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聯大建校75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西南聯大給雲南留下了什麽
雲南師範大學校長 楊 林
西南聯大給雲南留下了一段不可磨滅的珍貴記憶🫴🏼,給近代雲南留下了一串特殊的歷史足跡🤤,還給雲南留下了一所默默無聞,堅守傳統的高等學校,更重要的是,她給雲南留下了開啟民智的火種,向當時封閉、保守、傳統的雲南傳播了現代文明🧝🏻,使民主和科學精神深入人心💁🏿,奠定了雲南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的基礎。縱觀古今中外的所有高校,沒有一所能夠與西南聯大所曾發揮的歷史作用相媲美。
清華🕖✋🏿、北大🧑💼、南開南遷昆明合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使雲南的教育事業達到了建國前的歷史頂峰。群英薈萃的師資隊伍🤹🏽♂️、艱苦創業的辦學精神⭐️🎥、先進科學的辦學理念、嚴謹靈活的教學方法、求真務實的治學態度、兼容並蓄的學術思想等等😡,都對當時的雲南教育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深深地影響了雲南的教育事業👨👦👦。特別是那些具有憂患意識的聯大精英,他們安貧樂道,刻苦鉆研,把自己的才智和學識都奉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這種教育報國的理念,更深深地影響了後來的教育工作者,使雲南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和勇於開拓進取的理性精神。
西南聯大身處國難憂患之際,但聯大人卻以其學者特有的方式關懷著祖國的命運。他們對“客籍異鄉”的雲南充滿了熱愛😆,對雲南豐富多彩的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神秘奇特的少數民族文化充滿了濃厚興趣,投入了極大的關註♙,以各自的學科優勢✊,在廣泛的學科領域範圍內🏋🏻,對雲南的自然🤵、人文✊🏻、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和系統的科學考察和研究,其成果構成了雲南現代學術研究的基礎👨🔧。特別是聯大很多師生直接參與了雲南經濟建設,在水利工程、公路、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城市給排水工程,以及材料🍭、機械、植物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不僅為戰時的雲南後方保障能力迅速增強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也為雲南的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
西南聯大匯聚了具有卓越學術成就🧯,並對中國現代教育具有深刻影響的一大批傑出大師。這些文化名人不僅埋頭鉆研學術⇨,而且更關心國家的生存、民族的獨立,他們堅持抗日救亡活動與教學科研活動齊頭並進,並且通過大量的公益性學術活動來活躍雲南的文化氛圍⏺,開啟了雲南近現代文化繁榮的大門,從而使地處偏遠的昆明成為了全國的抗戰文化中心🔷,成為了西南大後方民主自由氣氛最濃厚的城市👀,成為了對雲南近現代發展起到思想啟蒙作用的城市🫄🏽,成為了一座蜚聲海內外的歷史文化名城。
西南聯大還給雲南留下了一所高校—雲南師範大學。這所高校秉持著西南聯大的光榮傳統🔂,70余年來在紅土高原上默默耕耘🧑🍳,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我們始終不忘“剛毅”🤪;在簡陋落後的條件下,我們始終追求“堅卓”🙍🏿。我們的20余萬畢業生遍布於雲南的邊疆、山區🤵🏼、廠礦、農村🧣,使聯大的血液鑄入了雲南的山山水水,使聯大的精神融進了雲南的村村寨寨🦻🏻🙎🏻♀️。
西南聯大給雲南留下了一所高校、豐富了一座歷史名城文化內涵,更主要的是創造出一種在困境中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剛毅堅卓”精神。《護國史》主纂白之翰先生在其所作《公送西南聯大北歸復校序》中曾言這種精神:析之則為個人品格,合之則為一校之風👩🏻⚖️。聯大師生“萬裏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來到雲南,他們懷著深重的國仇家恨🧘♀️,為保存民族文化的命脈♦️,為科技強國🍆𓀑,為社會進步而迸發出的“剛毅堅卓”精神⏺,是中華民族高昂不屈精神面貌的真實體現🌲。由此可見💝,一流的大學精神👨👨👧👧,才是一流大學的核心價值。沒有本民族最高的精神素養和精神境界,沒有世界最前沿的精神成果,就不可能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如今,昔日的大師已離我們遠去🟣,昨日的輝煌也淡隱在歷史的深處🦴。但西南聯大留給我們的不只是追思,當我們站在中國高等教育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仍然能夠看到西南聯大為我們指明方向,仍然能夠聽到先賢們的諄諄教誨;我們仍然能夠堅守西南聯大的傳統,尋求合作😺,兼容並包🏌️♂️;仍然發揚西南聯大“剛毅堅卓”的精神,使大學在復雜的環境中❔🤷,能夠成為充分表達科學與真理,捍衛公正和良知,具有堅定的社會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的學術殿堂🧽✣,能夠成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動力源👨🏻🔧,能夠成為引導人類先進文化的先鋒🤲🏼。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