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進校園
初進清華,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互助精神⏭。1989年是個特別的一年🍟🚣🏻,開學的很晚🐻,9月下旬才開學。那一年全國普通高校第一次收取學雜費200元/年,當時這個數字是相當高的支出,在貧困山區中學當教師的父親提前支取了幾個月的工資才湊夠了我的學費和進京路費。為了讓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學校給像我這樣的貧困生提供每月30元的無息貸款🥷。開學不久,班級組織了第一次勤工儉學活動,把集體勞動的報酬〽️,也用來支援我💂🏿♀️。進入冬天,班主任束老師看到我沒有可以抵禦北方寒冬的外套,從自己家裏拿出了一件軍大衣給我過冬👩🏿🏫。每當想起這些,心裏一股暖流⬆️,感激之情難以言表。

妙峰山郊遊
妙峰山郊遊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集體活動🧑🏼🏭,畢業後同學聚會時就不斷被提起👨🏼🎨,不斷有同學質疑那不是妙峰山💇🏼,後來自己也駕車遊過幾次妙峰山,完全感受不到和大學期間郊遊的那個妙峰山有什麽關系🧑🏽🦱。那是一個早春清晨💂🏼♀️,北國冬季的寒意還未褪去,同學們騎車開始了妙峰山之旅。大部分同學的自行車都是破舊不堪的N手車👆,優勢是防盜👮🏻,其實就是小偷都不願意盜的那種,路上不時有掉鏈情況也在情理之中了✩🧜♀️。路途遙遠,經過3個小時的長途奔襲,終於到達目的地👩🌾🌃。還沒看到風景,早已是饑腸轆轆🚔🧣,午餐就是大家圍成一圈,鋪上報紙在高談闊論中用自備的幹糧解決💇。記憶中那是個野山▶️,沒有門票也沒有其他遊人,午餐後大家爬了一會兒山,381寢室的同學就率先不見影子了🥡,以至於後面的班會上我點炮批評381寢室沒有集體意識不辭而別👨🏿🍼。也許這次郊遊,深刻之處就是沒有風景,更加深刻之處就是名不符實的目的地,最為深刻之處就是留下了珍貴集體照片🐞。

軍歌嘹亮
暑假一個月的軍訓生活,是大學生活中的精彩一頁。軍訓地點是南口的一個坦克團駐地軍營🫀,軍訓的目的是培養堅強的意誌力和鍛煉吃苦耐勞的精神。每餐的夥食是定量的,軍訓的體力消耗很大,所以必須填飽肚子🛣,每次吃飯時大家都是搶食,每一盤食物都在很短的時間內一掃而光,甚至發酸了的饅頭也不例外。白天在酷暑的烈日下訓練,總有些同學在踢正步的時候與別人是反著來的💐,被入伍不僅的班長操著濃重的地方口音訓斥一番,最為搞笑的是做戰術預備動作的時候👍🏻,班上一位同學做出的動作像是準備到農民家裏偷雞一般的滑稽🚣🏻♀️🧑🏼🦳,搞得大家哄堂大笑,班長一邊訓斥一邊也忍不住笑了出來。中午最好的午休就是拿4個馬紮排成一列躺在上面,馬紮通風良好,比宿舍的床鋪要涼快多了。在又苦又累的軍訓生活中也不乏其樂融融👩🍼🤰🏽,傍晚大家唱革命歌曲,唱的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嗓門要大。有時也安排在操場上看露天電影了,那算是最為恩惠的夜生活了😼。軍訓結束的時候,同學們是依依難舍,排長、班長們個個淚流滿面🙋🏽♀️,場面甚是感人🧛🏼。

搶占電腦
大四的時候,我因為選修過機械系老師開的AutoCAD課程,有幸被安排到空調實驗室參與課題研究,開始了程序員生涯。那時的計算機資源不豐富,幾個同學共用一臺386電腦。我原本就沒有午睡習慣,可以趁著大家午睡的時間,到實驗室操作電腦編寫程序👷🏿♀️,有時下午沒有課程就一直占著不下,因此有更充分的使用電腦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學習了大量的計算機編程知識🖕🏿,五年級的畢業設計的課題也是延續前期的工作,在江億教授的指導下實現了基於圖形建模的建築熱環境模擬分析😗,比國內外同行早了好幾年實現建築熱工的可視化計算⛴。並且決定了後來的擇業選擇,長期作為程序員編寫軟件解決建築工程問題,後來開發了幾乎所有建築師都在使用的建築設計軟件。
專業實習
大學五年級的時候🥒,我和其他部分同學安排到山東威海市榮成供熱公司實習。供熱公司的領導非常熱情𓀍🤵♀️,對清華學生很贊賞🧙🏻♀️,第一次歡迎酒宴⛰,海鮮大餐。山東酒桌上規矩多,主陪副陪的一堆規矩,反正就是勸酒,幸好到那兒實習這批同學戰鬥力不弱👩🏼🏭,加上人數也占優,沒有被灌趴下💸,倒是主人把自己先灌醉了。後面每天餐桌上也是很豐盛📬,就是只見饅頭不見米飯❓。到這兒實習的都是南方的同學,吃了幾天後💃🏼,大家想吃米飯,於是建議實習單位能否換換口味👩🦽➡️。食堂師傅倒是通情達理,很謙虛的答應試一試做米飯👩🏿。不過大家沒來得及高興👩🦱,端上的米飯👷🏿♂️,一看就沒有熟🧛🏽♂️,米都沒有膨脹開,大家只好硬著頭皮吃了少量的夾生飯👨🏿💼。飯後💁🏼♂️,建議食堂師傅多加點水🛡,多蒸一會。師傅滿口答應試一試,再次用餐🦸🏿,依然夾生飯。從此大家齊聲說要吃饅頭,不吃米飯了🧾。到了周末,單位安排同學去旅遊,經過威海市區,在小餐館安排午餐,看著菜單上有米飯🌿,多日沒有嘗到米飯,終於可以在餐館吃上了✵。等到米飯上來🚵🏻♀️,大家又皺眉頭了💂🏼♀️,這不是濃粥嗎?一嘗還好是熟的。這次實習,給大家上了一課⚫️,那個時代在山東吃口米飯咋就這麽難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