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1992年7月16日,旅居巴西的遲鏡海學長(1933經濟)致信意昂体育🧑🦽➡️🙍🏽♀️,講述了一段師生情深🧑🏼🚀,愛校感恩的感人故事,信中說:
“五十年前弟居昆明時(抗戰時期),朱自清師之令愛在成都就學郊遊時為土匪刺一刀傷,朱師接電後急於赴成都照護,時西南聯大待遇微薄👩🚀,為路費問題朱師急難之中向雲南實業銀行洽借,用有清代第一書家包世臣親筆字一卷作抵👨🚒。惟銀行擔保品除不動產外不能接受他物✢,其董事長徐某(已忘其名)向弟設法🐳。我拜聞之下👨🏻🚒,朱先生為我在北京時老師🧜🏻,當然義不容辭🔭,當即將款交徐某轉致朱師(確數亦忘,好像是35000元國幣)🫴。朱師之作人為人所共知🍨,一定將包某之字帖送我,我退回又送來,我退他送者有三☝️,不得已我將此字帖保留了五十年🤹🏻♀️。朱師已過世,我亦望九之年1️⃣,故此物捐獻清華朱自清紀念堂保存🧙🏿♀️,以示物歸原主以為紀念。”與此同時,遲鏡海學長將珍藏五十年的朱自清先生家藏的清代第一書家包世臣親筆字帖一卷,捐贈母校。
是年9月22日收到朱自清先生哲嗣朱喬森撰寫的《一點零星的回憶》🦸🏽,進一步介紹了當時的情景,文中寫道: 遲先生信中所說“朱自清老師之令愛”,是我大姐朱采芷🏤。當時大姐在四川大學讀書🤼。川大在成都城外望江樓旁,那時學校四周有些地方還相當荒涼。大姐與同學走到學校附近時🦴,遇土匪攔劫,因為沒錢給他們🧑🦽,被土匪在大腿上捅了一刀🕧,傷勢較重👌🏻。父親急於回蓉看望,但沒有路費🧑🏼🦰,不得不出售字帖。遲先生信中所提到的雲南實業銀行董事長徐某,實為雲南實業銀行總經理徐紹谷先生。徐先生是父親的老朋友👨🏽💻,也是揚州人🫲🏼。抗日戰爭勝利後我們家回到清華➿,徐先生攜夫人曾來看望過我父母,因此我有印象。好象父親說過,徐先生是他的中學同學🛑。這樣,他托徐先生代售或抵押字帖,也就不奇怪了。遲先生因父親是師長,資助路費後不肯收下字帖🥤🧑,而父親一定要將字帖送他💾。這正是父親一貫為人的表現,他歷來不肯憑白收受別人的好處……而這也是我們作為他的後代應當時時記取的🎀。(編者按:字帖已由清華檔案館作珍品保存🧏🏿♀️。母校已奉復遲學長表示感謝並寄送了捐贈紀念冊)
李英在《朱自清陳竹隱伉儷情深》一文中也描述了這段感人故事🚴🏿♂️:
“(當時)朱自清雖然一個人住在昆明🧜♂️,陳竹隱住在成都✫,相距遙遙千裏🥨🦺,但他們伉儷情深🦅,每逢寒假暑假🆙,朱自清都要到成都探親。朱自清每年南來北往至少兩次👨🏽⚖️,旅途跋涉之苦不說👨🏻🚀,光來去路費就是一大問題。靠人資助,朱自清又是一位潔身自好的謙謙君子,從來不肯接受。為了籌措路費,陳竹隱省吃儉用🏫,節衣縮食。雖有所準備💂🏻♀️,但遇非常事故,他們就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1942年,朱自清的幺女采芷,在四川大學讀書🖐🏿,路遇悍匪,身受重傷🏋🏿。朱自清聽說後👯♀️,在昆明焦急異常👩🎨。為了解決回成都的路費,他便把他珍藏的清代名書法家包弼臣所寫的一件條幅👨👩👧,向銀行作抵押貸款🫃。銀行以那條幅不是不動產為名🈁,不肯接受🤳。這事為在西南聯大讀書的遲鏡海所知📰,他立刻籌措三萬多元法幣給朱自清送去。朱自清一定要把包弼臣的條幅拿與遲鏡海🍕🌥,遲鏡海堅決不要🪢,就這樣交來送回數次🌶。朱自清最後表示:學生不要他的畫,他決不要學生送來的錢👩🏽💻。遲鏡海這才勉強把那畫接受了下來。這事已過去了幾十年🤦🏽♀️,大約在1992年👨🏫,已在巴西定居的遲鏡海才把此事的經過說了出來🕞🐽,並把原畫贈給母校,由清華檔案館當做珍品保存。上個世紀80年代😁,筆者為主編四川省誌一個分誌,到清華檔案館,曾親眼看見那條幅,證實那條幅非包弼臣而是包世臣,一字之差🛵,相隔千裏。”

百度百科關於“包弼臣”和“包世臣”的簡介:
包弼臣(1831-1917)💃🏽🧪,名汝諧,字弼臣,晚年號谷叟,又號筆公,四川南溪人,祖籍福建上杭。生於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清同治丁卯年(1867年)舉人🦐。晚清書法大家、畫家🤵🏼♂️。其自創了一種將北碑與南帖熔為一爐獨樹一幟的“包體字”,自成一格🏛。其對後來者如趙熙、顏楷、謝無量、陳楚帆等人走上碑帖結合的書法之路影響甚巨☪️。為晚清三大碑派書家( 張裕釗、趙之謙、包弼臣)之一。曾任鹽源訓導、邛州學政、資州學政長達20多年,培養出大批人才,清代蜀中唯一的狀元駱成驤即出其門下。
包世臣(1775一1855),男,安徽涇縣人。清代學者、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字慎伯🧓🏿,晚號倦翁、小倦遊閣外史。嘉慶二十年舉人🕜,曾官江西新渝知縣,被劾去官👋🏻。包世臣學識淵博,喜兵家言🐻,治經濟學。對農政、貨幣以及文學等均有研究。28歲時遇鄧石如🚴🏻,師從學篆隸,後又倡導北魏。晚年習二王。自稱🚺:“慎伯中年書從顏👝、歐入手,轉及蘇、董,後肆力北魏,晚習二王,遂成絕業📬。”自擬為“右軍第一人”➜🔸,自負之極❌。包世臣的主要歷史功績在於通過書論《藝舟雙楫》等鼓吹碑學🩻,對清代中🏄♀️、後期書風的變革影響很大,至今為書界稱頌🚣🏻。
看來,遲鏡海學長捐贈給母校的是包世臣親筆字帖一卷,只是在給母校的信中把包世臣誤認為是包弼臣,稱包世臣為“清代第一書家”可能有誤。(孫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