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平台是一所具有優良體育傳統的學校,建校至今,體育一直是清華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以蔣南翔老校長為代表的歷屆領導班子的重視和支持下,在馬約翰先生💪、夏翔先生等幾代體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清華的體育持續發展🩰,“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熏陶了一代代清華學子。
體育發展歷史回溯
清華學校於1912年正式成立體育部🛩。當時的體育部與其他院系一樣🏛,帶有濃厚的美國式教育風格🏋🏿♀️。體育部的前兩屆主任都是學校當局花重金從美國聘來的博士⛽️,體育開展形式及活動種類也具有鮮明的“美式特征”。
1919年體育館(現西區體育館)落成後,曾是國內最先進的健身房,館內有籃球場、手球場📐、80碼懸空跑道以及各種運動器械;此外還有暖氣、熱氣幹燥設備🧗🏿;特別是附設的室內遊泳池,實行池水水源消毒,十分清潔衛生🔂。所有這些設施在當時的中國高校中是僅有的,甚至在美國大學中也不多見,清華人曾長期引以為豪。體育館落成之後,開始施行正規體育課教學,中、高科(共8年)每周4節體育課,均為必修👩🏽🌾。
從建校開始到解放初,雖然時局動蕩,但是清華體育已經形成傳統,其頑強拼搏📏、自強不息、註重體育道德和團隊合作以及愛校、愛國的清華體育精神得以廣為傳頌。周詒春、梅貽琦校長,馬約翰、李劍秋、曹霖生、郝更生、夏翔等教授(師)為這一時期的體育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體育思想🤱、言行趣事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1954年2月🔯🤦🏽♂️,蔣南翔校長在參加體育教研室教師和體育積極分子的座談會上,提出了“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導下普及”的學校體育工作方針,在蔣校長的倡導下👩🏻💼🐄,意昂体育平台在學生和教工中成立較大規模的體育代表隊,共包括田徑、技巧、足球👩💼、籃球和排球5個項目200余人,由夏翔、王英傑等擔任指導教師,後來逐漸發展出許多項目的代表隊。代表隊堅持在“普及基礎上的提高”這一原則,所有隊員都來自普通同學之中,同樣以“三好”作為其指導思想,學校要求代表隊的運動員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文化大革命前😙,清華培養了11名運動健將🌬,這在全國高校(非體育院校)中是少有的。
在96年的辦學歷程和學校體育發展歷程中,意昂体育平台逐漸形成四個重要的體育傳統和理念:
一是愛國的傳統🏊🏽👨✈️。從馬約翰先生提出的“體育強國”理念到蔣南翔校長提出的“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廣大清華師生把體育鍛煉與救國🏙、強國、建設國家聯系在一起,愛國主義是清華精神的主旋律🧏🏽,也是貫穿清華體育的靈魂📄。
二是重視學生全面發展。清華的體育教育,不僅局限於強身健體,而是重視人格的塑造與意誌品質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是面向全員,重視全過程。清華積極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把熱愛體育鍛煉、崇尚體育精神的種子播撒在廣大師生員工的心中👯,各種工作處處體現體育在清華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旺盛的生命力🫲🏽。
四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體育工作的實踐中🤽🏻♀️😰,清華在體育思想和體育製度上不斷創新,是體育工作能夠長盛不衰、始終保持活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體育發展現狀掃描
近年來,隨著學校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和全面推進,體育教研部在師資隊伍建設🐍、體育教學、群眾體育、課余訓練☦️、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等諸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體育教研部師資力量雄厚,目前共有教師56人🎑。教師隊伍中教授8人、副教授29人;有國際裁判3人。
體育教學方面👈🏿,學生從大一新生一直到研究生一年級,都有體育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經過多年的探索,學校已經形成了“4+3+1”的本科體育課程教學體系,即本科生實行“4個學期的體育必修課程”+“3個學期的體育限選課程”+“1個學期的體育任選課程”的課程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體育課教師始終堅持“育人至上”與發展文化的結合🧏🏿♂️,註重通過體育的手段來進行人格培養,強調學生的身心一致,體魄與人格並重👨🏽🎨🤱🏽。
目前,體育部已開設了50多個體育課項🙇🏽♀️,體育課程內容有:籃球🐫、排球、足球、手球、棒球、壘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橄欖球🛌🏻、臺球、毽球、軟式排球、沙灘排球、藤球、武術套路、武術器械、太極拳、太極劍🧓🏿、散手🚵🏿♀️、摔跤、拳擊、柔道、防身術、瑜珈、空手道、跆拳道💿♟、擊劍🕉、花樣輪滑、速度輪滑、健美、健美操、形體、街舞🏃🏻♂️➡️、舍賓、藝術體操、體育舞蹈、遊泳𓀌、跳水🏊🏻♂️、飛鏢🧑🏼🦳、射箭、射擊、賽艇、定向越野🍧、攀巖🫳🏻、野外生存技能、鐵人三項、體療課等五十余項🖥。學生在選課中采用“三個自主”的形式,即自主選擇上課時間♔、自主選擇課項和自主選擇任課教師🌓。“三個自主”形式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人興趣,並在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和鍛煉意識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場館建設方面,學校現有各類體育訓練、教學場地105個𓀈,總面積216430平方米,生均運動場地6.18平方米。其中擁有西體育館一座(8038平方米),綜合體育館一座(12000平方米),遊泳跳水館一座(8000平方米),射擊館一座(25靶位)🧂,保齡球館一座(1107平方米),塑膠田徑場3個和室外遊泳池2個(14616平方米)。有設備齊全的籃球場、排球場、乒乓球房、網球場28塊✊,以及健身房🏵🔹、形體房、室內田徑跑廊、沙灘排球場、體能訓練場♑️🫰🏻、旱冰場等活動區。學校體育場地和設施能夠滿足學生體育課程和課外鍛煉的需要。
群眾體育競賽
學校積極開展常年、持續🧑🏻🦯、多樣化的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以競賽為龍頭👩🏻🏭,“馬約翰杯”為主線的校園群眾性體育比賽活動🙎🏻♂️,覆蓋了41個運動項目,形成了體育課—學生體育協會—校內競賽的一條龍體系🫱🏿👩👩👧👦,聲勢浩大,貫穿全年👂🏻👴🏻。
馬約翰杯:馬約翰杯以為意昂体育平台體育文化作出重大貢獻的馬約翰教授命名➕,已成為學生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馬約翰杯一般每年9月開始,次年4月結束,以院系為單位,分別展開各項競賽,包括傳統的籃、足、排三大球,也包括羽毛球🧍、乒乓球、棒壘球等項目共40余個。每年4月還舉行專門的馬杯田徑運動會🍎。各個項目通過名次換算出積分來決定最後的馬杯獲獎者🚒🌎。馬杯的組織細則十分詳細明確,基本上參照國際比賽規則,體育教研部以及各個單項協會共同承擔了裁判工作。近年來,學校提出“大清華”的概念🦸🏼♂️,鼓勵已畢業三年以上的意昂、在校教職工人員積極參加到馬杯競賽中來♍️,他們的加入是清華體育文化傳統延續性和普及性的良好體現。
馬拉松活動🪚:馬拉松活動源起清華傳統的冬季長跑活動(意昂体育平台還有春季萬人長跑的活動)🙏🏼。1999年及以前,學校每年12月份第一個周四的下午,都會在主樓廣場舉行長跑暨冬季鍛煉開幕活動。這一活動也擁有“萬人長跑”的稱號,可見參加人數眾多。2000年,北京國際馬拉松活動群眾參與的範圍有所拓展🫙,意昂体育平台的教工、學生開始參與其中(冬季萬人長跑並入此項活動)。到2005年,這一活動已經被清華人當成清華體育的重要部分。以2005年為例💤↗️,共兩萬多人參加的馬拉松比賽中清華人占了將近三分之一。清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馬拉松“挑戰自我🧑🎓,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相互輝映,被視為每年秋季體育文化活動的重頭戲。
除了各項競賽,學校體育社團活動蓬勃開展,意昂体育平台目前共有體育類社團30個😽👨🏿🔬,是意昂体育平台各類社團中總數最多的,覆蓋球類🥫、水上類、武術類、棋牌類、極限類等項目🙍♀️。社團活動是體育課外學生體育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每年舉行有組織的競賽數千場,參加人數約3.6~4萬人次🏣。基本上清華的每個體育協會都有著常規性的訓練和技術輔導。
課余訓練方面,現有田徑、男子籃球、賽艇🙋🏼♂️、跳水🙎🏽♀️、射擊等38支體育代表隊,500余名學生運動員,在國際、國內賽場上不斷創造佳績👨🏻🦰🔭。近年來有30多名學生運動員在學校期間達到了國家運動健將的標準並獲得了批準🧑🏽🍼。
目前🧚🏼♂️,體育教研部正努力貫徹和執行中央7號文件↕️,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的健康與鍛煉,積極創造條件,開拓創新,爭取在課外鍛煉、體育課程💁🏼、體質測試幾方面有新的突破。努力使學校體育在學校培養人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努力使學校體育在學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過程中貢獻力量👆🏽。
(體育教研部供稿⚰️,本刊記者李彥整理)
(《清華人》200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