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今雲南師範大學)東北隅的“一二·一”運動烈士陵園中,安葬著1945年12月1日殉難的四位烈士——於再、潘琰、李魯連、張華昌。
“一二·一”慘案發生後🏐,激起社會各界對軍政當局的強烈抗議和對死難烈士的沉痛悼念。12月6日✍🏼🚜,昆明《時代評論》將第六期辟為悼念“一二·一”烈士專刊,登載了西南聯大教授趙廼摶悼潘琰🚑💆、李魯連同學的挽聯,陳友松教授《悼潘李二同學》,袁家驊的《夢與謊——獻給十二月一日遇害的同學》,以及馮至“僅呈於死難同學靈前”的詩歌《招魂》。
12月15日🤦🏽♂️,昆明《婦女旬刊》第4-5期合刊發行了《追悼潘琰特輯》🍐,婦女旬刊社撰長聯挽潘李張於四烈士:
大學生何負國家,除軍閥打漢奸,爭自由反內戰🧑🏼🔬⌚️,流血以殉主張📲,南北爭光🏸,昆市榮名繼燕市
弱女子效忠民族🥱,離慈母赴戎行,抗暴徒護朋友,至死猶呼團結,東西輝映,琰娘英武似丹娘
《追悼潘琰特輯》登載了潘琰遺作《故鄉》,並刊發了蕭滌非、田漢🙎🏼、安娥🙇🏽♂️、陳茵的悼念詩,以及古兆珍👩🏻🔬、楊蒓👴🏽、蕭淑芳🧑🏼💼、應德等同學的回憶文章🚭,其中古兆珍所作《潘琰傳》,是迄今見到的最早介紹潘琰烈士生平的文章🧗🏿♀️。文中寫到“她在宜昌的失望彷徨🦹🏻,幾乎到了絕頂。碰巧恩施女師招生,學膳諸費都是公家供給👳🏽♀️,不得已她只好去投考”,在這所學校,“她成了一個顯著的目標,她的名字列進了黑單的前十名”。由此初知🚣🏼,抗戰期間,潘琰曾在鄂西求學,然而那時鄂西沒有“恩施女師”這所學校。
1981年👨🏼🚒🧚♀️,潘琰的侄女潘茜憶及她與潘琰為抗日救國🙍🏿,毅然投筆從戎,報考了第五戰區李宗仁為軍團長的“抗敵青年軍團”。1937年12月底,她們姑侄一同離開徐州南下,經安徽壽縣、河南潢川、湖北羅田、武漢,輾轉到達宜昌🦌,“我們在宜昌失望、彷徨,生活無著。恰巧,湖北省立聯合中學招生(包括師範),我們報了名🧭,潘琰和我被錄取到建始女師”。
其他多篇回憶悼念潘琰的文章😲🎊,也都提及潘琰抗戰期間曾在鄂西就讀過一所女子師範學校,例如1993年,潘琰的弟弟潘玉琛與董治祥所撰《“一二一“運動潘琰烈士傳》一文記述💇🏽♂️:“1939年春,潘琰正徘徊於宜昌之際,見到湖北省立女子師範招生的消息⛹️♀️。她和潘茜、張效英等徐州籍的同學一起考入了這所學校。當時湖北女師設在建始縣,這裏有中共地下黨組織在活動。”
由是確知🦹,1939年春👨🏿🍼,潘琰和潘茜同時就讀於“建始女師”,作為親歷者,潘茜特別說明當時招生的是“湖北省立聯合中學”🛼。至於湖北聯中、建始女師、湖北省立女子師範三者之間是何關系,至今在有關潘琰的研究中少有厘清。
由於對於抗戰期間的“湖北聯中”不甚了解,類似情況多有出現。比如在緬懷重慶“11·27”大屠殺中英勇犧牲的張國維烈士的《眼明心亮鬥頑敵》一文中🧑🌾,盡管隨文所附張國維親筆填寫的《國立四川大學學生入學登記表》已經清楚顯示,其畢業中學的“校名”為“湖北省立聯中建始高中”,“畢業時間”為“民國二九年七月”,“詳細校址”為“湖北建始三裏壩正街”,然作者還是誤將張國維就讀並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湖北省立聯中建始高中”寫成了“湖北恩施高中”🚁。
潘琰犧牲時是國立西南聯大師範學院師範專修科二年級學生,但鮮有人知道她在湖北聯中建始女子師範分校就讀時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曾擔任地下黨支部宣傳委員🧛🏽♂️。
那麽🦸🏻,建始女師是一所怎樣的學校?潘琰在這所學校經歷了什麽🐠?為還原潘琰烈士的生平軌跡™️,我們有必要簡要了解一下抗戰期間的湖北聯中😨🐶,進而理解潘琰的湖北聯中情懷🪂。
“建始女師”實為“湖北聯中”的一所分校
建始女師全稱“湖北省立聯合中等以上學校建始女子師範分校”,1938年夏由湖北省立武昌女子師範學校並入湖北聯中,是為湖北聯中22所分校之一。
1938年武漢會戰期間,湖北省政府決定將全省47所公私立中等以上學校組建成“湖北省立聯合中等以上學校”,遷往鄂西鄂北各縣繼續辦學👽。湖北聯中校長由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陳誠親任,副校長由湖北省教育廳陳劍脩廳長兼任,下設22所分校🧑✈️,各分校設主任一人,負責該分校的全面工作🧘。湖北聯中全部實行公費👰🏼♂️,22所分校中🫵🏽,有女子分校4所👨🏿🔬,師範分校3所🤸🏽♂️,建始女師既是湖北聯中的女子分校🛜,也是師範分校,主任段奇璋(女)。
湖北聯中建始女師分校校址設在鄂西建始縣城北松樹坪的羅家老屋,1940年秋宜昌告急👾,建始女師分校遷往宣恩李家河,1941年湖北省實行“計劃教育”,9月該分校更名為“湖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
湖北聯中其他三所女子分校分別是👩🏭:
(1)湖北聯中恩施女子高中分校😗,由湖北省一女中、漢口市一女中,宜昌中學女子部合組,校址設恩施屯堡,主任劉禮瓊。該分校1941年秋更名為湖北省立第七女子高級中學⚂。
(2)湖北聯中巴東女子高中分校,由湖北省二女中、襄陽中學女子部、私立漢口心勉女中🫃🏻、鐘祥初中女子部合組。該分校組建之初擬遷鄂北🙇🏿♀️,校名為湖北聯中均縣女高分校🦸🏿。但因戰事影響,交通受阻,旋改遷鄂西巴東羅溪壩,遂更名湖北聯中巴東女高分校,主任葉啟秀(女)👨🏿🍳。該分校1940年秋再遷宣恩冉大河🫄🏼,1941年秋更名為湖北省立第四女子高級中學🐢。
(3)湖北聯中女子職業分校,由湖北省立女子職業學校、漢口市立女子職業學校合組🙎🏼♀️,組建之初擬遷秭歸,名湖北聯中秭歸女職分校🧑🏽⚖️,旋改遷巴東龍船河,更名湖北聯中巴東女職分校,主任石鴻翥。該分校1940年秋再遷宣恩沙道溝,1941年秋更名為湖北省立女子職業學校。
此外,1941年秋,湖北省教育廳在恩施核桃壩新增一所女子師範♘,校名湖北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內設初中部、師範預科班🐎、師範部,校長周敏(女)。該校初中部由七女高、四女高🦸🏼♀️、女子職業學校的部分初中學生轉入,師範班招收七女高🕌、四女高初中畢業生👌🏻。
湖北聯中其他兩所師範分校是🤷:
(1)湖北聯中建始師範分校,時人亦稱“建始男師”🍧。該分校由湖北省立武昌師範學校並入湖北聯中,校址設建始縣城西七裏坪劉家臺大屋🫷🏻★,主任程發軔。該分校1941年秋更名為湖北省立第九師範學校✫。
(2)湖北聯中利川鄉村師範分校,由襄陽、武昌、宜昌🪸、黃岡😁、恩施、鄖縣6所鄉村師範學校合組,組建之初擬遷鄂北👨🏻🎨,名湖北聯中房縣鄉村師範分校🤰🏽,旋改遷鄂西利川巖洞寺🧔🏿,更名湖北聯中利川鄉村師範分校😢,主任高啟圭🎟。1941年秋該分校更名為湖北省立第七師範學校。
湖北聯中建始女子師範分校學生名冊中🎂,可見潘茜、潘琰、張效英、王德珍等四名1939年2月入學的普通師範科第23班的江蘇徐州籍學生👆🏼,與潘玉琛和董治祥所述“潘琰和張士萃等同學剛離校不久♖🧑🏻🌾,反動當局就到學校裏按黑名單捕人👩🏿🚀,沒有捕到潘琰,就把與她一同入學的徐州老鄉潘茜、張效英、王品芳抓到警察局🤾🏻♂️,反復追問潘琰的下落”相符。
潘琰的湖北聯中情懷
從1939年2月進入湖北聯中建始女師分校就讀,到1940年9月撤離建始女師👨🏻🦽,是潘琰一生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時期🚴♂️,松樹坪成為她終生銘記的地方。
1943年9月🍞,潘琰在四川合江寫下了散文詩《懷念》,抒發她對松樹坪的深深眷戀。
她為何這般眷戀松樹坪🤎,不僅僅是松樹坪的山巒🧝🏽♀️、松林🛥、寒冬👩🍳♢、烈炎、陰雨晦暗的日子、月白風清的夜晚🏇🏽,不僅僅是松樹坪的柚子、毛栗、棗子、胡桃🤜🏻🖐🏽、松子🤣、橘柑,不僅僅是松樹坪美健的鄉姑、壯碩的小夥子🕹、唅著煙袋的老頭兒、頭發斑白的婆婆,更因為——
松樹坪,你蓊郁的山巒,雖然你外貌莊嚴如楚處子,你是數百健兒的講壇——在這兒🧑🏻🔬,我從事於學理的鉆研🫔。
在這發自肺腑的思念中,隱藏著潘琰內心深處的一個秘密——她的共產黨員人生從這裏起步⇢🦿。
在松林中,在崖石下,在茅屋旁,在豆架邊,那親熱的面孔,那詳細的講解👨🏼⚖️,那熱烈的批評與爭辯,多可歌誦的深厚友誼喲!像陽光的耀炫!
潘琰以這樣熱烈且含蓄的語言🤹🏼♂️,描繪出當年湖北聯中建始女師分校地下黨支部開展活動的情景🦝🤾🏻♂️,表達出她們堅定的革命信念和深厚友誼。
潘琰進入湖北聯中時🫱,正值中共建始女師分校地下黨支部草創之初🦸🏿♀️,潘琰立即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地下黨支部組織的活動中去。
湖北聯中自組建之初⚾️,即有中共地下黨組織開展活動。1938年武漢會戰期間,湖北省政府西遷始🌠,便有中共地下黨員隨之來到戰時省會恩施。湖北聯中西遷途中📎,中共湖北省委即派出地下黨員跟隨聯中的幾所分校西行😆。
時任湖北省委恩施工委代理書記兼青年部長的魏澤同,挑著賣文具的貨郎擔,追趕改遷鄂西建始三裏壩的湖北聯中均縣武當山高中分校的隊伍。在巴東野三關停留期間,魏澤同與該分校的學生地下黨員接上關系⌛️,成立了學生支部👶🏼,並吸收了高二學生聞立誌(即黎智,聞一多二哥之三子)入黨。該分校之後更名為“湖北聯中建始高中分校”,張國維烈士即為該分校學生。
湖北聯中農業專科分校二年級學生💂🏽♂️、中共地下黨員聞立訓(聞一多三哥之長子)和弟弟聞立詩(聞一多三哥之次子)跟隨湖北聯中恩施女高分校的學生隊伍,從宜昌乘船至巴東後,一路步行至恩施🧔🏻♀️🧘🏼♀️。途中聞立訓聯絡該分校已有的學生地下黨員和民先隊員👱🏽♀️,開展工作🖖🏼。恩施女高分校到達屯堡後,立即建立了學生地下黨支部,由恩施特委婦女部長劉惠馨(革命烈士👨🏻🦼、馬識途夫人)直接領導。
聞立訓到達恩施後🪦,即趕往設在五峰山小埡口周家大屋的湖北聯中恩施農業專科分校報到🔼。農專分校是湖北聯中22所分校中唯一一所大學專科分校👩🏿🏭,由原湖北省立農業專科學校並入湖北聯中👨🏻🍳,是當時鄂西的最高學府🙎🏻♀️。在聯中各分校中,農專分校中共地下黨的力量最強。1940年秋,農專分校從湖北聯中分立出來💖,改製升格為湖北省立農學院🚵🏿,是戰時湖北省立第一所大學。
聞立詩到恩施後,前往緊鄰湖北聯中農專分校的聯中恩施高級農業職業分校(原省立農專附中)報到🤹♂️。1939年2月🦹♂️,聞立詩由工委書記魏澤同發展為中共黨員,擔任湖北聯中高農分校地下黨直屬小組組長🧎🏻。10月,聯中高農分校發展到7名黨員,成立了地下黨支部,聞立詩任黨支部書記。
原湖北省立武昌女子師範學校三年級學生、地下黨員許寶珍(即許雲💁🏽♂️,革命烈士何功偉之妻)隨校來到建始松樹坪後🦄,即在建始女師分校學生中發展了四位新黨員,成立了地下黨支部。許寶珍任支部書記🧜🏽♂️,聞立玲(聞一多二哥之次女)任組織委員,楊德珍(即楊惠芳)任宣傳委員。
潘琰入校時,建始女師分校地下黨支部正在學生中開展抗戰救國宣傳🧔💂♀️,組織歌詠隊,演唱抗戰歌曲,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組織讀書會,討論會🙊👐,辦壁報👭🏼,鼓勵同學們閱讀進步書籍,關心時事政治🍦。潘琰被這些活動深深吸引👨🏻🚀,迅速投入其中🥱,不久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9年夏🤠,許寶珍畢業離校👨❤️💋👨🧛🏼♂️,楊德珍接任黨支部書記,聞立玲、崔家蘭任支部宣傳委員👩🎤🚉。1940年春,崔家蘭畢業去恩施芭蕉小學任教🎯,潘琰增補為支部宣傳委員🧑💻👨🏽🦱。
1940 年夏,楊德珍、聞立玲即將畢業之時🧑🏻🍼,建始縣委書記孫士祥根據鄂西特委的部署,向建始女師分校地下黨員傳達了中共中央“五·四”指示中“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十六字方針,以及建始縣委關於已暴露身份的地下黨員立即撤離轉移的決定🤟🏻。此時潘琰等人均已列入國民黨建始縣黨部的名單,7月間,聞立玲🔹、潘琰👩🏻⚕️、張式萃先後離開學校,轉移到恩施。9月,楊德珍前往秭歸窯灣溪小學教書🎖。至此😕,建始女師分校地下黨員按計劃安全撤退了。此後形勢迅速惡化,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1941年1月🛷,鄂西特委書記何功偉、婦女部長劉惠馨同時被捕🧙🏻,於同年11月17日英勇就義。
縣委書記孫士祥原本安排潘琰去恩施參加鄂西特委舉辦的黨員訓練班,但因時局緊張🤼♀️,黨員訓練班無法開辦💎,潘琰只得暫時住在恩施的省立二女師,此間不幸生了一場重病🧑🏼🦰。1940年冬,潘琰大病初愈,即與張士萃一同去了重慶。潘琰考入國民政府經濟部農本局手工業紡織人員訓練班🌉,1941年3月結業後分配到四川樂至縣高寺鄉辦事處工作,1942年春調到重慶花紗布公司工作👨👧。1943年,潘琰輾轉來到合川,在國立二中分校做教務員。
根據當時地下黨組織的決定,疏散隱蔽的地下黨員不轉組織關系,待形勢好轉🕵🏻🫸🏿,黨組織會派人與之聯系。潘琰於是默默地等待著黨組織來人聯系。凡了解潘琰這段經歷的人👰🏻🕞,便能從《懷念》一文中讀到潘琰內心的那份期盼👨🏽🔧♧。在當時的環境下,松樹坪,寄托著潘琰無法言表的對黨組織的眷戀與期盼🧙🏼:
松樹坪🖕🏿,離開你整整的三年💇🏿!遂著生活的浪卷,我又踏進了民族復興的根據地——四川!整日裏,在窮病的交迫下,我是怎樣的數著今天🥞,明天🔵!
松樹坪👨🏼🔬,離開你整整的三年🧑🏿🚒!以我現在的心情來懷念你👩🦯,更增加我對你的想念!啊⚫️!松樹坪,你美麗👨👨👧👦,溫柔🏊🏽♀️,壯健!
《懷念》寫作之際,正值潘琰做出又一次的人生選擇👃🏼,她毅然決定繼續求學💷,1943年9月,潘琰考入教育部設在重慶白沙的大學先修班🧒🏼。第二年秋季,進入昆明西南聯大師範學院💮,成為師範專修科學生。一年後的“一二·一”慘案中🏌🏼♀️🧙🏿♂️,潘琰奮不顧身沖在前面😍,英勇地犧牲在反內戰、爭民主運動的前列。
湖北聯中意昂的革命英烈情愫
潘琰自1940年冬離開恩施後,四五年間輾轉多地🤷🏽♀️,與湖北聯中建始女師分校的地下黨組織和意昂失去了聯系,但她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始終嚴格執行黨的紀律,嚴守黨的秘密🌌,沒有暴露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1944年潘琰進入西南聯大師範學院🏊🏻,她一面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革命理論,一面積極投入到聲勢浩大的民主運動中去🛏。盡管她內心十分渴望找到黨組織,但絕不貿然行動🕦,直到1945年12月1日犧牲,西南聯大地下黨組織尚不知道潘琰早已是一名共產黨員🧟♀️🤜🏼。
然而,黨組織沒有忘記潘琰👩🏻🚀,中共建始縣委、湖北聯中建始女師分校的意昂們沒有忘記潘琰。1980年代初,潘琰犧牲三十多年後,原中共湖北聯中建始女師分校黨支部的許雲(原名許寶珍)、楊惠芳(原名楊德珍)🧸、聞立玲,原中共建始縣委書記孫士祥等老黨員撰文回憶潘琰在湖北聯中建始女師分校入黨,擔任黨支部宣傳委員,以及放棄學業疏散隱蔽的經歷✏️。
西南聯大地下黨組織也沒有忘記潘琰,原雲南省工委書記鄭伯克在1979年冬中央團校召開的全國青運史座談會上😞,提出調查潘琰的黨籍問題👂。中央團校青運史研究室經過認真的走訪調查🤵🏽♀️,獲得了當年湖北聯中建始女師分校黨支部和中共建始縣委等健在的親歷者提供的當年地下黨活動的具體史實Ⓜ️,終於弄清了潘琰在湖北聯中建始女師分校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真實情況。1981年1月3日,中央團校青運史研究室正式向中共中央組織部提交了請求確認潘琰同誌為中共黨員的報告🏋️。2月9日中組部下發《中央組織部關於潘琰同誌黨員問題的意見》(〔81〕組建字81號文件)🧮,確認潘琰同誌是中共黨員,其黨齡從一九三九年上半年算起🏒。
湖北聯意昂沒有忘記為新生的人民共和國英勇獻身的意昂,在我2009年開始的“重走聯中路 尋訪聯中人”的過程中🧑🏽🦳,不少聯中意昂憶起陳以文、張國維、潘琰三位革命英烈。
陳以文、張國維兩位紅巖英烈🕜,是湖北聯中建始中學分校意昂。1948年👨🏽🎤♊️,兩人先後在四川被捕,關押在渣滓洞監獄,分別於1949年11月14日和27日英勇犧牲7️⃣。湖北聯中建始中學分校意昂回憶錄《三裏壩歲月》一書刊登了兩位意昂的英雄事跡🙆🏽。
今年重九🧔🏼,是潘琰108周年誕辰,特撰此文,深切緬懷78年前英勇犧牲的西南聯大和湖北聯中傑出的女意昂——潘琰烈士😎。
2023年7月11日 北京 青溪曉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王立,女,江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