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亞洲財富論壇》 2008年8月刊

在記者看來,新銳國際(GEONG)的CEO王衛東是一個很神奇的人物。意昂体育平台的高材生(1994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自動化系計算機管理和控製專業,碩士學位——編者),放著中國人民銀行造幣印鈔總公司的鐵飯碗不做,單單要“獨闖天涯”;公司小有成就後,將董事長的位置拱手相讓於他人,而自己甘願僅做CEO;當別人蜂擁至互聯網時,他卻只做互聯網的周邊生意;去境外上市,人們往往會選擇美國,可是王衛東卻例外地選擇了英國AIM(倫敦交易所高科技成長市場)。這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為何他的每次抉擇都在顛覆人們的常態思維?
一問:擇上海聯創為哪般?
新銳國際(GEONG)是中國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業內容管理(ECM--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包含內容管理、協同管理和企業門戶三大組成部分)解決方案提供商。其2008年財務報告一路飄紅,數據顯示其營業額達到1.06億元(761萬英鎊),比上一年增長了77%;毛利潤達到5012萬元(358萬英鎊),比上一年增長了51 %;稅前利潤達到1596萬元(114萬英鎊),比上一年增長了28%;每股基本盈利上升至0.49元(3.53便士),比上一年增長了12%;2007年6月成功配股融資4800萬元(341萬英鎊)。
憑借不俗的表現,新銳國際被英國最權威的金融雜誌《INVESTORS CHRONICLE》評選為AIM 45強股票,並位居第二,這也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企業。可是時間退回到七年前,王衛東回想起當年的創業,絕對沒有現在這般輕松。其實早在十四年前,王衛東就開始了他真正的創業之旅。在意昂体育平台讀書期間曾有過校園創業經歷的他,畢業後被分到中國人民銀行造幣印鈔總公司,可是穩定的生活並沒撫平年輕人跳動的神經。於是背著父親,自己偷偷辭去了造幣印鈔總公司的鐵飯碗。1994年,幾個年輕人在一起成立了金融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融信),這是一家專註於系統集成的服務性公司。“我們是當時國內第一家幫銀行實現外幣支付(Swift)的公司。”提起當時的成就,王衛東的言語中依舊透著一股自信。不過正是這份自信,讓金融信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在國內小有名氣。
2000年,王衛東以及他的公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年,可以說是王衛東一個較大的轉折點,而這些轉變均源於當時比較新鮮的概念:融資。
這一年,包括鼎峰投資、BCG(波士頓顧問集團)、上海聯創等機構都在尋求投資王衛東的公司。“融資最核心的問題是要與投資人對企業未來的發展達成共識,如果僅僅是為了融資,而忽略了企業的方向,那麽對於企業來說將是極具風險的。”王衛東這話的確是肺腑之言。2000年似乎每個人都在做互聯網,雖然王衛東也想湊個熱鬧,可是他知道這樣的市場競爭中,尋找一個空白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聰明的他,反倒想到了-全球品牌網-美洲淘金的故事。在那裏,雖然並不是每一個淘金者都能成功,但是在淘金池邊賣水、賣鐵鍬的人最終卻都是碩果累累,那麽對於自身來說,這豈不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通過互聯網做生意的人很多,但是製作網頁的人很少,自己就是要成為互聯網周圍那個賣鐵鍬的人。在幾家風投裏面,這一想法恰恰與上海聯創不謀而合,因此便有了2000年的融資。
二問:上市地為何選英國?
有了風投資金的註入,必然會在企業發展的某個合適時機尋找資本的退出,新銳國際(GEONG)的合適時機在於巧妙地攻克了幾個大客戶之後。
他們所要迎接的第一個挑戰就是中國工商銀行。當時中國工商銀行正在對網站建設進行招標,當時參與工行招標的除新銳國際(GEONG)外,還包括IBM等在內的13家公司,可是新銳國際(GEONG)居然擊敗了實力雄厚的對手成功中標。王衛東的妙招就是以新穎的創意來滿足中國工商銀行使用上的需求,這也成為新銳國際(GEONG)的殺手鐧,時隔八年,中國工商銀行的網頁一直延續至今。
除了中國工商銀行之外,包括銀河證券、太平洋保險公司在內的大型金融機構也是新銳國際(GEONG)的大客戶,正是有了眾多的大客戶,加上平日的潛心積累,新銳國際(GEONG)迎來了新的戰略步伐:上市。
2006年6月23日,新銳國際(GEONG)在倫敦交易所AIM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業內容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在新銳國際(GEONG)上市初期,英國股市就開始出現下跌跡象,在三周的時間裏就從6500點跌到5000點。負責新銳國際(GEONG)上市的投行們心裏沒了底,對於新銳國際能否成功上市著實拿捏不定。與投行們心情相反的是王衛東,似乎他對新銳國際(GEONG)能否成功上市並不擔心,要是換到今天估計王衛東的心裏也少不了擔心。
近幾年,境外上市,分眾傳媒、新東方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中國企業一窩蜂地選擇了美國的證券交易所,可是王衛東卻將上市地點選擇了英國,這讓人很是疑惑。提起這點,王衛東並不是沒有自己的考慮,中國的企業對英國的交易所了解太少了。美國的證券交易所對於高成長性的企業比較認可,可是英國人對於美國來說,則看好持續成長的企業,仔細把握好這兩者的區別後,王衛東果敢地選擇了英國。在全球股市震蕩的今天,全球股市全線下跌,可是新銳國際(GEONG)的股票卻逆市上揚,這也證明了王衛東的明智。
三問:緣何讓賢董事長?
雖然新銳國際(GEONG)是王衛東親手創辦起來的,但是和其他的企業不同,他並未擔任企業的董事長,而是在幕後做起了CEO。這一奇特的舉動引起了記者的註意。
融資後,王衛東駕駛新銳國際(GEONG)駛上了快車道,可是為何王衛東要主動讓賢?在他看來“董事長”的頭銜是虛的,就像身為阿裏巴巴董事長的馬雲也只是占阿裏巴巴7%的股份一樣,關鍵問題是究竟選擇什麽樣的一個人擔當大任?正巧這時,謝克人走進了他的視線。
兩人的合作還要從11年前說起。謝克人時任IBM大中華區PC總經理,是王衛東的客戶,當時王衛東負責為IBM開發中文網站。起初,王衛東並不認識謝克人,但是經常聽別人提起他。曾在IBM、康柏等跨國公司董事會任職的謝克人,有著三十多年的管理經驗,“謝總更善於把握大的產業背景和公司的發展規律。他將跨國企業的管理架構進行簡化引進新銳國際(GEONG),而不是生搬硬套,讓小公司既靈活又不失去控製。”
年輕的王衛東雖然一腔熱忱,可是經驗上相對缺乏。而謝克人正與自己形成互補,這無疑是讓人興奮的,所以極力希望謝克人能加入自己的公司。而對於謝克人來說,雖然IBM可能面對調升的機遇較大,可是新銳國際(GEONG)前瞻的發展模式和發展方向讓他動心。兩人一拍即合,這樣一老一少的組合就成立了。八年,倒是讓人一下聯想到八年抗戰,身邊的人目睹新銳國際(GEONG)日新月異的成長。
八年,可以改變什麽?對於新銳國際(GEONG)來說,已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一躍成為一個業績不俗的上市公司。而對於創始人來說,這其中包括了太多的抉擇,抉擇中造就了今日王衛東的神秘。可是在薄薄的神秘面紗下,卻是無數振奮人心的故事,這是一份勇敢、一份灑脫,更是一份執著與無止境的超越。(記者 毛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