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周刊:從在太合麥田時期收購版權,到在恒大音樂做音樂節,現在又到了互聯網公司,你是想為行業摸索出一種真正健康的盈利模式嗎?
宋柯:沒那麽大責任感,但作為公司經理人,肯定朝這方面想,總得有點理想吧。我跟曉松一直覺得音樂行業很奇怪,在原有的商業模式被消滅的前提下,這麽多年竟然沒找到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怎麽可能,這太匪夷所思了。最慘的時候,2010年前後,很多人才流向影視行業,覺得確實看不到希望。
人物周刊:流向影視行業做什麽?
宋柯:歌手去拍戲的很多,這不用說,你去查一下就一大堆。創作的、製作的就去寫影視音樂了,雖然不算完全離開音樂行業,但工作主要是來自影視。做市場的、企劃的也很多轉過去,因為唱片公司這一套比較完備,影視公司基礎差點。原來電影也沒錢,一部就賣幾千萬,大家也是苦哈哈的。眼看電影啊遊戲啊都起來了,音樂行業還是死水一潭,實在很傷人心。
人物周刊:阿裏星球這種平臺型的設想是來阿裏之前就有的嗎?
宋柯:我做了二十多年的內容,也算有點小成就了,但是有點無力。音樂在今天依舊被播放器拽住,全世界都一樣。蘋果music是閉環,不了解內部核算情況,但像Spotify這些播放器也沒有賺錢,把開發、技術、產品、服務這些實際成本算起來,商業收益不管是廣告、付費用戶還是包月單次,都不能cover。互聯網也意識到這麽玩播放器不太對,除了每年談判一下版權的費用以外還能做什麽呢?沒摸到音樂。
人物周刊:你們的目標是什麽?
宋柯:音樂行業價值兩千多億,目前只有不到10%的收益跟互聯網有關系。然後打得最厲害的版權其實只有10億,說明行業驅動力是相當不足的,甚至負動力。我們希望在這兩千多億裏盡量做到互聯網化,減少中間環節、節省交易成本。阿裏的口號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對於音樂行業也是一樣。
人物周刊:阿裏星球非常大而全,和現在做垂直APP的思路背道而馳。為什麽針對粉絲和針對音樂人的功能要放在一起?
宋柯:這個行業和淘寶有一點不同,在淘寶上買打火機的人是不關心打火機怎麽做的,生產打火機的人我也不關心,我只關心性價比,我買完了交易就結束。可是音樂行業不是,我喜歡我們家的誰誰誰,他怎麽做音樂,他做音樂的途中跟誰發生了什麽交易,有一部分是可以被消費者圍觀,甚至參與的。現在粉絲眾籌唱片、眾籌演唱會甚至廣告,這些東西都已經發生了。
高曉松
人物周刊:現在你和高曉松跟當時在唱片公司比,變忙了很多嗎?
宋柯:我說10倍,曉松說不止。做唱片總體還是比較隨性的,雖然產品出來之後也有市場、銷售環節,但沒有那麽緊。互聯網簡直是,太細碎了,基礎工程嘛。其實我們來還挺適合,這是學工科的應該做的。
人物周刊:你的微博沒加V,也不聊工作。
宋柯:我就發點生活狀態,我覺得微博就該幹這事。其實是想從普通人角度研究下互聯網上碎片化信息的分享。如果你高高在上加個V,下面評論就變味了。不過現在很多明星@,大家也都知道是我了。

人物周刊:為什麽一直發“機場套餐”?
宋柯:我老出差啊,確實吃這個,想著給出差的人一個指點。大部分很難吃,就調侃調侃。其實我微博跟朋友圈最大的問題是,我評論不了音樂行業的事,國外歌手的都不行,幾大唱片公司老板都看著呢。我不能批評,也不能總誇。那發點“機套”總沒事吧。
人物周刊:還發過一張照片,上面是電腦、煙和“9W臺燈”。下面有人認真或是玩笑地問,什麽臺燈要9萬塊?
宋柯:那是樸樹專輯內頁的一段文字,他自己寫的,最後一句是“我的9W(瓦)臺燈”。那是那個時代年輕人的狀態吧,家裏稍微有點條件就弄一小臺燈,你看書、聽歌,所有事都在臺燈下面。
樸樹
人物周刊:是你少有的表達“情懷”的時刻?
宋柯:那不是我的情懷,是樸樹的情懷。我比較排斥說這詞兒,因為我不是那樣的人。我都不知道情懷這東西是啥。你要說理想,其實就是三年、五年、八年計劃,那你按照實現就完了,聊它有什麽用。
人物周刊:你會和高曉松聊嗎,他還是經常談“詩和遠方”。
宋柯:我們倆聊天他可從來不聊那個,他要聊我們可能真就不幹了。但是他吧,聊點陳芝麻爛谷子你都覺得有意思。從《曉說》到《曉松奇談》我幾乎沒怎麽看,僅有看過的幾期發現我全都聽過,而且聽過不下20遍了,他能說80遍,但你每次聽都還覺得挺有意思。近到身邊朋友的,遠到外太空的,他都聊。跟他聊天,原來叫“開啟民智”,後來叫“防止衰老”。
人物周刊:你們個性的差別有多大?
宋柯:他天蠍座啊,多戲劇化,人生就是一部自導自演自唱的超長電視劇,一歲就是一集,這一集要發憤圖強,下一集就要為情所傷,dramatic。我是獅子座,比較悲催。因為虛榮啊、要面子,面子都是別人給的,所以得為別人活。
李宇春
人物周刊:談談你曾經簽過的歌手吧,為什麽看好李宇春?
宋柯:春兒啊,那會行業不太好,我先簽的刀郎,然後又簽李宇春,大家都覺得我瘋了。很多人是帶著恨的那種口氣,說李宇春3個月後肯定不行了。我就是看她身上有一種魅力,一眼看過去想多看幾眼那種。她在臺下還好,一上臺完全是舞臺焦點,擋都擋不住。另外就是超勤奮、情商超高,特別知道自己要什麽,不要什麽。
人物周刊:樸樹呢?
宋柯:小樸跟我簽了14年,14年只出了兩張專輯,我也從沒催過他。現在在做第三張。沒事我還會去他家聽聽東西,聊聊天,待一下午。
人物周刊:他真的是非常內向的人嗎?
宋柯:熟人在一塊他挺能聊的。他只是知道自己所謂社交能力不夠,這方面沒自信。但是人家腦子裏一大堆好詞好曲啊,有點社交障礙很正常。我分析就是他太敏銳,很多我們正常的待人接物,可以容忍可以接受的事情和人,他接受不了。他是我見過最敏銳的人。
刀郎
人物周刊:你是怎麽和這些極有主見、極有個體意識的歌手交往的?
宋柯:我是很包容的,甚至不想影響別人,說“你應該成為這樣或那樣的人”。別人影響我也很難。當然我也很尊重他們。咱讀書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吧,各種藝術表現形式也都去涉獵,讓自己跟上他們的藝術想象力。
人物周刊:你通過什麽方式提高音樂素養?
宋柯:聽東西。
人物周刊:多大量?
宋柯:哎呦,那這個行業能比我聽得多的沒太多。而且我聽得雜,不是光聽某一類兩類。語種也各種都有,我以前經常在蝦米上聽各種挪威的音樂。這還真是緣分,蝦米上很多歌單,奇奇怪怪的,很有意思。你不能光聽自己能想象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