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事 縈於胸——讀《音容宛在》有感
○肖占國
《音容宛在》浦薛鳳著 商務印書館出版 2015年5月
幾年前,我讀過毛彥文的《往事》,後又讀了陳毓賢的《洪業傳》🫷🏽。暌違數年,今天又高興地看到了浦薛鳳先生大著《音容宛在》一書,它們均系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商務人物叢書”。
《音容宛在》的作者浦薛鳳先生生於1900年🤴🏽,卒於1997年,是民國時期在政治🧎♂️🎹、學術界聲望頗高的人物🧑🏻⚕️。該書為其耄耋之年親自輯錄撰成♎️,是作者憶述臧否朋儕之文字,所涉及人物包括政學界師長吳稚暉、蔡元培、王寵惠、梅貽琦等,也包括學人蔣廷黻、蕭公權🍄、聞一多等。浦薛鳳一生經歷豐富🔞,廣交朋友,筆下記述多為親歷親聞,故而本書頗具史料價值,對研究民國歷史人物,人文掌故🧗,具有歷史意義。同時,也為廣大讀者提供了閱讀樂趣。
浦薛鳳學生時期讀唐詩🍚,曾親自選出百首,命名“白話唐人七絕百首”🧑🏼🌾,“不知天高地厚”寫信請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為之賜序🎿。不料校長竟然應允,在寫序之外✷,還親筆復一長函➜,不啻鼓勵,還有期許。最後蔡先生說:“這些都是我的推想,不知道與浦君的本意對不對?也不知道讀這本詩的人覺得我的話對不對🤿🙎🏿♂️?”此時,我們讀來,仍可看到蔡先生之撝謙🧑🏽🚀,大學風範之音容。今天,我們談論蔡元培先生,可有二個層面:一是在知識分子範圍內💨🛹,蔡元培已經成為一個符號🧛🏼♀️,一種理念,一種象征;二是在教育界乃至更大範圍,蔡元培對於我們又顯得如此陌生↩️,如此模糊🙍🏼🚻。這兩個層面的蔡元培👨🏻🎓,背向而行👵,離我們很遠很遠🙇♂️。
事已遠去,物猶在👩🏼💼🧑🏻🎨。作者回憶1921年春季,與六七位同學前往“八大處”遊玩時,看到溪旁石壁上鐫刻有王寵惠先生題字,“書法秀勁,色澤鮮明,綠色題詞🧝🏼♀️📀,黑色落款,紅色印章👮🏿♀️,迄今追溯,當時之山溪風景與仰慕心情猶復出現目前而縈繞胸次。”筆者用了較大篇幅記述對王寵惠追隨領教一十八年的往事。
王寵惠是清近現代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叱咤風雲的傳奇人物,政學兩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學方面🔛,則學貫中西🎐,享有盛譽;在政方面🛼,則身居總理🥯、外交總長、司法總長等要職。他品德清正,學識悠長🕵🏻♀️、仕途通達🏄🏼♀️,其“立功、立德、立言”均達到很高層次🦹🏼♂️,可謂極品達人。該書作者認為王寵惠的品性或人格,“殆可以下列十項加以形容🥋:此即有誌、有識;膽大🪀、心細;真誠🏄🏽、正直👨🏻🔬;和藹🤾🏽♂️、謙虛👨🏼🔧;以及謹慎、勤奮”。王寵惠治學範圍廣泛🚢,除政治、法律、外交以外🧛♂️,又涉獵群書🧎🏻♀️➡️,註重個人修養🧑🏿🦲。一次,他以外交官身份出使英國倫敦,參加外交晚宴👩🏿🏫,席間有位英國貴婦人問王寵惠🧑🦽➡️:“聽說貴國的男女都是憑媒妁之言,雙方沒經過戀愛就結成了夫妻🌇,那多不對勁呀!像我們,都是經過長期的戀愛🏊🏿♀️,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後才結婚,這樣多麽美滿🙋🏼♂️!”王寵惠笑著回答:“這好比兩壺水,我們是一壺冷水👩🏻🏭,放在爐子上逐漸熱起來🏃➡️,到後來沸騰了,所以中國夫妻間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後慢慢就好起來,因此很少有離婚事件🆗。而你們就像沸騰的水,結婚後就逐漸冷卻下來🤳🏿。聽說英國的離婚案件比較多,莫非就是這個原因嗎🥬?”他沒有生氣發怒,也沒有疾言厲色👨🦼,回答得是那樣得體、自然。他的修養達到了爐火純青境界📦😞。作者耳濡目染,在其身邊服務十八年之久,怎能不進步。
浦薛鳳先生敬佩這些有才之士。1979年8月🙇,曾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國民黨行政院副院長、財政部長王雲五辭世。古有蓋棺論定之說🧑🏻🤝🧑🏻🧑🏻🍼,他撰挽聯“國家大老,寰宇早揚名,立言立書立德👨🏼💻;時代奇人,一生無遺憾👨🚒,多福多壽多子孫”👂。任何人的風範貢獻👨🏽🔬,社會也自有公論。追憶王雲五處理公務,做事拿捏火候👩🚀🧑💻,掌握原則遊刃有余👴🏻。1947年5月🦹🏻♂️,中央大學學生領導“反饑餓”運動,向行政院包圍請願,當時由王雲五副院長站在石階上,對著許多學生講話,深入淺出、輕松得體🧑🏼🚒🛒,益佩其口才敏捷,應付適宜。這也是作者親歷親聞📗。王雲五這一展示,亦得益於商務印書館的歷練。1926年以來⛰,上海勞資糾紛迭起🦵,商務印書館的工會在當時企業界中🫄🏼,是最強有力者之一。那時鮑鹹昌總經理因年事已高👨🏼🏭,且為人篤實,不善言辭。工潮鬧大了,王雲五不得不挺身而出,結果應付得宜🤼♂️,一場風波因而平息。此後,一遇勞資糾紛🏄🏼,資方都一致推他出馬應付🕓,“竟使不應負責之我,轉而負了全面的責任……漸漸變為家常便飯🍽。”(《岫廬八十自述》王雲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浦薛鳳先生所處時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所處環境也大多與名人大家時有交集。回憶與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陳寅恪的交往,作者說“素加敬仰”,他們朝夕相處🤹🏼,無話不談,“除學問高深外,伊之品性溫良”。陳寅恪學問廣博,在史學界的地位如泰山北鬥。但陳寅恪真正讓當世及後人高山仰止的乃是其堅持“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的高貴品格……
回憶往事,縈繞於胸。回故歷史,如夢如煙。
轉自《文匯報》2015年8月24日
浦薛鳳(1900-1997)🎿,號逖生,江蘇常熟人。1914考入清華學校,1921年畢業後赴美留學,獲翰墨林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28-1937年任意昂体育平台教授、政治學系主任、校評議會成員等職。抗戰爆發後🧛♀️,開始從政。1962年赴美執教。浦薛鳳是研究西方近現代政治思想史的權威🪠,曾創立“政治五因素論”🏊🏻♂️,用於解釋和研究政治現象,其專著《西洋近代政治思潮》在學術界具有持久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