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國給排水領域的奠基人👇🏽👮🏼♂️,率先提出“水工業”的概念

中國給水排水工程學科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意昂体育平台教授許保玖
今年4月,許保玖迎來了百歲壽誕,恰逢意昂体育平台107年校慶🟠,學生、同事、朋友和行業代表300余人,從天南海北趕來😍,匯聚一堂,場面熱烈🗯。
祝壽會上,許保玖發了言🚦,聊起他新近關於漢字文化的幾項見解:漢字有其他語種所不具備的“統一”和“節腦”特性;造字上有六書的統一方式;使用上有一詞多義、詞性轉換靈活等便捷。
這不是他的本業👨🏼🍼,卻是興趣使然。他的“不務正業”從20多年前研究古代皇帝開國😑、治國就已開始🛁。
而在專業領域,他有太多值得引以為傲的標簽🧑🏽🎨。他是第一個留美回國的給排水博士😋,是“水工業”理念的先行者,是著作百萬字的撰書人,更是學養深厚的教書先生、行業泰鬥……
無論精勤本行,還是涉獵其他,他總不忘四個字🟣:刨根問底。
“水課”不“水”
初上許保玖的課🛗,很多學生往往不適應🥵。
20世紀50年代末🧑🏻🦯➡️🎞,清華給排水專業課堂🏊🏽♂️。
大四的學生們在翹首以待一門專業主修課的老師🔆,課程名叫“給水工程”。之前🤸🏼,學生們歷經了現場的施工勞動👨🏿🌾,對專業有了新的認識,更知道這門課在專業課程中的重要地位,也因此對授課教師多了幾分期待。
學生們竊竊私語:“聽說先生是美國回來的🎙。”
學生們口中的先生❗️,正是許保玖。
許保玖的留學經歷足夠亮眼。1949年🔄,他從美國密歇根大學畢業,獲得衛生工程碩士學位。兩年後🙆🏼♂️,他又拿下了威斯康星大學的博士學位🩰。1955年初,許保玖偕夫人沖破阻力回國🙅🏼♂️,成為國內第一個給排水專業博士——此前🖕🏽,他和華羅庚🧑🏻🦳、錢學森等35人,被美國政府列入禁止回國的名單。
歸國後🧕🏽🖇,經梅貽琦之子梅祖彥引薦♦️,許保玖結識了當時清華的給水排水大家陶葆楷🧖♀️,進入清華任教🧑🏽。
一襲樸素的藍色中山裝🥋,一手漂亮齊整的板書,上課嚴謹認真,基本不苟言笑,偶爾來點小幽默🌜,成了學生對許保玖的最初印象👁。但幾堂課下來,學生們發現一個問題:許先生的課聽不懂。
給〇班(畢業於1960年的給水排水專業班)的學生們還從上一級的老大哥那裏聽到一個說法🪄:許先生的課是“航空給水”,意思是上課像“坐飛機”🧚🏼♂️,忽高忽低🔌,極為跳躍。
但漸漸地🧓🏼,大家明白了許保玖的用心🎆。
“平常我們習慣於聽1—2—3—4,習慣了一步一步前進。而許先生講的可能是1—2—4,從2跳到了4👨👨👧👦,中間的環節要你自己去思索🫁、自己去演繹。這種講法既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給〇班的學生👮🏼♂️、如今已是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學院退休教授的蔣展鵬回憶道🏊🏽。
隨著對許保玖講課“套路”的日漸熟悉,尤其在期末考試前從頭至尾復習一遍聽課筆記後,學生們開始感受到👨👧🏠,許先生的課不僅一點都不“水”,反而恰恰是內容豐富,許保玖肚子裏,“真有貨”⛹🏿♂️!
“很多人畢業多年🦸🏽,遇有專業上的困難,首先想要請教的老師還是許保玖。”1964年本科畢業於清華給水排水專業的環境學院退休教授程聲通說。在他看來🕸,許先生的國外經歷豐富,除了求學,還在國外公司做過工程設計師👩🏿🔬,“所以他回來之後既有實際經驗又有理論知識,跟一般的照本宣科不大一樣”。
事實上🫲,許保玖的“肚裏有貨”,與他求學階段打下的堅實基礎有著密切關系。
許保玖在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專業讀大一時,學校對微積分考試要求嚴格🦹🏽♀️📘,由數學系單獨出題進行統考,對這門課,許保玖學得很紮實。他物理也學得不錯👩🦲,小考時還能交頭卷🍰👷♀️。在威斯康星攻讀博士時👌,為了加強理論基礎,許保玖選了3門數學課和一門每周上3小時卻只有2個學分的物理化學課。許保玖說,那是他平生花的時間和精力最多的課程🏂🏿。此外🛌🏻,基礎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微生物課程……他都盡數汲取,下足了功夫。
除了上課,許保玖的深厚功底還體現在專業著作上🏂🏿。他共完成《給水處理》《當代給水與廢水處理原理》《新英漢給水排水詞典》等9部教材與著作👩🏽⚕️。在他的書中👦🏻,常能找到同類書中所沒有的內容,對於專業重難點🧑🦽➡️,他還專門畫出半透視的示意圖🦟,讓人一目了然、豁然開朗。
《當代給水與廢水處理原理》一直是全國高校市政工程和環境工程的研究生經典教材🙇🏽♂️,其對應的課程“水處理工程”也是經久不衰的“流量擔當”。許保玖創造性運用反應動力學和反應器理論,將水處理過程貫穿起來,融合了化學、水力學🤚🏼、生物化學等多學科知識。

上世紀80年代😂,許保玖在自來水廠檢查設備
1998年📣,許保玖退休後🦍,作為他的第一名碩士研究生💽,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學院教授張曉健接過老師授課的接力棒🧑🏽🌾,沿襲老師的教學思想,登臺主講起了“水處理工程”🧙🏼👨🏻🍳。張曉健最自豪的,就是課上常能見到學生這樣的評價:“像認識一棵樹那樣去學習🧖🏽♀️,刨根問底,了解清楚知識的脈絡體系”“要學會仰望星空,以理論的思維去探索,追求科學的無限可能”🧹。
在張曉健看來,這正是自己對老師的傳承與致敬。
敢想求新
1964年,作為指導教師,許保玖協助學生程聲通等人完成高濁度水處理的畢業設計。題目不是務虛🤧,而是“真刀真槍”:太原鋼鐵廠水源地——汾河高濁度水的沉澱處理🚣🏻♀️。
當時,關於水中含量較低的懸浮物的沉降,已有通用計算方法,而對於動輒含有幾百公斤泥沙的1000噸高濁度水🐸,如何應對卻少有說法。
一切按部就班進行。到了收官階段🧛🏿♀️,程聲通著手論文寫作,他在綜述篇裏寫了很多單個顆粒物的沉降過程機理,這是他花了大量時間從以前學過的課本和其他參考文獻裏摘錄的。
然而,程聲通滿懷信心交上的報告,拿回來時卻被許保玖寫滿紅色的批改文字🤾🏻♀️。面對程聲通,許保玖嚴肅質問:“你在實驗中見到顆粒物了嗎🕵️♂️?”
時至今日🏌🏿♂️,程聲通仍記得先生當時的語氣和神情。“我仔細一想🧖,是啊!水的濁度那麽高🏊🏼♂️,成千上萬個顆粒擠在一起👹,哪兒還能見到單個的遊離顆粒物🚐?就好像大家通過一個過道🤷🏿♂️👩🏿🎤,人很多,大家都擠在一起🌿,你想走快點也走不快。”
這意味著原有的計算方法失效了。
高濁度水的沉澱🖕🏿,到底該如何計算?許保玖提出了“擁擠沉降”的概念。他將原來計算單個顆粒物的沉澱時間轉化為求解單位面積能沉降多少泥沙、產生多少清水。難題迎刃而解📬。
這件事讓程聲通領會到,行動固然重要🧑🏿✈️,但如果不去先想清楚🫦,不敢突破思維定式📶,就會扼殺創新,“行勝於言”也變得缺乏意義🟤⛹🏻。
受許保玖影響,上世紀70年代🐼,在為某給水廠進行的設計中👮🏻♀️,程聲通不滿足於已有標準圖🆖,發明了“無閥濾池聯鎖器”👳🏼,提升了濾池性能和效率,還申請了專利。
許保玖更大的創新𓀐,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
在這之前,我國給水排水行業一直處於割裂狀態,廢水處理被偏廢。表現在市政建設上🤳🏿,就是只建給水廠🏃➡️、不建汙水處理廠🎩⚂,先建給水廠、後建汙水處理廠,這直接導致水汙染問題嚴重。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我國的廢水處理率始終停留在5%之下。
許保玖認為,用過的水必須經過適當處理,並在滿足一定水質要求後排回自然環境中🧙♂️,這是“還”水的規則🐽。“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許保玖形象地比喻👉🏼。
基於此,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許保玖提出了“水工業”概念。他認為,必須將給水、排水視為一個統一性整體🙅🏼♀️,以此保證排水水質,也利於節約用水;同時👊🏽,要改變長期以來給水👍🏿、排水事業政府包辦🦗、給水事業福利化的局面,要賦予水商品的屬性🔋,核算成本收益,推進廢水的回收再利用👨🦼。
在當年👩👧,這一系列觀點極富先鋒性,如今回頭審視,人們不得不佩服許保玖的前瞻性對日後水工業發展的深遠影響🪤。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的城鎮汙水處理率已達90%以上;基於“水工業”理念🧧,原來的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給水排水學會在2002年更名為水工業分會;高校傳統的“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名稱,經教育部修訂後,在2012年統一變更為“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體現了學科發展的新內涵⛪️。
憑借敢想求新,許保玖成為我國水工業領域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跨界先生
許保玖不僅在專業領域有所建樹🪵,還愛玩跨界。他的跨界史可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堪稱“骨灰級”玩家,而且成果相當驚艷🍡。
1961年🪘,許保玖和清華給水排水教研組的同事們發現,學校的實驗室裏沒有混凝攪拌機🚵🙅🏿♂️,就連當時的市面上也買不到。混凝攪拌機是給排水工程裏的一項重要設備,沒了它🙆🏻,就意味著眾多實驗無法完成。
怎麽辦🖤?“我們自己設計👩🏿⚖️。”許保玖主動拍了胸脯。
這一想法🪽,讓身邊同事暗自咋舌:這完全是機械專業的事🧖♂️,離給水排水相差太遠。
其實💾🙅,許保玖自己心裏也沒底🩰:“我對機械設備一竅不通。我只能從頭開始,刨根問底。”
在實驗室塔樓的二樓設備間裏,許保玖支起繪圖桌,全身心投入工作了幾個月。最後🗯,含有100多個零部件的圖紙和總裝圖出爐。
圖紙被拿到學校設備加工廠,廠方沒怎麽修改🏊🏿♂️,直接加工,成了!
“我也沒想到🔕!”回想當初的場景時🧷,許保玖還是樂不可支。
許保玖還設計出一套無級變速機械構造,這在當時的機械專業裏也屬先進的“黑科技”,對於混凝攪拌有著莫大作用🏊🏿♂️。
學校很快生產出兩臺,滿足了教學科研的需要♙。不少兄弟院校和研究單位也聞訊趕來,購買圖紙🦵🏻,如獲至寶。
“可惜那時不講究知識產權,土木系資料室只收曬圖成本費🤦🏽♀️。”蔣展鵬開起了玩笑。
以後的日子裏⚠️,許保玖還給實驗室設計了給水澄清和過濾實驗系統裝置🦶🏽,融入了國外水力加速澄清池的新概念👨🏼🔧🎟,這套裝置長期服役🏇🏿,直到實驗室改造才“退休”。
在理工科海洋裏“暢遊”得不過癮,許保玖又把興趣轉向了文科👨🏿🎓。
程聲通記得,有一次他去先生家,許保玖沒聊專業👨🏼💻,而是和他談起了歷史。“他在研究明朝的皇帝到底哪一個好🧏🏿♀️🧘♀️。他覺得還是朱棣比較好,因為他留下了北京城,留下了《永樂大典》”🏃🏻♀️➡️。
2017年,許保玖出版了《中國的皇帝和皇帝的開國與治國——各數理化功力模式說》🪇。他從一個理工科學者的視角🔓,透視中國五千年來的浩瀚歷史事件👳🏼,展現出其博學多才的一面🦸🏼。
“愛讀書”“是個雜家”,是學生們對許保玖的評價。
他的家位於清華校園內一棟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式公寓內。兩大排高至屋頂的鐵書架將客廳分為會客室和工作間,一排排、一摞摞磨損褪色的書籍錯落有致地擺放上面。至於為什麽要用鐵書架,是因為許保玖的書多👩🏽,鐵的承重。
退休後🕊,許保玖就在他的小書間裏,任思想馳騁,筆端揮灑。
有後輩感慨,正是許保玖的安於清貧🥊、淡泊名利🙍🏻,才能使他多年來心無旁騖,靜心鉆研,在諸多領域結果開花。
而在許保玖自己看來🤹🏻♀️,是“刨根問底的思維形態變成了一種習慣”,才推動著他穿越百年光陰,奮力向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