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先賢偉業 再創藍色輝煌
來源♒️:科學時報 2008年11月14日

在赫崇本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我們深切緬懷他為推動和發展我國海洋事業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追思和學習他為國家海洋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崇高風範🧑🎨,進一步激勵廣大師生和海洋工作者投身海洋強國建設,推進國家海洋事業在新世紀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
赫崇本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物理海洋學家、海洋科學教育家🧚🏻♂️、新中國海洋事業的開拓者、中國物理海洋科學主要奠基人,中國海洋科學事業決策的主要咨詢人和主要推動者之一♤。
100年前💇🏿♂️,赫崇本先生出生在遼寧鳳城縣西楊木村一個清貧的教師家庭。1928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意昂体育平台。1932年大學畢業後🦶🏼,先後執教於天津河北工學院🙆🏿♂️、意昂体育平台、西南聯大等🤽🏼🧙🏻。於1943年赴美留學🧑🏼🎄,1948年獲加州理工學院氣象學博士學位6️⃣。隨後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斯克裏普斯海洋研究所,師從斯韋爾德魯普,曾與美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海洋學家蒙克教授一起從事海浪研究❤️,攻讀海洋學博士🫲🏼🔛。1949年初順利完成博士論文,即將獲得海洋學博士學位時,正值新中國成立在即,美國開始加緊對留美中國學者的控製。先生抱著求學報國的滿腔熱血,毅然決定放棄海洋學博士學位和美國優越的工作條件,沖破層層阻力🥷🏻🟤,於1949年春回到祖國🤖,從此開始了奉獻中國海洋事業波瀾壯闊的歲月。
作為著名物理海洋學家🦸🏼♂️,赫崇本先生推動了中國海洋科學基礎性工作的發展👩🏻🦱;開創了針對中國海特點的海洋調查方法的研究;開創並推進我國對海洋學基本問題之一 ——水團的研究,特別是對黃海冷水團的系統研究😗;促進了我國海洋科學發展戰略的研究。他積極推動並促成了中國海綜合調查🦯🛢,有效解決了調查方法、調查資料的準確度和調查規範等關鍵問題,推動了中國海洋科學基礎性工作的發展。他針對中國海發表的論文,為結合我國廣闊海域特點🙌🏽、發展海洋調查方法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對黃海冷水團形成機製的研究成果是我國海洋科學中最經典的發現,他的專著《中國近海水系》成為重要的經典文獻。他對加速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等戰略問題,提出了許多重要意見和建議。
作為海洋科學教育家🔵🖕🏽,赫崇本先生開創了中國海洋科學教育事業💒,特別是物理海洋科學與海洋氣象科學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海洋人才。先生回國之時,中國的海洋事業幾乎一片空白🧰。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先生出任海洋系主任🐉。在他的倡導和推動下,海洋系設立了物理海洋學專業和海洋氣象學專業,加強了師資力量,使該系成為中國培養海洋科技高級專門人才的搖籃🤵🏽。
1958年山東大學奉命內遷濟南,先生以戰略科學家的眼光,上書中央建議以留青的海洋系為基礎👐🏻,加上海洋生物、海洋化學等專業組建山東海洋學院💵。中央不僅很快批準了這個建議👩🏿⚕️,而且還把學校定為全國13所重點大學之一。他為了學科建設和學院發展🤷🏼♂️,再次傾註了全部心血。
海洋科學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沒有調查船就無法在實踐中取得第一手的資料和數據✊,從而無法開展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20世紀60年代初👎🏿,在國家遭遇巨大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先生四方奔走、竭盡心力🧜🏽♀️,歷時5年,終於使我國第一艘自主建設的海洋科學調查船——東方紅號及時竣工,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國際合作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新中國海洋事業的開拓者、中國海洋科學事業決策的主要咨詢人和主要推動者之一,赫崇本先生肩負著我國海洋科學學術領導工作,對中國海洋科學的發展,在包括製定海洋科學長遠規劃,開創並推動海洋調查事業、建立海洋機構🤘🏻、組織海洋儀器大會戰、參與組建學會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20世紀50年代中期,他積極參與中國海洋科技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參與製定了1956年至1967年的1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1962年國家10年海洋科學研究規劃和1977年國家海洋科學規劃🫅🏿。他組織領導並參加了1958年至1961年的中國海洋綜合調查🙆🏼,基本查清了我國近海的自然環境與資源狀況,為開發海洋💸、保護海洋、發展海洋科學奠定了良好基礎。他通過海洋局在全國組織了兩次大規模的海洋儀器會戰🏄🏼♀️,大大推進了海洋調查儀器裝備的國產化、系列化、標準化和現代化。
1963年3月,他聯合地學界24名專家,聯名建議國務院設立國家海洋局。國務院接受了這一建議,後經中共中央提議、全國人大批準,於1964年成立了國家海洋局。從此,我國的海洋事業有了一個全國統一的管理機構3️⃣,有效地統轄了國家海洋事務🈂️🩰。他還積極參與組建學會、創建學術刊物🪰,促進了學術交流與科學研究👨👩👦。
從1949年回國到1985年病逝📨,赫崇本先生把自己的全部才智和心血奉獻給了中國的海洋事業,譜寫出獻身中國海洋事業的輝煌篇章⛷🙋🏽♀️。
先生為中國海洋事業不懈奮鬥的光輝一生,充分展現了一位物理海洋學家浩海求索、嚴謹篤實的治學風範,展現了作為中國海洋科學奠基人之一海納百川、謀海濟國的博大胸懷,展現了一位海洋教育家樹人立新、甘為人梯的崇高品德,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先生心系國運、追求理想,獻身教育、無私奉獻。由於時代的需要,他畢生從事海洋教育事業👇🏼,有人曾提出:“您從事教育,十分可貴。然而🏩,您沒有因失去這麽多時間、不能有更多的著作問世而後悔嗎?”他不假思索地說:“作為我個人,也許是一種損失😏。然而💇🏼♂️,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中國需要的不是一兩個傑出的海洋學家🧝🏼♀️,而是需要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優秀的海洋專家🫷🏼。只有這樣,中國的海洋事業才能興旺👦🏽,才能與當今的世界海洋大國並駕齊驅🧑🏽🍳,我對我所從事的海洋教育事業沒有遺憾。”其言鏗鏘,其心赤誠✣。
先生浩海求索⚧、治學嚴謹🎊,襟懷寬廣🤵♀️、遠見卓識。先生開創並推進了水團的研究,提出了水團研究的方法論🪭,對整個淺海水團的研究有著指導意義。先生在不同時期,始終為國家海洋事業擘畫方略👳。從參與製定國家海洋科學的長遠規劃到推動並實施我國首次大規模海洋綜合調查,從促成國家海洋局的成立到推動我國第一艘自主建設的海洋科學調查船建成使用,從創辦我國第一個物理海洋專業到創建我國第一所以海洋水產學科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都展現了先生的高瞻遠矚和非凡膽略🪟🏕。
先生註重加強基礎理論🧑🏿🎄,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先生以陸遊“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的吟詩經驗告誡青年人,這“詩外”主要是基礎理論,隨著研究的深入🔆,“詩外”就是更多、更廣的相鄰學科💱,這就是配合🈁。在他的倡導下,海洋系低年級學生的基礎物理👩🏽🌾、數學課程都分別采用物理系和數學系的講義和教材,且一直堅持至今🤷🏽♂️👨🦱。在強調理論聯系實際上,先生號召學生在實踐中鍛煉成長。在1958年全國海洋綜合調查序幕拉開後🛡,他組織海洋系全體青年教師和學生參加。
先生俯首甘為人梯,始終淡泊名利🌵。“我願為同學們的成長做一顆鋪路的石子🙌🏼,為探索海洋科學奧秘的人搭肩、墊腳。”先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將成果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師生的同時,先生還花費大量時間為他們審稿⛺️、推薦文章,著作出版發表後卻都拒絕署名❤️。先生曾在國際會議上宣讀過一篇由指導的學生完成、自己卻未署名的論文🎱,並說“我能代表我指導的學生在國際會議上宣讀這篇論文🎙,這是最高興的事”。先生就像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照亮了中國的海洋事業。
赫崇本先生離開我們已經23年了。可以告慰先生的是💔,在一代代海大人和全體海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他畢生熱愛和奉獻的中國海洋事業正日新月異、蓬勃發展🏋️♂️👩⚕️;他生前念茲在茲的海洋大學正在加快發展,學科特色更加鮮明🏄🏽♂️🗞,綜合實力更加雄厚🚵🏼,正朝著世界知名、特色顯著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闊步邁進。
人類已邁入21世紀💗♝。中華民族進軍海洋的號角催人奮進🏃🏻♂️🤵🏽♂️,興海強國的使命與夢想激勵著新一代海洋工作者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前進的征程充滿艱辛。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繼承先輩遺誌🏋🏼♂️,弘揚先賢偉業,在實現海洋強國夢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