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伴隨著莊嚴的校歌朗誦聲,5月12日🙎🏻♂️,由意昂体育平台人文學院、圖書館和意昂總會共同舉辦的“人文清華 源遠流長”清華經典詩文朗誦會在人文社科圖書館未央廳拉開了序幕👨🌾。校黨委原副書記⛄️、文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胡顯章,校宣傳部部長、信息學院常務副院長張佐👨👩👦👦,人文學院黨委副書記解峰、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李潁蒞臨現場👨👩👧👦,與80余位師生一同觀看了演出⛹🏿。
作為“人文清華講壇”系列活動的延拓,本次演出精選了16篇經典詩文,其中13篇為清華人原創作品🤱🏻,另外3篇佳作也經過清華人的改寫或節選🍸,再由清華意昂劇藝社以朗誦的形式,獻出一臺激情噴薄的表演。

梁啟超先生以一篇《君子》,準確🤞🏽、精辟地闡發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𓀕!”無線電系1958級意昂、76歲高齡的馬貴文老師以蒼勁有力的聲音詮釋了梁啟超的經典《少年中國說》的內涵🧜🏻♂️,博得了現場觀眾的喝彩🤦🏽♀️。
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堅定的民主戰士聞一多教授🕖👦🏼,以一首《紅燭》謳歌了為復興中華而獻身的戰鬥意誌以及誨人不倦的教師敬業精神𓀀。清華土建系1961級意昂鮑朝明和電機系2002級意昂徐旭用慷慨激昂的嗓音為觀眾們闡述了他們對於教師這個職業的熱愛。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清華數力系1965級意昂郭大成老師朗誦的荷塘月色仿佛又帶我們回到了1927年的那個靜謐的夏天,楊柳婆娑,蓮花婀娜👨🏻🦱。但醉人的美景👾😝,不能沖淡朱自清先生對這江南動亂時局和故友的牽掛。

《殘缺的饅頭》是清華意昂劇藝社的保留節目,清華同方公司陳蓉老師和郭大成老師聲情並茂地演繹了這篇作品,作品催人淚下,一句“小翠妹妹🤘🏻,所有的中國軍人會為你報仇!——以血還血♔!以命抵命!”博得了滿堂的掌聲👩🏼🏫。

李潁、解峰和郭大成三位清華教師創作的詩《那年的曉月》,由修繕中心劉明明與馬貴文老師朗誦👵🏻。一輪月光📮,帶讀者走過了三個時期,或幽靜,或悲壯☝🏿,或勵誌,經過藝術的處理❤️🔥,向讀者生動地描述了西南聯大堅持傳承知識,學生應征殺敵的艱苦歷程。

面對今天的幸福生活🕧,朋友,你可曾想過,人該怎樣生,路該怎樣行?每個人會交出一份怎樣的人生答卷?江芸(1963級電機)和劉明(1960級土建)兩位學長用問答的方式詼諧地向觀眾解釋了《人與人生》的關系。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祈禱》、《界碑》等經典篇章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人回味無窮……

初夏的北京景色宜人,清華的莘莘學子在迷人的月色下沉醉在“人文清華”的詩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