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各種壓力紛紜繁雜,在疾病的困擾、無法突破的瓶頸,以及無法達到的目標等等壓力面前,人們常常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如何為心靈點起一盞明燈,讓黑暗退避三尺?昨天,著名演說家、習慣研究專家周士淵做客珠海文化大講堂,以親身經歷呼籲人們擁有健康人格,讓每個人的心靈能灑滿陽光
周士淵,著名演說家、習慣研究專家。上海寶山人,1970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並留校任教。文革期間,曾嘗試喝下高濃度硫酸自殺,幸被及時發現並送到醫院搶救。後辭職轉戰商海,成績斐然。
擁有陽光心態才能真正幸福起來
文化周刊:說到讓心靈灑滿陽光,您先給我們談談它在人的生命生活中的意義吧。
周士淵:要讓心靈灑滿陽光,就要擁有陽光心態!解決高考、炒股、健康問題以及汶川地震、金融危機的關鍵都在於“陽光心態”:無論何事、何時,始終是積極想、積極看、積極說、積極做。而不是消極地想、看、說、做。
汶川地震後馬上就要舉辦奧運,在這個節骨眼上,國家的心態是:多難興邦。有了這種積極的心態,政府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愛心和力量,拯救了千千萬萬即將被地震壓垮的同胞,在地震的廢墟上再建一個新家園。
這種樂觀的陽光心態,大到國家政治,小到個人。一個人的生命一旦充滿陽光,他的生活就真的幸福起來。不僅如此,陽光心態還能使人健康、長壽。
好習慣是陽光心態的硬件
文化周刊:現代社會的壓力這麽大,我們如何才能擁有陽光心態?
周士淵:人為什麽會苦惱,為什麽生活得不夠陽光,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陽光的理由。
從人性的兩大弱點來說,一個是“知而不行”,一個是“行而不恒”,因為這兩大弱點,使人的行動能力和執行能力欠缺,而“習慣”正好破解這兩個弱點。養成好習慣就要行動,要“學而時習之”,要從量變到質變,在習慣上下功夫,就變成了“知而必行”,久而久之,就是“行而必恒”,結果呢,“恒而必達”。
我把好習慣叫作陽光心態的硬件。這是我在與抑郁作鬥爭的幾十年人生探索中發現的。我當年敗得很慘,病得很重,很多難題解決不了,當我悟到習慣的重要性,我就養成了很多好的習慣。之所以把這些好習慣作為陽光心態的硬件,是因為它讓我感到神奇、甚至興奮,它的力量那麽大,像原子彈一樣,讓我身體越來越好,心態越來越陽光。
調動精神力量構建身心愉悅
文化周刊:要真正化解各種壓力,構建身心愉悅的現代組織,並非容易的事,如果靠習慣硬件解決不了,怎麽辦?
周士淵:難題不一定都能解決,我們擁有陽光心態,既要有硬件,也要有軟件,也就是要把精神的力量調動起來。我把這種精神力量分為三種時態: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
人的痛苦相當一部分來源於過去的挫折,有人沒完沒了沉浸在痛苦裏,就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此時需要一些警語來打開他封閉的心靈之門,其中一句是李開復先生說的:“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接受不能夠改變的事情,有智慧判斷兩者的不同。”還有一句就是:“弱者任思緒控製行為,強者用行為控製思緒。”
說到現在時,我要說說和平時期的危機。“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像金融風暴、地震、H1N1流感。面對危機我給大家一句話:“方法總比難題多,而且遠比難題多得多”。
最後要給大家說說將來時。人總是不甘心的,總要對未來挑戰。面對失敗和未知的恐慌怎麽辦?一顆紅心,兩種準備。哪兩手準備?最好的和最壞的。也就是說,陽光心態不但要想到能爭取的成功,做好充分的準備,也要想到“最壞”的情況可能是反敗為勝。再不濟,“無非就是這樣”,即便沒有成功,至少還有很多人生的亮點。
轉自 珠海特區報 2009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