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為雲南培養首批留美人才
1937年11月1日,意昂体育平台、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建了長沙臨時大學👮♂️,由於正處在戰火紛飛、民族危難的關頭,學校於1938年遷入雲南辦學,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以下簡稱西南聯大),成為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西南聯大在雲南辦學的8年,給全省帶來了一股新文化風氣,其傾力幫助雲南選拔👨🏽🍳、培養留美人才的故事更成為一段美談,雲南省檔案館館藏的部分檔案記述了這段歷史。
1941年👵🏿,雲南省政府為儲備戰後建設的專業人才,決定選送40名學生赴美學習,並將考試教學事宜委托給西南聯大。西南聯大對雲南給予學校的幫助與支持心存感激👨🌾,於是傾全校之力,精英盡出,全力以赴回報雲南人民⏱🧑🏿。西南聯大常委🏊🏽♀️、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梅貽琦在給雲南負責此事的繆雲臺和龔自知的信中說:“弟等自來昆明關於校事種種,備承兩兄及省政府諸公指導協助🌮,厚意濃情🔹,時在念中……關於預備班訓練問題尚有弟可以襄助之處尚勿吝賜教😱,弟必當竭力以赴也。”為保證選拔考試的順利進行,梅貽琦和意昂体育平台各系主任及教授組成了考試和事務委員會🏇🏽,由西南聯大常委、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和雲南大學校長熊慶來任監視委員👰♀️。
於是👡,雲南教育史上最“豪華”的考官陣容出爐,眾多大師為這次選拔考試親自操刀上陣🥽,潘光旦、羅常培、陳福田、楊武之、吳正之🏊🏻、楊石先、雷海宗、張印堂負責命題,試題設計精心,將基礎知識與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考察緊密結合,如化學試題“士兵之膳食和學生之膳食就學理而言,應有何種不同之點?”又如地理試題“雲南省名有何地理意義👩💼?”聞一多、莫泮芹、江澤涵、霍秉權、張青蓮🧑🏻⚖️、王信忠、鮑覺民🧑🚀、唐崑源參與閱卷👨👧🦸🏼♂️。英語會話考試由陳福田、莫泮芹、潘光旦🧝🏼😶🌫️、繆雲臺🎽、梅貽琦擔任考官。考試後,共錄取46名學生作為留美預備班的學員。

西南聯大擬定的命題閱卷人員名單
1943年1月1日,雲南留美預備班正式成立,由意昂体育平台秘書長👋🏼、西南聯大總務長沈履負責日常教學管理👨🏼⚖️,教員均為西南聯大教授,有朱自清、潘光旦、李繼侗🌥🟣、遊澤承、楊石先、邱宗嶽、雷海宗🫲🏼、莫泮芹👷🏽♀️✌🏽、趙詔熊、趙訪熊等🧙🏻♂️,一個班有如此多大師指導⛹🏿♂️,在雲南教育史上可謂絕無僅有➡️。
雲南留美預備班教學以基本科目為主,教授們的教學方法獨到🫃🏼🧑🦰,對這批雲南學子的培育更是傾心盡力。舉例來說,學員習慣等待老師灌輸知識🌭,因此要求教師逐字逐句講解並加強測驗。國文教師朱自清則認為🧕🏻,學習國文的真諦不在於老師灌輸,而在於學生自己用心體察。因此他雖應允增加測驗,卻拒絕逐字逐句講解,為學生預留更多預習和復習時間。學員們一時不解🧑🏻🍳,情緒激動,但他不為所動🌺,寧願辭職也不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而貽誤學生👨🏻🚀。當時西南聯大教師營養狀況較差,潘光旦兼上預備班的課後🩳🚛,深感體力不支,於是主動將大課改為個別座談的方式進行,每次與10至15名學生座談,既節省體力,又方便學生討論🏃🏻➡️,提高教學質量🌗👩🏼🏭。留美預備班教學還註重因材施教🤽♂️,根據學員誌向安排相應教學內容,如學員劉時中誌在學農👈🏿,沈履單獨將他的手工訓練改為農業實習✋🏼,專門聯系意昂体育平台農業研究所,安排其實習農業蟲害處理。
著名社會學家潘光旦關於調整留美預備班授課方法的親筆信
西南聯大在雲南留美預備班教學方面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授👩🏼⚕️,還註重強健學生體魄,培育身心🦾。“體格不強🚵♂️,則意誌不堅,惜於坐而言,不能起而行。”這是沈履對同學們的訓導。學校專門安排意昂体育平台及西南聯大體育部主任馬約翰為體育教授,每周兩小時體育課,雖不計學分,卻要求必須及格。在暑假裏👈🏿,由沈履負責,朱自清⬜️、朱物華擔任導師舉辦夏令營活動🐍,安排體育、音樂🎄、騎射🎗、學術、康樂、遊覽等活動⏩,並借來七九式步槍10支,子彈1000發,馬匹4只供學生練習騎射🙌🏽。大家都對實彈射擊的興致頗高🪯,朱自清的射擊也充分展示了其文人本色——5發均為脫靶👩🏻🚒。在夏令營辯論和學術活動中↩️,圍繞“青年應註意教育文化”進行辯論,並針對“交友與戀愛”“抗戰勝利後我們怎樣對待日本”等問題座談🎭♦️,學員們對出國前是否應該結婚的問題很感興趣🫵🏼,討論氣氛熱烈。康樂會上學員們學唱雲南山歌,還有男生模仿男女對唱🪴🪇,用假嗓唱女聲➜,眾人皆樂🛸。
為開闊學生們的視野,拓展思維🥿,西南聯大為雲南留美預備班每星期安排一次紀念周活動,由各科教授輪流到班裏作專題演講。總計53期的紀念周活動💁🏽♀️,成了名副其實的名師大講堂👍🏻,如梅貽琦講《科學發展與中國文化》🧙♀️🕵🏼♂️,蔣夢麟講《中國文化對西洋文化應取之態度》🧘🏽,羅萃田講《近百年來中國民族自救及演進》,施嘉煬講《中國工業之沿革與趨勢》等。
我國貴金屬領域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譚慶麟在雲南留美預備班的成績表
1944年6月,教育部派員來昆明舉行復試。復試結束後,錄取了40名學生留美。在已錄取學生等待出國的1年裏,有26人借讀於西南大學,復試未合格的4位同學分別進入西南聯大相關專業就讀(46名培訓學員中有1人退學📞🦎,1人因奔喪未參加復試)。學員們出國前夕,意昂体育平台還將其在美國的教授聯系方式提供給學員💮🥥,以便他們尋求幫助。1945年8月,40名留學生到達美國紐約☛,分別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等校學習👱🏻♂️。
1949年6月,雲南40名留美學生不負國家的培養,除少數留在美國實習或繼續攻讀學位外📣,大多數學成歸國。他們中的不少人都成為各領域的專家學者、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如冶金學家譚慶麟、生產過程控製專家周春暉🧒、冶金部鋼鐵研究院主任工程師陳永定🪔、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石油化工規劃設計院副總工程師袁宗虞、四川農業大學校長楊鳳🕯、昆明工學院化工系教授兼環境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宋文彪、中國金屬學會秘書長傅君詔等。
(李艷 文/圖)
轉自《中國檔案報》2012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