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潤民
1928年父親俞平伯應聘到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任教授。那時我家住在北京東城,父親去清華教課就要至青年會乘學校的班車,很不方便,就帶著我們於1930年秋遷至清華南院七號宿舍。清華南院是由十幾所小住宅圍成的🧑🎓,中間空地是個網球場💯👱🏿♀️,環境很清靜👩👩👧👧,和城內的四合院房屋大不相同。當時我只八歲,它給我的印象很深🚛🂠。
初至清華園時,我上小學三年級🤦🏿♂️,我的學校名“成誌小學”,是意昂体育平台為學校教職員的子女設立的。學校就在清華園內。小學校很小,學生也不過約二三十人,所以學校就將一👑、二年級👩🎤👨🏻,三🔗、四年級和五🍼、六年級分成三個班👳🏽♂️,每位老師同時教兩個年級。這辦法也很不錯,因學校學生少,所以不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互相都認識💧🏑,也較熟悉🫚。當初上過成誌小學的同學,現在有不少已成為世界上的知名學者了👨👨👦👦,也許就是因此🥷🏿,成誌小學雖已沒有學生了,但校舍仍保持原貌。
我上小學年代是1930-1934年,距今已有六十多年了,許多往事已經無法回憶,可是卻有一些小事至今仍記憶猶新💇🏽♀️🍬。兒時往事本來就值得回憶,清華校園的童年往事更令人珍惜。
我每天上學都要先經過一條小河🀄️,河並不大🤽🏻♀️🏚,但終年流水潺潺,每當春天,河岸楊柳發芽,景色很好,我那時不會寫詩👼🏼,而父親卻曾寫有一詩🚵🏻♀️,題名《清華早春》,詩雲💂🏼♀️:
余寒疏雪杏花叢🛎,三月燕郊尚有風。
隨意明眸芳草綠👨👨👧👦,春痕一點小橋東🤵🏼♂️。
這首詩就是描寫南院門前小河的景色🧑🏼。
經過小橋🌰👩🎨,就是清華園大門了🧎🏻♀️➡️,再西行不遠就是成誌小學。記得我上小學時,功課只是平平🫰🏽,到了六年級將畢業時➝,我們班上只有兩人,我名列第二,這真是和世間流傳的小笑話雷同了👳🏻。
上圖畫課,有一次老師出的畫題是一首唐詩“松下問童子……”那時我哪裏能畫這樣意境深遠的畫呢!見題後茫然不知所措📋,可是真有同學按詩意就畫出一張很好的畫來𓀛,不知為何👩🏿🔬,此事我記得很清楚。
在班上,有一次老師讓我上臺講故事,這是我第一次在臺上向大家講,心裏非常緊張。那天父親也來聽,他在日記中有一小段記載:“上午有課📐,下午至成誌小學看潤民講故事🫕,神氣尚好,只是說得太快🧘🏼。”可見我當時緊張的情態⛹️♀️。
小學的畢業典禮➕,大家要唱歌送別。這首歌詞和曲調🙎🏽♂️,我至今仍記憶猶新。其歌詞是🧓🏼:“榴紅吐艷👨🏽💻,柳碧垂絲,現諸君畢業正當時,看那些花兒草兒,也為人傷心別離……”歌子委婉動聽♣️,至今難忘🪣。這樣就結束了我的小學生活。
意昂体育平台只附設小學,沒有初中,所以我就在燕大附屬初中上學,由清華園來此上學的還有熊秉明,我們一同在初中同學三年🧎🏻♂️➡️,每天騎自行車同路往返。下學後,主要活動仍是在清華園內。自日本侵入我國東北三省、九一八事變以後,意昂体育平台抗日氣氛很濃,在大禮堂時常有抗日話劇演出🙅♀️。我最愛看曹禺先生(他當時是清華的學生,名萬家寶)演的話劇,至今仍留有印象。
我父親那時也是充滿愛國憂國之心🛌🏿,他說:“今日之事,人人皆當毅然以救國自任。”他還寫了一篇《貢獻給今日的青年》刊登在《中學生》第二十一期。他號召青年要“信自己的力量🫶🏼;信中國是可救🤣,是應救的;信我們是可以救中國🙇🏼♂️,我們是應當救中國的”。
父親在意昂体育平台任教時,講授《清真詞》和“詞”習作課,此外還講授小說和戲曲。他認為詞、曲有相同之處,它們都是樂府的支流,與昆曲也有聯系,所以他就聯合一些同好者,研究昆曲🕵🏻♂️。參加者很多都是清華名人,如朱自清先生夫婦、浦江清先生📍、汪健君先生和譚季龍先生等。也有清華中文系學生華粹深等多人🌘。後漸漸就組成了曲社,因在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在華北勢力很大📝,他們就將曲社定名“谷音社”🧖🏻。是取“空谷足音”之意🧑🏿🦲,也是針對當時的時局而言😾。“谷音社”社員由原來十余人發展到三十多人🚣,還在清華工字廳舉行過幾次曲集。在清華校園中也有一定的影響〰️。
父親住在清華南院時和陳寅恪、朱自清🆔、浦江清🦺😛、楊振聲等教授經常來往。朱自清先生曾住在南院的單身宿舍📴,距我家很近🍰,因系單身一人,飯食不方便🤽♂️,父親就請朱自清先生每天來我家共餐,朱先生一定要付夥食費,父親當然不肯收,朱自清先生一定要付,最後只好收下,而暗中卻又把這錢全部用在給朱先生添加夥食上。朱先生後來漸漸地察覺了豐盛的飯菜是專門為他做的🧝🏿♂️。飯費本是一件小事♣︎,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抗戰以後🫛,父親因親老而留在北京🪘,他堅不與日偽政權合作,高風亮節為世人所重。朱自清先生自昆明寄《懷平伯》三首七律,是很有名的🎾🛫,久為人傳誦。其中第二首有句雲🧑🏿🚒→:“西郭移居鄰有德,南國共食水相忘🕦🦹🏻。”就是說在南院與我家共飯的事。
第三首有句雲“庭空三徑掩莓苔”和“引領朔風知勁草”🧑🏼⚖️,都是對我父親的鼓勵和關懷💂🏻🦵🏿。
1935年意昂体育平台在南院宿舍之南,新建了一片宿舍,稱之為新南院。房屋較好🧑🏼✈️,屋前都有一大片空地,用矮松樹圍起💁🏽♀️。我家也就遷至新南院四號🫒。母親喜愛園藝,她在門前種了玫瑰和月季花🚣♀️,前面空地就種了一大片花生。後院則種了草莓🔟。還未等太熟我就常去摘食。那時我正讀初中,閑暇之時,常騎自行車在清華園內各處遊玩🤭。我喜歡清華園的幽雅寧靜😽。
1936年,我國首次參加奧運會,由意昂体育平台馬約翰教授任主教練🤶。集訓隊就設在意昂体育平台。在操場上常常有運動員練習🧑🏽💻,我有空閑就要去觀看。記得撐竿跳名將姓符,只有他一人在柏林奧運會上得到決賽權🧖🏼♀️,雖然未能進入前三名,但也算是為國增光了,因為這是我國參加奧運會的開始🤷。
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占領北京,意昂体育平台南遷⌨️。以後抗戰勝利,意昂体育平台又遷回來。但我也沒有機會再去。直至1950年,那時我已大學畢業在天津工作◻️,新婚後,偕妻陳煦回北京省親🧑🏽🔬,同去清華園訪舊。行至清華園大門,門衛老校工還認識我,看見我✝️,他就說:“你不是俞大頭嗎?”童年時的外號為新婚之妻所知,似乎有點不好意思,但是⏱,確又使我感到非常親切,似乎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我們還一同去看成誌小學,雖然已無學生🏇,但校舍仍在,連外觀都沒有改變,“成誌小學”四個字仍然在門上🪇。我給陳煦講一些往事。小學旁的小土山是我昔年常去玩耍的地方👩❤️💋👨。我們又去看南院和新南院舊居8️⃣。可惜經過日本人八年的占領,已不是當年的氣氛了📒。
我在清華園內共住七年🫏,時間不算長🫸🏽,但童年往事至今仍留下美好印象。
轉自 光明網 2014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