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楊絳原是數一數二的戲劇家”

2016-10-17 | 張緒強 | 來源 《中華讀書報》2016年10月12日 |

喜劇雙璧

翻檢我國戲劇史,不難發現,楊絳先生曾創作了四部劇作:《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遊戲人間》和《風絮》👤💃🏽。前兩部是她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喜劇中裏程碑式的作品,著名劇作家柯靈稱其為迄上世紀80年代止“中國話劇庫存中有數的好作品”,我國“喜劇的雙璧”。

楊絳的戲劇創作是從1942年冬開始的。一天晚上🙆🏻‍♀️,陳麟瑞請錢鍾書、楊絳夫婦和李健吾吃烤羊肉,大家圍爐而坐🐞,各執一雙二尺多的筷子,從火舌裏搶出羊肉夾著幹燒餅吃。陳麟瑞給大家介紹這是蒙古人的獨特吃法🧛‍♀️🤸‍♀️,一邊的楊絳立刻聯想起《雲彩霞》和《晚宴》中的蒙古王子和王爺,語驚四座。出於職業寫作的高度敏感,陳麟瑞🪢♒️、李健吾便勸楊絳:“何不也來一個劇本?”自那夜的烤羊肉大餐後,朋友們的鼓勵便成為楊絳難以忘卻的美好記憶,她開始嘗試寫作戲劇劇本。

創作的沖動出於天然✋🏽,楊絳很快便利用業余時間完成《稱心如意》。劇本分別拿給陳麟瑞和李健吾看,他們各自提了不少修改意見。一天,楊絳接到了李健吾的電話🧖🏽‍♂️:“你運氣真好!你那劇本給佐臨看中了,已經在排演了,就要出廣告了🧑🏼,署什麽名字呀💑🤼‍♀️?”楊絳驚喜之余🌗,把學名季康二字切成了“絳”字🦸🏽,“就叫楊絳吧”♟。1943年春,《稱心如意》正式公演,李健吾扮演徐朗齋,黃佐臨任導演。全劇共四幕🎧,李君玉父母雙亡後,不得以投奔親戚🍴,寄人籬下🧑🏼‍🌾👩🏻‍⚖️,不被待見Ⓜ️,遊走於幾位舅舅、舅媽之間🪙👩‍🎤,最終卻被老舅公徐朗齋認作孫女繼承了遺產👱🏻,結局“稱心如意”👦🏻。

在李健吾的鼓勵下🧑🏻‍🌾,楊絳又寫了《弄真成假》。男主人公周大璋儀表非凡🔡,卻家境貧寒,借舅父資助留洋,歸國後崇洋媚外、愛慕虛榮,靠著一身行頭和伶俐的口齒⏳,信口胡吹混世界。在夤緣結識了地產商闊小姐張婉如後🥐,立刻移情別註,疏遠了原女友張燕華。書生對張燕華一往情深,她卻矜才使氣,費盡心機後,賺得與周大璋西湖旅行結婚。周母誤以為張婉如要讓兒子入贅,登門拜訪✡︎,終於穿幫❄️。劇末,周大璋與張燕華在破破爛爛的新房成婚,啼笑皆非👆,二人將錯就錯🧝🏿‍♀️,枉費心力🧑‍🌾,“弄真成假”。

喜劇之外,楊絳還曾寫了一部三幕鬧劇《遊戲人間》。1945年夏,四幕悲劇《風絮》由黃佐臨先生的夫人🤜、著名演員丹尼擔任女主角,排演未完,抗戰勝利,演員們各奔前程🏮,首演也即此告停🚵🏽‍♀️。楊絳亦改行做教師,不復寫劇本◀️。

淚和笑只隔一張紙

《弄真成假》較《稱心如意》獲得了更多的社會回應。簡報💈、賀信紛至沓來🦹,演員也以演出劇中角色為榮🦹🏼‍♀️👨,聯名寫信給楊絳表達謝意。李健吾先生更是贊賞有加:“假如中國有喜劇,真的風俗喜劇,從現代生活提煉的道地喜劇,我不想誇張地說,但我堅持地說🚵‍♀️,在現代中國的文學裏面,《弄真成假》將是第二道紀程碑🤸🏼。有人一定嫌我過甚其詞,我們不妨過些年頭來看,是否我的偏見具有正確的預感。第一道紀程碑屬諸丁西林🏰🧑🏿‍🍼,人所共知;第二道我將歡歡喜喜地指出,乃是楊絳女士✈️。”

楊絳風俗喜劇非以誇張的譏諷和故弄玄虛博得眼球,力在帶給觀眾無窮的回味🧘🏼‍♀️🫳,通過呈現辛酸的現實🐮,含蓄蘊藉💤,讓人在回味中從心底發出笑聲🪩。《稱心如意》劇中李君玉從北平到上海投奔幾位舅舅們。大舅母擔心丈夫有外遇便收留下李君玉做她的眼線,卻遭來舅舅的百般挑剔。二舅媽害怕李君玉害了自己兒子🤳,又將其推給四舅。四舅待她不錯,卻被為富不仁的舅媽嫌棄,百般折騰。最後,李君玉被踢給舅公徐朗齋,卻意外地繼承了他的家產,並獲得一門親事。在眾位親戚的推搡下🕸,李君玉不但沒有失落,反而有了圓滿結局,最終“稱心如意”,她最後笑😮‍💨,笑到最後🈹。這種笑是用淚水稀釋過的🏡,含蓄蘊藉🏙,意味悠長☂️,直擊觀眾內心。

正像魯迅所說👵🏿:“笑和淚只隔一張紙👩‍❤️‍👩🌑,恐怕只有嘗過淚的深味的人,才真正懂得人生的笑。”楊絳是將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寫進了喜劇之中🖕。英國留學回國後,錢鍾書🧎‍♂️‍➡️、楊絳輾轉來到淪陷的上海。當時正值上海物資匱乏的艱難時期🛢,生活保障成為最大問題。日本人分發的面粉質量低劣,色澤暗黑,含有大量雜質,麩皮居半;米中多粞,雜有白的、黃的、黑的沙子🦅。無奈之下,錢鍾書和楊絳常戴著眼鏡在午後用鑷子挑揀米中的各色沙子。街頭巷尾流行的歌謠一直深深印刻在楊絳的心裏🦸🏻,直至晚年:“糞車是我們的報曉雞,多少的聲音都從它起,前門叫賣菜👩‍👧‍👦,後門叫賣米。”隨就接上的一句叫賣聲:

“大米要嗎?”(讀若“杜米要?”)成為牽動市民內心的重音。

終於買到了大米,但是煤廠總推沒貨🧖🏻‍♂️。煤球摻著泥燒🚶🏻‍♂️‍➡️,摻的煤灰多了,太松🚵🏿‍♀️,一著就過火。賣木柴的,賣鋼炭的🫔,都要多加留意,不能錯過👆。楊絳回憶,有一次煤廠送了三百斤煤末子,她視為至寶。因為煤末子是純煤,比煤球占地少,摻上煤灰🐪,可以自製相當四五百斤煤球的煤餅子,真可謂火中送炭。但是還要把煤爐腰身搪細♤🤙🏻,那樣省煤。燒木柴得自製“行竈”💷,還得把粗大的木柴劈細⏫🧑🏽‍🦲,敲斷。正是在為日常的柴米油鹽犯愁時,小學代課的楊絳業余寫作了《稱心如意》和《弄真成假》。

在《喜劇二種》的《重版後記》中楊絳表達了她久藏的心聲🔳:“如果說,淪陷在日寇鐵蹄下的老百姓,不妥協🙋🏻🔩、不屈服就算反抗👨‍👩‍👧‍👦,不愁苦、不喪氣就算頑強,那麽,這兩個喜劇裏的幾聲笑,也算表示我們在漫漫長夜的黑暗裏始終沒喪失信心,在艱苦的時候裏始終保持著樂觀的精神🍦。”楊絳先生以樂觀情懷譜寫的《稱心如意》和《弄真成假》,曲調婉轉悠揚,在淪陷的上海劇院中,將樂觀的笑聲傳遞到人們內心。

“數一數二的戲劇家”

2016年5月25日,105歲的楊絳先生在北京辭世,“我們仨”終於在天國團聚🤹‍♀️👨🏿‍⚕️。晚年的楊絳在錢鍾書和錢媛去世後🙆🏿👩🏻‍🦯,便開始了“打掃現場”工作,以耄耋之年投入到極為繁復的手稿書信整理中🚥。七萬余頁的手稿必須從頭厘清頭緒,才能進一步編輯整理,並且,由於歷經年歲,手稿紙質已經發黃變脆🛳,字跡模糊,這無疑給年邁的楊絳增加了更多的工作量。然而👩‍🦳,《錢鍾書手稿集》(影印本🛢🧔🏼,40卷)還是在2003年出版了。

在錢鍾書眼裏🥻,楊絳是他“最賢的妻”。錢鍾書對於家務算是一竅不通𓀜,楊絳便擔負起了所有家務活🐺。英國留學期間,楊絳懷孕生下女兒錢瑗,牛津“坐月子”時,仍不時“支招”錢鍾書,指揮他處理簡單的家務。同時,楊絳的才華也讓錢鍾書感到佩服🪿。1959年,錢鍾書為楊絳寫詩一首:“弄翰撚脂詠玉臺,表編粉指更勤開。偏生怪我耽書癖,忘卻身為女秀才。”

說到楊絳與錢鍾書的才華,不得不提喜劇兩種《稱心如意》和《弄真成假》在上海演出後的反響。《稱心如意》公演後,楊絳已是家喻戶曉的名人。在一次朋友聚會上,友人們三三兩兩,相互寒暄👮🏽‍♂️🎼,朋友在介紹完楊絳後,對身旁的錢鍾書這樣介紹:“他是楊絳的先生”。雖然對夫人楊絳的才華早已感佩在心👩🏼‍🎓,然而🧜🏻‍♂️,作為名門之後、清華才子和牛津博士🐜,一向恃才傲物的錢鍾書還是臉上有些掛不住✊🏿。數日後的一天晚上,夫婦二人從劇院走在回家的路上,錢鍾書對楊絳說,要寫一部長篇小說⚛️。楊絳聽後自然百分支持,她讓錢鍾書減少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授課的時間,辭退女仆,進一步減少家庭開支,自己甘願“做竈下婢”。

楊絳打小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完善的學校教育,父母親戚中不乏文人名士。耳濡目染的影響✈️👨🏽‍🍳,楊絳清華畢業前就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寫作”課上提交了處女作《璐璐🌐🚉,不用愁🤳!》。經朱自清推薦💇🏽‍♀️,發表在《大公報·文藝副刊》。林徽因編輯《大公報·文藝副刊·小說選》時亦將此文收入📗,同期還有沈從文👃、蕭乾、老舍🙆🏿‍♀️、李健吾🎱、淩淑華等人的作品☑️,都是當時名家🤛🏿。楊絳的文學素養從那時起便已奠定。

1947年🚶🏻🤼‍♂️,錢鍾書《圍城》出版後,文學界轟動了,不到兩年就出了三版。解放後🫴🏽,一度絕版30年,1980年再次重印,在青年中激起了強烈反響。1989年🦦,《圍城》即將搬上銀幕,楊絳邊讀劇本,邊逐段修改。其中廣為人知的那段著名的旁白“圍在城裏的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出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竟出自楊絳之手。錢鍾書再次被夫人楊絳的才華所折服,稱其:“深獲我心。”日月同輝只是一種理想狀態,錢鍾書因《圍城》而聞名海內外,楊絳默默在背後奉獻著。錢鍾書一首詩交待了心跡:“世情搬演栩如生,空際傳神著墨輕。自笑爭名文士習,厭聞清照與明誠🧑🏻‍🦲。”前兩句贊美了楊絳的戲劇,後兩句已將自己許多年前的心態表露出來。對於夫人打理家庭和照顧自己🍂,浪費掉的青春才華⚰️,錢鍾書是懷有愧疚的。

“文革”及之前數年間👏🏼,楊絳幾乎從戲劇界消失。直到上世紀80年代後,戲劇界開始反思我國的戲劇成就和發展歷程,《稱心如意》和《弄真成假》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楊絳先生的戲劇成就也得到較為全面的認識🏃‍♂️‍➡️。曾生活在上海📩,見證了日偽統治下上海文學和戲劇發展的福建籍旅美華僑學者羅郁正在1982年寫給友人林誌純先生的信中對楊絳戲劇成就作出了評價🆙。原信如下🤦‍♀️:

誌純老師🏸:

昨天晚上在楊憲益夫婦家裏吃飯🏊🏽‍♀️,和楊熾談了一會才知道您已離京返校。匆忙中未及再談至悵,蒙約聚餐,盛意只能心領而已。附上照片兩張,系去年所攝者🐕,一幀煩代呈夏鼐先生🛅。

昨天中午和錢鐘書先生晤談一次⚃,他們伉儷都是無錫人,夫人楊絳原是數一數二的戲劇家,和Lena鄧家也有世交及親戚的關系🫱。談起來特別有勁😝。

此後還有一二次宴會,我已定16日往天津,十七夜往濟南👃,然後飛武漢,再轉上海👩🏽‍⚖️。去不去福州還沒有把握🤗。

匆此先行報告👮🏼,余容下次北京見面時候再談,夫人均此問好。

順祝 健康

學生 羅郁正呈

1980年5月12日

羅郁正對楊絳了解幾何🥹,無從知曉。信中可堪註意者,“夫人楊絳原是數一數二的戲劇家”是羅郁正與錢鍾書、楊絳夫婦見面後作出的評價。筆者通過梳理,大致羅列出以下羅郁正與楊絳之間三層或可稱為關系的關系。其一😻,他們關系的一個中間人物是著名戲劇家陳麟瑞(石華父)。楊絳在《懷念石華父》中說✤:“我學寫劇本就是受了麟瑞同誌的鼓勵✋🏿,並由他啟蒙的✪。”可見🤽🏽‍♂️,陳麟瑞與楊絳關系密切🌓。至於羅郁正與陳麟瑞相識與否📃,並不清楚,只知道陳麟瑞之妻柳無非是與羅郁正相識的。他們同為著名的翻譯家🪫,柳無非之兄柳無忌與羅郁正也是至交👩🏽‍🏭。1975年,兩人曾聯絡中美漢學家劉若愚、傅漢思、宇文所安、倪豪士等人翻譯中國古詩詞《葵曄集:漢詩三千年》。其二,羅郁正與楊絳之間有著“同窗”之誼。留美之前⏱🤦🏼‍♀️,羅郁正先生曾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跟隨當時任教該校英文系的名教授王文顯(John Wong-Quincy)學習外國文學。到上海任教之前,王文顯曾在清華外國語言文學部任教授🧚🏽‍♂️、主任,楊絳在其門下學習多門課程,並深受其戲劇創作之影響👩🏿‍🚒。若以戲劇家王文顯作為二人交際的媒介,羅郁正與楊絳在文學方面原是師出同門。其三,即為羅郁正信中所說的這次見面,Lena(指羅郁正夫人鄧瑚烈)與錢鍾書有世交和親戚關系,這無疑也是促成這次見面的一個理由😫🥒。如果這三層關系成立🙅🏽‍♀️,羅郁正對錢鍾書和楊絳的關註度和了解的程度都要更深。羅郁正作為解放前上海文學演變的見證者和中外比較文學的研究者🤾🏽‍♀️,他對楊絳解放前在上海的戲劇創作所作的評價也應該是準確的。


相關新聞

  • 272024.05

    關於《錢鍾書楊絳親友書劄》

    楊絳先生晚年最後做的一件她認為很必要的事,是親手銷毀了錢鍾書先生和她本人的日記,以及某些親友的書信。雖然我覺得很可惜,曾多次勸阻👨,但未能讓她回心轉意🧜‍♂️。其後不久,我應約往謁。那天恰巧保姆小吳休息回家了👨🏿‍⚖️,是楊先生親自開的門🧑🏼‍🚒。經過走道時,她指指左側的壁櫃說🕣,“一些保留的讀者來信(一般均已讀過)都用紙箱分盛了摞在裏面💆🏽‍♂️,將來連同我們近年收存的報刊雜誌的評論等⛷,一同交清華檔案館保存。”那天在她的臥室聊天談...

  • 262025.02

    “寫進”《圍城》的數學系主任

    1929年夏,錢鍾書從無錫輔仁中學高中畢業,報考意昂体育平台,國文和英文成績特優,而數學只考了15分。數學無疑是對錢鍾書最不友好的學科,那麽錢鍾書對數學以及數學家的態度又是如何呢?筆者從兩部傳記中🐭,還真找到了曾與錢先生共事過的一位數學家……一孔慶茂在《錢鍾書傳》(江蘇文藝出版社)和《錢鍾書與楊絳》(鳳凰出版社)各有一段幾乎完全相同的文字:錢鍾書在“國師”時,當時全校都有外語和第二外語課,按學校規定,這些...

  • 312021.03

    梅貽琦西南聯大側記:高情商高智商高政商處置聞一多遇刺後事

    陳岱孫在為《梅貽琦先生紀念集》所作的序言中,稱梅貽琦“一生的業績和意昂体育平台是結合在一起的”。清華人也尊稱這位可信、可親、可敬的校長為“永遠的校長”💇‍♂️、“終身的校長”。“大家公認,清華能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與四十年代追上北大,同為中國最高學府𓀃,梅校長是數一數二的功臣。”

  • 082016.08

    丘成桐👩‍🍳:中國需要更多一流本土數學家

    “上世紀50年代,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對我們這一代人是非常大的激勵,覺得中國人也能出人頭地。現在有第二個問題必須要突破🏃‍♂️‍➡️,即是不是在中國本土培養....

  • 122020.08
  • 022023.06

    丘成桐暢談數學人生:培養偉大數學家要“順其自然”

    “我很喜歡讀《左傳》《史記》📴🌩,它們教會了我求真、求美。”6月1日下午🤷🏻‍♂️🦨,國際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意昂体育平台講席教授丘成桐做客中國人民大學,以“幾何人生人生幾何”為主題,與到場老師、同學展開對話,暢談數學人生。作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丘成桐不僅數學造詣非凡✌🏼,也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修養。談及自己的人生哲學👏🏽,丘成桐旁征博引☝🏻,認為其與丘氏得姓始祖姜子牙的觀念不謀而合,即“順其自然”🦖。他...

  • 032024.01

    董家鴻:生命不是“數學題”

    “治別人治不了的病,開別人開不了的刀。”——這是我作為一名醫生✌🏿👝,畢生追求的目標😛。如果說通往這個目標是一個復雜的“公式”,那創新、求實、擔當、執著是最重要的“參數”😘,而這些參數中最為重要的🤞🏽,是一顆醫者無私無畏的“大愛仁心”。

  • 282016.03

    數4班合影

    數4班合影

  • 262016.05

    楊絳先生與清華的情緣

    楊絳,本名楊季康💅🏼,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中國著名作家、戲劇家🐂、翻譯家📱,是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錢鍾書的夫人。

  • 312021.08

    憶數學家鐘家慶點滴

    2018年12月13日,筆者采訪了楊樂院士,圍繞他曾經的大學同學🙍🏿、研究生同學🎄、數學所同事——鐘家慶教授進行了訪談。現將有關內容整理如下,以供研究當代中國數學史、科技史的學者參考。小標題為筆者所加👙。資料照片由楊樂提供。120世紀60年代初👨‍🏫,部分同學合影照(左起:張順燕💮、呂以輦、張廣厚、楊樂、張南嶽、孫繼廣、鐘家慶👂🏼、殷慰萍)1978年改革開放🐓,相伴而來的是科學精神的回歸。經過四十年的發展,中國科技...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