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010-08-17 東北新聞網
宋蜀碧近影 陳戎攝

1946年結婚照
也許很多人還不太熟悉科學家徐舜壽、翻譯家宋蜀碧,但這對才華橫溢👨🏻💻、為祖國貢獻多多的知識伉儷卻值得描述。適逢俄國文學大師托爾斯泰逝世百周年紀念👳🏿,我們特去拜訪了《托爾斯泰傳》(艾爾默·莫德)的中文譯者宋蜀碧👐🏼。
宋蜀碧女士耳聰目明🚿,微笑著與我們交談👩🍳,卻沒有過多地提及她傾盡半世心血完成的百萬字譯著,而是更多地回憶起伴隨著這部譯著的坎坷滄桑,還有她一生摯愛、與譯著有著萬千聯系的丈夫徐舜壽。說起與徐舜壽共同生活的美好時光🤵🏽♀️,耄耋老人露出青春的笑靨;而談到丈夫的含冤離去,她又禁不住熱淚盈眶,難以釋懷。
打開《托爾斯泰傳》,書的扉頁上寫著🏊🏼♀️:“謹以此書獻給舜壽,願他的靈魂永遠安息。”
今年5月剛剛付梓的宋蜀碧自傳《我的回憶》🙅🏼♀️,全書的最後一句話讓人讀之泫然🏜:“也許明年🍊,也許後年,我將與他相聚,相伴👩🔬,我們將安定、幸福地長此生活在一起。”
人們常說“郎才女貌”,而宋蜀碧除了天生麗質外,亦才情卓然🧑🏻🤝🧑🏻,其譯著思路清晰,文筆洗練,語氣與語調間透出基於良好教養的莊重與典雅。而她的丈夫徐舜壽,乃為新中國飛機設計事業的一代宗師👌🏿,堪稱航空工業一顆璀璨的星辰⛹️♂️💜,至今還被他的同行們所崇敬與懷念。
——這是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又是怎樣的一首報國詩篇⇢✍️?
1 朝暉起處君何在
提到徐舜壽這個名字,業外至今鮮為人知,但若提到其胞兄徐遲🅿️🐤,卻是聞名遐邇💇♀️。徐遲的文學作品,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他的報告文學讓中國人了解了哥德巴赫猜想。而徐舜壽則是懷揣航空報國的遠大誌向,一生奮力問鼎我國航空工業的“哥德巴赫猜想”——在中國航空工業尤其飛機設計事業的發展歷程中,他有著突出的歷史地位與貢獻。
1958年7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架飛機“殲教-l”順利飛上了藍天📷,開創了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先河🧕🏼🧟。葉劍英元帥代表中央軍委參加了慶功祝捷大會。而擔任“殲教-1”飛機總設計師的就是當時41歲的徐舜壽。
1956年8月👨🏻🏭,徐舜壽主持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並擔任主任設計師🆕。他嘔心瀝血,把整個身心投入到飛機設計事業中。由他親自帶出的團隊、在他直接領導下培育出的飛機設計人員,如顧誦芬、馮鐘越、屠基達、管德、陳一堅……遍布我國自主設計機型的重要崗位,支撐著航空科研事業的脊梁𓀃。由他主持、組織和親自設計的飛機殲教-1、初教-6、強-5🤴🏿、殲-6、轟-6👨👨👧👧、運-7……大字書寫在新中國的航空工業發展史上。
然而,正當徐舜壽要為各種新型飛機設計施展自己的才能時,十年動亂開始了,他遭到殘酷迫害🚕,受盡折磨🧴,於1968年1月6日不幸去世。約30年後🐞,他的三姐夫伍修權還曾深情撰文說🪔:“他只活了50個春秋,正當壯年🫡。我們許多熟悉他的同誌🚺,為他的過早去世🦥🧛🏻,為我國航空科研事業的重大損失🐰,深深感到痛心和憾恨!”
40年生死兩茫茫,獨坐黃昏誰是伴。
耄耋之年的宋蜀碧每當回想起在“文革”中的種種遭遇、丈夫的慘死,往往仍不免有萬念俱灰的感覺。她常常在努力探索中,循著丈夫一生的經歷,力圖弄明白一些原來不懂的事情。在回憶錄中🐊,她寫下了這樣的話🥛:“我已年過八十,來日無多🧅。近年來,我從閱讀書報中🫶,逐漸感悟到人世間的萬事萬物,並非一切都可憑借現在掌握的科學道理解釋清楚。”
更多時,她捧讀丈夫最後將近一年時間給她的👳🏽♂️、被抄走後最終又還回來的書信,和他傾心交談,仿佛又回到過去的歲月🤹🏻♂️。昔日情景歷歷如在眼前👏。
2仙侶共舟水之涯
“蜀江水碧蜀山青”——出身書香門第的父親宋誠之也許是出於對白居易詩句的喜愛,給1924年出生在成都平原的她起了這樣一個好聽的名字——蜀碧。她上有三姐一兄,下有二弟🌉。父親中學時代即酷愛英文,博聞強記,有“活字典”之稱,應聘擔任成都高師🥖💆🏼♀️、四川大學、華西大學等校的英國文學教授0️⃣。
宋蜀碧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養成勤奮認真🐣🈳、純真坦誠的優良品德。她美貌、聰慧而又活潑🦸🏿、靈動,時不常會冒出一些精靈古怪的念頭,做出一些特立獨行的舉動🧑🤝🧑,顯現出某種大膽乃至叛逆的性格和氣質💏。中學時🏸,被同學送予昵稱“宋貓”🎀。1946年*️⃣,宋蜀碧畢業於華西大學英語系🧚🏽♀️,專攻外國文學⚱️。
故鄉南潯的兒子徐舜壽則生於1917年8月21日,1937年20歲時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航空專業😀🤽🏽♂️,20世紀40年代就開始從事航空事業,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技術上校軍銜。哥哥徐遲這樣追憶徐舜壽:“那時並不知道,我全家的靈氣卻是集於他一身的。他後來長得軒昂,儀表非凡♥︎🕑,品學兼優,吸取知識比海綿還多還更飽滿。”
被徐遲稱為“水晶晶的家鄉”南潯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徐舜壽的曾祖父徐延祺曾是紫禁城內太和殿旁的軍機處行走🧸。祖父徐麟年🤞🏻,家教甚嚴🪡。父親徐一冰曾創辦中國歷史上第一所體操學校和第一個現代體育刊物《體育雜誌》,奠定了屬於“我國第一代的,居於第一位的現代體育家的身份”,後又賣掉全部家當開辦了南潯鎮貧兒教養院。
如江河行地🫂,南潯徐氏一門,徐一冰、徐遲、徐舜壽父子三人,在不同領域都創造性地開拓了自己的事業👯♂️,做出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宋蜀碧與徐舜壽的相識十分偶然。1942年🚵🏻♀️👨🏽🎓,高中畢業的宋蜀碧等待大學發榜時到朋友家玩,幾個人一起打橋牌聊天。那天和她打對家的是一個相貌英俊的陌生人🪲,身材修長,有雙明亮機敏的大眼睛,舉止很文雅,似一縷金風🚧。這個年輕人就是徐舜壽,當時正在成都工作🦶。
牌桌上🦄,宋蜀碧聽年長自己七歲的徐舜壽講了許多走南闖北的故事。隨後她就不斷地收到他的信🔌。她聽朋友說,他幾次去過那朋友家,總是在大門口問問宋小姐去沒去,如果沒去,轉身就走了💇🏽♀️。一來一往,他們的信寫了下去,她的回信充滿睿智,人又美貌可愛而俏皮,宛如玉露一掬。漸漸地,他們每星期都會見面。
兩人相識之初🎪,時年18歲的宋蜀碧也會對徐舜壽做些有趣的事🤵🏻♂️,她常憶起那個惡作劇➖:“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節。我給舜壽寫了一封信說,我已隨家人離開成都,去很遙遠的地方了。4月1日那天下午,傳達室的男孩在宿舍樓下喊我🎩,說外面有人找!我急急忙忙跑出去,一看是舜壽🧠。他看見我,笑笑說👮🏼♀️:‘你不是走了嗎🦸🏿♂️?’”然後🈺,他們又和往常一樣,沿著體育場旁邊那條垂柳飄拂的大路🧞♂️,朝華西後壩走去。他對她說:“你這封信寫得特別好🫧!看完信,我掉淚了👃🏽。後來想想,不大對🦓,再仔細看看👩🏻🎨,信是4月1日寫的🎎,但郵戳是31日,這才想起原來今天是愚人節。上你的當了!”
有一天宋蜀碧收到一封信⛓️💥,是徐舜壽寄來的,摸著軟軟的🐉,好像裏面有什麽東西。把信封撕開來🤒,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朵嫩黃色的雛菊👛。看來是剛采下來的,仿佛還帶著水汽。信紙上只有一句話🥷🏼:“我愛你,空口無憑🧎🏻♂️,立字為據🦸🏻♀️。”她的心禁不住怦怦地跳了。其實從他身上,她早已感受到他對她的愛🥻。而此刻她意識到,她也是從心裏愛著他的。
啊🧑🏼🍳,我奉雪山為贈品。
啊,君收雲海作詩聲🔦。
兩人終以共同的誌向及對文學、音樂的愛好走到一起,1946年9月在成都舉行了婚禮🙆。
3奇功奇業建輝煌
1951年4月28日🙎🏼♂️,中央重工業部航空工業管理局成立,地點在沈陽(後遷回北京)。同年7月,徐舜壽從華東軍區航空處航空工程研究室調往沈陽🫨,進入航空工業局🚉。從1954年開始,航空工業工作的重點由修理轉向製造,而且仿製新機工作的形勢很好。
“一五”期間,航空工業順利地完成了從修理到仿製的過渡,在創建時期取得了長足進步。後來,有人把這一時期稱為中國航空工業的“黃金時期”💣🤸🏽♂️。在一系列新機型的研製工作中👂🏿,徐舜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被毛澤東主席簽署嘉獎信的飛機初教-5(雅克18)的正式試製計劃就是在蘇聯專家協助下,由徐舜壽在1954年初親手編製的,蘇聯專家稱他為航空工業局的飛機總工藝師🩱👩🏿🦳。
1956年8月,航空工業局分黨組織做出了從仿製到自行設計戰略轉變的決定,發出了在沈陽112廠成立新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的命令。徐舜壽被任命為飛機設計室主任設計師。
奇誌奇思展奇才。
奇功奇業建輝煌🙆🏽♂️。
這曾是他多少年“航空報國”的夢想!
徐舜壽接到命令後,由衷地高興,立即打點行裝🤹🏻,只身前往當時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的沈陽。而宋蜀碧則和一兒一女留在北京家裏。知道他是去幹他喜愛的飛機設計工作,全家都為他高興。有時吃過晚飯後🚵🏼♂️,宋蜀碧會帶著一雙兒女去東單路口買一包剛出鍋的糖炒栗子👭🏻,在寒風中低著頭走回來。有時風大了,他們得背過身去走幾步🚳🤼,但心裏是暖和的。到家後,糖炒栗子還熱著呢。於是娘兒仨坐在火爐旁邊,一面吃著又香又甜的栗子♣️,一邊說話,或是孩子聽媽媽講故事✣。
兩人婚後的20多年裏,尤其1949年以後,他們各自忙工作🧑🏼🍳,徐舜壽走南闖北🖱,僅大的調動就有五六次,聚聚散散,魚雁傳書是常事。等孩子們入睡後,她攤開稿紙開始她的翻譯工作,有時會給丈夫寫信,生活溫馨而有趣。有時他回北京,全家人高興得就像過年。後來他們有了兒子小三兒。
1958年,宋蜀碧帶著孩子調往沈陽🌏。
1961年✩,徐舜壽調到新成立的601所(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任技術副所長。
1964年的一天,徐舜壽對妻子說,他將調到西安附近的一個研究所🏊🏼♀️。宋蜀碧略微有點吃驚,新機試製即將開始,為什麽這時候調動呢?她問他,這時候你願意調走嗎?回答是:“只要是搞飛機🍕,到哪兒都行!”
這年夏天🍗✈️,徐舜壽舉家遷往陜西,新的研究所在相距西安140公裏的閻良鎮。這是他們1949年以後的第五次搬家。在閻良的六院十所(即後來的603所)🎿🛁,徐舜壽任副所長兼總設計師,開始了他的第三次創業。他在這裏組織領導了伊爾-28飛機的改裝後風扇渦噴發動機的設計等工作🥩,並為運-7的研製做了積極貢獻🏭。
4擘釵破鏡難別離
1966年6月的一天👩🏿🦱,四清工作隊通知徐舜壽,沈陽601所要他立即回去。原來他們已準備了成百上千張大字報🧔🏻♀️,布置三天內要將他作為“資產階級學術權威”打倒,進行批判👨🏻🦯。沒想到🈶,夫妻這一別,竟然是將近一年的時間🛁,他們又回到書信不斷的日子。
在暫時“平靜”的時刻,徐舜壽便到圖書館和情報室借書籍👸🏻、資料來學習。後來有技術人員給他拿來美國軍標《MIL—F—8785B有人駕駛飛機的飛行品質規範》🧑🏽🚒,他就獨自在招待所翻譯,以便給飛機研究作好技術準備。
他又無時無刻不在惦念妻兒👱:
“27、30日來信收到,知道汶回來了,還準備去延安,那應該坐火車到銅川後步行去的♣︎。如果有老師一起,並且準備得好,那走一趟很有意義。……還有要帶點藥、紗布、紅汞等等。”
1967年4月,徐舜壽終於被允許回閻良603所。他以為就要回到自己盼望已久的技術工作崗位了,該有何等“漫卷詩書喜欲狂”的興奮!行前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
“我最近算了一下賬,是1956年10月來沈陽🏋️♂️,開始搞這一行的……到十所兩年多🙎🏿,還是1964年六七八3個月和1965年三四月做了一點事🦀。其他基本都沒有沾所裏的技術工作邊🚏🕉,這樣下去可真很難工作得好🛠。等這次運動過了,得從長計議一下。”
他該是怎樣“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期盼和展望💆♂️!
令人遺憾的是,他永遠不可能從長計議了。回到603所後🏄🏿,他馬上“靠邊站”了。隨著“文革”動亂的加劇,“資產階級反動權威”、“走資派”、“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特務”等莫須有的罪名橫加在他的身上,他被無休止地、殘酷地批鬥🧖🏽🎬、審訊📉、逼供、關押、強勞🕴🏼、毆打,被強行服用殘害身體的藥物……所受的非人折磨,史料記載,令人不忍卒讀!
1967年的冬天☝️,是宋蜀碧一生中度過的最寒冷的日子🧑🏻🦽。
有一天🧕🏻,徐舜壽輕聲地對妻子說👱🏼♀️,“要是我不在了🥴,你會好好地活下去嗎?”妻子淚流滿面,輕輕地點了點頭。幾天後,宋蜀碧去給他送粥👩🏿🏭,他對妻子說🤽♀️,看見窗外一個孩子在地裏掰苞米🍐,他想到了小三兒,心裏很難受✢🤹🏼♀️。妻子對他說:小三兒不會去掰苞米,我會照顧好他的。又過了一天,他又對她說🥬:他們說要給我換一個地方,大概是監獄。妻子立即寬慰他說:“不要緊🐟,就算真給你換一個地方,我也會和你一起去的🕒!”
形勢越來越緊張。深夜🥷,宋蜀碧將他們從相識到結婚,四年間寫的、兩個人加起來四百多封、不知什麽時候被徐舜壽都按時間順序整理好的信,心流著淚、顫抖著手⛹🏿♂️,一頁一頁地投進爐子裏燒成灰燼🧑🏼🍳。那是他們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的點點滴滴的詳盡記錄,是他們共同編織的美麗的夢➞。本來是封存在箱子裏的,他們沒拆開讀過。他們約好🧖🏽,到老年再來重溫年輕時的舊夢。但是,那場史無前例的劫難,恐深文周納,又人命危淺,哪容留下一包舊信呢?
1968年1月6日,徐舜壽在當天又被殘酷迫害後溘然長逝📅。沒有留下一句話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也離開了他一生鐘愛的航空事業🤵🏻♂️。
遺體火化時💡,火化工人說👨🏽🚀:“這個人是非正常死亡的◽️。正常死亡的人火化後的骨灰應是白色的,而這個人火化後的骨灰是發黑的🧑🏿⚕️!”
5留予他年說夢痕
徐舜壽離世後,他們的大兒子徐汶正在讀初中⛹🏽🎓。許多年以後🫛,宋蜀碧才聽他要好的同學說起🏵,他們幾個常常坐在第八研究所大操場的籃球架旁邊,談著將來怎麽辦。這幾個同學👩🏽⚖️,當時有的已被抄家👩🏼🚒,有的父親已被隔離審查🧔🏿♂️。他們談一會兒,哭一會兒,好久好久才各自回家。這一切🤷🏼,徐汶從未對媽媽講過👈🏿。
小兒子徐源當時才10歲。有一天對媽媽說:“我快點長到18歲就好了!”“為什麽呢?”“18歲就可以當鉗工了!”“可是你得念書啊!”“不,我到18歲當鉗工💁🏿♀️👊,你就不用養活我了,你的負擔就輕了。”宋蜀碧聽了心如刀割,她才10歲的兒子已在艱難地思考自己將來的出路。
緊接著,宋蜀碧過了8個月逃亡的日子🤽♂️,孩子們被不停地輾轉寄居在親戚家👓🙅🏽♂️。為了把孩子們培養成人,為了丈夫的遺願,遇有冤獄當然要逃生!但她最終還是被“捉拿歸案”。1968年8月1日,她開始了9年被專政的生活🌕🏋️♀️,打掃豬圈,掏糞坑🚍,後又被定為“現行反革命分子”。
一天,來豆腐房勞動的一個後勤處的人對她說✸,器材處倉庫裏有一箱子書,全是外文的,大概是徐舜壽的技術書,你去拿走吧。她急忙跑到器材處倉庫去🚵🏽♀️,地上有一個不大的木箱,一看,裏面果然全是他們夫妻的書。有狄更斯選集,有托爾斯泰短篇小說集🐔,有司各特的小說,有《莎士比亞全集》和徐舜壽托朋友從國外買回的《托爾斯泰傳》原著等等🙆🏽♀️。這些書失而復得🧏♂️,使她喜出望外,也令她百感交集✳️。
夜裏,在狹窄的小廚房裏🤳,她如饑似渴地閱讀著那些書。然後,將這些世界名著講給孩子們聽😉,三個孩子都聽得聚精會神。
早已居無定所的他們只有一間屋子,屋外是老鄉的廁所和積肥的大糞堆👨🏼✈️,屋裏頂棚上老鼠跑來跑去,吱吱地叫著打架。生活艱辛❕,前途又渺茫,但是,她好像一下子富有了,在凜冽的寒風中感到了溫暖。那些讀書的夜晚,是娘兒四個在萬般無奈的困境中唯一的一點兒歡樂。
是1976年那個十月的到來🫶🏻,才讓宋蜀碧撥開雲霧又回到了陽光下。1977年的冬天👭🏼,最是她揚眉吐氣的日子。劫後余生,喜泣文光射鬥牛。她的兩個兒子在恢復全國高考時同時考上了大學。
1979年💎,宋蜀碧調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工作。同時👊🏿,在相隔30多年後,她又著手繼續補譯《托爾斯泰傳》。1943年初,在重慶🕧,徐遲應友人之約翻譯了英國人艾默爾·莫德著的《托爾斯泰傳》(上下兩卷)其中的一部分,1947年交給剛大學畢業的宋蜀碧繼續翻譯。但第二年她補譯完第一卷後,出版部門被國民黨查封🛻,譯稿下落不明。所幸很久後失而復得👨🏻🦼🧑🏻🦰。1953年徐舜壽委托朋友輾轉買到兩卷合訂本⚈,她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譯完第二卷。可是出版社還是以“不宜出版”為理由退回🐂👩🏼🦱。稿子退到徐遲那裏,“文革”中🧑🏼🍼,被徐遲的夫人巧妙地藏在碗櫃裏,才躲過劫難📻。歷經坎坷後🛌🏽,譯著終於在2001年5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
與托爾斯泰其它的傳記不同,這部傳記的原作者是精通俄文並熟悉俄國生活與托爾斯泰思想的、托爾斯泰本人的好朋友。他和夫人用英語譯出了幾乎全部托爾斯泰著作,他翻譯的作品都給托爾斯泰看過,包括這部傳記的最初版本。
經歷了十年浩劫,再來翻譯這部傳記,宋蜀碧覺得比起當年剛離開大學不久💁🏽,對人生、對世事、對托爾斯泰所處的時代和他的思想🏊🏻♂️,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有了更多的領悟和感受🔻🏃♂️➡️。
同時,她還與小兒子徐源合譯了一本美國出版的《數學大師》🤜🏻,譯書曾一版再版。
在世界史所工作了近十年之後🧙🏼♀️,她於1987年離休。這之間她參加了《美國社會思想史》、《我的中國》等大量著作的翻譯工作。
6余霞如綺尚滿天
徐氏一門以詩書傳家,重情操育人👩🔧。徐舜壽與宋蜀碧的三個子女歷經家庭變故🎭,艱苦玉成。幾十年過去了,宋蜀碧可以告慰丈夫的是,他們的孩子都已從艱苦的歲月中成長起來🧺⛑。女兒徐汎,自學成才,如今是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專家委員會委員📗,退休後仍在忙於赴各地講課、評審等工作☝🏽。長子徐汶🗂,經過八年在磚瓦廠當工人的長期磨煉🩸🧍♂️,終於在1977年恢復高考時👱🏽♂️,考入西北工業大學👩🏼🚒,成為航空戰線的一名高級工程師。次子徐源,下鄉務農數年,也於1977年考上大學👩🏿🦳,如今早已是美國一所大學數學系的終生教授👨👨👦👦。
鬥轉星移幾十年,人們沒有忘記徐舜壽🧓🏻。
2005年的5月👨🏽🔧,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成立一周年之際⛵️,徐舜壽的漢白玉全身塑像正式落座於母校的航天航空學院🙋🏿♀️🤟🏼。
2004年12月💪,徐舜壽的故鄉浙江省湖州市建歷史文化名人園雕塑長廊🤱🏿,作為入選的五位科學家之一,他的銅像樹立在故鄉的文化廣場上。
在宋蜀碧和孩子們倍感痛心、哀傷的地方,1989年5月30日,閻良603所舉行了隆重的徐舜壽銅像落成及揭幕儀式🪵。塑像栩栩如生👨🏻🦯,英姿颯爽♡,目光堅毅🙆♂️,一如他生前對航空科研事業孜孜不倦的追求。1992年,603所設立了“徐舜壽青年科技進步獎”👮🏿♀️,那是603所的後來人給予徐舜壽的最高禮贊😄。
是的👨🍳,人們有理由相信🤸🏽,誌書總由後人寫,更何況殷鑒不遠——塑像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2008年3月,清明節前夕🌼,宋蜀碧和徐汎👨🏽🍼、徐汶一起回到徐舜壽的故鄉👱🏻,將他的骨灰安置在當地的陵園。那是一片開闊、寧靜、綠草如茵的陵園。北面兩棵大樹下,是徐舜壽的父母和兄長徐遲夫婦的陵墓,右邊是他的三個姐姐徐曼珠、徐和、徐曼倩的陵墓,左邊即是徐舜壽的黑色大理石的陵墓,簡單、樸素。在這片寧靜的陵地裏,徐舜壽與親人們安息在一起☝🏿,從此遠離人世的紛擾。
面對著徐舜壽的陵墓,宋蜀碧為他坎坷的命運和不幸的遭遇感慨萬端👷🏼♀️,也為他能夠有這樣的歸宿而欣慰🕵🏽♀️。她從心底默默祝願丈夫的靈魂永遠安息!
如今👨🏽🏫,不僅宋蜀碧♤,不僅他們伉儷之子女💅🏼,所有致力於航空工業事業的同仁們都仍這樣懷念他——徐舜壽的一生,以美麗的朝霞開始,復以絢爛的落日告終🩶。雖含冤而死👩🏼🦰,悲憤而無奈,然落日之後尚留下了余霞如綺的西天,令人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