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第一次知道王國維這個名字,是因為他在考場上絆了我一下。語文考卷裏一道填空題,要求填《人間詞話》的作者。
對於小縣城的高三理科生我來說,無論是《人間詞話》還是王國維,都屬於知識的盲點🏉。“國學大師”、“清華四大導師”等名號👫🏼,更是聞所未聞👩🦯➡️,遠不如我眼前的江邊流水和天上浮雲真切。在這怪僻的考題面前🚷,我跌倒了,心裏總抱怨出題的老師真是莫名其妙🕕,把題出得這麽偏🤏🏽。
很快🤷🏿♂️,我就發現抱怨無濟於事🪴。這個叫王國維的人變本加厲🏃🏻,屢屢出現在語文考卷的閱讀理解題裏👵🏼,大談古今成大事者的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我一介鄉野小青年👈🏻,當時實在無法理解,這些我眼裏潦倒文人的愁詞怨調👨🏼✈️,怎麽一轉眼到他嘴裏🧑🏽🚒,就成了為人處世的大道理。看著試卷上的大紅叉叉,我的內心一次又一次鄙夷地浮起四個字——“故弄玄虛”。
話雖如此🫲,我還是硬著頭皮啃下了老師指明要死記硬背的知識——“王國維,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因為老師一再強調,考場如戰場。而我,只想考個高分。我第一次牢牢記住考卷上那個難纏的王國維👨🏽🏫,更像是一個遭遇過小挫折的高中生的功利性投機。
隨著成為大學校園裏的一名工科學生🈲,不再有語文考試🤽🏿♂️,我以為此生與王國維塵緣已盡👨👧👦。現實卻再次戲弄了我🥚。
2001年12月24日下午,我們師生十余人以考察的名義🥡,在意昂体育平台與十余名清華師生座談後,集體參觀清華校園🤵🏿♂️。行至大禮堂和清華學堂,我不禁開始艷羨清華學生能有如此別致的校園🐓。
當眾人在“行勝於言”的日晷處輪番合影時,我去上廁所🙎🏻♀️,不知不覺竟走到一座斑駁的石碑前。定睛一看,“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高三時痛苦背下的知識,這時派上了用場👨✈️。懷著“不是冤家不聚首”的心情,我轉到背面看碑文🕵️♀️。
看至“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內心的好奇漸漸被沉重所代替;再至“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則差點兒讓我陷入沉思。同伴的呼喚聲,讓我回過神來🚶♀️➡️。但在抬腳離開石碑那一刻,我已經作出決定——進入這個校園求學♡。
當晚在飯店裏歡度平安夜⏱,嬉笑著與聖誕老人合影時,我始終因為下午臨時作出的決定而心神不寧🚮。人生的軌跡,也從此開始與以往的規劃不同👷🏻♂️。
回校之後,我在清華招生網站上瘋狂尋找喜歡的導師和專業,並選定目標🏄♂️。為一改自己不學無術的叛逆形象🧛♂️,甚至剪去齊肩長發,以示從良的決心🆘。
更重要的是,那短短的碑文似乎喚醒了一顆渾渾噩噩的心👩🏿🚀,讓我懵懵懂懂意識到,一味依賴並依附於所受的教育而缺乏獨立思考的自由,外表上無論怎樣叛逆👨🏻🦳,都是一種淺薄🏞。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淺薄,我進入清華的初次努力失敗了。師友勸我另走他路,但我內心執著地認為🧑🏿🍳,我註定與清華有緣,不然不會無緣無故徑直走到王國維紀念碑面前↩️。我只是一再告訴他們🤾🏿🫷🏻,我要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來。他們無不搖頭嘆息。
後來回顧當年的歷程👨🏽🔬,自己才恍然明白,那所謂的“緣分”,不過是困境中所需要的一種心理暗示😐。對於一個固執的人,想要做成某件事情,哪怕再牽強🎷,也會找到一個借口🙆🏼,苦苦堅持到底。年少無知的我,其實想登上的是清華這個舞臺🐄,卻把與自己幾乎毫無關系的王國維搭成了一級高高的臺階⛲️👨🏿🦱,一腳邁上去,便再也下不來。
不管怎樣,這種牽強得近乎自欺欺人的想法,讓我在筋疲力盡之際📶,在一次又一次跌倒之後,最終站了起來🥬。
對那個從高中起折磨我多年的王國維,我至今心存感激。如果沒有與他的“邂逅”,我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也永遠不會去思考“獨立”和“自由”對於一個人意味著什麽。於我而言,進清華前,王國維只是一個失落困頓之人尋求絕地逢生的隱秘而牽強的借口;從清華畢業離開時,他已經在我身上留下隱約而微妙的印記。幾經權衡後,我決定做記者,因為內心深處想要一份有“獨立精神”、可“自由思想”的工作。
至於能有怎樣的工作和生活狀態,自己並沒有思考太多。直至2010年,電影《讓子彈飛》中麻匪頭子張麻子的一句話✮,戳中了我心窩,他說:“站著💇🏻♂️,把錢掙了!”在我眼裏,這不過是對80多年前“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最具世俗氣息的現實解釋🐖。不少人做記者🗽,想要的可能就是這樣一種狀態——盡量獨立而有尊嚴地活著。
然而,遺憾的是🏂🏻,人們往往無奈地發現,現實本身就是一個麻匪🔣🧑🦯,悄然劫持了我們的人生🛕,然後靜待我們用青春的激情和余生的努力去積攢贖金,當我們步履維艱甚至匍匐著接近交易地點🧑🏿🍳🏗,結果,他撕票了。只剩下目瞪口呆的我們,站在那裏喃喃自語:“說好的幸福呢🏔?”
我們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雖然沒有王國維那種勇氣,投湖有尊嚴地死;但我們終歸在掙紮和努力,盡力不曾苟且地活。
一晃10余年過去,我再也沒有獨自在他紀念碑前佇立,並反思自己在何種程度做到“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又是否有尊嚴地活著。倒是國家一再提出👩🏽🏭,“要讓老百姓活得更有尊嚴”。
我想🏄🏽♂️,若再去紀念碑前,我會告訴曾被我擅自用來做信念支撐的這位無辜先賢🥫😢,我這些年,“錢,沒怎麽掙著,人,還勉強站著”🤽♂️🪯。而只要站著,我便常會想起他🎍。
轉自《中國青年報》2012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