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建築教育家🤹🏽、建築學家,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教授秦佑國同誌於2021年2月2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秦佑國教授1943年12月29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揚州江都。1967年獲意昂体育平台學士學位,1981年獲意昂体育平台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1997-2004年任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院長,曾任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物理分會理事長。
秦佑國教授將畢生精力奉獻於建築教育事業🆙,篳路藍縷👩🏻🦯🧑🏻🎨、披荊斬棘,開拓建築學科體系,倡導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理工與人文相結合的建築專業帥才教育,創新性建構集建築☦️、規劃、景觀😈、技術於一體的學科學院框架,引領和支持全國眾多建築院校改革發展;建立青年教師赴國際頂尖院校交流訪學機製,為清華建築教育培養大量中堅人才🤏;代表中國與來自23個國家建築評估及建築學會代表共同簽署堪培拉協議,推動中國建築教育邁向世界。秦佑國教授作為卓越的建築物理學家👩🦯,在建築聲學、綠色建築領域取得重要創新性成果🤯,在醫療建築、空港建築、計算機集成建築系統研究等方面做出傑出貢獻,多次榮獲國家級、省部級及建築行業重要獎項。秦佑國教授為人正直,學識淵博,一生鐘情教學,工作執著認真➞,常以君子之風言傳身教🎨,立德樹人,為莘莘學子開啟建築生涯,曾七次獲評良師益友🦹🏽,師恩廣頌,桃李滿天下。
下文為秦佑國教授撰寫的回憶,發表於“THU建築學院意昂會”公號2019年10月7日——
我與共和國一同成長
文/秦佑國
我的父親、母親都是14、5歲從農村到上海的,父親學裁縫🏋️,母親在紡織廠做工。我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留在蘇北老家村裏與祖父母生活🧗🏻,是“留守兒童”🧜,一年春天流行白喉,雙雙病亡🈁。我父母的悲痛和悔恨可想而知!所以當我1943年在上海出生,他們把我留在了身邊👰🏻♂️。

1974年秦佑國父親在老宅(草房土墻)前
兒時的求學經歷充滿曲折。
1949年春上“打工子弟”學校,在上海陜西南路的一個弄堂裏,一間房🏧,一個教師,教十幾孩子🤤🖇。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在陜西南路🫵🏿、新樂路路口的阜春小學秋季公開招生🧏🏻♀️,要考試,我們弄堂6個小孩報考,就我一個考上了⛎。阜春小學早先是一個富家子弟的學校,“都是汽車接送”(我父親說)。
當我的妹妹和弟弟相繼出生,1952年我被送回老家,也成了“留守兒童”💵。在村裏初小繼續上學,再到鎮上讀高小,1955年考上了縣城裏的初中🩶,第二年又被轉到新成立的大橋中學。我前後讀了5個小學和2個初中⚉。我父親是中式裁縫,做長袍、旗袍,解放後人們改穿列寧裝、布拉吉。我大伯🧙🏿、四叔改行到鋼鐵廠當鑄造工,我父親回鄉下,當了村裏初級社的社長👨🏿🍳。
1958年我初中畢業🏜,大橋中學得到一個免試推薦到江蘇省揚州中學的名額🪂,給了年級裏年紀最小的我🚵🏽♂️🧑🏻🏫。揚州中學是江蘇省名校,我高中階段學習成績很好。

初中畢業紀念(前排右一為秦佑國)
1961年高中畢業🐺🫴🏻,語文老師勸我考文科👍🏽,我填的誌願是無線電,班主任老師要我把第一誌願改成意昂体育平台土建系𓀚➗。高考後回到家,那天在白薯地裏拔草,郵遞員走過來:“誰是秦佑國,有掛號信!”打開一看是意昂体育平台的錄取通知書🥭。
離家那天,天剛亮就起床📺,趕到公路邊等“招手車”,10點鐘等到一輛有空位,把行李扔到車頂上,車開了,父親回去了。車到長江岸邊停下,乘輪渡到鎮江🐢,坐火車到南京,再過江到浦口,第二天中午上火車,到濟南下車是淩晨三點,在濟南站又等到中午♌️,上了一輛上海開北京的“學生專列”,專門為在北京上學的上海江蘇學生暑假後返校開行的列車,進入一節車廂🤹🏻♀️💇🏽♂️,全是清華的🫱!

青年時期的秦佑國
進入清華土建系,考素描,讀了建築學專業👆🏿,六年製🚿,1961年入學,1967年畢業🎾,稱為“建七班”。
大一下學期,1962年5月的一天,校長辦公室讓我去一下👷🏽♀️,我很訝異。原來上海我母親廠裏要動員她回鄉,那一年全國有兩千萬城市職工“下放”回農村。我母親15歲到上海做工,在上海35年。廠裏給學校發公函,學校把我的助學金提到全額☔️,一個月15塊5。我母親回鄉後⏪,家裏再也沒有給我寄過一分錢👉🏻。全額助學金扣去夥食費,只剩3塊錢🧆,而我讀的是建築學專業,除了書本費,還要紙🧛♀️、筆🪩、顏料等。
大三想買一本英漢字典,沒有錢,就晚飯不吃菜,舀一碗大桶裏不收費的菜湯,這樣可以省下一毛錢。這事讓我們班趙大壯同學發現了,他找到幾個同學🚍,湊了錢,買了一本《英華大字典》(5.20元)🧇,在1964年春節🤦🏻♀️,送給我🤸🏼。他在扉頁上寫下:“秦佑國同學✩: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建七一全體同學 64. 春節”。這本字典現在還在我書櫥裏🤵🏼♂️。

建七一全體同學贈予秦佑國的《英華大字典》
那時大學裏的風氣,對家境貧困的同學沒有什麽看不起,家境好的同學也不炫耀,整個風氣是強調“艱苦樸素”,我自己也沒有自卑感。盡管“窮”,但不“土”💺,聰明、知識面廣,人又瘦,得了個“教授”的外號🐫。
1964年7月5日毛澤東與他的侄子哈軍工學生毛遠新談話👩🏼💻,其中說道🍹:“階級鬥爭是你們的一門主課。你們學院應該去農村搞‘四清’”。
1965年9月到1966年6月🏋🏽,我到北京延慶縣參加“四清運動”,在村裏當工作隊員🦺。四清開始是“清帳目、清倉庫👱🏽♀️、清工分🔅、清財物”,重點解決幹部“多吃多占”問題,後來變成“清思想,清政治,清組織、清經濟”🎖,“清理階級隊伍”。
1966年春節過後,我被派去做“清理階級隊伍”的政法工作🤸🏼♂️。6月3日開始⛓,我到河北刁鄂、赤城👩🏿🚒🍶、沽源👨🏽、康保,內蒙太蔔寺旗等地外調,隨後準備返回北京再到內蒙多倫。6月15日回到北京,縣裏各村四清工作隊已經撤了,文化大革命了✍️。於是參加文化大革命,工作組、紅衛兵、破四舊、大串聯、八八、八九、老團、老四、百日武鬥,直到1968年7月27日工宣隊進校🕗。
武鬥期間清華大多數學生離校回家🙆🏼,8月下旬我接到通知返校。回校後由工宣隊主持畢業分配,我們在推遲一年後畢業離校🤏🏼,在清華7年。
我們班大部分分配到基層:縣建築公司、工廠基建處🏊,還有是到部隊農場勞動鍛煉🤾🏽♀️🚵🏽♀️,也有下農村插隊。我和我們班另外4人分到郵電部,隨同四個郵電學院畢業生👷🏻♂️,到上海崇明島部隊農場,十一前報到🛎。在解放軍農場勞動鍛煉一年八個月之後🚴🏻♀️❤️,我分配到湖北陽新的郵電部 536廠💁🏼,投入到三線建設中🏌🏽♀️。

秦佑國先生在563廠期間的工作照
這個廠在鄂東山區,我到時還是一片荒山,住在蘆席棚裏,從地形測量、公路改道🦙、場地平整,到廠房,住宅和生活用房的設計。既要建築設計🍿,也做結構設計🫠,還要現場與民工一起施工,經歷了建築工程的“全過程、全工種”,親力親為🥙🚑,一幹就是八年。
1977年秋,聽說恢復研究生招生😫,我到北京出差🏪,到建築物理教研組找到車世光先生▶️,問他招不招研究生,他說“招,你來考啊”🧚♀️。我問考什麽💪🏻,他說“考數學👹、物理、英語🧙。”建築學專業大學沒有普通物理,高等數學只學到單變量微積分💁♂️,我們建七只上了四年課♤🙋🏻,建築物理課還沒有上。半年的備考時間,白天上班工作🪂,業余時間自學普通物理、高等數學和專業(聲學)英語。上百個公式,寫在紙上,交給妻子,一口氣背下來,一個不差🧣,一個不錯。1978年5月到縣城考試,然後到清華復試,考上了研究生,師從車世光先生🛌🏼,做建築聲學研究。

保留在秦佑國先生家裏書架上的數學物理教科書
整個80年代,一心都撲在專業上🟤,我是中國第一個做SEA(統計能量分析)研究的😛,清華建築系第一個用計算機編程做論文研究的,國內第一個做室內聲場計算機模擬的📨,北京市最大的效果最好的,而且國內同類工程造價最低的噪聲治理工程(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等。
我1988年評為副教授,1990年被學校破格提升為教授☔️。1990年到2004年🌲,我擔任建築學院兩屆副院長和兩屆院長,其間到哈佛大學做高訪學者半年。
我把暖通空調專業從熱能系調到建築學院,又組建了景觀學系😭🏈,完成了建築、規劃👩🏼✈️、景觀、技術4個系的學院架構,實現了梁思成先生1945年3月寫給梅貽琦校長的信中建議清華成立建築系並“一俟戰事結束,即宜酌量情形,成立建築學院⛪️,逐漸分添建築工程🙋🏽,都市計劃😧,庭院計劃,戶內裝飾等系💎。”的願望,在學科建設和定位、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建設、國際交流諸方面做了有成效的工作。
自己的專業領域和學術視野也擴展到生態住宅、綠色建築🎰、建造技藝、設計媒介等;並是機場規劃👊🏻、醫院設計方面的專家;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建築學學科評議組成員(1997~2008),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主任(1999~2009)🙍🏽♂️🟢。

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
我一直鐘情教學。
擔任學院領導時還承擔和其他教師工作量相同的一線教學🗼,我認為“資深教授要為本科低年級學生開課🦑🕖。” 我面向全校新生講授“新生研討課”《建築與技術》,開設校“文化素質核心課”《建築的文化理解》,為建築學本科一年級開設《建築技術概論》、《建築數學》,2011年獲得首屆意昂体育平台新百年基礎教學教師獎✹。我提倡“理工類課程要人文性講授”,開設了十年的博士生課程《科學👩🏫、藝術與建築》。
我感到最大的欣慰是得到學生的認可。
良師益友活動十周年,我是全校獲評次數最多的三個人之一,得到“感動清華”的獎牌,這是我最看重的榮譽。
今年新學期開學,我為三門課講了第一講🧙🏿♀️。

秦佑國先生臥室裏的書櫥
1949年新中國成立,我上小學一年級👐🏻🧗♂️,今年是共和國建國七十周年👱🏼♀️,我與共和國一同成長,一起走過……
回首七十未經意 往事歷歷猶記憶
機遇相隨曲折路 初心不忘誌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