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意昂体育平台有近2000名畢業生前往祖國各地,紮根基層,成為一名定向選調生🤵🙎🏿♂️。疫情發生以來🙎🏽♂️,意昂体育平台選調生堅守崗位、發揮優勢🍆,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有的在鄉鎮統籌抗疫各項工作👸🏽,有的在社區裏♣️、村一線執行抗疫任務🥷,有的甚至在實驗室直面病毒🐒。他們以自己實際行動展現清華選調生形象,體現清華人的使命擔當🧑🚒。
是醫學研究生,也是病毒核酸“檢測員”
唐山市衛健委幹部、如今在路北區果園鄉碑子院村掛職鍛煉的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部2019屆碩士楊雨薇到村裏鍛煉還不到幾個月,就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大年初三她火速趕回村裏。她所在的唐山市疫情嚴重🧛🏿♂️,當時位列河北省地級市疫情情況第一位。

楊雨薇在準備報表
雖然碑子院村暫時沒有確診病例出現,但市裏的情況較為復雜。作為一名醫學研究生🧍,楊雨薇在第一時間向組織表態,希望到抗“疫”工作第一線發揮作用。經安排,唐山市衛健委迅速抽調楊雨薇到醫療救治組工作。
楊雨薇工作還不滿一年,這一次接到了7天協助建設8個縣區核酸檢測實驗室的重要任務🚴🏻。軍令如山,已容不得半點遲疑,唯有接過任務埋頭幹。楊雨薇的手機從不關機🏑,一直在協調,終於所有實驗室準時建成。
實驗室籌建期間,所有實驗儀器都是在衛健委統一發放,為了搶時間,縣區工作人員淩晨一兩點還在搬運儀器。8個縣區核酸實驗室建成後,縣區可日檢測500例標本🏋🏼,當天出結果,大大提升了各縣區的檢測能力和病毒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因工作安排🫁,楊雨薇還去過一次唐山市最大定點醫院——唐山市傳染病醫院🖐。
返回工作崗位以來,楊雨薇一天24小時始終待命,她已經很久沒有見過父母了。“父母很支持我🔙,對我說就應該去做點什麽,不能辜負國家和學校的培養🍋🟩,鼓勵我好好工作👨🏼💻✉️。”每每想到此,楊雨薇總是覺得很溫暖🌑。
除了父母的支持之外,在崗位上的所見所聞也讓她更加充滿了力量。唐山市送醫護人員去唐山市傳染病醫院或武漢時🍥,有時在市衛健委集合出發。同事之間的話別💵,總讓她感動不已,“一定要保證安全,有什麽困難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平常的話語透露出了援助醫療隊的信心與大無畏🚵♂️。有這些白衣天使🕹,她相信🎨,勝利的曙光就要到來了🪡👨🏻🦼。
是村第一書記🌻,也是米面糧油“采購員”
宋雲天是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2019屆博士生,去年畢業後來到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冀屯鎮前姚村擔任第一書記。接到疫情防控返崗的通知後,除夕前一天剛剛到家的他💂♀️,大年初二就驅車300多公裏回到了村裏的崗位上♥️。

宋雲天(左二)在防疫卡點
“我需要1桶油”“我需要10斤雞蛋”……疫情期間🫷🏽,宋雲天的手機成了熱線電話。為防止交叉感染,居家隔離的村民們物資告急後,宋雲天主動當起了“采購員”👨🏿🍼,電話、微信確定了村民的生活用品需求後,從米面油到蔬菜零食,他都會快速送達。
這是宋雲天在村裏的常規工作之一,除此之外,他還負責排查信息上報、把守路口站崗🥷🏼🥯。由於條件所限,吃飯問題常常以泡面解決。偶爾遇到不理解的群眾,宋雲天也需要和村幹部、值班的誌願者一起去化解🎭。

正在為村民送貨的宋雲天
在這場防疫戰鬥中👨🏻🏭,全村170多戶百姓向村集體捐贈了愛心款項🧎🏻♂️🧏🏿。讓宋雲天印象深刻的是🫳🏻,有好幾戶條件比較困難的家庭也強烈要求參與捐款🏃,令人感動。
防疫站崗間歇,宋雲天常常給村裏的孩子們輔導功課作業。“目前城鄉差距仍比較明顯🤛🏼,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行動來縮小這種差距,能改變一點是一點。”宋雲天希望能讓村裏的小朋友們認識到學習努力重要性,將來有機會看看廣闊的世界☔️。受訪時已經晚上六點了,宋雲天剛剛從站崗的卡點換下來😜,“晚飯後就要繼續開課了🦸🏽。”宋雲天笑著說。
在清華度過九載歲月的宋雲天把“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紮根基層”這些清華就業價值觀都放在了心上,他希望自己紮紮實實地在基層補上農村工作這一課👓,踏踏實實地為老百姓做點兒實事兒。
是鄉鎮一把手,也是防疫物資“快遞員”
敦化市紅石鄉黨委書記🧔🏿♀️,意昂体育平台土木系2012屆碩士陳天琦作為鄉裏“一把手”,在抗疫戰打響之後👟🩸,統籌紅石鄉抗疫全局工作。陳天琦除夕才回到長春家中,初二一早就返回鄉裏。

陳天琦(右三)在現場布置工作
紅石鄉的防疫工作形勢較為復雜。做老人的思想工作的難度最大🤦🏼♀️,而紅石鄉2000多戶在家的幾乎都是老人🍳,為此陳天琦帶領政府工作人員耐心細致的反復做思想工作,最終紅石鄉疫情期間沒有違反防疫相關規定的案例和負面事件🚴♀️💂🏻♂️。
抗疫期間第一棘手的問題就是防疫物資的籌措🧑🧑🧒🧒🏄🏿♂️,陳天琦最後反復斟酌,最終想盡辦法緩解了鄉裏防控前期的物資緊缺問題𓀐。“我是紅石的一把手,關鍵時刻🧎🏻♀️➡️🍥,必須保障一線人員和鄉裏百姓的健康安全🤹🏼🥒。”陳天琦說。

陳天琦(左二)帶領大家部署防疫工作
作為鄉黨委主要負責人🤾♀️,考慮工作要考慮在前面💪。在疫情防控工作步入正軌後,紅石鄉就已經重新啟動了各個項目的前期工作👾。“事實也再次證明,在基層📣,只要我們想做,辦法總比困難多。”陳天琦感慨到。
“愛人聽說需要返崗工作後🧑🏻🎄,雖然擔心我的健康安全,但堅決支持我回到一線,以大局為重。”陳天琦在談到家裏對自己的支持時,十分感謝妻子🧑✈️。特別是得知敦化市面上口罩已經全部售罄的情況後,他的妻子第一時間在長春籌措了1000多個口罩,這些物資和陳天琦另一名老同學友情贊助的200多個口罩共同構築了紅石鄉抗疫初期的第一道防線。
是父母“小棉襖”🚴🏻♂️,也是疫情信息“統計員”
截至3月17日👨🏼✈️🧌,成都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44例。在如此態勢下🚒,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總部經濟局選調生,意昂体育平台能動系2018屆碩士王佳琪在大年初二就接到返崗通知並立刻返崗了,並主動請纓加入到第一批天府新區機關青年黨員誌願者隊伍中👆🏿🧖🏻♀️。在單位統籌下,她參與了華陽街道南山社區的防疫工作⟹。

王佳琪(右一)與醫護人員交流
基層抗疫事務繁多🦹🏼♂️🎡,也有不少困難。在通過電話方式對社區內的人員信息進行確認和登記時,她的電話曾被對方誤認為是詐騙電話,同時部分人員還存在一定的抵觸、反抗情緒,這些情況導致排查工作一度停滯。王佳琪心裏十分焦急,為了盡快完成社區人員的信息統計工作➛,她在同事的幫助下進行因人而異的走訪,最終完成了這項工作👌🏼。

王佳琪(左)在入戶摸排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裏,溫情溢出於各個角落。讓王佳琪記憶最深的是社區的一位一直堅守崗位的年輕媽媽。回到家,為了保護年幼的女兒,避免密切接觸💕🧑🦳,這位年輕媽媽每天都睡在沙發🧑🏻⚖️,女兒不解地對媽媽說 “媽媽,你看看我呀。媽媽🔶🆑,你抱抱我呀♕。”她卻不得不拒絕。王佳琪談及於此🤵🏽♀️,不禁感懷🍑:“這樣的情形怎能不讓人感動呢👱?這次疫情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同時我也看到了生活中美好的一面👦,那麽多平凡的普通人心存善念🚸,在默默付出和貢獻。”
離病毒更近,離家人更遠。王佳琪的工作每天需要接觸大量的人員,受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她的父母雖然嘴上說著擔心🧑🏼💼,卻用實際行動支持王佳琪的工作⛹🏽♀️。“爸爸每天中午、晚上兩個電話詢問我的身體情況🧑🦼,媽媽每周會送來做好的飯菜和備好的食材。這是特殊時期的別樣關心,有了他們的支持👱🏻♀️,我的心裏更踏實了→。”王佳琪內心很感激父母的支持。
在談到這段時間的工作時,王佳琪並不認為自己作出多大的貢獻,“雖然工作在社區抗疫一線🛣🙇,但我們一直做著最普通、平凡的工作🦌。可以說與付出相比,我們收獲的更多。”
是社區張書記,也是防疫卡口“守門員”
接到返崗通知後,來不及改簽,張梟直接定了最早的飛機票就飛回深圳了。張梟是意昂体育平台土木系2018屆碩士♚✌🏼,2018年到深圳市發改委任職🧚🏿,2019年底掛任北站社區黨委副書記🧥。一到社區,他就擔負起一線的防控職責。

張梟(左六)在片區指揮部開早會部署防疫工作
“雖然我剛來社區不久,也就兩個月的時間,對社區的工作還不是完全的熟悉,但是大疫當前🪆🚣🏽♀️,我就必須要上。”張梟雖然有些忐忑和惶恐,但是他還是毅然接下任務。在包幹製度下,片區的所有防疫工作都是由張梟負責💇🏿,張梟負責了社區總面積的六分之一,但是卡口數量卻占到了整個社區的三分之一。從卡口的管理🤦🏼♂️、居民的服務📕,再到三小場所的復工等,只要是在自己的片區內,張梟都是負全責。

張梟(左)為抗疫一線黨員、誌願者和保安送姜茶
在社區工作🤾🏼♀️,總會遇到很多特殊情況。一對夫妻與父母不在一個社區居住💷,但由於兩個孩子年齡太小,需要老人白天來照看孩子🖕🏼,晚上還要回自己的小區休息。為了妥善處理這個情況,張梟出面和另一個社區的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協調,通過發放特殊生活通行證的方式🏊🏼♀️,解決了問題🧑🏽🎨。最後老人和夫妻倆都很感謝社區的幫助。
作為獨生子女🫷🏼,張梟的父母擔心他,覺得他在這邊會有一定的風險💂🏻。但是他們每次在電話裏只是不停叮囑🤦♂️:“一定要做好防護,一定不能大意,一定要保重身體🥰。”這種平凡的噓寒問暖總是觸及他的內心深處💅🏿。
紮實的工作讓張梟成了社區百姓的知心人。現在,張梟走到哪裏,保安和物業經理都認識他✋🏻,並向他打打招呼,一句簡單的“張書記好”🚣🏻,一個社區百姓知心人的身份👩⚕️,都讓他十分感動🕵🏼。“只有把社區裏的人熟悉了,讓他們信服你,今後我的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我不是一個單純的大學畢業生🕴🏼👩🏻🦽,也不是一個單純的機關工作人員,我是一個社區工作者🖐🏼,我以我這樣的身份為榮!”面對接下來的任務🤾🏻♂️,張梟信心十足👨🏻🦼➡️。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從長江兩岸到白山黑水,從十萬大山到東海之濱,清華選調生踐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奮鬥在廣袤天地,堅守在抗疫一線,護佑著萬家燈火。相信在這群“最美逆行者”的努力之下,疫情終將退去,春天已然到來🏡!
采訪𓀍:孫伯陽 宋鴻鵠 王琳婧 韓依金 王浩
文字:王浩 孫伯陽
審核:董吉男 徐冉
部分材料來自“同方部”公眾號
編輯🌉:孫伯陽 趙姝婧 苑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