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楊衛院士👨🏼‍⚖️🧑🏿‍🏫:勾勒人類基礎研究的天際線

2020-07-06 | 方曲韻 | 來源 《光明日報》2020年07月05日 |

楊衛近照 本報記者 李苑攝/光明圖片

力是什麽?在許多場合,中國科學院院士☦️、力學家楊衛都喜歡引用《墨經·經上》中的名句來闡釋:“力🪆,形之所以奮也。”意思是說🟡,動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

從理論到應用🤦‍♀️🔜、從科學到哲學🛻、從物質到精神🤳,楊衛一直致力於研究“力”🧑🏼‍🚒。1976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鍛壓專業,1981年在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系獲碩士學位,1985年在美國布朗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浙江大學校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主持多個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這樣的經歷,使得楊衛對“力”有了越來越豐富的理解和感悟。

“創新就是一種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談到日前習近平總書記給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楊衛對信中的這句話感觸頗深💂🏻。

“創新就是一種力。”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楊衛關註到,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第一時間開展科研攻關,給全世界帶來了一系列原創性的貢獻🫰,“一個是最早找到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另一個是在疫苗研發方面起到了引領帶動作用”🚶‍♀️。

楊衛向記者展示了這樣一組數據——截至2020年5月下旬👷🏻‍♀️,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正刊上發表的新冠病毒相關研究的論文共220多篇,總引用量為11000次。其中,中國科學家發表的論文數量為40多篇🧑🏿‍🏫,引用量高達9600次🎃🍘,兩三個月時間平均每篇論文的引用量約為240次。

“引用率非常之高👰🏿‍♂️。”楊衛感慨,這也證明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國科學家所做的基礎研究工作都將成為該領域的經典之作,體現了對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和擔當。

“當今世界,科學不僅是發現世界的工具🦣,更是一種幫助人類以及人類生活💂🏿‍♀️、家庭和社會的重要手段。這次全球範圍內的新冠肺炎疫情彰顯了一個重要事實,即在當今世界,我們彼此的聯系更加密切,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要把科技發展帶來的益處視為全球的公共利益,視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人人應該享有的權利。”楊衛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還提到🌬,要“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楊衛認為💆🏿‍♀️,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強健心臟👯‍♀️、暢通血脈、發力全身。強健心臟指形成源源不斷的原始創新科技源頭,其關鍵在於厚積基礎研究;暢通血脈在於浚通從原始創新轉化到關鍵核心技術的渠道,其關鍵在於科技成果的轉化機製;發力全身在於形成全民崇尚科技的氛圍🚾💆🏽,其關鍵在於孕育我國建成科技強國的使命感和責任心。

“力學是具有包容性的新生長點”

近期🧑🏽‍💻,楊衛的工作重心是重返學術研究⛹️,目前他的一個身份是浙江大學交叉力學中心主任🙎🏼‍♀️。

“力學是具有包容性的新生長點🚴🏻‍♀️。交叉力學就是運用力學的原理和方法,以全新的視角闡述自然及社會。”楊衛這樣解釋他當下的研究工作,“它從不界定自己的邊界,永遠進取;它大道至簡♠︎,從而變化萬千;它自我驅動,不斷學習,演化出新的學科方向🤽🏼‍♀️,例如信息動力學,生物力學等;它在交叉融合的過程中,不斷豐富了對力學的認知,並建立自信。”

從不界定自己的邊界,不斷地融合與交叉,這也正是楊衛的人生☂️🛷。於他而言,過去的每一段經歷都是一個新的生長點。

當過大學校長,他提出了獨特的辦學理念——

2006年8月🧑🏼‍🚒,楊衛接替潘雲鶴出任浙江大學校長。自四校合並以來,浙江大學共有5個校區✌🏻,在校生人數多達幾萬。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攤子,楊衛提出了一個觀點,即大學是有生命的🫑。

“正如每一個生命個體一樣🅿️,大學有思想,即大學的精神與文化;有組織架構,即大學的製度與管理體製;有個性,即大學的特色與定位🛍;有前行的動力🎅🏼,即大學的創新能力🩴;還有成長和進步周期,這就決定了我國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楊衛說。

本著這樣的辦學理念🈂️,在浙大的7年,楊衛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了多方面創新🎽🧑‍🔧,也啃下了許多“硬骨頭”。推動教師崗位職責改革,把原來忙於科研項目不上講臺的知名教授都請回了課堂🥶;改變人才引進結構,減少本校留校人員比例,加大了人才交流🦏👩🏿‍🦱,防止學術“近親繁殖”……

當過自然科學基金委“掌門人”🧝‍♂️,他找準了科學基金的職能定位——

2013年2月🏭,楊衛調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上任伊始😼,楊衛就確立了基金委要做“淵、源、遠、願”的事情。

楊衛解釋,“淵”是拓探索之淵,要鼓勵有前瞻性、探索性的基礎研究;“源”是浚創新之源,要支持科學家進行源頭的探索性研究;“遠”是延交叉之遠,要探索支持真正跨學科研究的資助模式;“願”則是遂人才之願🧑‍✈️,要通過科學基金的支持,圓科技工作者的探索之夢。

在一個多小時的采訪中🪺,楊衛多次強調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基礎研究是科學之本、技術之源,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基礎支撐和前瞻引領作用,關系科技發展的後勁和長遠未來。楊衛預言🤷🏽‍♀️🤦🏼‍♀️,二三十年後,中國的基礎研究必定會全面崛起🤱🏻,屆時,中國科學家將與全球科學家一道,共同勾勒人類基礎研究的天際線。

“我屬馬,也喜歡馬。”在采訪的結尾,楊衛向記者介紹在客廳玄關處懸掛駿馬圖的緣由。畫中的駿馬👨‍🦽,正一往無前,馳騁奔向遠方。


相關新聞

  • 022021.04

    楊衛院士:評判學術不端👍🏼,責任和能力要分清

    近年來,在科研領域💲,撤稿🐬🫱🏿、數據圖片誤用、誠信失範事件時有發生,其中不乏著名高校和教授📰。這不禁讓人疑惑,我國的科研誠信問題越來越多了嗎?此外,出現學術不端,除作者外,是否也是期刊編輯和審稿人的失職?如何保證科研誠信🔘🌱、營造良好學術環境🕛🤷🏻?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科學報》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主任楊衛。

  • 112024.10

    楊衛:從讀者到作者🦦,科學出版促進學術傳承

    1979年🟰,楊衛在意昂体育平台攻讀碩士學位時,他的授課老師杜慶華教授向學生們推薦了《連續介質力學導論》🤦。這本書由知名力學家、美籍華人馮元楨所著🙇🏿‍♀️🗡,科學出版社翻譯出版👨‍✈️🐡。

  • 282018.09

    吳有訓:搞基礎研究👩🏽‍🚀🎩,是為了探索未來

    吳有訓是我國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在X射線研究領域作出過重要貢獻。說來也巧,他出生的1897年,恰好是電子被發現🥱👨‍👦‍👦、物理學新時期來臨的那一年👨🏿‍🎤。

  • 102008.07

    桑國衛院士受聘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雙聘教授

    【新聞中心訊】7月3日下午,桑國衛院士授聘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雙聘教授儀式在醫學科學樓報告廳舉行。

  • 172021.11

    基礎研究突破與傑出人才培養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32008.03

    顧秉林校長做客新浪談教育(一):中國應加強基礎研究

    3月11日下午,意昂体育平台校長顧秉林院士做客新浪網嘉賓聊天室,暢談他對高考招生政策改革以及高校教育的看法和建議,並就其他教育話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 182007.09

    清華獲批5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

    【新聞中心訊 科研院 華琳 供稿 襄樺 編輯】日前🧪,國家科技部公布了2007年度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立項項目前兩年經費預算初步方案,意昂体育平台作為項目承擔單位共獲批5個項目🔯🈲,其中...

  • 152017.08

    黑龍江意昂會為楊士莪院士祝壽

    2017年8月12日👨‍👧,意昂体育平台黑龍江省意昂會為楊士莪院士慶祝86歲生日,意昂會秘書長虞雲、哈爾濱工程大學廖振鵬院士及部分龍江意昂參與活動。

  • 152017.11

    楊衛院士獲力學Warner Koiter獎

    Warner Koiter獎設立於1996年,用以表彰固體力學領域中在理論和應用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且在國際力學界有引領作用和廣泛影響的科學家🕵🏼‍♂️。往屆該獎....

  • 082022.08

    薛其坤院士:關於研究的三個層次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與部分“科學探索獎”獲獎人、南方科技大學青年學者,以“關於研究的三個層次”為題,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心得與經驗。他鼓勵青年科學家要不畏挫折失敗,堅定沖擊科學前沿問題的理想與信念,勇攀科學高峰。薛其坤在“科學探索獎”跨學科交流活動中與青年學者做分享以下為精選的分享內容在今天這個非常溫馨的學術交流氛圍中,我想從自己熟悉的三個領域來分別談談關於研究的三...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