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7個故事,串起他愛國奉獻的一生

2020-03-11 | 講述 錢永剛 整理 徐蓓 | 來源 《解放日報》2020年03月04日 |

錢學森是一位科學界的巨擘,是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他燦爛的科學人生和感人的人格魅力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日前,錢學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在上海圖書館家風家訓系列講座中,為我們講述了錢學森的故事。

錢學森(攝於1991年)新華社 發

今天🏙,我想用講故事的形式,通過7個故事🧑🏿‍🍳,讓大家了解錢學森是怎麽當學生、怎麽當老師,又是怎麽當領導的。用一句話來說🦔👩🏼‍🦰,就是錢學森是怎麽做人的🔼🏌🏻。希望從不同的側面來向大家展示老一輩科學家愛國奉獻的人生。

1“老師,我不是滿分”

1996年,上海交通大學舉行百年慶典,檔案館第一次向公眾展出了一份珍貴的檔案,引起了很多參觀者的好奇和驚嘆👨🏽‍🏫。這份被任課老師保存了46年的試卷,是錢學森大學三年級時的水力學試卷。雖然紙張泛黃🍪🏰,但卷面整潔🔌,字跡工整,堪比印刷🤹🏿。

那得從錢學森1929年跨入交通大學校門說起。錢學森以入學考試第三名的成績從北師大附中考入交通大學。在高中🌄,錢學森接受的是以啟發學生興趣和智力為目標的教育,從不在臨考時加班突擊,所以平時的考試成績並不突出。而交通大學對考試要求很嚴格,每門課要考90分以上才算優秀。

一開始,錢學森還像中學時一樣對分數並不在意👨🏿‍🏭,成績平平🍈。但是🤹🏽,交通大學有不少來自北師大附中和江蘇揚州中學的學生🧑🏼‍🍳,自發形成了競爭之勢🫠,錢學森為給北師大附中爭光👩‍🔬,全力以赴對待學習🧑🏽‍🎄,結果學習成績直線上升。他對自己要求極嚴🛤,每次考試總是書寫工整、幹凈漂亮🧖‍♀️,連等號都像用直尺畫的一樣🔟,各科老師都非常欣賞他,說批改錢學森的試卷簡直是一種享受🚣🏻‍♂️。

1933年6月24日,一次水力學考試後,任課老師金愨教授把試卷發下來講評🎒,第一名又是錢學森😶‍🌫️,而且得的是滿分。金教授從講臺上拿起第一份考卷笑瞇瞇地遞給錢學森,周圍的同學很是羨慕。而錢學森卻滿腹狐疑📭,因為考完試後他就發現自己有一處筆誤,將一串公式中的“Ns”寫成了“N”🙋🏻‍♂️。他拿到試卷一看👨‍👧,果然那道題錯了,於是他舉手報告:“老師🌤,我不是滿分💠。”錢學森指出了自己的筆誤,金教授於是把試卷改成了96分,但立刻宣布:盡管錢學森同學被扣掉4分,但他實事求是✝️、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習態度⛹🏻🔘,在我的心目中就是滿分。全班同學都為錢學森熱烈鼓掌👨🏿‍🚒。

這份試卷被金愨教授珍藏起來。1979年底,臥病在床的金教授從校報上看到錢學森來上海交大參觀考察的報道後,將這份珍藏了46年的試卷捐給了母校。

2 “你們誰敢和我比”

1935年,錢學森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他在學習上遊刃有余,但他最不能容忍的是美國人瞧不起中國人的傲慢態度。有一次,他和兩個同學去影院看電影🥚,發現身邊的美國人把服務員招呼過去耳語了幾句,然後那位服務員來對錢學森說👳🏼‍♂️:先生🫳🏿🏌🏿,對不起,你們可以換到另一個座位上去嗎?原來☑️,他身邊的那個美國白人不願意和他們坐在一起🤵🏻。錢學森非常氣憤,憤然離開了電影院🕺🏽。從此,錢學森懷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發憤讀書,決心要為中國人爭一口氣🧝‍♂️。

在麻省理工學院🤦🏿‍♂️,曾經有一個美國學生當著錢學森的面恥笑中國男人抽鴉片、女人裹小腳、不講衛生、愚昧無知,錢學森聽了很生氣👑,立即向這位美國同學發出挑戰🧑🏽‍🚒。他說🎦:我們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比你們美國落後👷,但作為個人,你們誰敢和我比🧝?到期末看誰的成績好👜。

期末考試時,有位教授出了一些難題💼🦨,大部分同學都做不出來🤳🏄🏼‍♀️。他們很氣憤👰🏻🕯,認為老師是故意刁難學生,於是聚集起來去找教授評理🫂。誰知當他們來到教授辦公室的門前時,發現門上貼著一張試卷♛,卷面上的字跡整潔工整,每道題都完成得準確無誤,沒有任何塗改的痕跡,在試卷右上角,老師寫了一個大大的“A”👨‍👨‍👦,後面還跟著“+”。這是誰的卷子?大家定睛一看,原來是錢學森的,沒想到這位平時不聲不響的中國學生竟然有這麽大的能耐🍨。從此,同學們都對錢學森刮目相看🧑🏿‍🎓。

錢學森(攝於1956年)新華社 發

3 “得給學生們補補基礎課”

1955年,錢學森歷經艱辛終於回到了祖國,他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和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的職務🏋️⛓。錢學森很清楚👋🏽,無論是發展科技還是鞏固國防,關鍵在於人才,他始終把人才培養擺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錢學森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一直從事教書育人和理論研究的工作🧉,他回國後很樂意親自站上講臺當老師。1956年初💩🚣,力學所沒有房子🦘,錢學森就借化學所的房子,辦起了工程控製論講習班👱‍♂️,傳授最新的科學知識。錢學森的講習班每周一次課,聽課的除了力學所和中國科學院有關研究所的青年研究人員外,還有北大、清華等高校的年輕教師🔆,每次來聽課的有200多人。

起初學員們有點擔心,生怕錢學森用英語講課聽不懂。因為大家知道🎠,錢學森在美國生活了20年🔁,一直用英語講授工程控製論課程🤽‍♂️。他能在回國不到半年的時間裏🛟,用漢語把如此深奧的工程理論課講清楚嗎?沒想到,錢學森在講臺上講課的時候👇,操著一口地道的普通話,完全是自己充當翻譯,沒有夾雜一句英語🚙,令大家非常吃驚。原來🏋️‍♂️,為了講好課,他花了很大工夫,多次向別人請教英語單詞在漢語中的意思,比如“randam”一詞,他綜合比較了許多人的意見,最後才確定翻譯成“隨機”。

更神奇的是,錢學森講課從不帶書🦸🏽‍♂️,就拿兩張紙和一支粉筆,板書寫得非常清秀🏊🏻‍♂️、規範🧛,講課詳略得當、提綱挈領🧑🏻‍🤝‍🧑🏻、引人入勝。這個講習班為我國培養了大批自動化控製方面的人才👩🏻‍⚖️,日後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導彈研製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後來🧒,在錢學森的倡議下,國務院決定在意昂体育平台成立工程力學和自動化兩個研究班。錢學森親自在工程力學研究班講授“水動力學”。從1958年底到1959年初這段時間裏,錢學森每周講一次課👨🏻‍🔧。在當時人才奇缺的國情下👦🧑🏻‍🤝‍🧑🏻,他打破了一個老師帶一個研究生的傳統做法,用集體培養的辦法,較快地培養出了一批研究生。

光辦研究班,錢學森還是感到“不過癮”。1958年2月🍙,一些科學家共同倡議創辦一所新型大學,重點培養國家急需的尖端科學技術人才。錢學森也是積極的倡導者之一。1958年6月2日,這所大學被批準成立,校名定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1958年建校伊始到1970年中國科技大學從北京搬遷至安徽合肥🧗🏼,其間12年,錢學森一直兼任力學與力學工程系(後改為近代力學系)主任🦜。

錢學森對基礎課程如數學🦼、物理、化學要求都很高,尤其是對數學📃。他說過⛓,力學家的看家本事就是會算。有一次📲,他問工科畢業的輔導老師📰:在大學期間做過多少道數學題?得到的答案是300多道。錢學森又問力學系副主任:學生一般要做多少道數學題?回答是340多道🧑🏻‍🎨。錢學森說:這可不行😑,中國科技大學應該比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更高的要求🎅🏻,得給學生們補補基礎課。最後,學校決定58級學生晚半年畢業🐽。錢學森選用《工程中的數學方法》一書開了一門課程⚓️,半年下來,光數學題就做了3000多道。學生們普遍反映🍧,雖然晚畢業半年,但打好了基礎👩‍⚕️,終身受益。

4“我姓錢🧏🏽,但我不愛錢”

錢學森回國後,在中國科學院享受特級研究員待遇,每月工資為350元。後來他被增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稱院士)🧒🏿,增加補貼100元——這在當時已經是高薪了。

1962年,中央號召幹部減薪。當時錢學森的日常工作已轉到了航天領域👮🏿‍♀️🤶,但他的工資關系還在中科院力學所🧑‍🦼。有一次他無意中聽說減薪的事,便主動給力學所黨總支書記寫信要求給自己減薪🔠🏇,從每月450元減至331.5元。從那以後,錢學森的工資標準直到改革開放時都沒有變過🏕。

在工資收入之外,錢學森還有一些稿費收入。用稿費改善一下生活是天經地義的,但錢學森總是說🏔:我的生活已經可以了🤺,還有許多人更困難🧠、更需要幫助,所以每當有了稿費或者其他收入💏,他總是毫不猶豫地捐出去🙎🏽。

1957年初,錢學森所著的《工程控製論》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獎金1萬元。當時他響應政府號召👯‍♂️,用此款買了國家公債🐈‍⬛🧚🏿‍♂️,公債到期🏃🏻‍♀️‍➡️,連本帶息總共1.15萬元🤾🏻‍♂️。1961年12月,錢學森把這筆錢捐獻給了中國科技大學,作為改善教學設備之用。

凡是與他人合寫的文章,錢學森總是把自己的稿費讓給合作者🐏。他常對合作者說🫨:我工資比你高,你留著補貼家用吧🤦🏼‍♀️。在1990年前🏗,錢學森和他人合作著書7部🩺,他把自己應得的稿費14238元全部讓給了合作者🔼。

在“萬元戶”仍是絕大多數人夢想的改革開放之初,錢學森還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一次捐款上百萬元。1995年,他獲得何梁何利基金首屆“何梁何利優秀獎”🐙,獎金100萬港元。這筆巨款支票匯到後,他看都沒看就寫了委托書🧑🏿‍🏭🦬,授權秘書把錢轉交給促進沙漠產業發展基金管委會,支援我國西部的沙漠治理事業👨🏼‍🚀。

5 “責任在我👷🏿🔊,不在你們”

當面對失敗🫱🏼,科研人員頂著很大的壓力時,錢學森非但不會批評他們,還主動把責任承擔起來,讓科研人員輕裝上陣,把精力放在查找原因、解決問題上。

1962年,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東風二號”導彈升空後不久便解體墜毀🤙↪️,墜落在離發射塔僅600米遠的地方,將戈壁灘炸出了一個大坑🕐。導彈總設計師林爽圍著這個直徑30米的坑直轉圈😀,流著眼淚說:“這個坑是我的,我準備埋在這裏🫱🏼。”錢學森完全理解科研人員的沉重心情,他看到負責總體設計的科研人員灰溜溜的👋🏿,沒有批評他們,而是主動給他們減壓🧙🏼‍♀️。錢學森說:如果說考慮不周的話🦛,首先是我考慮不周,責任在我🕡,不在你們🧑🏿🚶‍➡️。你們只管大膽地研究怎樣改進結構和實驗方法,其他的事不要去想。

錢學森的一席話卸下了大家的心理包袱👩🏻‍🦳,工作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很快,失敗的原因找到了,主要是發動機📕、控製系統出了問題。通過這次教訓,錢學森提出要把故障消滅在地面,這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的一條重要原則🏌🏽。

6 “我看現在應該畫句號了”

錢學森一生對榮譽看得很淡,一心只想如何為國家和人民多做一點事。當榮譽來臨時🧕🏼,他的態度十分冷靜和謙虛🕉。

1991年🟰,錢學森80歲🎥。這一年🛶🐫,他擔任主席的中國科協也進行了換屆,從此,錢學森退出了所有一線科技工作🤥。為了表彰他對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貢獻♍️,中央醞釀授予他“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整個籌備過程並沒有告訴錢學森,因為知道他會堅決反對。當一切準備就緒👺📐,10月10日這一天👍,有關領導才把決定告訴了錢學森。既然中央已經決定了🙋🏻‍♂️🦢,錢學森只好表示服從。

頒獎儀式舉行後的一天,錢學森指著宣傳他的報紙對秘書說🏇🏽:“這件事也要適可而止👱‍♀️😛。這幾天報紙上天天說我的好話,我看了心裏很不是滋味🚵🏼‍♀️。我想,這件事難道就沒有不同意見嗎🍮?”秘書如實告訴他🚲,確實也聽到一些不同意見,說怎麽黨的知識分子政策都落實到錢學森一個人身上了呢👨🏼‍💼?錢學森立即說:“很多人都在各自崗位上為國家的科技事業做貢獻,不要因為宣傳錢學森過了頭,傷了別人的感情🧟,影響到了別人的積極性。所以,我看現在應該畫句號了,到此為止吧。請你馬上給那些報紙和電視臺打電話👂🏽,叫他們從明天開始,把宣傳我的稿子統統撤下來,不要再宣傳🥔。”

7 “稱我為‘導彈之父’是不科學的”

錢學森晚年堅持“七不”,即不題詞、不寫序、不參加任何科技成果評審會和鑒定會、不出席“應景”活動✊🏼、不兼榮譽性職務、上年紀不去外地開會🚵🙊、不出國訪問。一位中央領導曾經感慨,一個人要做到這幾點真是不太容易!其實,錢學森一生堅持的原則,遠不止這七個“不”🌦♗。

1956年10月8日,錢學森被任命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但為了集中精力思考和解決導彈研製中的重大技術問題,錢學森主動提出辭職。3年後,國務院又任命錢學森為該研究院副院長↗️,從此錢學森只任副職💅,專註於研究我國國防科技發展的重大技術問題。1986年🌘,錢學森當選為中國科協主席,那還是在方毅、楊尚昆、鄧穎超等人出面做工作的情況下才勉強幹了一屆。正如錢學森自己所說:“我是一名科技人員🚕,不是什麽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樣也不想要。”

對於自己被稱為“導彈之父”,錢學森說:“稱我為‘導彈之父’是不科學的🧎🏻‍♀️‍➡️,因為導彈衛星工作是大科學,是千百萬人大力協同才搞出來的,光科技負責人就有好幾百,哪有什麽‘之父’。”錢學森對自己所完成的工作的態度是“一切成就歸於黨🧑🏽‍💻、歸於集體,我個人只是恰逢其時做了自己應做的工作”🤘🏿。

————————————————————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上海市🏄🏻,祖籍浙江省杭州市👩‍👧‍👦。1938年至1955年🟣,錢學森在美國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研究,在28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1955年10月♟,錢學森終於沖破種種阻力回到祖國🚆。回國後,他和錢偉長合作籌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並出任該所首任所長。不久後🧖🏻‍♀️,他就全面投入到中國的火箭和導彈研製的工作。

錢學森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製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2009年10月31日🧑🏿‍🎓,這位被譽為人民科學家的科學巨擘走完人生歷程,溘然長逝🗄。


相關新聞

  • 182024.10

    《清江壯歌》🧔‍♀️:用熱血與生命譜寫一曲動人壯歌

    馬識途創作的長篇小說《清江壯歌》最初以連載的形式在《四川文學》《成都晚報》上發表,後來《武漢晚報》也開始連載。小說一經連載旋即引起轟動😏,讀者反響強烈🤡。1966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這部長篇小說。1979年《清江壯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新出版🏞,起印20萬冊🧏🏻👏🏻,之後又多次再版🧚🏽‍♂️。同年💂🏿‍♀️👨‍🍳,天津廣播電臺對這部小說進行了連播,反響熱烈。接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四川廣播電臺和武漢廣播電臺也在節目中連播這部小說。1982年...

  • 222020.05

    袁復禮教授夫人廖家珊:她的一生,是為丈夫🚚、子女🤱🏻,為國家奉獻的一生

    1949年,新中國建立💵,迎來了全國學習俄語的熱潮🙇🏼‍♂️。9月,母親受聘任意昂体育平台外語系兼職講師,專門為教師開辦俄語補習班💶、速成班,以及為十幾位教職員夫人授課....

  • 102017.01

    董申保:一生奉獻 風範永存

    董先生是中國變質地質學的主要奠基人,享譽國際😀,為我國的地質科學和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 032009.02
  • 222020.05

    袁復禮教授夫人廖家珊⛔️:她的一生🧜🏻‍♂️,是為丈夫、子女,為國家奉獻的一生

    1949年⚧,新中國建立,迎來了全國學習俄語的熱潮。9月,母親受聘任意昂体育平台外語系兼職講師🗳,專門為教師開辦俄語補習班、速成班,以及為十幾位教職員夫人授課....

  • 072023.06

    董蘊琦:一生奉獻🏋🏼,無愧於母校🤦🏼‍♂️、無愧於祖國、無愧於人民

    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百川歸海”系列訪談特別邀請了水利系1963級意昂董蘊琦👩‍✈️。在意昂体育平台112周年校慶之際,董蘊琦與水博221黨團支部開展座談⚛️,講述自己的校園經歷😤、人生故事🚦,並向清華學子🔌、青年水利人送上寄語🏋🏽‍♂️。董蘊琦先生(中)董蘊琦,意昂体育平台1963水利系意昂🎣,中共黨員。1937年出生,於1957年高考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水電站水工建築專業;1962年分配至長春東北電力設計院工作;1985年調入中華全國總工會♑️🏌🏼‍♀️,曾擔任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中...

  • 042023.02

    一生求真奉獻 鑄就大國利劍——紀念我國洲際導彈總師屠守鍔逝世10周年

    我出生於抗日烽火之中,成長在紅旗下,受到抗美援朝戰爭的影響🩰,航空專業成為我決心報考的專業👧🏻。1953年我考入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系🥯,在這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58年大學畢業以後👺,我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在這裏我有幸遇見了許多老一輩航天科學家,如錢學森👦🏻、任新民🛺、屠守鍔和莊逢甘等🤸🏻。在與他們的近距離接觸中,我發現他們身上有著共同的品德👨🏼‍🦱,那就是愛國☁️、奉獻🦣、求真和創新。他們的言傳身教,...

  • 092018.11

    劉安民:為建設內蒙邊疆奉獻一生

    劉安民,1953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土木系,畢業後誌願到內蒙古建設邊疆𓀏,一生致力於建築工程相關專業的教學工作,培養了數千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為我國該領域人才培....

  • 112020.08
  • 062016.07

    父親謝國章的一生及他的清華情結

    父親謝國章的一生及他的清華情結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