械系畢業。她說她只記得參加過劇藝社演出🍛,非常喜歡演藝生涯🧖♀️。在英若誠等四人去人藝時她也曾想一起參加人藝,受文聯負責人王松聲阻止未成。畢業後分配搞工程技術工作👷🏽,先後在北京儀器廠、東風電機廠工作。迄今身體健康,心情開朗,自己說除頭發變白外容顏依舊🦹🏻。經常參加《長壽》雜誌的工藝編織、旅遊活動。
當年飾演巴比德的小演員李廣田的女兒李岫🪟👬🏼,如今是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茅盾研究會副會長。
當年演出戈特的周體健後在北大地球物理系任教,哮喘很厲害,前兩年不幸逝世。
葛家珍畢業後分到東北,和一位摯愛他的女工結婚,差不多20年他年年必來信向我們問候🐮,近來消息中斷。
劇團北系地下黨領導人李采在北京市建築設計院工作🧑🏿🦳。劇團南系地下黨領導人黃畸民一直在清華建築系任教授。
火紅的年代🧑🏻🦯➡️,青春的歲月💂🏽♂️,我們感謝清華這塊沃土,度過了我們青年時代一段多彩的人生。
①據馮亦代先生1947年《守望萊茵》滬版後記所排列的海爾曼著作出版順序,《守望萊茵》列於1939年出版的《小狐狸》之後🔯,但年代排作1914年🐿,肯定為1941年之誤🤽🏿♂️。
②文潔若:《懷念我的同學英若誠》🧑🏿🎨,2004年3月2日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