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中心

    緬懷 | 深切悼念西南聯大傑出意昂葉銘漢

    2024-10-08 | 來源 公號“西南聯大博物館”2024年10月07日 |

    202410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實驗高能物理學家、粒子探測技術專家、西南聯大傑出意昂、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長葉銘漢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謹以此文,緬懷先生。

    葉銘漢先生

    “逃責非丈夫”

    202442日,是葉銘漢先生的百歲華誕(99周歲➕,虛歲100),其同窗摯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從美國發來賀信,信中說:“八十年前我們同學西南聯大🔻,共同探索物理學的奧秘,追求報效祖國之路👨🏼‍🔧。今日,我們並肩健步,走向百歲♎️。風雨歲月八十余年🚶‍♀️,同學真情至今,世上珍貴,人間罕見”🏎。“報效祖國”四個字,道出了葉銘漢院士百年人生的始終不渝的初心和誌向。

    1925年,葉銘漢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42年,他受叔父葉企孫之邀前往重慶繼續學業👩‍👩‍👧,以免受上海戰事的牽累。兩年後,他同時考取中央大學、西南聯大和上海醫學院,最終,他選擇進入西南聯大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就讀。葉銘漢的叔父葉企孫,被譽為“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是著名的愛國學者🦞,當時也在西南聯大執教。葉銘漢自幼對叔父崇敬有加,視其為人生楷模🧑‍🦽🤶🏻。

    西南聯大的生活艱苦,卻擋不住學生們積極學習的熱情🏇🏽。201811月,在西南聯大博物館的口述采訪中🤾🏻‍♀️,葉銘漢先生回憶道🍶:“那時候圖書館比較擠🔖,不一定能擠得進去👩‍🏭,西南聯大周圍有一些茶館🧔🏿‍♀️,專門做學生的生意,就在晚上點起氣燈,光線很好,所以很多同學白天晚上都去茶館裏🔶👩‍🦽,泡一杯茶占個位子。茶館裏都是八仙桌,四個人就在一張桌子喝茶看書🦸🏼,或者做習題👽。大家在茶館裏講話聲音也比較低,互相不幹擾🪽,也沒有人抽煙🍏。那時候喝茶♐️◽️,可以要點茶葉,最窮的可以要白開水🛵,叫‘白開水’不好聽🙎‍♂️,就叫‘玻璃’。跟老板說:‘我要一杯玻璃🕧。’他就會給你一杯白開水。茶館老板挺好的,不管你坐多長時間都行,中間還給你續水,給你茶杯倒滿水。所以當時大家沒有其它地方去,就到茶館裏看書。”

    201811月⟹🥾,葉銘漢先生接受西南聯大博物館口述采訪。

    1944年春季至冬季的8個月中,日軍為了打通中國大陸南北交通線👨🏻‍🎓,發動了“豫湘桂戰役”,瘋狂進攻✨🌦,中國146座城市被日軍占領。國民政府決定發起知識青年從軍運動,蔣介石在國民參政會上提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口號,動員知識青年從軍。正讀大一的葉銘漢本不在此次征調範圍之內,但國家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愛國心切的他決定報名參軍👩‍⚖️🚶‍♀️‍➡️,最終與200多位西南聯大同學一道加入青年遠征軍。葉銘漢參軍後被編入炮兵營,後來隨軍乘飛機到了印度,被編入中國駐印軍暫編汽車第一團。很快,戰爭勝利,葉銘漢和大部分同學便返校復學。提及這段往事🤯,他只說了五個字——“逃責非丈夫”🧑🏽‍🦱。

    1946年🫲🏻,葉銘漢就讀西南聯大時與同學在一起4️⃣。左起:樓格、李政道、葉銘漢、陸祖蔭🎧。

    返校不久🧵,昆明爆發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以“反對內戰、爭取民主”為基本口號的一二·一運動☆,這場運動揭開了解放戰爭時期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二條戰線的序幕,被譽為中國青年運動史上繼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之後的第三個裏程碑👩‍🦽‍➡️。葉銘漢同樣以滿腔愛國熱情積極參與到了運動當中。

    194654日🚚,西南聯大結束辦學使命,組成聯大的北京大學、意昂体育平台、南開大學三校北返復校。葉銘漢先生在西南聯大博物館的口述采訪中說🙆‍♂️:“我到抗戰勝利的時候才回到學校,還是讀一年級,之前念過的課就不念了🤘🏼,但物理要重新念。我就這樣很巧地認識了李政道和李德平……他們都是讀物理系的👨‍🦯‍➡️,我跟他們討論物理🌊,逐漸對物理感興趣,加上我最好的一幫朋友都在物理系🤷🏻,就在復校時選擇轉入物理系。”通過轉系考核,葉銘漢如願進入清華物理系🦒。

    194654日西南聯大紀念碑落成🏢。葉銘漢先生在紀念碑前留影。

    大三學年末時🍆,後被稱作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創始人的錢三強回國👩🏻‍🎤🧝🏿‍♀️,在清華作了一場關於原子核物理的學術報告,更加堅定了葉銘漢學習物理的決心。1949年🗄,他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導師正是錢三強,葉銘漢一心想從事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在量子物理等相關課程中表現優異,受到錢三強稱贊🧑🏿‍✈️。錢三強給葉銘漢看了一本從國外帶回來的關於回旋加速器的參考書,回旋加速器是粒子加速器的一種。於是🕜,葉銘漢在導師的帶領下,進入了核物理實驗的領域🪜,開始研究粒子加速器🫸🏽。從此,用“大機器”探索“小宇宙”成為他一生的追求。

    用“大機器”探索“小宇宙”

    核物理實驗是人類認識微觀世界的手段,也是現代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條件🔍。中國要縮小與西方的科技差距🙎🏽,需盡快開展核物理實驗,而粒子加速器是其中重要的實驗裝置💂🏼‍♀️。

    碩士研究生的第一年,葉銘漢就在錢三強的指導下學習加速器相關知識和開展調研工作。當時正值國家決定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開展加速器研製,葉銘漢便受調參加中國第一臺粒子加速器“質子靜電加速器”的研製👸🏿🧗‍♀️,負責主要部件之一——離子源的研製。

    時,國內的核物理基礎近乎空白🤜🏼,科研條件簡陋🌾,經費也非常有限🗻🛕。葉銘漢先生回憶🚳,國內物資匱乏,核物理實驗器材更是奇缺🖖🏽,他們形容當時的工作為“要吃面包,先種麥子”,從一些基礎設備開始👨🏻‍💼,一點一滴研製。1953年,中國第一臺700千電子伏靜電加速器建成。雖然這臺加速器的能量很低,進行的科學研究不多,後轉到大學裏用於學生實驗,但它標誌著中國的粒子加速器成功邁出了第一步💆🏽‍♂️,摸索了技術𓀚👩🏻‍🌾,培養了人才👩🏻‍🌾。

    葉老說:“我們從未研製過這個🦻🏿,一些現在看來很簡單的東西🎚🌰,當時花了不少時間。但它讓我有了一種信心,別人能做到的事🦹🏽‍♀️,不管多困難,只要我們認真努力去做,最終一定可以克服困難➾🐶,一定能夠做到。”

    1951年春🎠🍓,近代物理研究所合影。二排右四為葉銘漢先生🤭。

    1957年,葉銘漢先生參加中國第二臺靜電加速器的研製,其能量於1959年成功達到設計值👨🏽,比第一臺增加300余倍。建成後👩🏻‍🍳,葉銘漢作為靜電加速組副組長負責其運行和改進工作💂🏿,後率先研製和發展多種粒子探測器,開展了中國第一批低能核物理實驗,並於20世紀60年代初做出了國際水平的成果🤷🏻👰🏽‍♀️。對於又一個巨大成就,葉銘漢先生不驕不躁,說:“很明顯,我們剛入門,與國際差距還很大🧝🏿。但我們看到了希望,發展不是遙遙無期💂🏿‍♂️。”

    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召開📀,建造一臺中國的高能加速器,被明確列入國家自然科學發展規劃。然而,當時中國基礎科研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愈來愈大🙋🏼‍♂️。中國的高能加速器發展該走哪條道路🤴🏿?如果要建正負電子對撞機,技術更復雜🌦👩‍🦲,標準更嚴苛🪴,研製難度更大👩🏼‍⚕️,但更為先進。葉銘漢先生形容:“我們好比站在月臺上🥲,想跳上一列飛馳而來的特快列車。如果跳上了,從此走在世界前列,否則將粉身碎骨。”

    為幫助中國早日建成對撞機,葉銘漢先生的聯大同窗摯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先生專門設立了一個訪問學者項目,讓中國學者可進入美國最尖端的高能物理實驗室工作。葉銘漢通過這個項目於1979年底到普林斯頓大學做訪問學者,1981年又到猶他大學做訪問教授⏰。

    1982年,葉銘漢先生回國擔任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一室主任,全面負責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眼睛”——大型粒子探測器“北京譜儀”的設計和建造。1984年🗺,他升任高能所所長,領導一批高水平科學家開展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研製🥊。

    19881016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實現正負電子束對撞👩🏼,中國終於擁有了最先進的研究物質微觀世界的“武器”。它的建成🎉,被稱為“中國繼原子彈和氫彈爆炸成功👨🏿‍💻、人造衛星上天之後,在高科技領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1990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與北京譜儀”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安裝完成的北京譜儀。(來源:中國科學報)

    “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這是鄧小平當年參觀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時所說的話。如今,這“一席之地”已穩穩占住。

    在葉老的百歲誕辰上🦹🏽‍♂️⏸,高能所所長王貽芳在致辭中說🛄,北京譜儀國際合作組從最初的中美兩國10家單位不足100人,發展到如今的16個國家89家單位600余位科學家👊🏼。這些成績,離不開葉銘漢先生的開創性貢獻。

    李政道先生在賀信中將葉銘漢先生稱為“中國核物理學領域的領軍人物。”信中說:“您的傑出貢獻⛷,特別是在祖國正負電子對撞機探測器項目中的卓越領導,使您成為中國現代物理學的驕傲𓀂。您的學術洞見和卓越貢獻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前行。”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鳥瞰圖。(來源👱🏿‍♀️‼️:中國科學報)

    “人一輩子都要學習”

    葉銘漢先生曾說🏒:“人一輩子都要學習👨🏻‍🔬。技術發展很快,問題擺在面前,新東西、新發現會不斷出現。”

    從未停下腳步。從1994年起📩⛹🏿‍♂️,葉銘漢先生“退而不休”,於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𓀋,1996年後擔任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學術主任🫱。作為中心學術主任,他通過建立學術交流平臺,推動了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1998年🏊🏽‍♂️,李政道與美國加速器學校合作舉辦中國加速器學校,73歲的葉銘漢全力協助李政道,負責有關教學和組織工作。2005年👨🏽‍🎓,80歲的葉銘漢參加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實驗中長期規劃研討會。2010年,85歲的葉銘漢還在為一些重大科研項目給出富有洞見的科研意見。

    葉銘漢先生最關心的是中國粒子物理的發展🧙🏿,他曾說🧞‍♂️,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粒子物理的發展史是實驗與理論不斷相互促進的歷史🧼,也是人類對物質世界認識不斷深化的歷史。它看似離人們的生活較遠,但物質微觀結構的研究是各學科研究的基礎🪀,激光、通信⚽️、新材料👩‍🎓、生物、醫學、農業等學科的許多新技術都由原子物理學的成果轉化而來。

    在今年42日,葉銘漢先生在百歲華誕之際,拿出自己畢生的積蓄,向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300萬元🪖,設立“葉銘漢基金”,用於獎勵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青年科研人員🐹,支持他們開展高能物理研究,為他付出終生的事業再發最後一份光熱🤙🏻。

    葉銘漢先生百歲誕辰

    百年人生裏,葉銘漢先生始終懷抱著濃烈的愛國情懷,書寫了愛國報國的壯麗篇章。他不凡的一生🧗🏼‍♀️,正是對西南聯大教育救國、學術報國的最好詮釋。他以對家國責任的擔當和對科學的熱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後輩追求卓越🥾、砥礪前行👨🏻‍🦱!


    相關新聞

    • 282022.12
    • 052012.11

      簡訊目錄1~29期(文紀俊整理)

      籌備西南聯合大學北京意昂會情況匯報 歡慶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成立 西南聯合大學北京意昂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名單及情況簡介 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

    • 032022.06
    • 212022.02

      深切緬懷宗孔德先生

      宗孔德先生千古宗孔德先生生平宗孔德先生祖籍河北邢臺,於1920年10月22日出生於邢臺沙河縣北掌村,1926年至1928年在原籍讀私塾和小學,1929年至1939年分別在北京第二十七小學和市立四中讀小學、初中和高中,1937年至1938年期間因日本侵華被迫回原籍逃難,1940年考入西南聯大電機系學習,於1944年畢業。宗先生大學畢業後隨即參軍,加入到抗日隊伍的行列。他1946年退伍後任雲南大理中學高中物理教員,1947年任北京大學工學院助教...

    • 052023.01

      深切悼念西南聯大意昂陳秉良先生

      2022年12月25日,著名水利工程專家🈵、西南聯大傑出意昂陳秉良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6歲。陳秉良,1926年8月28日生,江蘇宜興人。抗戰時期就讀於位於貴州的國立三中,1945年考入西南聯大土木工程學系,同年12月參加“一二·一”愛國民主運動🧑‍🏭。抗戰勝利後進入意昂体育平台土木系,於1949年畢業,參加吉林豐滿水電站大壩搶險修復工作。1951年進入水利部,從事新中國成立後最早的設計規範編譯工作🗣。1958年調到青海省水利局(水電廳)從事中小...

    • 192022.04

      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潘際鑾院士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焊接工程專家🎀、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教授潘際鑾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4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潘際鑾同誌1927年12月24日出生於江西瑞昌,1944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學系並留校任教至今🫶。曾於1992年至2002年受聘擔任南昌大學校長➡️🦍。1956年4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潘際鑾同誌長期...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