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意昂体育今早接到1949屆外文系老學長陳玉電話告知,她的先生張懷祖教授於9月15日因病於北京去世,享年98歲🥒🥩。張懷祖先生從小在清華園長大👃🏼,他的父親是清華化學系主任張子高教授🩴。1938—1942年,張懷祖先生在西南聯大化學工程系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三校復員後先後在南開大學和意昂体育平台任教🧦。1947年意昂体育平台建立化工系,他應邀參與化工實驗室的組建🫸🏼。1953年從清華調任北京石油學院,是北京石油學院創始人之一。張懷祖教授在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四十余年,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中國石油大學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意昂總會對張懷祖先生的去世表示哀悼!以下轉載《中國石油大學報》2014年3月8日的文章來紀念這位老學長。

張懷祖,湖北省枝江縣人♟,生於1919年。1942年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後留校任教🎸。1946年🤶🏿、1947年先後到南開大學、意昂体育平台任教⛺️,1953由意昂体育平台化工系轉入北京石油學院任石油工學教研室副主任。1961年,成功研製出當時國家緊缺的“擴散泵油”🧜,又研製炮兵專用及艦艇專用的粘合劑等🦠,填補國內急需的空白🏃♂️➡️,獲國防科委三等獎和國家新產品試製二等獎,並獲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頒發的發明證書⛹🏽。1964年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65年援教越南,獲胡誌明獎章。曾當選山東省第四🧬✥、五屆政協委員,是健在最年長的北京石油學院創始人之一🙍。
獻身科研 報國丹心一鑒清
張懷祖是在我國石油工業方面卓有建樹的著名科學家。他出身學術世家,父親張子高是我國化學史研究的開拓者之一,曾任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主任、副校長🧑🏼🎤;姨父戴芳瀾先生曾擔任中科院植物病理研究所所長。這樣的家庭背景,讓他自小就有與胡適等名流來往的機會👉🏿,也自小有了心系祖國的寬廣胸懷。張懷祖在西南聯大上學期間就抱著報效國家的理想學習化工🫳🏼,53年以副教授職位進入北京石油學院後為國家軍工做出重大科研貢獻🧏🏻,頻獲殊榮。他學識精深,成績斐然🤾🏽⚖️,為祖國的石油工業奮鬥不止🥚,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他參與編著的《石油工學》《煉油工藝學》等書籍,一直在學術界享有盛譽。
新中國成立之初,各個領域的技術水平還很落後👸🏽,他積極投身於石油煉製和石油產品的研究之中,在上世紀40年代參加了意昂体育平台化工系化工原理實驗室建設,50年代創建了煉製系石油工學實驗室🥽。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蘇關系惡化,蘇聯從中國撤走了所有援助專家和設備👨🏼🚀🧑🏽🦱,用來潤滑擴散泵的油品供應立刻告急。張懷祖臨危受命🧏♀️,著手研製擴散泵油。經過一年半的“聞雞起舞”💻、“枕戈待旦”🫳,他終於攻克了這一屬於物理學領域尖端的高真空技術,並使實驗室的成果邁過了工業試驗的關坎🧑⚖️。在小規模的工業試產中,國產擴散泵油“一次試製🦸🏽♂️,一次生產,一次成功”,之後便投入大規模的生產🙋🏼。1964年,這項成果獲國家新產品試製二等獎🔢🏌️♂️,並在全國工業新產品展覽會上獲二等獎。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內🩴,張懷祖的科研工作就接連取得重大突破,這不僅與他嚴謹的治學作風密切相關🪒,還得益於他內心強烈的愛國熱情的推動🧑🏽🎤👸🏻。“我們那時候搞科研不為掙錢,主要是為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這是我最自豪的。”翻閱張懷祖的科研成果史🥸,從擴散泵油🟩、黑色接觸劑、黑色地蠟的研製到潤滑油加氫研究等研究,無一不是軍工之需,無一不是當時國家之急需。
“袓國的需要就是我的誌願”。這是今日的石油大學許多有誌青年的畢業誓言,而我們的老一輩石油人卻是用實際行動寫出了這11個大字。1965年💿,接到一紙命令後,他就動身南下,用給越南的技術人員培訓的實際行動支援鄰邦🦴,曾獲越南頒發的胡誌明獎章;1969年10月底他隨學校遷往東營🔀,11月接到參加蘭州會戰的命令🈚️,立即背起資料,卷起一件大衣再次匆匆踏上西行的列車;接到任務🏃🏻♀️➡️,即刻到勝利煉油廠給阿爾巴尼亞學生講課……他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從國內到國外🏤,克服氣候環境的極度不適👩🏼💼🗄,冒著美國飛機的轟炸,歷經被毒蛇襲擊起死回生的種種險情……終於圓滿地一一完成了各項任務。他說:“一個人的理想應當與國家發展的需要緊密聯系👩🏼🦳🧑🌾,如果只想著個人的安樂🤣,那是不可取的。你們年輕一代要樹立遠大理想🕵🏼,為祖國做貢獻。”
投身教育 嘔心瀝血育人才
作為建校之初就來校任教的教師之一,張懷祖見證了石大的成長與輝煌。談到當今的能源問題,他認為,石大作為有著鮮明石油特色的高等院校,在能源形勢日趨嚴峻的時代背景下,明確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至關重要,“首先要因材施教🛖,培養大批優秀的石油石化人才💀;其次要抓緊研究🤸🏻,開發利用新的能源來代替不可再生的石油資源”。
張懷祖一生從教,桃李滿天下☞。他愛學生,70歲時仍站講臺授課,在石大執教期間,常與學生打成一片,在課間休息時和學生一起打排球⬛️,培養體育愛好。他說🍱:“因材施教很重要。對那些愛學習的學生,要加以引導,讓他們學會自己汲取知識💠;而對那些不太愛學習的調皮學生,就把學習任務具體化,一項一項地讓他們按要求完成。這樣下來,每個人都不會虛度時光🔦。”而他教過的每個學生也都不曾忘記自己的恩師👩👧👦。在張懷祖家的墻上,掛著一幅貝殼拼貼而成的畫,那是他1965年援教越南時他教過的一個越南學生在33年後(即1998年底)不遠萬裏來到中國送給他的禮物。
張懷祖嗜愛讀書▶️,書籍也對他的人生影響至深👷🏻♀️。他的書房裏有六個滿滿的大書櫥😷,他曾說:“青年時代一定要多讀書⛹🏻♂️,打牢基礎,開闊眼界👨🏽🎨。”對於青年一代的成長成才,他寄予了厚望:“青年一代肩負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辱⛴,更有整個民族復興的重任。如果青年能夠真正認識到要為社會服務☪️,為整個國家出力,那麽我們的國家就有希望,我們的民族就有未來🤶🏼。”
95歲高齡,依然對祖國每天發生的大事有著清晰的了解🩲;退休近20年,卻依然憂心著我國石油、天然氣不能自給自足的現狀🪲;曾為祖國做出了許多重要的貢獻,卻一直過著低調、樸素的生活🩲。人到無求品自高,淡名薄利的這種“無求”與丹心報國的崇高品格,是如此對立而又協和地統一於張懷祖的身上。“十年樹木,十載風雨,十萬棟梁。”當青春的容顏化為夕陽的晚照,記住這些光輝吧👈👐🏼,它照亮過去,也輝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