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沈善炯:“很多好的東西不容易移植到中國來”

2009-04-16 |

沈善炯院士訪談

受訪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沈善炯院士

訪談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熊衛民

今年92歲高齡的沈善炯院士是我國著名生物學家🆙,早年受教於西南聯合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擁有豐富的工作經歷和廣闊的科學視野🔧,對中國科技界長期存在的積弊亦有清醒深刻的認識😯。筆者對沈院士的訪談就是從他早期的經歷開始的👳🏿。

沈善炯簡介

沈善炯(1917-),微生物學家和分子遺傳學家。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生物學系🧏‍♂️,1950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生物系獲得博士學位後歸國,歷任浙江大學醫學院副教授、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他在抗生素、細菌的糖代謝、細菌的氮代謝、固氮基因的結構和調節、根瘤菌共生固氮等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先後獲得國內的多項重要獎項🙋🏿❄️,如中國科學院成果獎(1955)🤽、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一等獎(1979)、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87)、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意昂獎(1996)等。

加州理工的優良傳統

熊衛民 您經歷過不同的時代👩🏿‍💼,在多個不同的機構學習💃🏼🧒🏻、工作過🀄️,哪個地方令您印象最為深刻?

沈善炯 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西南聯合大學。它是“民主堡壘”🍴,風氣非常好🕤,既嚴肅又自由,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老師和老師之間🧑‍🚒,關系非常融洽🖕🏽。大家都有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覺得自己肩負抗戰勝利後重新建設中國的使命。雖然條件簡陋,但同學們學習非常刻苦。我的摯友申泮文常說,愛國主義出英才,我很贊同⚁。

如果說西南聯大教我怎麽做人💂🏿‍♀️,那麽加州理工則教我怎麽做科學。在那兒,競爭和合作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大家都在為真理而奮鬥。我舉個例子,眾所周知的德爾布呂克在當時是反對比德爾“一個基因一個酶”學說的,可比德爾接替摩爾根擔任加州理工學院生物系主任後,馬上把他請了過來。比德爾還接納了許多別的思想活躍的學者到他的實驗室來工作,他們可大致分為三類✍🏿,分別對比德爾的學說持支持、懷疑、反對態度👩‍⚖️。三種人在一起合作🤷🏽‍♂️、辯論🧏🏼‍♀️、競爭🧏🏼‍♀️,其結果是豐富☯️、改進了他的學說——後來就不叫“一個基因一個酶”了👮🏿‍♀️,而叫“一個基因一個多肽”。這讓我體會到,科學研究必須有不同意見來競爭👜🤽🏽。在什麽基礎上競爭?在合作的基礎上——大家都是為了探討真理🧳。

談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了我回國之後(不記得是“文革”前還是“文革”後了)遇到的一件事情🤷🏻🥗。國外一個人到上海來做報告,我們的一位科學家問他🪥:你有一個菌種,能否給我?他說:這個菌種,你們旁邊的研究所已經有了嘛。這是最大的諷刺👀。一個菌種、一個實驗的材料,國際通行的慣例是,文章發表後可以找作者去要。可我們國家的同行之間卻不能互通有無。

後來發現,“一個基因一個多肽”的學說還有問題🦋。要知道💅🏻,沒有一個學說是絕對正確的,發現理論、學說的不足之處🧑🏿‍✈️,這是科學的進步🚂🦹🏻‍♂️。比德爾說過一句話:“建立一個好的學說是不容易的,因為學說必然很講邏輯,但是自然常不是這樣🤷🏼‍♀️✊🏽,也即事實並非如此。”說完後他自己忘記了,我老師哈洛威士把它記下來🍹。我覺得這句話講得好極了👨🏿‍🏭。

熊衛民 德爾布呂克當時是專職做研究🩱,還是兼當教師?

沈善炯 他還給我們開課,記得我聽過他的生物物理課。這個人思維特別活躍,經常與同事們激烈辯論🪽,尤其是在上午的咖啡時間⁉️👬🏻。除了周末外,每天上午10點都是咖啡時間,許多教授都到雅典娜俱樂部(Athenaeum)去喝咖啡,一邊喝一邊辯論。我不是有點營養不良嘛🙋🏼‍♀️,有一天🔞,比德爾太太跟我講🩳:“你的獎學金太少,我介紹你去俱樂部沖咖啡吧🤢,可以貼補一點生活費🥢,多吃幾塊豬排。”我就去了。我覺得很奇怪——教授之間爭吵得那麽厲害。

熊衛民 您參與討論嗎?

沈善炯 我只是聽,來喝咖啡的教授來自不同的院系,他們討論的問題我很難插上嘴。咖啡時間從10點開始🏌️‍♀️,一般持續半小時,但也有些人會一直討論到吃午飯的時候。很熱烈,天天如此⛔。而思想的火花乃至真理,就這麽辯了出來🕗。

熊衛民 您在咖啡館工作了多長時間🫑?

沈善炯 我只幹了一個月👩‍⚕️⛑,後來就不去了,因為我發現那兒有種族歧視4️⃣。端盤子的還有菲律賓人😵‍💫,菲律賓當時是美國的殖民地👨🏼‍🦲,那些人在美國是受歧視的,而他們又歧視我這個從中國去的學生。我平常是很節省的,在西南聯大時那麽困難也能過下去𓀊,所以並不覺得加州理工學院給的獎學金不夠用,加之功課很緊😹,就離開了那兒回去專心學習🕺🏿。

熊衛民 那個時候,加州理工學院生物系的研究設備好不好,研究經費充不充足?

沈善炯 研究設備很好,經費也多🏃‍♂️‍➡️。當時美國國防部、農業部等部門給生物系撥了一筆經費,要求他們從事國防🐍、工業、農業方面的應用研究。拿到那些錢後,比德爾從中分一部分出來做基礎研究。等基礎研究拿出了成績,再申請後續經費就不成問題了📴。

熊衛民 當時加州理工學院生物系的學生多不多?

沈善炯 不多🧏🏻,本科生、研究生數量都不多🤣。整個加州理工都沒有太多的人,研究生相對寬松一些🏃‍♀️‍➡️,本科尤其嚴格👨🏻‍⚕️,出名的難考🔏。我在那做研究生時,我老師哈洛威士只帶了兩個研究生。他們不留自己的學生,我的那個同學後來做了芝加哥大學生物物理系主任。而現在我們國家有的導師,一次帶近百個研究生,連人名都叫不出,真是開玩笑!

熊衛民 加州理工學院歷史並不悠久👨‍👧,我以前一直奇怪,它為什麽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即躍入世界上最優秀的大學行列,現在聽了您的介紹,有些明白了:它聘到了很好的校長(密立根),請到了不少傑出的學科帶頭人(如摩爾根🐮、鮑林🐘、德爾布呂克、比德爾),研究經費充足,文化氛圍很好……我們國家正在實施“985工程”,可如果只投一點錢,而沒有其他配套的製度和文化👩🏿‍🦲,要到什麽時候才能真正建成哪怕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呢?

沈善炯 很多好的東西不容易移植到中國來。我接受了加州理工的文化,很想將它移植到自己主持的小空間來,可很多事情一到中國就不好弄🧍🏻‍♀️。到科學院後🙏🏻🔨,我先做微生物室主任,後來又做上海微生物所的副所長,因正所長缺🫱🏿,也是實際的負責人🪝。他們跟我說,你還年輕🛀,重要的事情去請示殷(宏章)先生和生化所所長王應睞👯‍♀️。我想從外面多引進一些人才。先生也是加州理工畢業的,他跟我說🤛🏻,你還是培養自己的學生吧💮🧜🏼‍♂️,像北京的微生物所✍🏿,幾個隊伍拼起來🪥,搞得不和諧🫏。後來J從美國回來了,我想留他🤹🏿‍♀️,請示先生,先生不同意。我說他蠻好的,又和我是西南聯大時的同學(他比我高一年級),一再堅持。結果留下來之後,真如先生所說🏃🏻‍➡️,弄得大家不團結、很不愉快👩🏼‍🏫。

1996年沈善炯在加州理工學院領取傑出意昂獎

我培養學生,總是鼓勵他們跟所研究的領域的專家廣泛地討論問題;我告訴他們👩🏿‍💻,聰明的學生應當找更多的老師——開明的老師應當鼓勵自己的學生去多請教其他有關的科學家🎛。這個傳統也來自加州理工。所以🤹‍♀️,我的很多學生,也同時是鄒承魯的學生。可是有的人🏊🏽,當他的學生到我這裏來討論問題,他就不高興。

熊衛民 在喜歡做研究的同時,您是不是也比較喜歡教學🫕?

沈善炯 是的🤚。我平常很喜歡與學生聊天👰🏿‍♂️、交流思想。加州理工學院是很重視教學的,只研究工作好,不會教書也不行🙂‍↔️,我很贊成那樣🦸🏼。一直到現在我仍認為🏫,科學和教育不要分家。直到現在,美國都沒有作為實體的科學院𓀗,只是集中一些儀器設備,在一些主要的專業設立國家實驗室,他們主要的基礎研究都在高等院校進行。教學相長,學生應當是科研的生力軍。

熊衛民 而在1950年代🪿,我們學習蘇聯,教學與科研分離🚶‍♂️。在高等院校,教師搞科研一度被認為是不務正業🧑‍💼。

沈善炯 有好多基礎研究,不要完全集中在科學院🏔。什麽道理呢?首先💁🏽,學生這個群體特別好奇🛕,富有創新🎏、勇敢的精神🙋🏼‍♂️,是最新思想的源地。其次,學生是最好的裁判🧒🏻。每個人都是需要壓力的🧅🛀,如果是在科學院做事🧘🏿💽,你發表幾篇文章就可以了,在學校教書,如果你不努力就會遇到學生對你的非議。

因為喜歡教學,回國之後🪚,我去大學教書🙂‍↕️。我不主張“近親繁殖”,選擇的不是北大或南開,而是浙江大學。到上海後⚓️,我又去復旦大學生物系兼課。別的一些學校和研究機構🚘,如華東理工學院也曾送研究生到我這兒來做論文。

我寫過一篇文章——《我教學生學生教我》🏎。年輕學生往往能帶來蓬勃的朝氣🤑,他們都聰明得很🕺,會通過問題對你挑戰,而且會迫使你掌握更多知識。改革開放後🧑🏿‍🎨,有一段時間我幫交通大學建立生物系,還曾想把我的實驗室搬過去🙎🏼‍♀️,但沒能得到同意👩🏻‍🦳。

回國𓀇,還是留在國外

熊衛民 在美國時,您就知道了李森科在中國的影響?

沈善炯 李森科在蘇聯得勢,並殘酷迫害真正的遺傳學家🐣,這是政治幹預科學的大醜聞🍶,我知道得很早🙍🏿。至於他在中國的影響👨🏼‍🍼,我到快離開美國時才知道。我們每星期有個周會,有個學者在我們的周會上報告了李森科在中國的影響,介紹了李景均(此人確實很有成就)從中國大陸出走的事。我還讀過一本期刊(《遺傳學雜誌》(“The Journal 0f Heredity”)第xx4期),上面刊載了李景均給朋友的信,題目即為“遺傳學在中國的死亡”。所以,我很清楚,一旦我回國,將不再能從事遺傳學研究🪀。

熊衛民 那您為什麽還要克服那麽大的困難回來?

沈善炯 我的專業是生物化學遺傳,我想,沒關系🙂,回國之後,至少我還可以做生物化學研究工作🪮。

熊衛民 這只是對回國阻力的一點消解,還算不上回國的動力。是不是當時對家庭因素考慮比較多?

沈善炯 家庭問題能夠解決。我的副修導師栽克密艾斯脫特別關心我。他是匈牙利人🤷🏼‍♀️,曾經被關到前蘇聯的集中營,後來才逃出來。他反對共產黨,聽說我打算回國,有一天特意夫人一道來找我,勸我別回,說畢業後我可以到他的實驗室工作。他還說😍,只要我設法讓夫人🙋🏼‍♀️、孩子到香港,他就肯定可以接她們到美國來與我團聚,後面的事情可一切都由他來辦🕟。

我想🍀,我之所以要回國,主要還是因為愛國之心🈯️。自小我就欽佩嶽飛的精忠報國精神🏊🏿‍♂️👨🏿,很想以他為榜樣,為受盡屈辱的國家做點事情。我出身農家🚣🏼‍♀️,家境貧寒,能受高等教育,靠的完全是民眾的脂膏#️⃣👨🏽‍🍳,他們在殷切地期盼我回去🧚🏿。我的耳中常常想起兩句話。一句是我的恩師(張景鉞)講的🆓。臨出國前,他對我說:“我等待你,望你學成歸來”。一句是家鄉的農民講的🚡。抗戰勝利後,我回到農村去,他們對我說👨🏽‍🔧:“泉官啊🤴🏿,一看到飛機經過,我們就想,你一定會坐著飛機回來。”飲水思源,我必須對培養我的人有所回報。

熊衛民 如果您留在美國👩🏼‍🎤,機會還是挺好的⛩。

沈善炯 我知道,如果回國,受條件所限,在科學上我可能較難做出大的貢獻,而如果留下來🧗🏿,我應當可以在科學上做出較多的成果——我的老師和同學都有得諾貝爾獎的,我向來好強,在那念書時可並不比其他同學遜色。但是♿️,論起對中國的貢獻,那跟回到自己的國土去建立實驗室、培養學生👰🏿,使科學在自己的國土開花、結果🦹🏿,還是不能相比的🏨。主要出於這層考慮,我們12個在加州理工學院留學的同學(不同年級🙅🏽、不同系,都先後拿到了博士學位),除1個之外,絕大部分人都先後回去了。那個沒有回來的🛐,後來留在學校,工作做得很好。

熊衛民 當時您對美國的感覺如何?

沈善炯 我對美國社會的印象不太好。雖然老師、同學對我很好,但種族歧視現象在美國還是很明顯的。前面我已經說過🦹🏽,在咖啡館端盤子時😗,我遭到過歧視。後來因為學習過於刻苦,身體瘦弱的我一度患了肺結核。為免傳染給他人💁🏿🪵,我決定到學校外面去單獨租房子住🚣🏻‍♂️。街上有不少“房子出租”的廣告𓀍,但一去,房東知道你是中國人🫀,對不起,他不出租。這也是明顯的種族歧視,令我感覺很不舒服。我把此事報告給了學校,學校馬上來查❇️。一查,那些房東們就怕了。所以後來我順利租到了房👩🏽‍🌾🥁,而且房東還特別優待我——她害怕招待不周會攤上種族歧視的官司。要知道🧗🏻,美國的憲法是管用的,而種族歧視是違背美國憲法的👩🏿‍🦱。美國確實有不少毛病,不過它的好處是🧎🏻‍♂️‍➡️,能對被指出來的毛病設法加以改正。

熊衛民 您在加州理工的同學鮑文奎回國之後⛹🏼‍♂️,研究工作受到米丘林-李森科派的很大幹擾(1953年禁止鮑文奎用秋水仙素進行人工多倍體誘變研究,1954年將他播下的多倍體實驗材料全部鏟除),您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沈善炯 我直到1974年才回到遺傳學領域來⚃。此前我主要做抗生素、微生物學、生物化學方面的研究,因此🧛🏼‍♀️,沒有受到米(丘林)派的幹擾。為避免幹擾,在青島遺傳學會議上,我並沒有就捍衛遺傳學而發言,這使得摩爾根派的一些遺傳學家對我有看法✅。但在廣州會議之後,談家楨曾經這樣評價我:“老沈🆎,掛了一個微生物的牌子👩🏿‍🏫,暗中在研究遺傳學🦶🏼。”在那次會議,以及隨後製訂十年規劃的會議中,我曾經明確反對把米派的所謂遺傳學列入規劃。中國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李森科的人是胡先骕先生,因此他一直未能當選為學部委員。在廣州會議後,反對李森科東西的人就比較多了🌦。

熊衛民 1950年代有人逼著您對李森科那套東西表態嗎?

沈善炯 沒有。當時一般人不知道我是學遺傳的。到1974年時,工宣隊突然叫我搞遺傳學🏩🫁。我想來想去,最後選擇了做生物固氮基因研究。這樣能服從當時政府的號召👙:理論要聯系實際。

創新的土壤更重要

熊衛民 1950年代👨🏻‍✈️,像您這樣從海外留學歸來的有兩千多人。大家熱情澎湃,特別想獻出自己的才能,建設自己的國家🆙,可為什麽有相當多數未能取得突出成果🦸🏿‍♀️,以至於到年老時遺憾自己壯誌未酬呢?

沈善炯 建國之後,我們有很多時間被浪費掉了👫。我一直在講🚥,創新就是爭時間。你不去做也行,人家會去做👯‍♂️。如果你浪費時間,創新就不用談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有幾個好學生,已經開始了一些很好的實驗❤️‍,可是因為“大躍進”🧞‍♂️、“四清”🙆🏽、“文革”等政治運動,那些工作停止了😄。很可惜🟣,好多工作都不能做了。等我們後來能夠做工作的時候,可又年事已高💕,沒多少時間了。哎呀,現在想起來我都非常難過。

熊衛民 時間當然是一個原因👨‍👨‍👧‍👧。除這之外🤷🏼,是不是還有別的原因呢?改革開放都已經進行很多年了,在我們國內依然沒有做出特別優秀的成果🤽🏼。我在著名科學史家董光璧研究員2002年出版的一本書中讀到過他的一個結論🌸:“中國目前還少有開拓新領域和劃時代性的研究工作。人口約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中國對世界科學的貢獻率還只是萬分之幾”。

沈善炯 我們在科學上做的貢獻不夠多,科學家自己的原因當然要考慮,但也有科學管理上的原因🙃。說個笑話。國外的公務員叫officer🚉,意思是在辦公室做事的人🤦🏿‍♀️。我們中國的公務員🖕,過去叫“官”,來自“管”🧽;現在不叫官了,個人做錯一件事關系不大🧚🏻👍,但如果領導錯了,那就非常糟糕🦑。而我們的領導是怎麽領導的呢?

熊衛民 科學方面🧋,在整個毛澤東時代,我們倡導的都是計劃研究,而反對自由研究♦️。

沈善炯 計劃有其道理。一些急需的項目,國家確實要開展🆑,比如我,因為李森科主義肆虐的關系,在1950年代改行搞抗生素🙍🏿‍♀️,我覺得這方面的工作確實有必要。事情的另一方面是,不能排斥自由研究,不能動不動就去批判別人𓀚,中斷他們選擇的研究🌴。科學上自由思想、獨立思考的精神建立不起來🪳,這是致命的。不時聽到人說,現在某項得到諾貝爾獎的工作他們過去也曾做過🙂‍↕️,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繼續🐿,結果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在我看來🏋🏼‍♂️🙍‍♀️,重要的不是與諾貝爾獎有多近,而是為什麽會擦肩而過?很多時候是因為自己不夠堅持,趕時髦去了,這樣的人,即使沒有中斷該工作,也是得不到諾貝爾獎的。真正得獎的人,對所研究的工作必然有濃厚的興趣,以至於忘記自己,尤其是一些小的利益🚱。

1980年代以來,我們國家發展科學有一個方針➞,叫作“有所為👕🙇🏽,有所不為”。作為一個戰略方針🧑🏼‍🍼,根據我們的國情,應用研究方面多一點,基礎研究方面少一點,這樣做是可以的。但對於具體的基礎研究,你怎麽去確定“有所為”或“有所不為”的對象?數學家楊樂有句話講得很好😵‍💫,基礎研究最重要的是科學家的好奇心和濃郁的興趣🧑🏻‍🦱。基礎科學研究於何時在什麽方面取得大的突破🤱,這是很難被計劃的👨‍✈️✦。科學史上的大量案例表明😭,得到出乎意料的結果,意義可能很大💂🏼‍♀️;得到意料之中的結果🎅👨🏼‍🦳,意義有限👨🏽‍🦲。科學家向什麽方向去創新,得主要由他們自己來定🏌️。

政治運動不但把工作中斷了,還產生許多不好的效果。比如說,現在的浮躁風與以前的政治運動就有關系。很多工作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取得成就的。還有,對老科學家長期積累的工作,現在往往不問青紅皂白,一概斥之為知識老化。對於這種話,我是很不以為然的。像朱洗🪐、童第周等人的一些工作👨🏽‍🦰🧑🏽‍🦱,是很好的,是值得延續下去的,可它們卻被一些後輩輕率地扔掉,真是很可惜👨‍🦽👚。不要受框框的限製💆🏼,要有創新🐍💭,這是對的🧑🏼‍✈️🦝。但同時也要記住中國的一句古話——推陳出新👍🏿。沒有基礎,是難以創新的👨🏽‍⚖️。

熊衛民 現在國內做生物固氮的人也不多了⛷,是嗎?

沈善炯 是的🏃‍♀️‍➡️,現在它不是熱門了👴🏽,用句不好聽的話🕕,這方面的工作已經不時髦了🤦🏻。可我還是堅持做🦑。在加州理工學院,趕時髦是被人瞧不起的。我有個老師叫路易斯,人家弄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他還搞他的經典遺傳學,後來得了諾貝爾獎。

2004年要召開國際生物固氮會議,有人請我寫幾個字。我說我寫幾個字可以🥯,但我這個人是不討人歡喜的——報紙上對我有報道,題目是“一個帶刺的倔老頭”🤸🏼‍♂️🦮。我這個人🦶🏿🌁,不管是對是錯,都只講我的真心話。我題的詞為:“生物科學的進展依賴於不同學科的相互綜合,科學家之間的協作,這是時代精神🚶‍♂️。科學上的創新源於長期工作的積累🎀。”後面這句話👨🏻‍🦯‍➡️,我是有所針對的🧂。古人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是科學的精神👹。加州理工學院密立根校長認為𓀘,科學是一個整體,這是其治院精神✷,所以加州理工學院與其他高校不一樣,不設department(系),只設division(組)🚴‍♀️。諾貝爾獎得主鮑林是化學家,他重視化學和生物學相結合🌖,獲得諾貝爾獎。比德爾是遺傳學家🧝🏼‍♂️,他把遺傳學和化學結合起來🫣,搞生物化學遺傳,也獲得諾貝爾獎🏋🏼。他們都在獨立思考的同時與不同學科的學者合作,所以能做出獨創性的成果。只是簡單跟風🔰,是根本不可能一下子做出創新的成果來的。

比如說(現在)倡導學科交叉🏝、交叉學科,這很好,可問題是怎麽去做,由誰來做。通過行政手段把一些研究所並到一起👏🏿,這就叫學科交叉了👸🪃?我在加州理工學習時✌🏽,多個學科的傑出科學家都研究同一個對象,結果產生了分子生物學👨🏿‍⚕️⬅️,生物科學一下子出了7個諾貝爾獎金得主。為什麽他們能夠交叉成功?頂重要的是因為大家誌同道合🥶。只要誌同道合,根本就不是空間距離所能阻隔的。

沈善炯夫人攝於上海建國西路寓所

還有房子的問題👨🏻‍💻。有時候🙅🏿‍♂️,物質條件並不那麽重要🦻🏽。1976年🙎🏿‍♂️,我到英國去參觀了沃森他們當年工作的地方,只不過是一些油氈房子🤳🏽。在那樣差的地方,為什麽他們仍能做出那麽優秀的成果🚡?加州理工學院保留了很多舊房子🔏,這是有道理的🔭🆚。那裏有一句話:保持優良的傳統🕵🏽,迎接新的挑戰🥡。那些舊房子能夠告訴後人🙋🏼‍♀️,曾經有很好的科學家在這裏創新🧑🏼‍🦳®️,這是很有教育、激勵意義的。而我們呢🦥?我覺得很奇怪,不但不保留那些具有歷史價值的舊房子,還要拆掉蠻好的房子去蓋新的👶。

熊衛民 愛因斯坦做狹義相對論時,也沒什麽錢,經濟環境很糟糕。跟他們那個時候相比,我們現在的條件好多了,為什麽老出不了特別好的成果☹️?

沈善炯 1989年時☎,有人向到北京大學訪問的李遠哲問了一個類似的問題:“為什麽我們中國沒有諾貝爾獎得主?”他講了一句話🧑🏻‍🦳:“首先得有產生諾貝爾獎的土壤🧝🏻👩🏼‍⚕️。”我們向西方引進了科學的種子🔰,卻沒有把適應科學創新的土壤引進過來🎤。五四運動在提“賽先生”的同時還提“德先生”🧜🏼,兩者密不可分🫳🏼。光造點房子,買點設備,給“長江學者”們投點錢,不可能產出國際一流水平的科學成果。

轉自 南方周末 2009年4月15

相關新聞

  • 292021.03

    緬懷🌩!百歲院士沈善炯逝世,曾攻克金黴素打破美國壟斷

    3月27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沈善炯🙌🏻,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3月2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3歲。2020年2月13日👩‍🏫🤬,《中國科學報》以《沈善炯:炯途多舛 科學向善》為題,回顧了沈善炯院士戰亂中求學,不畏艱險🈶、從加州理工學院學成歸國,攻克金黴素打破美國壟斷的經歷,以及後期在生物固氮研究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以下為全文。沈善炯:炯途多舛...

  • 292007.04

    誌願者工作不容易

    我來的時候已經10點半了,在二校門轉了一圈,碰到的意昂大都做過了🌳,心裏多少有些失落,正在這時過來一個意昂🚶🏻‍♀️,我趕緊上去“推銷”,他因為有事所以拒絕了,看著我失落的樣子,他就問我是哪個系的,當我告訴他我是汽...

  • 022021.04

    微生物學家😂、上海最年長院士沈善炯:他讓中國成為第四個金黴素量產國

    在那段國難深重的日子裏,他輾轉求學👨🏽,為自己打開了科學之門;當國家百廢待興時,他歷盡艱辛回國。盡管那時,祖國鏈黴素、金黴素的研究基礎極為薄弱🩰,他卻覺得自己責無旁貸。正是對新科學現象🧑‍🎄、科學原理的追求,讓他在理論上突破,極大提升了我國金黴素產量🏌🏿‍♂️,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能生產金黴素的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3月26日22時10分🦂🫅🏻,上海最年長的院士——著名微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沈善炯與...

  • 062021.04

    唯願科學在祖國開花、結果——清明追思科技先賢沈善炯院士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3️⃣,那裏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當被問及為何沖破重重阻撓也要回到祖國時🦹🏽‍♂️,白發蒼蒼的沈善炯院士吟唱起了這首家喻戶曉的抗日歌曲。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相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沈善炯生前留下的這段珍貴影像🙇🏼。3月26日👨🏻‍✈️,中國共產黨黨員、九三學社社員👰🏻🧑🏼‍💼、著名微生物生化學家、分子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沈善炯院士在上海逝世🙇🏻‍♀️,...

  • 132015.11

    憶與沈善炯院士交往的幾件事

    在談話時,沈先生有時會像孩子一般爽朗地仰頭大笑✹,但是通過多次接觸,我感覺到沈先生是寂寞的,有時甚至是憂郁,是擔憂

  • 112010.01
  • 252016.07

    哈佛美女學霸演講走紅:出了國才知中國有多好

    近日,來自哈佛大學的美女學霸、中國女研究生許吉如視頻演講走紅網絡。在北京衛視7月8日播出的《我是演說家》舞臺上🈳,許吉如以《國強少年強》為題,從留學期間....

  • 102021.05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容易🚫🤦🏼:最重的褒獎,是每一次的成功

    容易👝,2001—2006年就讀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系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獲博士學位取名為容易🧑🏻‍🦲,卻選擇了一份極不容易的事業——航天事業。在載人航天工程交會對接和空間實驗室任務中,容易參與執行全部6次任務🧑🏻‍🌾:兩次任火箭逃逸安控負責人😕、一次參加逃逸安控技術把關、三次任發射現場火箭指揮……從業10多個年頭,她與火箭的故事有很多。容易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設計師...

  • 182018.04

    參與中國電力多個“第一” 李立浧:仍有很多夢想要去實現

    他,主導“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項目👨🏻‍🔬🕵🏽‍♂️,獲得了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實現了由廣東省牽頭完成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零的突破”。他....

  • 012008.06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