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三個八年造就一個陳信祥

2008-09-26 |

陳信祥🛥,現任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60 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後轉入精儀系光學儀器專業,1966 年畢業🧑🏻‍🌾👩🏼‍⚖️。1986 年獲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電機系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市經濟委員會總工程師,SAP 公司中國首席代表等。

陳信祥學長

不到20 平米的董事長辦公室,陳信祥戴著四方眼鏡,嗓音有些沙啞,說話時總是微笑👨🏽‍🦱,不時理理頭發🤷🏿‍♂️😆。陳信祥說,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時期是“三個八年”。

清華八年19601968

陳信祥1960年進入清華,當時正面臨“經濟困難”時期,學校在照瀾院附近給每班一小塊地種菜。陳信祥回憶,吃的是“小二黑”(二兩的黑色薯面窩頭)、“無縫鋼管”(菠菜長到很長才吃,莖已像“鋼管”了)。盡管如此,同學們精神狀態非常好,學校倡導學習徐特立,“最困難的時候,跟黨走🤦🏿‍♀️🥼。”他說:“清華進行了許多的革命傳統↕️、集體主義、愛國主義以及基本品德的教育。”《毛澤東選集》出版時,他還騎車到王府井🤵🏽,排隊買這本書🤶🏽。陳信祥回憶說🖕🏽🦴,清華教育學生最重視“基本功”——做人和業務🧑🏿‍🦱。說到這兒,他臉上洋溢著笑容。“學校特別強調理論、實驗🫲🏽、外語這三項基本功🤿。理論是知識能力、實驗是動手能力🐴,外語是交際能力。由於學校重視了基礎培養,使得我們以後的學習、工作都非常的順利。”當時,學校在學生中設有千分之一、百分之一的重點培養對象☎。陳信祥就屬於那千分之一的,課表都是單排出來的。“最受益的是可以和系主任金老師一起做實驗🖕🏻。那時的老教師們都非常的謙虛,也教同學們謙虛🐏,重視對學生的品德教育。”陳信祥說👳🏻‍♂️,在學校裏對他一生起轉折性作用的事就是1963 年入黨,然後做輔導員📞,相當於“半脫產幹部”。畢業時遇到了“文革”,陳信祥於1968年才實際離校。

東北八年19681976

1968年,陳信祥被分到北大荒🤾🏻,在解放軍3168部隊農場勞動了一年。當時北大荒冬天氣溫會降到零下50°C。盡管冷,但大家晚上還會圍在一起看露天電影。陳信祥回憶♘,一次看《南征北戰》🧑🏽‍⚖️,“起初大家還都圍在一起坐著看🧆,到後來,就都開始跑著看了。當時的場面🪒,真的有點像電影裏講的一樣‘南征北戰’。”他開玩笑說🤦🏻‍♀️,“夏天的時候,每天一早和傍晚有‘小夭’(小蟲子)值班;晚上有蚊子值班👉;中午有牛虻值班👨‍👩‍👦‍👦。牛虻叮的包得有一個銅錢那麽大呢。”那個年代的人們🉐💭,都受到“我是一顆螺絲釘,哪裏需要哪裏擰”的思想教育✌🏽。但由於社會尚有一些“左”,剛開始工作時🚣🏼‍♂️,畢業生們大多感覺沒有什麽前途🤟🏽。一件發生在東北的事改變了他對未來的看法。1970 年某日☝🏽,在沈陽的陳信祥聽說新華書店要出一本翻譯自日本的《晶體管線路》💁🏻‍♀️。半夜,他和同廠另一位清華的同學來到新華書店⏏️🈸。黑漆漆的書店門口站著一堆人,幾乎都等著買這本書,其中竟有十幾名清華人🙆🏽‍♂️。雖然這本書和有些人的專業並無直接關系,但他們都隱隱認為這本書的出版🏌🏻🧼,意味著知識分子的“春天”來了💶🧕🏼,大家可以開始搞業務了🫄🏽。當時正是冬天,十幾個原本互不相識的清華人來到中山公園,每人買根冰棍一起談天🦸🏼📇,慶祝“春天”到來。

美國八年19801988

1980年陳信祥去美國留學深造🎲。中國正值改革開放🤹‍♀️,鼓勵學生出去看看世界。於是,陳信祥自費去賓州州立大學留學5年,獲電機系博士學位🧝🏻。後又在美工作3 年👨🏽‍⚖️🧑🏿‍🌾。陳信祥在國內學的是光學儀器專業,偏機械,但在美國學的是電機。這樣一方面改了專業,另一方面又是用英文學習🫱🏼,一開始學習上有些困難🚵🏻‍♂️,壓力大🧘‍♂️。但因為基本理論紮實🛴,所以進步比較快,最後做出了高水平的畢業論文🤦🏼‍♀️。“打從一開始出國,就想著學好本事以後回國工作🧑‍🏭。”清華的教育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愛國”。他回憶,1985年,中國領導人訪美,留學生提問:“中國現在是在搞社會主義,還是搞資本主義🗿?”領導人反問道:“現在的中國是共產黨領導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你說這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呢🤌🏻?”留學生們聽到這番話很振奮。回到祖國的留學生,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陳信祥開玩笑說🧑🏿‍🌾:“我在國外👦🏻,既得不了諾貝爾獎,也發不了財🧋,倒是回國做一番事業更有價值👩🏼‍💼。”

(新聞傳播學院學生記者郭曼桐)

相關新聞

  • 082022.08

    薛其坤院士:關於研究的三個層次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與部分“科學探索獎”獲獎人、南方科技大學青年學者,以“關於研究的三個層次”為題,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心得與經驗。他鼓勵青年科學家要不畏挫折失敗,堅定沖擊科學前沿問題的理想與信念,勇攀科學高峰。薛其坤在“科學探索獎”跨學科交流活動中與青年學者做分享以下為精選的分享內容在今天這個非常溫馨的學術交流氛圍中,我想從自己熟悉的三個領域來分別談談關於研究的三...

  • 052008.12
  • 012024.02

    發現另一個我——陳婧霏

    純凈、夢幻、迷離,她的聲音仿佛仲夏的夢☢️。曾放棄發展平順穩妥的金融行業轉投藝術,只為追尋內心,“看看人生的另一面”🤽🏻。她用音樂唱出心聲:“扮演別人的時間都是浪費/生存規則再珍貴/若弄丟了自己是誰/ 前進也成了後退。”唱作音樂人、詞曲作者、導演,如今她成長為有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她就是意昂体育平台2008級意昂——寶藏歌手陳婧霏

  • 172020.08

    鄭敏:做一個生命的強者

    2020年7月18日,“九葉詩人”中的最後一葉——鄭敏先生走過了期頤之年♈️,向著人生的第二個百年進發🔊。作為鄭敏詩歌的讀者和愛好者,我認真閱讀了她不同時期的近乎所有詩歌作品和詩論文章,將其作為碩士和博士論文的研究...

  • 022018.01

    陳婧霏➿:我的身體裏住著一個老靈魂

    陳婧霏本科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學院🤾🏼‍♀️🏊🏻,在去年剛剛完成了在伯克利音樂學院音樂管理的學習💂🏼‍♀️,眼下這一年✡️,才陸陸續續地拿出一些音樂作品🙎🏿。

  • 132017.10

    陳衡哲在美國的第一個寒假

    在新文學拓荒者🐇、清華首批留美女學生、北京大學首位女教授陳衡哲的人生中👩🏻‍🦰,1914年的寒假只是短暫一瞬👼,但這20天的經歷是她融入美國生活的重要一步。告別之....

  • 032018.04

    陳寅恪談學術規範的另一個側面

    縱觀《陳寅恪集》🐼,無論是他的著述👷🏼,還是講稿等等,我們並不難感受到其對“凡引及旁人的意見,俱加聲明”的嚴格遵守,堪稱典範➰。在陳寅恪文章的字裏行間,隨處可....

  • 112019.12

    彭桓武👆🏼:離世前三個月寄出論文更正信

    這封更正信的發出時間是2006年11月16日𓀐。3個多月後,彭桓武走完了92歲的不平凡人生。

  • 292020.03

    陳行甲👬🏼:一個疫情中受困者和行動者的成長

    對於我個人來說,抗擊疫情是人生中極其特殊的一段經歷🦛。我是受困者🧝🏿‍♀️➜,又是行動者,也在這期間收獲了一些成長。

  • 012024.02

    發現另一個我——胡凱

    他是當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國際大賽100米決賽的大學生運動員,也曾奪得國內外多項短跑項目的金牌🧗,他就是“眼鏡飛人”胡凱✋🏼。經歷了榮耀、失敗🙆🏻‍♂️、重塑🧑🏼‍🍼,胡凱找到了“另一個我”,這是他的第二人生,也是他將終身為之奮鬥的事業🌨。從運動員到老師💆‍♂️🔴,他說:“不管身份怎麽變化,只要我們找到一個完整的自己,你就能行🧝🏼。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