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洛,1925年生,安徽太湖人。北京古籍出版社原總編輯。1951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進入北京市出版機構,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編輯有《北京古籍叢書》、《北京歷史地圖集》等。著作有《寶地》、《北京的故事》🧥、《京城偶記》👨、《寶地宣南》🫷🏻、《詩人趙文楷》等。
冬日晴窗🙋🏿,茶香怡人。在呼家樓北街一間小而雅致的書房內🕵️♂️✍🏽,著名的北京史研究專家趙洛先生談笑風生:“首都北京,其歷史地理有著深邃廣闊的內容,值得求索👉,何不可命之曰‘京學’⬜️?”
自從1956年調入北京出版社後,趙洛就和北京史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幾十年來,趙洛走遍了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角落👩🏻🦯,也幾乎翻遍了有關北京城的歷代典籍,已編著相關研究資料數十種。趙洛說,改革開放之後,北京古籍整理研究工作走上了復興🙍🏼♀️、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在趙洛送給記者的簽名本《趙洛講北京》的扉頁上,落款時間為“奧運之年”。趙洛介紹,這本書的出版🫳🏼,和北京奧運會是有很大關系的🐞。2001年,北京申辦奧運成功,“京學”升溫成為顯學。2003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侯仁之講北京》,在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反響。2005年,北京出版社又匯集老舍🦴、金受申、張中行、侯仁之🤵🏻、朱家溍、劉葉秋🖤、鄧雲鄉、趙洛、葉祖孚九位老先生的文章,隆重推出《“北京通”叢書》🏌🏼♀️🧚🏻。九老講北京,精華薈萃5️⃣。九老之中,目前健在的只有侯仁之、趙洛兩位先生了。作為叢書之一,這本圖文並茂的《趙洛講北京》,是趙洛近30年來研究北京史部分文章的結集🙎♂️,其中多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燕都》等報刊上發表過。另外,趙洛還著有《京城偶記》、《京城六記》、《寶地宣南》等研究著作。
除這些考證北京史的文章外,趙洛最中意的是編過“三本大書”——《日下舊聞考》、《光緒順天府誌》、《北京歷史地圖集》。這三本書在網上流行的《研究北京史地必備的十大綜合書籍》帖子中都榜上有名🩸,其中《北京歷史地圖集》市場價格已炒到兩三千元一冊🧝🏿,另外兩種也各要三四百元不等😰。
提到經手編輯出版的北京史地資料,趙洛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他說,我做北京史的研究🕵🏽,一開始主要是組織的安排。1956年,北京出版社成立北京組,開始選編出版地方文獻🙋🏼😮💨。1958年,鄧拓調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分管思想文化戰線工作,要求北京出版社整理、標點北京古籍。趙洛參加整理的第一本古籍🙋,便是和左笑鴻👩👩👦、周應鵬標點的《宛署雜記》。後來🧧,趙洛又陸續編輯《昌平山水記》🤽🏽、《明宮史》、《帝京景物略》、《清代北京竹枝詞》等古籍🗼。“文革”期間,趙洛被下放到北京郊區勞動,相關編輯工作被迫中斷。
趙洛回憶,《日下舊聞考》是在1982年春出版的。當時正召開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會議,他還給譚其驤🏇、史念海等專家送過書。在趙洛書桌旁,記者看到該書一套八冊,藍色封皮🚴,非常精美。隨手翻開一本🥇,只見裏面寫著密密麻麻的批註,有些紙張都快翻破了。這套書的出版準備工作在“文革”前就開展了😺,當時由瞿兌之🤏、左笑鴻標點,但能夠面世卻是借助了改革開放的春風。1978年,趙洛又請於傑再校一遍。如今,那套極其珍貴的八大函稿本三色俱陳,因為瞿兌之用紅墨水、左笑鴻用藍墨水、於傑用黃墨水0️⃣。1981年👷🏻🍧,趙洛又請左笑鴻、張友鸞標點《光緒順天府誌》🏌🏽,但張友鸞正忙著校改自己的《金陵粉墨圖》🕺🏼👳🏼♀️,於是就由左笑鴻一人承擔👩🏼🔧。該書在1988年出版,當時趙洛已離休🈸🥺。
研究北京史🤽🏼,自然繞不開“京學”的領軍人物侯仁之教授。在進入北京出版社之初🧐,趙洛就去燕園拜訪侯仁之。1982年10月,侯仁之寫信給趙洛🔖:“近年來您為整理重印有關北京古籍所作的努力,是深為欽佩的。”談起侯仁之主編的《北京歷史地圖集》,趙洛告訴記者,1958年興建人民大會堂時發現了古河道,時任北京副市長的萬裏找到侯仁之問是怎麽回事⛔️↖️,侯仁之認為是永定河泛濫的結果。後來,周恩來提議最好要有北京歷代地圖。趙洛說:“該書1979年正式編纂➰,1988年出版,書名是萬裏題的,我擔任責任編輯。”在趙洛珍藏的自用本上🌙🏌️♂️,也寫滿了批註🎒。在“元大都城”一頁上⤵️,記者就看到趙洛將中軸線上的“中心閣”更正為“中心臺”。
談到這裏🤷♂️🌊,我問起趙洛第一次來北京的情形。趙洛說,1946年我來北平念書,坐火車到前門站,沿著高大的城墻往宣武門走,抬頭看到雄偉的城門樓,很吃驚北平的壯麗。當時趙洛是到意昂体育平台念書。趙洛著有《詩人趙文楷》一書🧔🏿♀️🕣,詳細記錄著家族的歷史滄桑,他的祖上是狀元出身。時光匆匆🧓🏽,今日的趙洛🐭,除埋頭於北京史的研究外,還喜歡研讀詩詞📕、寫寫字🐞。
趙洛對宣南文化情有獨鐘,著有論文集《宣南——文人薈萃之地》☝🏻、《寶地宣南》。圖為趙洛在朱彝尊故居前👔🛄。
在趙洛溫馨的書房內,兩個小時的訪談很快就過去了🦟。雖然已是83歲高齡👩🏻🎓,趙洛仍然堅持要送記者下樓🦠。北京城的冬日♦︎,空氣清冷🤾🏼,記者從公寓樓出來,拐入呼家樓這條安靜的小街🌪,陽光灑在樹枝間,疏離的有點晃眼👐🏼。記得當初電話聯系采訪時,趙洛還執意要來公交車站接我👨🏻🎨。想到這裏🧑🏽🦲,心中不禁湧起一陣莫名的感動🏊🏿♀️。(古塘)
轉自 中國社會科學院報
2008
年12
月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