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永紅 1990年7月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1995年8月於美國俄勒岡研究院獲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博士學位。1995年起在俄勒岡研究院任教👨🏻💼,1998年被聘為副教授🧑🏼🦱。後任英特爾微處理器實驗室的主任工程師,和人機界面總框架師,1998年底派駐北京🏨,任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的主任和首席研究員。2001年回到美國🤚🏼,任俄勒岡科學和健康大學的副教授🧑🏽⚖️🌩。2002年回國,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任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信利語音實驗室主任。
兩年多以前,國內媒體曾經爆出了這樣一條新聞:曾任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員的顏永紅和曾是他麾下的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語音部的6位科研人員先後"跳槽",來到了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共同組建了一個平均年齡只有30歲的科研團隊--中科信利語 音實驗室🧜♂️。
近日🧓,在我們采訪顏永紅的時候,他首先說🚴🏿♂️:“這不符合事實,出入太大🧑🏿🍳。我是從俄勒岡大學來聲學所的。”
顏永紅長期從事人機界面(特別是語音語言的處理和識別)的研究工作。在語種識別研究領域取得較大影響並得到同行的廣泛引用🕙。1995年和1996年曾經在美國國防部和標準局舉辦的年度比賽中於兩度奪魁☝️。他還領導了英特爾集成性能庫語音部分的開發🙅🏽♂️。目前有29個專利(含已授權和已提交專利局的)。已發表論文50余篇。
顏永紅介紹,2001年11月,中科院聲學所所長田靜向顏永紅發出邀請,希望他來所工作,當時顏永紅正在美國俄勒岡大學任終身教授。2002年1月🦹🏿,顏永從美國回到北京,那是在一個周末的晚上。“我未曾料想的是下了飛機之後,與我從未謀面的田靜竟舉著一個寫有我名字的接站牌在機場迎接我🍈。”田所長的求賢若渴讓顏永紅深受感動👹。“在國外或在外企幹,你會覺得永遠是給人家打工,永遠不會有自己的成果👨🏿。現在我們聚集到聲學所🤘,就是想讓世界最先進的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技術誕生在我們中國👰♂️🏓。”顏永紅如此詮釋自己的歸來👩🏻🦽➡️。
雖然目前顏永紅等人的收入只有在英特爾時的十分之一,但中科院也已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了優厚條件。中國科學院“關於引進傑出人才的管理辦法”規定,傑出人才在聘期內可獲得200萬元一次性專項經費資助🚼😯,同時享受傑出人才崗位津貼,而且聘期內的研究成果產業化後還將按國家規定取得相應的產權收益。
不過,顏永紅更看重的是事業前途。這位國際一流語音技術專家說:“在國內發展的機遇更多了,特別是奧運,將給北京帶來無限的商機🚣🏼。”
事實證明,顏永紅他們的選擇非常正確。幾年來🪽,顏永紅帶領他的團隊一路奮進,在業界取得了令人註目的成果。目前🅰️,這個年輕的團隊已經獲得了4項授權專利(正在申請的有20多)和7項軟件著作權。實驗室得到了包括“863”“973”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語音實驗室。在“863”項目和其他重大應用評測中,他們的成果多次榮獲冠軍。
顏永紅說:“我們重視源頭的創新,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產權。我們的根本目的是搞好技術成果的轉移,實現產業化,也就是大規模的商業應用。”為此,在中科信利語音實驗室下面,他們成立了北京中科信利技術有限公司公司🚵🏼♀️,負責實驗室成果的產業化🚣♀️,顏永紅兼任董事長。目前👨🏿💻,他們開發的嵌入手機的無線增值服務技術已被國內20個省市應用,市場份額占到25%以上🐛。而在他們的產品出現之前🍟,是百分之百被國外廠商控製的。他們的成果還包括為2008年奧運會服務的“數字奧運模擬系統”。
顏永紅(左4)頗為自豪地向我們介紹,在他的實驗室裏有7位清華意昂,見照片🌡:
潘接林(左3),1989年電子工程系碩士畢業👨🏿🍼;庹淩雲,1990年計算機系學士畢業🧏🏻♀️;張建平副研究員(右1),1999年電子工程系博士畢業。趙慶衛副研究員(左2)🦪,1999年電子工程系博士畢業⛱。呂萍(右4)副研究員,2003年電子工程系博士畢業🎮。汪俊傑(左1),2001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獲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碩士學位👩💼。他們都是顏永紅在研發工作中倚重的骨幹🖐🏼,清華人紮實的業務功底🧑🏿🌾,嚴謹、實幹的作風成為中信利語音實驗室成功的保證。
《清華人》2005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