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安,1994年獲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工程系碩士學位🫸🏼,現任第二炮兵工程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他長期致力於軍事環境工程領域的研究工作,是我國特種汙染防控技術的開拓者之一,為探索和構建我國特種汙染防控體系作出了重大貢獻,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軍隊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項,國家專利 21項,出版學術著作3部,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入選中央直接掌握聯系高級專家,榮立一等功,獲求是傑出青年獎,全軍首屆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是一名普通軍人🧚🏽,卻有著科學家孜孜以求➜、不斷進取的科學精神👩🏽⚕️;他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卻有著軍人精忠報國😚、甘願奉獻的情懷。他就是我校環境工程系意昂侯立安。
歷盡艱苦 換來清新
1982年侯立安從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第二炮兵,到基層連隊當了近一年的代理排長👩🏻,與官兵同吃同住。正是這一年裏👨🏻🦯,他跟導彈陣地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第一次參加演習時🧙♀️🩰,一股刺鼻的惡臭氣味迎面而來👍。後來,他才知道,由於特殊空間的環境汙染控製技術相對落後♗,導致水質汙染🥐、空氣混濁👩🏽🔬,直接影響了作業人員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他看了心裏很不是滋味,他覺得作為一名軍人和學環境工程專業的大學生,面對專業領域出現的問題應當努力去解決。他想:我們能駕馭高精尖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難道不能為我們的生存、防禦和作戰提供良好的環境和空間?於是他暗下決心發誓盡最大的努力去改變這一狀況,給陣地營造一個潔凈的空間💨,為提高部隊戰鬥力🤹🏽♀️,適應現代化戰爭作出自己的貢獻🌉。後來調到研究所,經過論證👎🏽🤷🏼♀️,他主動請戰,鄭重地向上級遞交了一份要承攬解決特殊環境汙染科研任務的立項申請,獲得了批準。
進行科研攻關絕不是一蹴而就🧑🏽🌾,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侯立安先後走訪了18位專家學者🍌、翻譯了20多萬字的國外文獻,把能找到的相關資料都翻了個遍👨🏼🔬。為了擠出更多的工作時間,他幾乎取消了所有的節假日和娛樂活動。1985年他的孩子剛出生不久,一家三口住在12平米的房子裏💆🏽♀️,他晚上熬夜加班,經常弄得家人休息不好。為此🫳🏽🏥,他搬進了一間僅有四五平米的儲藏室,由於空間太小,連一張行軍床都放不下Ⓜ️,他就把床鋸下一截才勉強放進去🏄♀️。8小時之外,他就在這個小房間裏,猶如一只高速旋轉的陀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在人們的印象中,他的行為有些“古怪”,別人見到垃圾、汙水唯恐避之不及,可他卻愛在這些地方轉悠,他與糞便和氯氣打了四年的交道。為了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得到詳實準確的數據,數九寒天,他竟把手伸進盛滿糞便的汙水實驗裝置中取樣,常常被糞便和氯氣熏得不思茶飯⏩,惡心嘔吐。功夫不負有心人,汙水處理裝置終於實驗成功了,最終解決了陣地汙染問題🥡。專家鑒定會上大家一致認為該項目“達到和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水平,汙泥回流技術國內領先”🈷️。官兵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該項目獲得全軍後勤重大科技成果獎。
學無止境 創新不竭
侯立安於1992年來到清華環境工程系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在清華他一邊學習,一邊搞科研。繁重的試驗任務和半年內必須考試通過8門課的學習任務🌳,壓得他喘不過氣來。當時錢易院士的課是用英語講的,而他在本科學的是小語種日語,英語跟不上,上課聽不懂。錢易院士雖然工作十分繁忙,但知道他的情況後,竟然單獨抽時間給他補課,這令侯立安感動不已🍎。侯立安認為清華老師們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誨人不倦的高尚師德🗂、嚴以律己的崇高風範🙎🏼、樸實無華的人格魅力,都對他影響深遠。
在清華學習期間侯立安領頭研製的“有害氣體消除劑”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一體化多功能空氣清新機在“國際科學與和平家用精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侯立安在清華的兩年碩士學習十分辛苦🎼,但他坦言這是他學習收獲最大的時期💕,在清華獲得碩士學位令他感到非常興奮。
為了使命 甘願奉獻
清華畢業後,侯立安的理論水平和學術能力得到了較大提升🧑🏿🚒👫🏻,他在研究工作中大膽創新,進行了新一輪的科研攻關。他帶領研究團隊采用了全新的核心尖端技術成功解決了放射性廢水處理技術難題;運用低溫等離子體新技術成功研製了密閉環境空氣凈化裝置👶🏽。這些成果已應用到國防地下工程中,保障了人員的生存條件🏋️♂️,具有重大軍事價值,分別獲得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回首30多年來的軍旅生涯,除了科研還是科研🎽,侯立安幾乎沒有什麽業余生活👨🏻🦯➡️。他覺得對家庭和父母有著太多的愧疚。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軍事環境科學領域的專家,為了軍人的職責😓、為了國家的需要,他堅持不懈🫵🏻,從來沒有停止過前進的步伐,不管遇到什麽困難、挫折和失敗🚣🏿🧑🏼🚀,他都會義無反顧地去做👨🍳👁🗨。他熱愛他的工作🏋🏼,熱愛他的事業,多年來他對科研工作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為了部隊和國家的需要甘願犧牲和奉獻💇🏻🧔🏼。(意昂總會 馮萍萍 錢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