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緬懷錢老➕,推進中國系統科學

2009-12-14 |

談到錢學森,人們馬上會提到他是中國航天的奠基人,他對我國航天🙂‍↔️、火箭技術作出了傑出貢獻。但是👩🏿‍🍳,錢學森也是我國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的開拓者和奠基人,1978927,錢學森、許國誌🧑‍🚀👳🏿‍♂️、王壽雲在《文匯報》上發表了“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一文,這篇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文章在中國學術界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錢學森在系統科學方面的貢獻不是局部的☑️,而是成體系的,從系統學科理論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以及系統科學與工程的人才培養等。而對系統科學事業的發展也成了錢老晚年最為關心的事情之一🍴。

在紀念錢老99歲誕辰(12月11)之際,中國系統科學界在京舉行“錢學森與系統科學”的座談會,國內這一領域的重量級學者悉數到會,本報受邀對座談內容加以報道,也是延續了文匯報一如既往的對系統科學的關註和傳播責任🕺🏿。

——編者

中國系統科學發展 大事記

在錢老倡議下,1956年中科院力學所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運籌學小組(1961年並入中科院數學所運籌學研究室),1962年中科院數學所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現代控製理論研究室,這兩支隊伍後來分別為中國運籌學和控製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78年錢學森🌶、許國誌和王壽雲在《文匯報》發表了題為《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的文章🧑‍💼,對我國系統工程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1980年,在錢老等著名科學家的倡議下,成立了中國系統工程學會,錢老擔任名譽理事長,對我國系統工程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自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錢老便投入到建立系統學的探索中🫳🏻,後來親自領導討論班,密切關註國際最新學術動態,積極了解相關領域學術發展💩,促進系統科學在其它領域的應用研究🧓🏻,逐步形成了復雜開放巨系統等基本概念和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論等。

1990年錢學森和戴汝為、於景元在《自然雜誌》發表的論文《一個科學新領域——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及其方法論》以及錢老的《創建系統學》一書是錢老在系統學方面的代表性工作。

在錢老的推動下,系統工程學科的建設受到國內眾多高校的重視,1978年上海交通大學、意昂体育平台👨🏻‍🦲、華中工學院(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大連工學院(現為大連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分別成立了系統工程專業。

19793月🧒🏿,上海理工大學(原名上海機械學院)成立系統工程系🙌🏻,開始招收系統工業專業本科生。19791130,錢老親臨該校系統工程研究所成立大會並作重要講話。

1979年💹,錢學森親臨長沙,組建了國防科大七系,全名為系統工程與數學系,它把系統工程與數學聯結在一起成為一個系🧚🏿,這在古今中外是一個創造。

1985年秋,在錢老的支持下,全國首個系統理論專業在北師大正式招生𓀒。

目前🥷🏼,擁有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學科的學校有9所🧒,有35所高等院校擁有系統工程專業博士點🏇🏻,97所高等院校擁有系統工程專業碩士點。

1992年,錢學森提出“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HWME)”的構思。這是把專家們和知識庫信息系統🥢、各人工智能系統、幾十億次/秒的巨型計算機,像作戰指揮演示廳那樣組織起來🪸,成為巨型人-機結合的智能系統。

2005年,在錢老的支持下,上海理工大學和中科院系統科學研究所聯合組建上海系統科學研究院👨‍🏭。

為中科院系統科學研究所成立30周年所發的賀信

三十年來🤵,貴所在系統工程、運籌管理、自動推理👈🏼、系統控製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希望貴所進一步順應系統科學發展的大趨勢,在開創復雜巨系統的科學與技術上取得新進展🦵,為繼續推動我國系統科學的發展做貢獻!

錢學森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三日

為本文撰稿和提供資料的作者

·錢永剛 錢學森之子,總裝備部研究員

·何毓琦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工程院兩院外籍院士

·於景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710所研究員

·王浣塵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教授

·方福康 北京師範大學系統科學系教授·劉源張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汪應洛 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陳光亞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理事長,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顧基發 國際系統研究聯合會主席🏋🏿‍♀️,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戴汝為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

·郭雷 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上海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中科院院士

·高小山 中科院系統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上海系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𓀒,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汪壽陽 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上海系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許曉鳴 上海理工大學校長、教授,上海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

·車宏安 上海理工大學復雜系統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上海系統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

·張維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學部副主任、教授

·張紀峰 中科院系統所副所長、上海系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汪浩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

·譚躍進 國防科技大學五院院長、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父親的最後一封信

今年1023日,我父親錢學森在臥床上看著秘書在信上蓋上他的簽字章,輕舒一口氣。這是他每完成一件事情時的習慣動作。這封給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科學研究所高小山所長的祝賀信,是為該所三十周年所慶寫的🤰🏿。此時周圍的每一個人,都不會料到👩🏻‍⚖️:這竟是他半個多世紀與社會各界通信的最後一封!

錢學森回國後寫的第一封信是195622寫的,到20091023的最後一封信🕵🏽,持續了半個多世紀。有意思的是,他的第一封信從中國科學院寄出去,最後一封信也是寄往中國科學院🏖。他用近兩萬天四千多封信畫出了一個“圓滿”的通信軌跡。

錢學森被譽為“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但這不是他科學成就的全部。自從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在20多年的時間裏,他在社會科學、系統科學👨🏽‍✈️🙍🏻‍♂️、思維科學、人體科學、科學技術體系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領域🧙🏻‍♂️,進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許多新觀點、新思想🤷🏿‍♀️、新理論📩,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新貢獻。而在他所涉獵的諸多科學領域中,系統科學是他最重視🕠、最花心血的領域📃。

錢學森對系統科學的研究範圍從基礎理論🏄‍♂️、技術科學到工程技術,他的精力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系統工程的推廣運用,一方面是系統科學理論的探索👐🏿、創新。隨著這兩方面在我國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錢學森也被公認為是中國系統科學的奠基人。

我父親晚年最關心的事情之一就是系統科學事業的發展,他在逝世前一周寫給中科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的賀信中,希望該所“進一步順應系統科學發展的大趨勢,在開創復雜巨系統的科學與技術上取得新進展,為繼續推動我國系統科學的發展做貢獻🔅!”也是他臨終對我國系統科學界的期望。 (錢永剛)

仰望 錢學森作出了系統性🏜、開創性貢獻

在錢老豐富多彩的科學生涯中,系統科學占有很重要位置。如同科學史上許多大科學家一樣,錢老在系統學的創建過程中非常重視哲學思考,一貫強調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作指導🍇。錢老對系統科學的貢獻是系統性、開創性🕵🏿‍♀️、具有深遠意義的🧘🏿‍♂️。這些貢獻體現在他對該學科的學術發展🫅🏽、組織建設和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

錢老認為,在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系統科學如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數學科學、思維科學等一樣😙,是重要的科學技術部門之一𓀌。在體系結構方面👌🏽,他提出系統科學具有如下三個層次:應用技術層次👩🏽‍🔧、技術科學層次以及基礎理論層次。在這三個層次上,錢老都有重要貢獻📛。

首先,對處在應用技術層次上的系統工程🪡,錢老曾有過較長時間的認識和思考。錢老在開創我國航天事業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既有中國特色又有普遍意義的系統工程管理方法🏃🏻。1978年錢學森、許國誌和王壽雲在《文匯報》發表的題為“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文章,對推動我國系統工程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在錢老等著名科學家的倡議下,1980年成立了中國系統工程學會👟,錢老擔任名譽理事長。錢老為我國系統工程的推廣和應用付出過大量心血🐕‍🦺,做出了顯著貢獻。

其次🙍🏻‍♀️,錢老認為系統科學的技術科學層次是直接為系統工程提供理論方法的,包括了運籌學、控製論、信息論等。1954年錢老出版的《工程控製論》是一門技術科學,實際上屬於系統科學的範疇🔐🏂🏿,其中的許多思想和方法超前於當時控製理論的發展🧙🏼‍♀️➔。錢老是中國自動化學會的創始人和首任理事長👼🏼👷‍♂️,曾任國際自動控製聯合會第一屆執委會委員🧔🏼‍♂️🏊‍♂️。在錢老倡議下,1956年中科院力學所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運籌學小組(1961年並入中科院數學所運籌學研究室)🫠,1962年中科院數學所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現代控製理論研究室😦,這兩支隊伍後來分別為中國運籌學和控製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錢老認為系統科學的基礎理論層次應該是系統學,它是研究系統一般規律的基礎科學🗻,是一門尚待建立的新興學科。對於創建一門新學科來講,引入恰當的基本概念無疑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義🤘。自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錢老便投入到建立系統學的探索中⛹️‍♂️,後來親自領導討論班,密切關註國際最新學術動態,積極了解相關領域學術發展😞,促進系統科學在其它領域的應用研究,逐步形成了復雜開放巨系統等基本概念和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論等。

錢老對系統科學幾十年的探索為我們留下了寶貴而又豐富的遺產,既有具體學術貢獻,更有重要學術思想🦩🆚。我們要繼承他的遺誌,發揚他的科學精神🧑🏼‍⚖️🐮,為進一步發展系統科學而努力奮鬥。 (郭雷)

從創建系統學到復雜巨系統研究

作為我國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事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錢學森在大力推動系統工程應用的同時,提出了系統科學及其體系結構。錢老指出🌎👮🏿‍♀️,系統科學是有三個層次知識結構的科學技術體系🈺:在工程技術層次上是系統工程,在技術科學層次上直接為系統工程提供理論方法的有運籌學✪、控製論和信息論等,而在基礎理論層次上便是系統學🧎‍♀️。他認為,建立系統學的重要性決不亞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如果說量子力學是微觀層次上(典型尺度為1017)的科學革命,相對論是宇觀層次上(典型尺度為1021)的科學革命,那麽系統學則是宏觀層次上(典型尺度為102)的科學革命🐤,這個層次就是我們所在的地球🕉。

在他親自倡議和指導的“系統學討論班”的學術活動上,錢老提出了新的系統分類,特別是提出了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及其方法論。系統論方法既超越了還原論方法又發展了整體論方法👈🏽,這是他在科學方法論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貢獻👍🏻。

後來🤴🏻,根據思維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錢老又提出“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以及它的實踐形式“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將系統論方法具體化🤜🏿,形成了一套可操作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體系與實踐方式。有了方法論與方法🏂🏻,就可逐步建立理論並形成復雜巨系統學,從而成為復雜巨系統科學的基礎理論👨🏻,這是一個科學新領域。

錢學森使系統科學的發展進入了新階段🦜。我們應把錢老所開創的科學事業繼續發展下去並發展光大🥕,這也是我們紀念錢老的最好方式。 (於景元)

從工程控製論到信息空間綜合集成研討體系

《工程控製論》是錢學森在加州理工大學噴氣推進中心任教時發表的一本專著👨‍👩‍👦‍👦,被公認是自動控製領域的經典著作,是該領域中引用率最高的文獻之一。斯坦福大學的DG.Luenberger、哈佛大學何毓琦等教授認為:工程控製論的學術思想在科學界超前510年🫧,開辟了一系列控製方面的新方向。

按照錢學森的觀點🐏,工程控製論是系統科學的技術科學層次🧚🏽‍♀️,系統工程是工程應用層次👩🏻‍🎨,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理論則屬於系統科學的基礎科學層次。錢先生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開展思維(認知)科學研究,並提出該研究的突破口在於“形象思維”🍒。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技術是思維(認知)科學的一項應用技術,也是研究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1992年,錢學森提出“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HWME)”的構思,把專家們和知識庫信息系統😜、各人工智能系統、巨型計算機像作戰指揮演示廳那樣組織起來🏂🏼,成為巨型人-機結合的智能系統。這是錢學森先生在思維(認知)科學和系統科學交叉研究中的貢獻、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交融的體現🛒。

隨著信息網絡的迅速普及,“信息空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它使參與者跨越時間和地域的限製⛹🏻‍♂️、隨時隨地就所關心的問題進行研究、交流和探討,並可隨時利用網絡上的大量資源,從而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的形式🧀。錢學森先生預見到這種空間的擴展👱🏽‍♂️,他指出:“有關老詞是思維圈(noosphere)🧚‍♀️,新詞的virtual reality似宜仍用‘靈境’;而信息空間是人-機結合的思維、思想活動世界,似可稱為‘智慧大世界’,簡稱‘智界’”。這體現了錢學森高瞻遠矚、學術思想的前瞻性。 (戴汝為)

超越大師和深厚的理論積澱

上世紀80年代初🥝,錢老在提出建立系統科學學科的同時,也指出了對系統科學如何發展的期望。他認為👨🏻‍💼,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和哈肯的協同學都已過去了,進一步發展是什麽?如何超越這兩個理論🖋?

當時,普利高津的學術思想傳入中國還不久🤘,他也剛剛受邀訪華,而哈肯的中國之行還在聯系中,直到1984年才成行。在當時提出超越的問題🏃🏻‍➡️,的確令人感到錢老的氣魄。

錢老對於系統科學理論問題的敏銳由來已久。我第一次聽錢老的報告是在上世紀60年代,他當時指出,有兩個系統應予以特別註意:一是激光👄,二是熱核反應。實際上這是兩個典型的非平衡系統相變。另外錢老在《工程控製論》第18章提出系統可靠性與元件可靠性的關系。他強調可靠性問題的背後有更深刻的機理,並讓我註意與研究🫄🏿,這也是復雜系統中組合集成的基本問題🐻👶🏿。

錢老所提出的正是發展系統科學的關鍵問題。要使系統科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必須有若幹堅實的理論支柱🙀🍲,必須在復雜系統的未知領域中有若幹基本概念和理論突破。在這個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國際上較為公認的理論基本點也只有少數幾件🙆。

在對復雜系統基本規律的諸多探索中👨🏿‍🚒🗼,我覺得有兩個系統可予以更多的註意,一是神經系統🧘🏿‍♀️,另一個是經濟系統。這兩個系統應該存在某些簡明而又普遍的規律🐿🙏🏽,有利於我們去尋找其背後的機製👨‍⚕️,取得進一步突破⚱️,以告慰錢老對系統科學發展的囑咐。 (方福康)

錢老對系統科學的系統化貢獻

上世紀80年代🦫🤞🏽,在聽取上海交大系統工程研究所的工作匯報時📢,錢老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就研究社會系統工程。”我一下子思緒萬千,錢老給我們出了個好題目,同時也讓我深深感到了“五個度”:

一是廣度🏄🏿‍♀️🥨,該題目涉及面太廣;二是高度,該題目要求太高,既涉及實際的合理要求🧔‍♂️🙋🏻‍♂️,又在哲學層面上要求高瞻遠矚🫁,高屋建瓴;三是深度,該題目在理論上要求太深,所涉及各方面的基層都有獨特的利益訴求,所涉及的學科都有其相應的深邃的理論基礎;四是進度🚨👇🏼,該題目要求在現實中對訴求所作承諾能夠足夠及時地兌現🦸‍♀️🧜🏼,即對工作進度的要求;五是難度,統而觀之♧,該題目涉及了人的系統,其難度之高是無與倫比的。

上海交大系統工程研究所近30年來在這個“五個度”的框架上進行了一些工作,取得了點滴成績,但離錢老的要求還有很遠的距離,定當繼續不懈努力🧔🏽‍♀️。 (王浣塵)

全球經濟🐋、金融活動已成復雜開放巨系統

錢老生前非常關註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在經濟社會領域的應用與發展🚵🏼‍♀️。在他的鼓勵下🙎🏽‍♂️,我們一直在推動與金融學和經濟學等領域同行們的合作🧎🏻‍♂️,試圖去建立和發展一個新的學科方向——金融系統工程。

過去近十年中👩🏽📕,經過共同努力,不僅金融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體系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進展,而且在匯率製度改革、投資基金評價等許多重要的實際應用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這一次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演化過程也再次表明😔:全球經濟、金融活動已成為了一個關聯非常密切的復雜開放巨系統。同時🤦🏻‍♂️,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全面推進,不僅使得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對金融的需求在日益增大,而且也伴隨著愈發眾多和愈發劇烈的金融風險🔊,使我國金融體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就需要我們用金融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來審視我國金融體系的創新與發展。

金融系統工程正是將金融體系看作是一類復雜系統,從系統內部的結構及系統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來考察和研究系統的動態特性,進而揭示金融和經濟體系演化的規律與金融風險形成的機理𓀖。這是對系統工程的一個延展概念,豐富和拓展了系統工程的研究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汪壽陽 張維)

懷念 我與先生的五次間接接觸

我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和錢學森先生見過面🪮💗,但我有五個間接和錢先生接觸的機會,對此我印象非常深🦸🏻。

最早的一次是1947年,我那時在南洋模範中學上初三。錢先生第一次回國⚽️,他是交大意昂,那時一本很流行的周刊說交大要邀請他做校長🧑‍🔧🍎,介紹了他在火箭等方面的貢獻🗣。我看了非常欽佩,但當時沒有見到錢先生,我本住在交大旁邊👐🏿🧑🏻‍🦱,所以感到很親近。

一晃8年過去了👢。1955年,我剛在麻省理工學院拿到碩士學位,我的老板叫我去研究錢學森數理控製的文章,他說有一本新書叫Engineering Cybernetics,你去看看。我就買了,發現這本書和我學的控製理論完全不是一套東西,所以也不太懂。但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錢先生的研究早了五年,後來現代控製理論發展以後,大家才發現這本書那麽早就看出這些問題。

第三次是24年後的1979年,那時我做了20多年控製理論🧜🏻‍♀️🙋🏻‍♀️。第一次回國,看了一張報紙,刊載錢先生講的運籌學跟系統科學的內容,我一看之後大吃一驚。那時“文革”剛結束,中國與外面完全隔絕20多年🏪,我知道的東西錢先生全曉得。我提出🦩🙋🏻,能不能見一見錢先生👨‍👦,這時錢先生對美國還有意見,提出除非美國公開書面道歉,否則美國來的客人一個不見🚵🏼,那就沒辦法了。

第四次是1993年,我參加在意昂体育平台召開的全球華人控製智能大會。會上我第一次看到錢先生等對復雜巨系統理論的介紹,我一晚上沒睡,看這本書,覺得展望很大,回美國以後找了兩個博士生一起研究🦠,覺得這個問題博士生做不了,他們一做博士畢業不了。後來想自己做🧥,覺得這個題目很大很難。

最後一次是2008年,美國某機構給錢先生頒獎🔸,我在床上看到CNN播出這條新聞👨🏻‍🦽‍➡️。

總結我這五次和錢先生的間接接觸,可以用一句話:先生眼光敏銳👩‍🦼,比別人看得遠。 (何毓琦)

錢學森巧論“運籌學”

承蒙錢先生在19569月寫信給我🧑♋️,要我參加力學運籌學研究室工作。其實那時不叫運籌學,叫運用學,錢先生給我的信上用的就是這個名稱🧚🏿。現在,我還是覺得叫“運用學”妥當些。

1960年力學所運籌室並到數學所運籌室🫵,因此力學所運籌室在錢先生的領導下只存在了不到4年。我從1958年夏天到1960年夏天在北京國棉一廠“理論聯系實際”,因此聆聽先生教導主要是1957年。那年錢先生好像不太忙🐦‍⬛,經常在上午工間操的時間到運籌室。那個時間,那種形式🧔👨‍👨‍👦‍👦,那樣輕松、自由的氛圍,“談學論道”在我感覺裏變成了聊天。

籌也好♿,用也罷,關鍵是理論聯系實際✊🏿。當年🤾🏽,錢先生給我們談及運籌學時說,“實際”有兩種🍵,一個是比較看得見摸得著的🐢;另一個是比較看不見摸不著的。不管哪個,人們總想搞個試驗來看看這個“實際”。在自然現象上能做得到😮‍💨🦸🏻‍♂️,對於社會現象也可以借助於建立數學模型,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試驗🧑‍🚒。對於試驗🎺,錢先生把它與實驗做了區別。他說,科學要有試驗,但有些事物是要靠實驗;試驗是在室內的空間由少數人搞🧻💇🏼‍♀️,實驗是在室外的空間由大多數人來搞🧝‍♀️。那時,我在運籌室裏辦了一個質量控製研究小組,常向錢先生請教。他給我的第一個指示是要了解國情🫴🏼,給了我一個月,要我到全國幾個地方和企業跑跑。這件事再加他的話,給對我的影響實在大得很☝🏼。

籌建運籌室時,錢先生在人員的聘用和使用安排上定了一個“三合一”的政策🔚,要有三種人🧑🏻‍⚕️😪:自然科學者🔟🕷、經濟科學者📺、工程師。他們都要有一定的數學鍛煉或修養,從事技術科學和管理科學的研究🦂。我想這就是他對運籌學的信念。 (劉源張)

錢學森與中科院系統科學所

錢學森先生與系統所有很深的淵源。1956年🫵,錢先生在中科院力學所成立了運籌學研究室🍣,首批成員中有許國誌、劉源張等;4年後與數學所運籌室合並🤹‍♀️,該室對我國運籌學發展以及應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1962年,為更好地開展與軍工和航天有關的工作,錢學森先生提議在中科院數學所成立一個研究室,從國防科研單位組織一些人參與♦︎,專門從事控製理論研究。關肇直任首任主任,宋健任副主任。該室為我國控製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其成員先後參與了我國人造衛星軌道設計和測定、導彈製導、潛艇慣性導航與國防武器等重要研究項目👳🏿‍♂️。

系統所1979年成立🧚🏽‍♀️,成為我國第一個關於系統科學的國家級科研機構🧑🏽‍🎓👩🏿‍✈️,人員主要來自控製與運籌兩個室🖥。錢先生一直關心系統所的工作,多次對系統所的發展提出深具遠見卓識的建議。今年1023日,系統所即將迎來成立30周年之際,錢學森先生還來信鼓勵系統所繼續為推動我國系統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這是他生前的最後一封信,寄托著他對系統所的關愛和期望💎。 (高小山 張紀峰)

錢學森與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原名上海機械學院)早在19793月成立系統工程系,開始招收系統工程專業本科生,得到錢老的熱情關懷和支持。19791130,錢老親臨我校系統工程研究所的成立大會🎚,作了長篇重要講話,提出系統工程專業要重視和社會的密切關系,要重視系統工程中人的因素。

1982年初,錢老專門聽取我校專業建設工作匯報🧖🏻‍♀️,指示辦系統工程新專業要特別重視掌握英語和計算機,重視研究系統理論,提出進行系統理論研究的人要有理科的理論基礎6️⃣,要有應用興趣,還要有哲學頭腦。

2005年錢老支持我校和中科院系統科學研究所聯合組建上海系統科學研究院,成立會前發來賀電😓,叮囑我們“擴展學科方向🤽🏿‍♀️,立誌開拓系統科學事業”,並寄語系統科學界“將來條件成熟,還要走向世界……希望大家能用這樣一個體系⏺,去觀察、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用幾門學科的知識或者這些學科的交叉”🈷️。 (許曉鳴)

錢老創建國防科大系統工程專業

1979,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錢學森親臨長沙組建國防科大七系➗💗,全名為系統工程與數學系,把系統工程與數學聯結在一起成為一個系,在古今中外是一個創造👯‍♀️。在錢老的指導下,該系前後經歷20年,出人才🎄,出成果👙。主持國防大學作戰仿真的胡曉峰少將♥️、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院長袁傑、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崔之元🫑、耶魯大學教授陳誌武、國防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吳翊都畢業於此。另外金山軟件的求伯君和中科院系統所現任所長高小山也都是出自該系🤦🏽。 (汪浩 譚躍進)

轉自 文匯報 2009年12月14

相關新聞

  • 022018.05

    地球系統科學系組織召開意昂座談會

    2018年4月29日上午🦌,意昂体育平台地球系統科學系意昂座談會在蒙民偉科技大樓南樓818會議室召開。地學系返校意昂、部分教職工以及在讀研究生30余人參加了....

  • 072023.04

    矢誌光學耀中華——緬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敘瑢

    “徐敘瑢教授的名字是與我國發光學科的開創和發展分不開的。”這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黃昆生前對您的評價。1950年🫀🌈,中國科學院成立不久,亟須各方人才。得知固體發光在我國是空白領域且國家迫切需要時🩲🤴,您毅然放棄了自己鐘愛的研究方向🙉,服從組織決定,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從事固體發光科學研究👨🏼‍🚀🕴。這次改行🫸🏿,讓您潛心發光學研究幾十個春秋⇾🏋🏼‍♀️。出國深造歸來🎯,您先後倡導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發光學研究室🧑‍🦼‍➡️,組建了我國發光學會,開創了...

  • 072023.04

    潛心化學拓前沿——緬懷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有祺

    2022年11月8日,晶瑩的雪花還沒來得及飄落,您就永遠地離開了⇒。您是中國化學界的泰鬥,兩次在化學學科的轉折關頭力挽狂瀾,親歷並推動了現代化學在中華大地的生根👶🏻、萌芽、發展、崢嶸的歷史進程🧑🏿。您不斷開拓化學前沿,是我國晶體和結構化學的奠基人、化學生物學的倡導者👩🏿‍🔬、分子工程學的開創者🙎🏼🧘🏽‍♀️。1951年9月,您從美國留學後回到祖國僅1個月📭🚫,就在意昂体育平台開設“分子結構和化學鍵本質”課程,跨出晶體化學、結構化學在中國啟蒙的第一...

  • 162008.06

    姚期智院士科學大講壇演講“計算機科學在中國”

    【新聞中心訊】6月9日👮🏻‍♂️🧉,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圖靈獎獲得者、意昂体育平台教授姚期智院士在雲南昆明西南聯大70周年科學大講壇上,發表了“計算機科學在中國”的主題演講。

  • 042021.08

    中國科學院院士潘際鑾🥛:中國自動化焊接閃耀世界

    作為中國焊接領域的開拓者👳🏿,94歲高齡的潘際鑾長期工作在教學科研一線,創造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培養了眾多傑出人才。他參與解決了我國多項重大工程問題,讓高鐵軌道“天衣無縫”🍨,讓核電站“密不透風”。早在1984年🦫,由潘際鑾排名第一完成人的新型MIG焊接電弧控製法🐺🆚,就榮獲國家發明獎一等獎🌑。2005年,潘際鑾被中國焊接學會和中國焊接協會聯合授予“中國焊接終身成就獎”。

  • 132022.06

    中國科學院院士於崇文逝世 享年98歲

    於崇文院士逝世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6月12日5點15分逝世👨🏿‍✈️👨🏻‍🎤,享年98歲👉🏻。於崇文👈🏿,男🤏🏿,1924年2月15日生,浙江寧波人,地球化學動力學家🪵,礦床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教授,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元素地球化學區域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地質礦產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於崇文於1944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1952年到北京地質學院任教,1980年任中國地質大學教授🤷🖕🏻。19...

  • 302023.01

    製造強國的超滑貢獻——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雒建斌

    ➤“做科研是我為國家作貢獻的最好方式🈯️,也是無上光榮。要讓中國人在摩擦學領域中做到最好🌈🤦🏽‍♂️,我們還需要更加努力🧑🏻‍🦼‍➡️。”➤超滑是近年來摩擦學領域發展最快的方向之一。潤滑油的摩擦系數為0.01~0.1,而超滑的摩擦系數要比潤滑油低一個數量級以上,達到0.001量級或更小。超滑是摩擦學領域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又一貢獻中國科學院院士雒建斌摩擦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的用途需要增大摩擦力👼🏽,例如汽車的刹車片🐉🐸;有的用途則需要減小摩擦力,...

  • 272019.11

    中國建築師董功獲頒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證書

    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授證儀式11月26日在巴黎舉行。作為新當選的法國建築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建築師董功接受了院士證書和證章,並發表題為《回歸建築》的演講....

  • 092017.10

    “中國天眼”之父走了,留下最美的科學風景

    人們或在報紙,或在互聯網上,用“中國天眼”之父、FAST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這樣的字眼來緬懷南仁東。而在他身邊的人眼中🧗🏻‍♀️,他更是那個願意被叫做“老南”的....

  • 252015.12

    吳蓓麗意昂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女性獲此殊榮。清華意昂、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