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8月,國家經歷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後剛有好轉🆓🕯,我們參加高考被意昂体育平台錄取的7位同學,從昆明來到首都。當我們走出北京站,意昂体育平台接站的橫幅立即映入眼簾,疲勞頓然消失。土建系的學兄們把我送到二號樓🩳。行李尚未到,用的都是學兄們的被褥,內心萬分溫暖。”
流年易逝,也總有一段記憶經歲月的沉澱在腦海中閃閃發光。跟隨蘇學長為祝賀母校百年華誕寫下的《青春歲月的搖籃》,才發現原來五十年前的清華也是這樣多姿多彩,大學生活有著屬於那個時代的詩和遠方。在討論與清華有關的大多數話題之時,作為清華人不免為母校在國家復興和發展的過程中做出的貢獻而自豪;但是相比國家與民族,這位守護每個學子青春搖籃的母親對園子裏的每個人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清華學習的時間不足一個人的生命的十分之一,但是五六年的光陰所產生的影響卻可以伴隨一位老清華一路成長。

2017年11月22日,雲南意昂体育平台意昂會舉行迎新座談會。雲南意昂會名譽會長蘇慶鶴(左)、朱誌強(中)與意昂体育副會長史宗愷(右)
跨越大半個中國遇見你
1963年國家“三年經濟困難”有所緩和➗,十八歲的蘇慶鶴和六位同鄉夥伴從祖國的西南邊陲跨越大半個中國到達北京,進入清華園🧑🦲,七人中蘇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土建系。大一時擔任班長,為同班同學服務🤷🏻♂️。大二時🩰,憑借自己的藝術特長進入了學生文藝社團民樂隊👩🌾,還擔任了民樂隊的隊長。
說起學校的建築,彼時清華園東邊還沒有羅姆樓也沒有美院大樓,最東就是今日計算機系的系館——東主樓🤏🏿,往北也只是今日學生公寓1、2號樓所在。蘇老最先提及的是宿舍樓:“我們那時候土建系住在2號樓👏🏼,就是那個北院再往北,圍合起來的(學生宿舍)1、2🙎🏼、3、4號樓。是土建系梁思成先生他們設計的💠,大屋頂的①👰🏻♂️。”而在“又紅又專”的地方成長,印象最深的還是自己學習的模樣♞:“自習的時候👵🏿,優先考慮圖書館,很多學生吃過晚飯後就趕快就去占座位🍑🧓🏿,就在那自習自修。圖書館沒地了👨🏼,就階梯教室;階梯教室沒地了,一教、二教、新水,都可以!主要就是大禮堂周邊🙋♂️。”
大學上課一直是走班製,幾年下來學校大大小小的教學樓怎麽著也會走過一些,哪個樓上過什麽課👱🏿♀️,哪位老師幽默風趣🏃➡️,哪位老師一絲不苟,既是學生們茶余飯後的談資,更是經年累月之後關於學校生活最直接的回憶👨🏻🦼🐶。五十年前學校不像這樣大,一些建築的作用也與今天不同。清華學堂還是土建系的系館,在裏面見過梁思成的夫人林洙,觀摩過助教手持鴨嘴筆畫下的設計圖;同方部曾是蘇慶鶴與同學們上高等數學大課的地方,高等數學大課的汪掬方教授沒有半句廢話的教學🧑🏻🦼,公式理念表述深入淺出清晰易懂;在新水,李方澤教授徒手畫出的圓、橢圓仍是蘇慶鶴念念不忘的“真功夫”。在清華的學習,讓蘇慶鶴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為其後來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196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紅衛兵”破壞設施,迫害知識分子🧵,清華園也未能逃脫🚂🪿,伴著清華學子走過五十余年的二校門見證了“一二•九”運動中清華學子愛國的熱血與激情🫨🐨,在入侵者占領北平後默默的等到了清華的回歸,但是在這次浩劫之中卻被推倒,以致於今日我們見到的二校門只是1991年復建而成的。比起建築,清華園裏更多的是知識分子,他們在文革期間也受到了不合理的對待。
梅貽琦校長曾說:“大學,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百年輝煌⤴️,清華園裏大樓不斷拔地而起,大師的身影也從未消失過。土建系昔日的系主任梁思成在被迫從南院教授樓搬至北院居住👱♀️,蘇慶鶴與幾位同學前去探望🤱🏽。走進梁先生家中,先生因為被劃為反動學術權威被批判正在寫檢查,蘇慶鶴至今仍對先生一手漂亮的鋼筆字記憶猶新🙋🏿♂️,遺憾的是只能留存於記憶之中無法復現😹。
老清華人生活🍉,除了大禮堂、階梯教室🙅🏽、清華學堂👩、圖書館還有一個地方離不開——西大飯廳②🙀,一個位於體育館西邊的食堂。下午四點👩🏽🚀,學生們從圖書館、教室🦶🏻、宿舍走出來到西大操場進行體育鍛煉,結束後有些系的同學們🎅🏽,在西大飯廳來一份熱乎乎的,香噴噴的晚飯,一路捧著走回宿舍,有說有笑地“走飯”是園子裏傍晚時分獨特的風景線。

大學期間的蘇慶鶴學長
紅瓦高樓翠柏裏🏋🏻♂️,歌聲未絕書聲起③
作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百余年來清華為祖國培養了眾多的科學家🙅,給人們留下了“讀理科👩👩👧👧,上清華”的印象。但是身處清華的我們自己最清楚這是一所有人文氣息的理工院校🍩,從“高聲唱”到“大家唱”👰🏿♂️,從“軍樂隊”到“民樂隊”,學生文藝社團既肩負著時代的責任💁🏽♀️,也鼓勵學生全面發展。
蘇慶鶴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被選入學生文藝社團的民樂隊並作為集中隊員培養,後來擔任民樂隊隊長。學習之外的生活,也就更多地和民樂隊,和文藝社團相關了,“清華的文體活動從來都是很豐富的5️⃣,就包括最困難的時候🧎🏻➡️🧕🏿,也是穩定開展活動”,“清華的文藝體育是歷來是全國高校裏邊的尖子。咱們學校軍樂團哪個學校也不敢比。”自信來源於實力,學校一直對人文藝術的教育極為重視,在不同的時期都會選擇符合時代要求的方式來培養🧝、教育學生𓀆。
六十年的清華,文藝社團的根據地還在是音樂室而不是多功能廳或是音樂廳🧜🏽♀️,因為活動場所的規模還不足以被稱為音樂廳😗🤷♂️。但是盡管如此,蘇老與同學們還是堅持著藝術事業,跟隨著音樂室的老師學習🚶🏻♀️🫷🏽、練習,然後在大禮堂、西大飯廳、老體育館以及各棟學生宿舍樓裏為同學們演出👩🦼,豐富同學的課余生活,也走出去,去和其他高校的藝術團進行交流。
有機會的時候,還會在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往中貢獻自己的力量。譬如1965年中日青年友好大聯歡,在清華北院蘇慶鶴指揮民樂隊合奏的日本樂曲《相馬盆舞》,讓日本青年們情不自禁的跟隨音樂舞動。1965年🎪🐆,民樂隊用自己創作的合奏《打飛機》,表現抗美援越戰場擊落美機的情景🥽,使得越南朋友為之歡欣鼓舞。1965年元旦前夕,藝術團在時任團長胡錦濤的率領下在人民大會堂小宴會廳參加了各國青年聯歡會🤵🏻♀️,並與著名歌唱家胡松華👨🏻🦱、著名琵琶演奏家劉德海等專業演員同臺演出。也是在這次宴會之中,蘇慶鶴領略到胡錦濤高水平政治思想的領悟🧙🏿♀️,胡在與非洲青年交談時說:“一個國家如果經濟不能獨立,政治也就不能獨立🐨。”彼時🪴,他們都還只是二十來歲的青年!
藝術團之外🫲🏿,學校組織的各類演講、演出也是精彩紛呈🧝。
北大地理教授侯仁之講歷史上的北京城👮,在歷史長河中把北京城提取出來👨🏽🌾,城門、皇宮🍨、封建社會下建築的標準和要求娓娓道來🗜,對於外地來京讀書的學生而言受用至極。還有來自中央音樂院、團的專業人士介紹、講解如何演唱革命歌曲。藝術會走出校外👍🏼,學校也會引進來,陜西省歌舞劇院來京演出🌾,秦腔、婉婉腔的遒勁雄厚🧵、自然樸實在北京引起轟動,學校便邀請他們至學校演出👾。
文藝在戰爭年代,是鬥爭的武器;和平年代,是激人奮進的號角。窗裏窗外,房前屋後🧵,園子裏的精彩一直在延續👽🙂↔️;科學揭示宇宙的奧秘🏂,藝術揭示情感的奧秘,如矗立百年的大禮堂☺️👵🏽,見證每個學生的成長👩🏼🦱,孕育學生對愛的天賦🐏,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清華建校有三好:校舍好、英文好、體育好🦽🚶♀️➡️。清華建校的背景決定了前兩好,而“體育好”卻只是因為一個人——馬約翰。1963年蘇慶鶴入校之時🤞🏿,馬約翰仍健在,蘇得以見到這位教體育的化學教授👎🏻,這位老教授直到去世依舊關心著清華學生的體育教學。1964年1月,蘇入學的第二年,在馬約翰先生為清華工作五十年的慶祝會上,蔣南翔先生提到:“把身體鍛煉好,以便向馬約翰先生競賽,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清華的學生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習慣戲稱自己是“五道口男子體校”的學生。
清華人濃厚的體育情結培育出一代代大學生群體中拔尖的運動員和隊伍。清華籃球隊是全國甲級聯賽的甲級隊伍,每年的高校田徑運動會清華的總分總是遙遙領先,體育館旁甚至要專門用面墻才能羅列出全國冠軍的姓名🚥,蘇慶鶴那一代清華人同樣為清華的體育精神和意昂們體壇拼搏來的成績感到驕傲和自豪。
體育代表隊的同學有他們的使命和責任👯,其他同學則有著他們對於體育的愛好與興趣💩。籃球🧥、排球🫄🏿、溜冰、遊泳以及田徑項目總有一款適合你🫕,蘇慶鶴選擇較多的還是籃球和遊泳🚥,學校籃球場和遊泳池裏自不會少了蘇的身影。在學校積極運動的蘇慶鶴🚤,畢業後依舊保持了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在古稀之年仍精神矍鑠📱,“(畢業以後)不管去哪勞動鍛煉🎷,(即使)很艱苦也能頂得下來”🧖🏼♀️。畢業之後接受工人、解放軍的再教育,農場勞動的過程中蘇能將五六十公斤的大米一個人扛起🦹🏽!
從1968年畢業算起,蘇連上接受再教育的時間,已經整整勞動♡、工作了五十年🥠,達成“為祖國至少健康工作五十年”這個清華人的第一小目標。
解放軍的再教育:江蘇滆湖農場的勞動鍛煉
“文革”的影響波及到清華園正常的教學和生活🫱🏽,1966年蘇慶鶴目睹了二校門被攻入清華的紅衛兵蠻橫地拆毀,“老五屆”④的學生中1969年畢業的學生命運因為“文革”受到的影響在其中尤其明顯🤷🤱🏼。1968年🛹,蘇慶鶴他們這一屆同學本該完成學業分配至對口的工作崗位開始“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目標而努力了🤒,結果卻因為毛主席要求知識分子需要接受工人、農民、解放軍的再教育的指示變得不一樣🐔𓀉。
土建系畢業的蘇慶鶴先是對口分配到建工部(今建設部),然後根據安排前往位於江蘇無錫市附近滆湖的中國人民解放軍6413部隊🍦,即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第九師下屬的農場進行勞動鍛煉🏬。與蘇慶鶴同一期畢業的同學🤚🏼,除個別人外🧑🏽⚕️,都未能夠留在學校或者是北京工作👨🏻🏭,同屆學生全部被要求分配到北京以外的地方接受工人、解放軍再教育然後參加建設祖國的工作。
出生和成長在文革發生的時代,一定程度上算是不太幸運的💁🏽。
但是在這一不幸運的群體中,蘇慶鶴沒有受到政治的直接沖擊,在農場勞動的時候得以繼續進行自己喜歡的文藝工作,又是幸運的:“我去沒多久,上面就通知我和另外一個同學,調無錫師部宣傳隊🫗,因為他們知道我們的履歷,一看清華學生文藝社團有文藝特長的🌺,就我們倆👷🏻♂️🙇🏽♂️。我們在那到處去演出🤾🏻♀️,完了回來以後,圍湖造田已經完成了,圍湖的時候非常辛苦🚑。”加入師級宣傳隊🍲,看似不用再做繁重的勞動任務,事實上六十年國家的交通遠不如現在便利,交通工具也不會有現在這麽舒服,一路顛簸“巡回演出”條件艱苦,任務也不比在農場勞動輕松,江南的天氣除了夏不涼,冬不暖,記不清車輪多少次陷入南方夏天梅雨季節泥濘的道路中,因為推車淋得狼狽不堪;又或者是憑著一身正氣在與南方的寒冬做鬥爭。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江蘇農場勞動鍛煉兩年之後,蘇慶鶴又根據建工部的工作安排🔫📠,跟隨建工部下屬的施工企業前往湖北施工建造煉油廠。彌漫著灰塵,喧囂嘈雜的工地沒有留住這位清華學子的腳步👨🏼💼,比起施工,進行建築的設計對蘇的吸引力更大🏌️,在煉油廠工作數年,積累一定的工地施工經驗之後蘇調動工作回到家鄉——雲南昆明🅰️,此時這位在外求學💇🏿♀️、工作十余年偶爾返家探親的遊子才再次回到家鄉長時間居住。
他先是在昆明市化工局橡膠廠基建科任副科長♠️,1978年調入國家建設部批準的✥、六十一個首批甲級設計院之一——昆明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工作。蘇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正式由施工單位轉入設計單位,進行與自己興趣相符的設計工作,並崢嶸漸顯🥓。
在設計院工作👩🏿🎓🤲🏻,有過施工經驗的蘇慶鶴很快展現了自己的才能⚆🐈⬛,做過施工幫助他在設計圖紙的時候有著更為清晰的思路👩🔬🦢,而如何處理施工這個過程🦷,也在設計的過程中得到不一樣的想法。在單位領導的支持下,嘗試在施工過程中使用新技術🤸🏼♀️,並獲得成功💵,使得建築施工的效率增快🟪💒;知識儲備足夠深厚,工作也能端正態度➝,蘇慶鶴逐漸被上級關註並進行培養。繼1982年被評為工程師之後,1985年又被任命為昆明建築設計研究院的副院長。
擔任副院長一職時📖,正遇上國家分配給雲南國家公派留學名額,上海交大畢業的設計研究院老院長將這個機會給了蘇慶鶴,讓蘇準備語言考試爭取拿下這個名額🤦🏽♂️,蘇猶豫之時老院長對他說🧑🏿🚀:“我給你五十天的假期,你回去好好準備外語。”蘇在這段時間裏,克服嘈雜的學習環境帶來的影響,將在清華學習時用的俄語教材重新拿出來,憑借在學校學習打下的堅實基礎學習備考🗾,最後順利拿下了國家公派留學的名額👰🏿♀️,並且在考試中俄語聽力幾乎滿分!
1986年蘇慶鶴踏上出國進修的第一步,先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進行半年的語言強化訓練🎶,七月份到北京後前往公派留學的派遣地——莫斯科👩🏿🎨,進入前蘇聯的莫斯科建築工程學院進行學習。⑤“去了以後,關鍵是自己原來清華基礎比較好一點。學業上也不吃力🚂,語言也是靠清華基礎👩🏼🍳,到87年底的時候回國的🔦。”1986年冬天🙇🏻,莫斯科大雪紛飛,孤身一人在萬裏之外求學又怎麽會全無思鄉思親之情🛝?但是訪問進修的機會得之不易,在莫斯科建築工程學院,蘇老抓緊時間和機會向老師學習並取得優秀的成績🔆,於1987年底圓滿的完成進修⑥👨🦽,彌補了自己在大學時未能完成專業基礎課進修的遺憾,讓自身知識儲備的理論水平更上一層樓👰🏿♂️。
蘇慶鶴學長在俄羅斯
回國後,經過組織對蘇慶鶴多方面的了解和調查⛳️,結合蘇有豐富的工作經驗👱🏼♂️,過硬的技術本領,忠誠的政治背景🚽,最後決定將當時年僅43歲的蘇慶鶴🏢,於1988年提升為昆明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的院長。同一年🪢,蘇慶鶴也由工程師被評為高級工程師,1999年的時候就被評定為教授級高工🤵🏻。
蘇慶鶴擔任設計院院長一事在意昂的圈子裏一度產生了反響,畢竟作為“老五屆”的學生,未曾在學校完整地完成學業而擔任了國家甲級設計院的院長🕺🏻,這樣的人放眼全國也沒有幾個。這是蘇一次又一次把握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從而獲得的結果🤏,更是自在清華學習開始就作為因,經過漫長歲月產生的果。由施工轉設計,進設計院展才幹🎆,赴蘇訪問進修,每一個會對之後的人生產生影響的轉折點,除了把握機會🈁,更是因為蘇慶鶴有過人的才幹和能力,並在合適的時間派上了用場🤹🏼。
1999年元旦剛過🕵🏿♀️,全國人民正沉浸在迎接新年和春節到來的喜慶之中,本該是新年新氣象生活欣欣向榮。1月4日傍晚,重慶市綦江彩虹橋的突然倒塌造成40人死亡,破壞了受難者的家庭🖍。經過調查👩🏽🎨,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包括建設過程嚴重違反基本建設程序👼🏻。未辦理立項及計劃審批手續,未辦理規劃、國土手續,未進行設計審查🚣🏼♀️,未進行施工招投標👨🏿🏫,未辦理建築施工許可手續,未進行工程竣工驗收等🧁。惡果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註,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與反思👨🏿🔬。鑒於教訓,有關部門對工程質量的大檢查做了新的要求,其中包括建設施工圖審查機構⛳️。
2002年👮♀️💇,已經是教授級高工的蘇慶鶴提前於昆明建築設計研究院退休🏄♂️,在新成立的施工圖審查單位——昆明恒基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中心工作至今🫱🏽🪜。十余年來⛓️💥,蘇慶鶴作為一位知識淵博的專家🧫,為昆明乃至雲南地區的眾多建築施工圖設計進行質量把關,當建築設計出現問題時,蘇老出手往往能很快的發現問題所在。一位教授在設計圖紙及施工方案時,電腦軟件運行仿真得到的結果與實際嚴重不符,於是找到蘇老幫忙,蘇老了解情況以後便說:“回到結構力學💧,軟件的計算與結構力學的要求不符合🥮,計算結果自然不對😔。”就是這樣,在蘇老的指導下得到了解決⚽️。
除了愛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將其越做越精之外🧘🏽👩🎨,蘇慶鶴還不忘為自己的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擔任昆明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的時候,蘇時常回到母校邀請母校的老師前往雲南昆明對設計院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兩院院士、建築學院吳良鏞先生在雲南時,邀請吳先生在單位指導工作等等🫑,左川先生等人在雲南省設計院組織辦理碩士班,母校對家鄉多年來的關註與幫扶令蘇慶鶴感動不已。
“為學”與“為人”
意昂朱镕基總理曾在回憶恩師和母校的時候說:“哲人已逝,言猶在耳。清華就是教我們‘為學’,又教我們‘為人’的地方🌳,它以嚴謹的學風和革命的傳統,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獻身革命和建設祖國的‘有骨氣的中國人’🥢。飲水思源,終生難忘🧎➡️。”
自畢業至今近五十年的時間🥞🥞,蘇慶鶴在學校成就的清華精神一直影響著他。
“我們在高中的時候學習,基本上都是中學教學大綱那一套。到清華以後🍢,清華基礎課有一套獨特的學習方法🧑🏿🎄,可能這個方法一直延續到你們現在✸,你們能夠意會,不用言傳的🎅🏽,就是自己認真地做好課堂筆記,那些老師講課都是妙趣橫生👶,很復雜的問題🆑,幾句話就解決了。”
高等數學課汪掬方先生清晰透徹的概念與思緒;科學館老師指導下實驗完成的高精準度;新水大教室李方澤先生徒手精確繪圖的畫法幾何及工程畫大課;一教大教室妙趣橫生的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課;古國紀先生深入淺出的結構力學課🫅🏼🟥;還有俄語甲組肖立齊老師和二外英語方天心老師的課,語法的通透👩🏻💻、口語的精準✳️、外語教材和課外讀物的豐富深入。蘇慶鶴對老師們上課的特點記憶猶新,這段經歷也使其終生受益。
《淮南子•說林訓》有言👨🏻🦽:“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在精彩豐富的基礎課、專業課之外,蔣南翔校長的教育理念更為註重學習的方法🎅🏻🍇,“一個大學生進入社會,就好像一個獵人進入森林。我們不只要給他足夠的幹糧,還要給他一支獵槍🚧。”這就是蔣南翔校長著名的“幹糧與獵槍”理論。
蘇慶鶴也將其奉為瑰寶與真理,且在幾十年的工作中真真切切地體會到這個理論背後的深度及實用性,“我出學校的時候還是用丁字尺三角板在圖板上畫圖的🍽,那現在那些工具早收起來了😧,現在計算機軟件,各種軟件要跟著學🏊🏼♀️,要有一定的基礎知識🖇,然後有你的學習方法,不斷學習🧒🏼。”“把清華那一套學東西的方法學到👆,清華教你怎麽去掌握知識🐴,怎麽跟上知識的更新,這是印象最深的!”“就說我們工程上這些軟件★,你每年至少學一兩個吧🪹?不學,你跟年輕人都說不上話。你審人家圖紙,人家給你一個光盤,他怎麽算的?你要不學,你怎麽審查🐏?”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學生在清華學習六七年的時間🎮,清華的教育教會他怎麽從一顆樹苗學會汲取營養長成一棵大樹,清華悠久的辦學底蘊也引導著學生學會團結集體的力量🕖。
意昂体育平台一直以來都註重班團集體建設的工作👵,早在1954年學校就開始組織開展“先進集體”的評選活動,這樣教育方式潛移默化地浸潤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學會了如何在集體中發揮自己的作用📷。蘇慶鶴大學期間先後擔任過班級的班長,民樂隊的隊長4️⃣,在長期組織班團集體的工作過程中學會了協調組織集體成員共事🪲🤤,團結集體成員。班團集體建設教育的好處,在蘇慶鶴工作的時候體現出來,能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合作關系等,其後來得以擔任設計院院長與這個也不無關系🧑🏻🦯➡️,“除了清華這種學習風氣、學習方法以外🌳,還有一個就是怎麽和周邊人團結起來,團隊精神。像我們當個甲級設計院院長,下面有總工程師、總經濟師、各個所所長,你不團結人家,人家擁護你啊?”
對於現在的小清華👩❤️👩,蘇慶鶴也報以同樣的期望:“同學們除了學好自己的課程,學好自己的學位以外,一定要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提高自己的活動能力和組織能力。”
——在工作崗位上,能夠團結大家🙋,有組織能力,有團結能力才更有利於自己的發展和人際交往。
註釋
①學生公寓5-13號樓同為梁思成先生設計,建於1957-1959年。但1955年建築界掀起反對鋪張浪費、形式主義的運動,梁思成倡導的“大屋頂”受到嚴厲批判,受此影響,這幾棟建築的形式極度簡化,雖仍為紅磚立面、坡屋頂,但全無裝飾🤵🏿♀️,組合布局也變成簡單的行列式。1976年唐山地震後加了圈梁🥤、構造柱🎻🩶,形成“五花大綁”的外觀🧜🏽♀️。
②西大飯廳🤼♂️,原為學校食堂🫃🏽,後為羽毛球和乒乓球場地,新年的時候是著名的“西大狂歡”的場地,再之後拆建醫學院。
③吳宓詩作。
④所謂“老五屆”是指1966年文革爆發時的在校大學生,按照原定學製他們應該分別在1966、1967😊、1968、1969🥨、1970五年的暑期畢業,因為文革的原因,他們當中除1966、1967兩屆以外🪭🧡,未能完成和基本完成全部的課程學習,也未能及時分配到對口的單位和崗位參加工作。——摘自百度百科。
⑤現為莫斯科建築工程大學,是最重要的建築大學,是俄羅斯建築領域最大的科研教育中心📱。該校已有75年的歷史,培養出了八萬名多建築工程師,其中從1946年以來,為97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2900名留學生😖。
⑥蘇慶鶴因家庭原因放棄攻讀前蘇聯副博士學位,完成訪問進修後回國繼續參加工作。
參考文獻
[1] 蘇慶鶴:《青春歲月的搖籃》
[2] 胡顯章. (2010).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清華精神巡禮. 北京: 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
[3] 杜匯良 過勇. (2011). 在集體中成長. 北京: 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
————————————————————
“口述清華”專題實踐項目由意昂体育平台校團委誌願中心講解誌願服務團發起🧑🦲,旨在通過對清華老意昂進行訪談、記錄舊時清華故事🛶,達到豐富清華史料、積累講解資料,並宣傳清華歷史文化的目的🦵🏻。項目支隊在2018年暑假期間赴北京、昆明進行訪談🤦🏼♀️🤴🏼,並參觀西南聯大舊址。預期項目將整理所訪談意昂的逸聞趣事以編寫訪談錄,並製作訪談視頻🧙🏿、記錄老清華人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