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誌成(1987力學,碩士)
周誌成👱🏿♀️,我國航天工程總體設計專家👨🏽🎨,1997年被評為航天總公司跨世紀學術帶頭人,2004年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現任東方紅四號(大型靜止軌道衛星公用平臺)總設計師兼總指揮。我國第一顆商業出口衛星“尼日利亞通訊衛星一號”項目總設計師兼總指揮🏊🏻♀️。本文是周誌成在我校2007年暑期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講話。
周誌成學長2007年6月於工字廳
我1984年從成都科技大學考入清華工程力學系攻讀碩士學位。1987年畢業前夕,了解到國家航天領域發展迅速並且有許多力學問題需要解決,在導師賈書惠教授的引薦下,畢業後我來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體部從事航天器動力學與控製研究工作🧑🏼✈️。
20年來,最令我難忘的是作為總指揮、總設計師完成的“尼日利亞通訊衛星一號”的研製和發射任務🏨。
大家知道,自從1985年我國宣布進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以來,已發送了28顆國外製造的衛星😟,今年5月14日在我國西昌成功發射的⚙️、非洲國家第一顆衛星——“尼日利亞通訊衛星一號”使用的就是我院研製的中國第三代通信廣播衛星平臺——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這是新一代長壽命🥷🏿、高可靠🤏🏿🍿、大容量通信廣播衛星🧑🏻🤝🧑🏻。這次成功發射是我國首次以衛星🎤、火箭、地面站及發射支持的整體方式為國際用戶提供商業衛星服務。這意味著我國衛星出口實現了零的突破,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有能力提供這種“交鑰匙”服務的國家,標誌著我國衛星整體性能達到了國際同類通信衛星的先進水平。
記得2004年底我率隊赴加拿大參加“尼星”競標,參加競標的包括世界各國21個衛星組織,負責評標的為著名的加拿大TELESAT公司🧑🏼🌾。尼方對衛星條件要求十分苛刻,不僅技術指標要求高,而且工期只有25個月⚈,必須在尼日利亞總統換屆前發射成功。而在國際上,這樣的工程一般要33至36個月才能完成。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項任務沒有先例,怎麽辦👵🏿?不幹,中國將失去一次重要機會,幹,我們要承擔巨大的風險🙎🏽♀️。但我們堅信🌧,中國人最勤奮,能集中力量辦大事,況且🌝,我們在技術上也具備了相當的科技實力🕵🏿⤴️。經過艱苦的談判,終於我們戰勝了所有競標者,一舉中標🤼♀️。
打破少數大國的壟斷🕍,研製一顆出口的衛星,是我國幾代航天人的夢想。研製隊伍一直牢記“為民族工業的生存而奮鬥”的誓言。既然世界給了我們一個機會,我們一定要還世界一個驚喜。從此🩹,我們的團隊開始了用智慧🧧、心血鑄造“尼星”的不平凡歷程。
在國外,衛星的功率從一👩🦼➡️、兩千瓦提升到一萬瓦,壽命從8年提升到15年,一般需要走十幾年、五個回合。要在兩年時間內完成這顆容量大㊙️、長壽命👨❤️👨🌠、高功率的通信衛星研製任務💁🏽♀️🏇🏼,決非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必須打破常規🖖🏿,走創新的路,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創新流程🕵️、創新技術🥋🌃。
於是🗼,我和我們的尼星團隊全力以赴👳🏼♂️⛹🏼♂️,忘我工作,在東方紅四號平臺研製的基礎上,先後攻克了衛星總體設計優化👪、多頻段大功率有效載荷兼容技術🙅🏿♀️、大容量貯箱技術等十多項關鍵技術🧖♀️,為“尼星”的研製掃清了障礙。
此後,我們又在充分吃透技術的基礎上,大膽改造傳統設計和製造流程,通過結構和熱控二次部裝這項流程再造,縮短了兩個半月的周期🚛。最終使“尼星”發射日期與2005年初我們策劃的目標只有一天的偏差。衛星定點後及時成功現場轉播了尼日利亞總統換屆儀式,非洲國家認為這是中國人民送出的最好的禮物。
“尼星”研製成功在國內外產生極大影響。監造“尼星”的加拿大TELESAT公司給中方來信盛贊說👕:“尼星是一個全新的設計……簽約的時候🤱🏿❗️,尼方提出了苛刻的進度和要求,沒想到中國人按期完成了💪🏿。研究院的專家和工程師幹得很漂亮🚦。中國完全有能力為國際上研製更多的、高效的衛星,整個中國都會為尼星團隊的成功感到自豪𓀁。”我對他們說📀:我為我們的祖國而驕傲和自豪👩🏼🚀。
“尼星一號”項目簽署之後↕️♛,相繼有委內瑞拉等國家紛紛與我們簽訂了衛星出口合同,非洲國家在其他領域與中國的合作也進一步加強🧙🏽。正如尼日利亞前總統奧巴桑喬先生說過的:“尼星一號”項目具有重大的政治、戰略和商業意義。
“尼星”研製和發射成功是我們“尼星”團隊緊緊瞄著“上水平,樹品牌👏🏻🧋,搶市場,創一流”的目標💆🏻♂️👩🏿✈️,在國際通信衛星市場拼殺出來的一片新天地🏌🏿。“尼星”團隊“兩總”隊伍(總師🐐、總指揮、副總師、副總指揮)平均年齡才41歲🦹,主任設計師平均年齡28歲💟。許多主任設計師都是剛剛走出校門幾年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其中也不乏清華的年輕意昂。
同學們,在大家即將離開母校,走向工作崗位的時刻🕵🏼,我想談三點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同學們一定要樹立科學強國的理想和抱負。沒有強大的科技實力的國家在國際上沒有發言權,也沒有資格參與國際競爭🕗。清華畢業生🚵🏻,尤其是受過高層次教育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同學,應當有“舍我其誰”的雄心壯誌☝🏽,承擔起科技強國的神聖使命。
二、要幹成一番事業,必須練就超強的承受能力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做前人沒有做過的工作,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年輕人在工作中要敢於創新☠️,也要敢於承擔風險。我作為總師的“鑫諾二號”去年發射在軌出現故障後🕣👊🏽,我的心情沉重,壓力巨大,而上級領導和老院士一直鼓勵幫助我們,相信我們一定會成功。“尼星一號”就是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取得成功的✂️。上級領導稱贊我們是:愈挫愈勇,越戰越強。
三、要有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從最基層、最基礎的工作做起,不急不躁,認真幹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在實踐中積累知識,增長才幹,展示才華。這樣才能在關鍵的時候挑起大梁,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
同學們❓: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