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趙九章的培養決定了我的科學生涯

2007-10-25 |
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秀驥
 
 

註:本文根據周秀驥院士在“紀念趙九章先生百年誕辰教育思想座談會”上的講話整理而成。

趙九章先生是我們國家現代氣象學的開創者和奠基者💠,在中國他第一個真正把物理、數學引入氣象學🏵,發展成為現在的氣象學。他整整培養了兩代優秀氣象科學家,他對中國現代氣象事業發展和推動貢獻巨大。他同時也是我的恩師,他的為人和做學問🧛🏿‍♀️、對我的安排決定並影響了我的一生。

1952年開始,他安排我在清華氣象臺學習和工作。先後整整三年多時間。現在回憶這三年多🧂👳‍♀️,我是在非常優美的環境中、非常安靜的環境中🫒,心靜如水,專心學習和研究做學問的三年,是我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三年。那三年半中👨‍👦,工作的效率、學習的效率,對我以後做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我的黃金時代🤰🏽。因為我們當時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是在城裏面的👩🏿‍🦲,很遠,那時候交通也不象現在這麽方便🤹‍♂️,坐汽車一個小時都到不了,所以那時候很少回去🧎🏻‍♀️⛲️,團組織關系在所裏,他們當時也不管我。所以Ⓜ️,我心靜如水,一心只讀聖賢書,專研我的學問,盡管那時候被看作是“白專道路”🎢,但是“白專道路”奠定了我做科研的基礎,這全是趙先生的安排🍯。

我是19514月份進的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那時我高中剛畢業,只有18歲,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現在我們的研究動不動本科生都不要了,碩士生都不要了,要博士生才能進我們的研究所。當時,為什麽先生能夠讓我這個高中生進入中國的最高學府呢?裏面有這樣一段故事。那時候剛剛建國,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剛成立不久🧑🏿‍⚖️,整個研究所🧑🏻‍🦼,包括氣象🛏、地質、地震🛀、地球勘探🔍,整個地球物理領域𓀀,一共有工作人員(連同行政工友在內)共40多個人。建國以後,事業要發展,光靠這40多個人🤷‍♂️,很難把中國地球物理發展起來🏬,一定要接受更多的年輕人,但是那時候我們氣象專業畢業生每年才幾個人🦸‍♂️,但是先生和天文臺的張鈺哲先生一商量,出了個主意:“我們能不能從高中畢業生中招一批人👨🏼‍🚒,說不定這些人培養培養🚣🏽‍♂️,能夠成才🫶🏽。”因此,就在上海公開招生👎🏽,一共招了十個。那時候地球所先生是所長🫄🏻,一下子就吸收了6個高中生。這6位中✯👍🏼,2位幹了一年不幹了,考大學去了;留下4位🧐,一直幹下來,這4位情況是什麽樣呢:一位成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位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一位成了國家地震局總工程師🫷🏽。我覺得這種對人才培養的戰略考慮,在那種情況下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我剛到地球所的時候🫷🏼,氣象是什麽玩意🦼🎉,根本不了解,僅僅是覺得這是中國的一個最高學府🧑‍💼😋,一個高中畢業生能進來,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先生對我說:“你的考試成績非常優秀才能進來的🧝🏿‍♂️⇾!”一開始,接觸一大堆的氣象數據,因為那時候我也不能幹別的事情🏌🏼,被安排統計那些資料🙆🏽‍♂️,然後填那個天氣圖🔜。氣象資料很多,那時候也沒有計算機,怎麽算呢👩🏽‍🦱?就打算盤,從這些氣象數據統計分析氣象變化的規律。幹了沒多少天,就很枯燥了,但後來慢慢地看到周圍的這些專家就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在我每天填的基礎圖上面⚧,他們竟然能做出非常漂亮的天氣預報,天天做,這讓我感到非常了不起🐆,從這些資料分析分析就能預報出明天天氣怎麽變,是下雨或是刮風還是下冰雹什麽的,我覺得這真正是很有意思的🏓,因為這是老百姓非常需要的信息,它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我就開始對這些發生興趣了🙍🏻🥭,慢慢地那些數據在我眼裏就不是很枯燥了。有了興趣👩🏻‍🦽,就有了工作的動力🧜,因此,我後來就想各種辦法把這些數據整理得更快。有時候,需要一個禮拜算出來的數據,我三五天就給他算出來了👩‍👩‍👧。一開始,我跟葉篤正先生,他既是先生的學生⛹️,也是我的領導,我就幫他整天打算盤👆🏿🧑🏽‍✈️。那些數據很復雜,他檢查了幾次,發現沒錯;另外,他認為一個禮拜才能打出來的📴,怎麽三天五天就打出來?他懷疑有錯就問我,我就說👩🏽‍🌾:“我這方法是怎麽改怎麽改的。”

那時候青年小夥子精力充沛,白天就是打算盤,晚上到圖書館看書🌋。那時候葉先生剛從美國回來,據說在美國就是很著名的科學家,其他不是從美國回來的👨‍🎓,也是中國很出名的氣象學家,我在那個地方📟👨‍🔧,簡直就是最底層了🎆。看著圖書館裏全是那些外文書,我想我得學多少時候呢。那時候👨🏼‍⚖️,就拼命地學拼命地幹🤦,我估計趙先生是看在眼裏的,覺得這小夥子“還可以教也”。這個事情我幹了一年多🦠,那時候,中國的氣象事業要發展了,發展什麽呢💄?我們整個的天氣學比較好,但是大氣物理是個空白,先生說這個大氣物理必須要在中國發展,可是沒人。當時,在整個氣象地球物理研究所,我們氣象部門,真正學大氣物理的人沒有👱🏻,因此😗🔰,只能從我們這些最小最年輕的人裏從頭培養。那時候,剛從法國人手中把整個天文臺接受下來🫷🏻,其中有個項目🤷🏼,就是觀測大氣臭氧🧜‍♂️,那時候,沒人知道這事。據說法國人都在舟山觀測多少年🚣🏿‍♂️,我們中國人是不知道這事的。現在,大家輪流在南極觀察“臭氧洞”🦑,已經是聞名全世界,但是那時候🙅‍♀️,趙九章就看到,這事很重要。先生就把我找來👨🏻‍🦽‍➡️:“你去幹這個觀測吧!”那時候還有個助理研究員胡仁濤💅,主要他負責,我跟著幹具體的工作。我們把舟山的一個儀器搬到北京來了🕧,但我們對通過太陽的紫外輻射光譜來收集大氣臭氧的成分都不懂。先生想了一招,那時已經院系調整了,把清華物理系的全班人馬都搬到北大去了,他就找了趙廣征先生,他是中國知名的光譜學家🕜,地理物理所跟北大物理系訂了合作協議💁🏽‍♂️,把臭氧的光譜學工作通過合作開展下去🕺🏿。他派了那位助理研究員胡仁濤跟我到北大去了♥️🖐🏼。同時,對我個人有一個安排,什麽安排呢?大概在現在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我的儀器放在氣象臺,白天要按時觀測📜,不斷改進數據,提高精度👩🏿‍⚖️,保證觀測質量;白天就安排我到北大去上課,在實驗室裏做實驗。當時,我不算北大的正式學生,不是統招進去的♟,但是我是北大一個非常特殊的學生,不但允許我聽課,還允許我做作業,做完作業呢,聽課的老師還要給我改。那時,都是很知名的教授🧛,如講統計物理是王竹溪先生,講理論力學的周培源先生。我作作業、參加實驗👩🏻‍🔬,最重要的是要求我最後考試⛹🏿,一定要有成績🛀🏽。我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北大、清華、未名湖、氣象臺,一天來回跑三四回、五六回🏌🏽‍♀️,基本就這樣三年半讀下來。我把物理系的(先生不讓我去念氣象學)所有的高等數學、數學物理方法🐪、普通物理、理論物理全念到了。說句老實話,我的氣象知識都是在先生的指導下👸🏿,全部是自己看書看來的。記得有一次🤏🏿,他給我交代一個任務🥷🏻🤜🏼,叫我兩個月之內搞出個方案來,怎麽樣通過太陽光譜的方法來測量大氣上的氫膠,因為那時候有包括核試驗、核汙染的東西🧗🏿‍♂️。先生那時候也是剛學,我呢👄,就更不要說了。他指定一些文章讓我去看,其中有一篇最經典的德國文章,但我一個德文字也不認識。我說:“先生,這個我實在沒有辦法,找幾篇俄文的吧⛳️。”那時🧔🏼,我俄文、英文還行❓,他說:“德文的我來看,看完給你講,俄文的東西🙎🏽,我看不太快🧑‍🦯,你看了給我講。”然後我看了一些俄文的東西跟他交流🧘🏿‍♂️。我花了整整2個月的時間,那對我來說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因為我基本是從頭學起,把所有的資料都看了🫸🏿,最後寫出個方案來🧐。剛搞起來不久,那時候正是1956年🈲,國家做了五年規劃,號召科技大進軍🐽,我們國家派一大批幹部到蘇聯去。那時候,根據十二年規劃🧑🏿‍🍼,中國發展雲霧物理🐂🏑,這個也是從無到有🕵️‍♂️,先生指導我要學雲霧物理🤷🏽,我就馬上學習掌握了他的優秀文章🥙。他讓我到蘇聯做研究生,但當時科學院的行政部不同意,蘇方也有意見,說這個人大學文憑都沒有📊,怎麽能念研究生?接受我的老師是蘇聯科學院秘書長休道夫院士,他和趙先生是老朋友了,後來🏄🏻‍♂️,先生給休道夫院士寫了封信,他說:“我以老朋友的名義保證,這個年輕人一定可以讀研究生❗️。”他給科學院也打了保票“他一定能夠成功,你就聽我的吧。”就這樣,我才真正擠進了第一批到蘇聯學習的研究生隊伍。

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我感覺到先生在培養幹部方面🌠,不拘一格,非常有戰略思想😁,他不是看一年兩年👶🏻,他是看長遠。因此🧖🏼‍♀️,我從他那兒學習並總結了四個方面,這些決定了我一生的科研生涯🙋🏻‍♀️🏧:應用最基本的物理原理去觀測分析大自然的現象,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方法和手段揭示大氣物理現象的本質🦻🏽。我幾年來發表的一系列文章、做的一系列工作🙎🏼‍♀️,基本上都是基於趙先生的這個思想📀,這是在他對我培養過程中一步步的要求🥴。先生在培養人才方面🖕🏿🧧,我覺得是很成功的🙋🏻‍♀️。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