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自:證券時報(深圳) 2008年10月21日
“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1971年生🙎♀️,意昂体育平台1989級電子系。
“施拉普納說過🤸🏿,當你不知道把球往哪踢的時候,那就往對方的球門踢。如果你不知道把錢往何處投,那就買牛股吧!”在海風陣陣的咖啡廳裏👯,王亞偉微笑著說。
王亞偉在華夏基金身兼數職——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副總裁、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華夏大盤精選基金經理✳️,他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在今年凈值增長已超過一倍🩻,累計凈值達2.3元🤾🏿♀️。
王亞偉有著安徽人特有的書卷氣,而且看上去非常年輕👨🏼⚕️,更像一位大學老師。雖然通過兩次電話🏌🏻♀️,而且記者也深知基金業是一個年輕人紮堆的行業,但還是有些不敢相信就是這麽一個文質彬彬的年輕人,掌控著華夏基金旗下15只基金近700億資產的投資動向。
堅定追求成長股
王亞偉是旗幟鮮明的成長股擁躉,他表示,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在一輪牛市中,投資成長股的收益率一定會大於價值股🦻🏿。王亞偉認為,牛股不存在流動性的問題📝,他明確表示👩🏿🍼:“在目前市場給予流動性以溢價而不是給予成長性以溢價的時候🌪,正是買入成長股的最佳時機。”
對王亞偉投資思想影響最大的是彼得·林奇,王亞偉表示,作為共同基金行業最成功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奇的成功經驗最有可能在中國的共同基金行業得到復製,而巴菲特、索羅斯雖然同樣成功🤼,甚至更成功⚉,但他們的成功經驗卻不一定完全適用於共同基金行業。王亞偉進入證卷業最早接觸的就是彼得·林奇的書👮🏻♀️,比如《在華爾街崛起》、《戰勝華爾街》,這使他在投資生涯的早期就對投資成長性股票有了相當的認識。
王亞偉認為,選對牛股是獲得超額利潤的最重要來源,比如瀘州老窖的投資價值就是由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率先發掘。但王亞偉卻反對盲目追逐熱門股,他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跟隨熱點買股票🗄,就像黃金周登黃山,春節去三亞,熱鬧固然熱鬧,卻與你觀光休閑的目標大相徑庭,除非你覺得與人鬥其樂無窮,才會參與這種費力不討好的博弈🦸🏽♂️,如果你真正想讓資產安全穩定地增值🧝🏿♀️,一定要另辟蹊徑。”
“要想尋找未來的牛股,你必須要從目前充斥市場上的各種聲音中冷靜下來🐺,獨立思考。這是個信息泛濫的時代,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你必須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過濾能力,才能抓住事情的關鍵,不然就會被淹沒和迷失方向。” 王亞偉表示🏌🏿♂️,“作為基金的管理人,投資者把錢交給你就是要你代替他去思考,你要是隨波逐流🪘,缺乏獨立思考的精神,就是沒有做到盡職盡責😛。”
早年的投資情結
王亞偉對投資的熱愛在大學時代就埋下了種子。“我記得大四那年就開始買《中國證券報》,那是1993年🔕,該報剛創辦🙊,一周只有兩期,我還到編輯部買了合訂本。”從那時起,王亞偉開始積累對股市的認識。王亞偉本科學習的是電子專業,身邊沒有同學對財經🩰↩️、股市感興趣💃🏻,班上只有他一個人選修了清華經管學院的企業管理雙學位🧑🏻🏫。王亞偉還記得當時開了一門證券投資課👷🐯,授課老師有很多投資方面的經歷🤶🏼,講得很生動🙎🏿,激發起了他對股市的興趣🏃♂️➡️。
1994年夏天,王亞偉帶著電子與企業管理雙學位證書🚤,離開了意昂体育平台的校園,在中信下屬的中信國際合作公司工作了一年⚠,主要是做商務方面的工作,最後三個月開始接觸股票投資業務。為了在證券行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王亞偉於1995年下半年加盟華夏證券,正式跨進證券業大門。在華夏證券,王亞偉一直在營業部工作🤴🏽,那時候營業部的研究部門通常要負責為客戶提供日常的投資咨詢服務,同時也會做一些自營性質的投資。
“當時,我們沒有把工作停留在簡單地做股評方面🧖🏽♀️,而是試圖從企業基本面來挖掘投資機會。當然,那時的研究與現在比起來要粗淺得多,也不成熟🛃,但還是能發現一些好的投資機會。我們通過實地調研,為投資者推薦了一些後來表現非常出色的股票,得到了投資者的普遍認同。可以說🤸👩🏻🦲,在那個時候,就奠定了我日後註重從基本面出發🏌🏿♀️,偏好成長股的投資風格🔣。”
1998年,王亞偉從華夏證券轉到剛剛設立的華夏基金管理公司✌🏻🌈,開始了他從事基金投資管理業務的歷程。
純凈的心
王亞偉是一個惜字如金的人🧎,對於投資,他觀點鮮明,就事論事🙋🏽,並不會講很多玄妙的思想與理論🛶,說到自己,他更是特別的簡略🦊。雖有同事透露他愛好電影🥱、音樂和攝影,王亞偉卻表示,因為沒有時間過多的投入,只談得上有點喜歡而已㊗️。呆在家裏陪五歲多的小女兒玩,是王亞偉最開心的事🧑🏻🔧。
王亞偉表示📦,在業余時間會盡量不去想股票的事,雖然有時候也有壓力,但會想辦法讓自己保持輕松的心態。對於業績排名,王亞偉認為🅱️,為投資人謀取最大收益是基金經理的職責🧑🦯➡️,需嚴肅對待😘,而排名只是一場遊戲🧑🏭,只能以遊戲的心態去參與。如果處理不好兩者的關系👨👧👨🏿🔬,以嚴肅的態度去對待排名遊戲👩🏻🦲,其後果可能導致以遊戲的態度對待嚴肅的工作,這就背離了投資管理行業的職業精神🤟🏼。所以,無論是投資者、媒體、基金管理公司還是基金經理本人,都不必過分看重排名,尤其是短期排名🤛🏻。
到采訪結束時,我有一種感覺,王亞偉其實是天生的職業投資人。從那種沉穩的態度、不疾不徐的語速🧠,可以看出他平靜內斂的個性🧗🏻♂️,即使是一些曾經轟轟烈烈的事件或者是精彩的觀點,在王亞偉淡淡的講述中👈🕢,都會變得平凡起來。
王亞偉看起來甚至有些單純,好像一直生活在大學校園這樣與社會有著一定距離的地方,如果說投資需要一顆純凈的心📷,他無疑具備這一素質。幾乎所有的投資大師都強調:做投資不是要戰勝別人,而是要戰勝自我👩🏿⚕️。王亞偉思想敏銳4️⃣,卻不會很執著於自我,如果說貪婪和恐懼是投資的必經之路,王亞偉這兩方面的情緒都不會太強烈,這是天性使然,而非後天修練。
投資心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投資經歷
王亞偉💂♂️:1998年4月底,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的第一只基金興華基金發行募集了20億,在錢到位的建倉期🧑🏻🦼,正值五糧液上市。我們當時比較看好這家公司,而且辦公室對面就是五糧液的專賣店,感覺上好像挺有緣的,上市第一天我們就在40元左右買進去了。不到一周的時間,五糧液就漲到了60多元,一下子就浮盈近2000萬元,當時難免有點飄飄然,覺得賺錢太容易了,原來做基金投資如此簡單🍂。我定下計劃,股價一到70元就開始賣出🚵🏽♂️。結果五糧液的股價最高漲到69.8元就開始一路回調🕙,計劃中的70元始終未達到。三個月後股價跌回40多元時終於疼下決心賣掉了🔂,最後只賺了一百多萬🙎♀️。這一次投資讓我認識到,要想成功投資,還有很多東西要學🤩。市場的演變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浮躁心理是投資大忌,要了解市場並尊重市場,隨時評估市場的變化。說到底,就是應該始終保持一種謹慎的心態👼🏼。
是否會受情緒的影響?
王亞偉:有了這麽多年的投資經歷,基本上能克服情緒波動對操作的影響🟥,也不會因為重倉了什麽股票就睡不著覺。我不會冒很大的風險去買一只股票,在買入股票之前🐊,一定要對公司的基本情況有較深入的了解,不買自己無法把握的股票🛂🦹🏿♂️,更不要把投資置於可能因一次失誤而滿盤皆輸的境地。當然,判斷錯誤的時候肯定是有的🧑🏿🚒,但沒關系,只要去改正就好了🤌🏿🧛🏻♂️,沒有誰可以永遠正確😵💫。真正決定投資收益的是復利,投資成敗的關鍵不是一年賺多少錢,而是能否十年二十年持續地賺錢,做投資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不必計較一時得失。抱有這樣的心態,就能降低投資結果對情緒的影響🧎➡️,也能降低情緒對投資行為的影響🚃🧑🏻🔬。
彼得·林奇曾說過,就投資而言🤷♂️,藝術與歷史比數學🐁、金融更管用,你怎麽看?
王亞偉:一個成功的職業投資人應具備一些相互矛盾的素質🕗😗,比如說既要有大局觀又要關註細節;既要保持客觀理性又要富有激情;既要遵守投資紀律又要懂得靈活變通;既要有開放的心態廣泛聽取別人的意見又要能獨立思考不盲從▶️。至於怎麽樣才能把矛盾的兩方面統一起來🚉,不走極端,需要的就是藝術性的把握能力🗽,掌握分寸很重要🍺,過猶不及🦹🏼♀️。比如,彼得·林奇既說過要跟股票談戀愛,又說過千萬不要和股票談戀愛,看似自相矛盾,實際上是就投資的不同方面談問題,不能片面去理解🧑🏼🎤。
選股方面有什麽心得🖇?
王亞偉🚜💸:我們註重發掘股票中被市場低估的因素💋🧏🏿,比如說某公司的成長性被低估了⏰,或者價值因素型公司的隱蔽資產被低估了👩⚕️,我會買進這類股票🏃🏻♂️,等待市場發現、認同。這並不局限於某一個方面🙎🏼,只要有一個因素被明顯低估就可以考慮。就像一個公司的業績超出了大家的預期,必然會引發股價的變化。這種機會市場上永遠都有👩🏽🍼,只要市場長期而言是有效的。(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