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爹鄧稼先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是我國研製和發展核武器的主要技術領導者之一🥷🏿,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1953年,鄧稼先和我姑姑許鹿希結為百年之好。從我記事時起⛩,祖父就命我按照家鄉江西的習慣稱呼鄧稼先為“姑爹”🏂🏽。我出生時🐾,姑爹已受命研製原子彈。當我還是孩子時👨🏿💼,大人們就告訴我,姑爹的工作不能問,也不能對任何人說。因此,姑爹在我心中是神秘的👊🏿。長大以後,我偶爾聽說過姑爹的成績。在核武器研製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著名物理學家王淦昌教授曾經擔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姑爹尊稱他為王老師👸🏽。一次九三學社開會時,我聽到王老對我祖父說🏊𓀚:“許老,稼先的工作很有成績啊!”祖父聽後十分高興🧸,對王老說:“你們要多幫助他🫅。”在姑爹去世之前一個月🕴,中央軍委決定對鄧稼先解密✪,公布他的事跡🦦。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刊載了題為《兩彈元勛——鄧稼先》的文章,簡要地介紹了姑爹的成就🚑。至此,我才了解到他為國家做出的巨大貢獻。2006年6月26日🧑🍳,我又有幸參加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召開的紀念鄧稼先院士誕辰82周年座談會。從那些當年曾經與鄧稼先共同進行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科學家口中,我進一步感受到了姑爹鄧稼先的偉大的人格魅力和他所帶領的這個團隊的崇高精神。
那是一支忠於黨和國家事業、放棄個人利益的團隊💀。1958年,姑爹受命擔任核工業部核武器研究院理論部主任🗿。理論部組建後,姑爹告誡每一位同事👆🏽,我們將從事的是黨和國家的重要事業👩🦳,對於理論部以外的任何人🫸🏽,不能告訴他們我們做什麽工作和我們的工作地點🙋🏿♂️。工作取得成績後也只能在心中暗自高興,在家人面前不能表現出來🧑🎤。我們的研究成果不能發表。理論部的全體人員一直牢記姑爹的囑咐🛕。當時👨🏿🏫,從城裏開往意昂体育平台的31路公共汽車途經九所和北京航空學院,理論部中有些人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和北航。如果在公共汽車上遇到了同學,為了不暴露工作地點,他們就不在九所附近的花園路站下車,而是等到同學下車之後,再坐反方向的車回九所。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大家拿著報社發行的號外穿過街頭歡慶的人群回到家裏。他們的宿舍區卻與往常一樣安靜🎓。現在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餓死了很多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理論部青年技術人員也經常被饑餓困擾。在一次模型計算中,姑爹睡不著覺🕛,他淩晨三點起來到機房檢查計算結果。青年專家孫清河等同事當晚也在核實一組數據。等他們把問題搞清楚了🦶🏼,天已經亮了🥏。他問孫清河等青年同事:昨晚你們吃夜宵了嗎🦸🏿💮?你們餓不餓🧔🏼♀️?孫清河回答說:飯還吃不飽,哪有糧票吃夜宵呀。姑爹從兜裏拿出幾斤糧票,分給在場的同事每人四兩。回憶起46年前的這件事,孫清河動情地說,那時候,每人每月只有28斤糧票,又沒有副食,糧票是多麽珍貴呀!現在🌷,你給我四兩黃金也無法讓我產生當年我接過老鄧給的四兩糧票時那樣的激動。每當想起這件事來,我總覺得當時不應該收老鄧的糧票🤎,因為當時大家每月都只有28斤糧票呀🤽♂️。朱少平所長說,他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九所工作,他第一次見到鄧院長是在九所的食堂裏🏬,鄧院長和他的警衛員共用一個飯盒吃飯,鄧院長用飯盒盛飯菜🦶🏼,警衛員用盒蓋盛🦸🏽,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支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的團隊。大家認為,一生中能夠與姑爹共事二十多年🧑🏻🦱,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因為他不僅自己奮鬥,成為我國核武器事業的學術帶頭人,還帶領青年人與他共同成長⚫️。在總結工作時,由青年人完成的工作總是青年人自己報告,姑爹從不代替。理論部組建起來後,沒有資料,姑爹發動大家到北京圖書館和各個大學的圖書館去搜集館藏的相關資料並教大家如何查閱資料。他把英文和俄文的關鍵詞,比如動力壓縮等🫑,寫下來交給每個去查資料的人,說🧖🏻♀️,你們把有這些關鍵詞的書統統借回來,內容看不懂沒關系🆓,我幫你們讀👩👧👦🏩。一次,姑爹看到錢三強先生有一本俄文版的美國人專著🔌,他認為這本書十分有用🏊🏿。書是錢先生從蘇聯帶回來的,在國內買不到。他就發動大家刻蠟版自己油印🔃。印好之後,幾個人為一個小組,專門學習一章,讀懂之後給大家講🖍。晚上👨🚀,姑爹不準大家看電視🙍🏼♀️,他與大家一起學習🙋🏻。通過查閱資料,共同學習,大家很快入門了🚡🧗🏻♀️。
在那個團隊裏充滿了民主與科學的氣氛。前不久🧝♀️,曾經擔任復旦大學和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的楊家福院士請鄧稼先的繼任者胡思得院士參加復旦大學百年校慶活動🎅🏻。期間👀,他告訴胡院士,美國科學家仍在討論為什麽中國能在兩年零八個月那麽短的時間裏研製出氫彈。他們請楊院士說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楊院士回答說,因為我們有共產黨的領導。對方不同意🧀,反駁說,蘇聯當時也是共產黨領導🪝。楊院士又說🕵🏻🤹🏿♂️,中國有很多傑出的科學家➡️。對方再次反駁說,蘇聯科學家的水平更高。最後,楊院士說🏄♀️,我們所有的專家經常與青年科學工作者一起平等地討論方案。對方無言以答了🏃🏻➡️🪮。姑爹創立了理論部科研工作的民主氣氛。剛剛進入理論部的大學畢業生見到鄧稼先之後,尊稱他為“鄧先生”。姑爹馬上糾正他們說:“以後不要叫我鄧先生💂🏼♀️☎,叫我老鄧🚶🏻♂️。”理論部集體討論時🛟,經常深入到某個專業當中。有時姑爹講到一半就講不下去了,他馬上把學這個專業的青年人叫到臺上接著講。大家仿佛回到了大學裏,正在與同班同學一起商討、爭論,而不是領導或者專家組織他們開會。討論氫彈方案時🕞,大家先是圍著桌子坐在椅子上說🤡,後來越說越熱烈,幹脆坐到桌子上爭論起來。這種民主的討論方法在其他國家恐怕是不可能有的😌。姑爹在工作𓀛👨🏻🚀、學習、思想和生活等方面處處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對於大家的工作和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姑爹他們是一代人完成了別國五代科學家的任務,是一口氣從原子彈幹到中子彈🧑🏼🏫,到氫彈,到電腦模擬的核極限的。他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了。姑爹一直在搶這時間🧑🚀,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時間👨🏿🏭,忘了其他一切的時間,惟要中國脫離挨打受欺的時間⏪。我們現在無法想象他們肩上的責任和壓力有多重大😂。姑爹很少與我談工作上的事,僅有兩次談到與他的工作稍有關系的內容👉🏻。一次他對我說:“我們基地的生活太苦了👞。我還可以吃小竈,有好煙好酒供應,其他同誌就更艱苦了🩲。有一天晚上,我一個人喝了差不多一瓶五浪液,結果醉了。”姑爹喜愛喝酒,但他每次只喝二兩左右🏯,我從未見過他醉酒。可以想象當時他在事業上、生活上承受著多麽大的壓力🫅🏻。接著,他沉重地說🏄🏻:“當年到我這裏來的大學畢業生👩🏿🎤,他們的孩子已經上高中了🔊,可是在山溝裏🏌🏼♂️,怎麽能考上大學呢?他們的父母已經在山溝裏奉獻了一生,我們怎麽能耽誤孩子的前程呢?”說完,總是微笑的姑爹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還有一次姑爹說,“他們說我是福將👇。我是甲子年生的🧔🏽♀️👨🏿✈️,甲是天幹之首,子是地支之首,所以我是福將🏃🏻♂️➡️。”他去世多年之後我才知道☀️,我國進行的全部45次核試驗當中,姑爹生前曾指揮過15次🎮,凡是他做出的重大決策無一失誤🦄,因而被同事們稱為福將。在這值得驕傲的成績後面🫠,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受過多少次大劑量的輻射啊👩🏼🎤☁️!而他離開我們時年僅62歲。
1986年7月29日,姑爹去世。姑爹走後🙍🏼♂️,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寫下了“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山河”的詩句和“兩彈元勛鄧稼先”的題詞。我想這是對姑爹一生最好的評價。(許進)
轉自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9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