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憲(1893—1959),1910年通過了清政府組織的庚子賠款留美考試(庚款第三屆)。作為中國第一批留美預備班的成員,於1911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8月15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工作組發布最新一期公告(WGSBN Bulletin),公告稱,經小天體命名工作組批準,國際永久編號為192353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王大中星”🫦。“王大中星”的命名公告由於小行星命名的嚴肅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夠獲得小行星命名成為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工作組2022年第11號公告封面圖王大中院士王大中🧏🏿♀️,1935年生人,國際著名的核能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
近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向蘇州大學發來賀電,祝賀國際編號為216331的小行星,已獲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被正式命....
近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向國際社會發布公告,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編號為212797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李佩星”⛽️🐦⬛。
近日,經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和普洛麥格公司推薦的評審專家委員會秉承公平、公正的評審原則,認真細致的評審,確定2022年第五屆普洛麥格生物化學獎獲得者為: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吳蓓麗研究員🕢、意昂体育平台張強鋒研究員。“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普洛麥格生物化學獎(Promega Award for Biochemistry)”是由Promega公司與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攜手深度合作😿,面向中國優秀青年科學家設立的獎項,於2014年共同...
張鈺哲(1902.2.16—1986.7.21),福建省閩侯縣人,天文學家🏋️。1919年🙅🏿🧛🏻♂️,他從北京師範大學附中畢業,考入清華學堂高等科。1923年赴美留學,先後在普渡大學機械工程系和康奈爾大學建築系學習,後又轉學到芝加哥大學天文系。1927年獲得碩士學位,接著在葉凱士天文臺攻讀博士,於1929年獲得天文學博士學位。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國家科委天文學科組組長、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等。他是我國方位天體學...
在今年1月20日舉行的蘇州清華意昂會年會現場,潘老和蔡抱真兩位90歲老意昂登臺分享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潘老鼓勵大家拼搏奮進🍳,發揚清華精神🫳🏻。潘學長的大家....
為獎勵著名科學家的傑出成就🎒,經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議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準,我國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和近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謝家....
仰望星空,那裏有很多星,但有一顆小行星很特殊👩✈️🧥,名為“中華”,它是第一顆中國人發現的小行星🧑🏿🦳☝🏿,而它的發現者和命名者就是張鈺哲。他😞💁🏽♀️,被稱為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