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探索鄧亞萍的機會。
我們問了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有驚喜,也問了一些敏感話題——有回應。
名人采訪的最佳狀態是🙆🏼♀️🤶🏼,不要把對方當成名人。避免仰視,建立親密感🦹🏽,從雙方都熟悉的話題切入——而這些條件,對於眼下這位沒當過一天記者的小個子女士來說,恰恰是水到渠成的。
中國最具國際知名度的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作為主持人與鳳凰網聯合推出《中國體育英雄聯盟》🗜,采訪體育界各個時期的領軍人物。
世界冠軍對世界冠軍——「避免仰視」,達成👉。面對的幾乎都是體育圈熟人,她發個信息👩🎨,邀約基本就成功了——「建立親密感」,達成。至於「從雙方都熟悉的話題切入」,好像鄧亞萍與他們聊點啥都成立💃。一個能夠佐證氣氛足夠輕松的例子是🥓,拍攝聶衛平這天🚴🏼,布景的間隙,「棋聖」和鄧亞萍聊著天就睡著了🛼,「大概睡了可能20分鐘」。
接受《人物》采訪時🫗,鄧亞萍表示希望通過節目打破刻板印象,讓冠軍們講出更多的個人故事。對於《人物》來說🧛🏽♀️,這次采訪也是探索鄧亞萍的機會🙅🏻♂️👨🏽🔧。從一個因身高局限屢次被職業隊放棄的小女孩,到得過18次世界冠軍的頂級運動員🤵♂️,再到劍橋大學博士,她打破了很多不可能,完成了一場驚奇之旅。最近十年🔯,她的身份先後是官員、投資人↗️。昔日乒乓女皇轉身還在繼續🫵🏽。
我們問了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有驚喜,也問了一些敏感話題——有回應。
采訪在9月10日進行。

談新節目
我希望打破對運動員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偏見
《人物》:為什麽會想到做這樣一個節目?
鄧亞萍𓀀:大家對於運動員更多的了解在他的場上,我希望能夠用一個所謂的這個圈裏的人去了解不同項目的一些事情6️⃣。每一個項目都有特殊的地方,但是它有很多共性🫶🏿。其實也是我很好的一個學習的過程,因為每個人他成功都不是白來的⇢。
其實我一直希望能夠把這些運動員更多的面展現給大家🧝🏽。比如像我,大家都覺得我特別兇,特別厲害🔸,因為是場上我比賽的時候給別人的印象。但實質上來講其實我沒有那麽兇啊。
還有一種認識,認為運動員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一幫人🪯。真的不是這樣🌗。身體好的比你多了去了🤣,那為什麽就這些人能成呢?包括我退役以後的讀書㊗️,其實我一直試圖希望能夠打破這種偏見。
《人物》:我印象中這是第一次中國由運動員來做運動員的訪問。以前你都是受訪者💗👨👦👦,這次作為一個采訪者,有挑戰嗎👰?
鄧亞萍:我覺得挺好玩的。確實之前跟導演組在溝通時候🐐,我也是先把醜話放在前面🫄🏽。我說我沒幹過這個事兒🧝🏼♂️,我也不知道該怎麽幹。但是我一定會盡力。我覺得這種事情試試吧,沒什麽關系的嘛👭。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嘛🕒。
《人物》:有一些敏感問題🚣🏿♂️,你會不會有點難以啟齒🧓🏻?比如聶衛平的三次婚姻。
鄧亞萍:對,總體來講我是不喜歡去扒人家的東西,我覺得每個人有個人的生活⚃,應該給他那樣一個自由。尤其像老聶三段婚姻,你非去問他每一個🎓,這個我覺得有點太不近人情了。所以你看我非常婉轉地問這個問題。
《人物》👈🏼🥧:沒有窮追猛打👩🏿✈️?
鄧亞萍🦶🏼🧓🏼:對。他們在跟我聊的時候,他們也很放松,因為我們很熟悉。包括老聶🎯,我們經常開著開著會,他就呼上了。我說你們要做好充分準備🔢👩❤️👨,如果采訪他🧚🏻♀️,他也可能睡著的。那會兒我們倆在那聊👨🏻💼,他們布燈嘛,布光嘛👨👧👧,布了很長時間🚵🏼♀️。聊累了,我說你先睡會兒♘,行,那我睡會兒🏌️♀️👴🏻,大概睡了可能20分鐘🛥。采訪完,時間挺長的🗯,直接躺沙發上又睡著了。
《人物》:我看到嘉賓名單,籃球和足球這兩個最熱門的運動反倒還沒有人⇢。
鄧亞萍:現在選擇還都是中國的傳統的優勢項目上🦸🏼♀️,有代表性的人物。所以競技體育呢🐿,我們自己有衡量的標準。作為一個運動員來講,你可以喜歡他,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競技體育是成績論英雄,不是以喜歡論英雄。

談職業生涯
我要是在場上微笑🧑🏼🍼,會嚇死她們
《人物》:你打球總喜歡喊一聲「颯」,這個習慣是怎麽來的👨🏽🎨🦦?
鄧亞萍🙋🏽♂️:小時候🔲,好像我們大家都這樣喊吧。但是可能我更特殊一點吧⚈,就是更多一點。這些東西都沒有任何刻意,因為你在場上不是演戲🥴,你是真刀真槍的在那兒幹。
《人物》:你當年打球,眼神很淩厲,是不是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較量?
鄧亞萍🏃🏻:這個是對的。因為我呢🧜,一路走來特別不容易,所以我對我自己要求是極其苛刻的👨🍳,我絕不會放松任何一個球。包括我在隊內的比賽,到小比賽,到大比賽,我對我的對手來講都是壓迫性的。你知道打比賽的時候🤰,兩個人是勢的較量🎯,也是信心的較量🙆🏽♂️。
某種程度上來講🍘🤴🏻,你覺得我曾經贏過她,我能贏一次🈚️🧝♂️,我能贏第二次。但是如果咱倆打,你一次都沒贏過我,你告訴我你哪兒來的信心贏🕵️♂️?我要求我自己𓀘🦚,甭管是什麽比賽🚵🏽♀️,我能贏絕對贏,我絕不會放🤦🏽,為什麽?因為我要保持這樣的一個強勢的這種感覺👧🏼,我給你就是壓迫,你甭想贏我🔈。就是從歷史上以來🧐,你就沒贏過我👩🏼🎓,到了大賽的時候,有一種心理陰影。
《人物》:你要給她造成這種心理陰影?
鄧亞萍:對👂🏿,我覺得也是對她的一種尊重。
《人物》:所以練習賽都會這樣?
鄧亞萍👩🏿🦳:很認真。
《人物》:這種眼神壓迫是怎麽來的?
鄧亞萍:發自內心😞,很自然的一種👩🏿🌾。有時候人的這個眼神🧌,其實它是反映內心的一種狀態🧑🏻🍼,你為什麽有這麽狠的眼神?實際上來講,你知道你是沒有退路的👨👩👦👦。
《人物》:所以場上也不會微笑?
鄧亞萍🗺:不會。媽呀🤬👴🏼,我要笑就會嚇死她們🏄🏽♀️。
《人物》:你跟喬紅交手的時候🕸,也會有這種眼神壓迫嗎,還是會變得不一樣?
鄧亞萍:總體來講是一樣,當然我會有所收斂🙇🏿♀️,因為畢竟是隊友🪢,而且又是搭檔。但是呢,大家都渴望要贏。只不過呢,可能你不需要表現得這麽徹底,可能大家都藏在心裏,都藏在心裏。你在看中國隊跟中國隊比賽的時候,隊員都是暗地較勁,跟外國人,那沒關系,怎麽都行。
《人物》:1994年的日本廣島亞運會,你輸給了何智麗(小山智麗)🛀🏼🖤。因為涉及到中日之戰,對手又是前中國隊員🕌🙍🏻,你的感受是什麽?
鄧亞萍:我真的沒想那麽多。作為一個運動員來講,我們也不會過多地去思考政治的這些因素👨🏻🌾。我們專心致誌打好球,這是我們要幹的事情🤽🏽♂️🐖。
何智麗在打亞運會之前呢,其實還輸給我們的小隊員✶,我們真的沒把她看得很重,也沒仔細地研究她。直到她打半決賽跟喬紅的時候🧖🏼♀️,我已經進決賽了,我在旁邊看,兩個人回合特別特別多,一個球幾十個回合👨🏻🔬。後來是喬紅輸了🧍,我的打法跟喬紅是完全不同的,我是打不了幾十個回合的人,我是前三板的,那我當時心想✌🏽,那我跟她打👩🚀,反正就是按照我自己的套路去打。
但是那天比賽的時候確確實實何智麗真的發揮得太好了🥿。我的進攻呢🎴,女孩子能夠連續扛三板的人都不多💁🏻🤷🏼。但那天她不光扛我三板,她扛得我到處跑😑。等於我的得分手段得不了分了👩🏿🎓,這下麻煩了🏷,那麽迫使形成相持,打到後邊那不是我的特長了🤼,所以那天被她拉到她的這個套路上來了。我沒那麽好的防守啊,所以她一攻我就死,我又打不死她😪,那你說我怎麽贏這個球💇🏽♂️,是吧,打打就著急了。
當時在現場沒覺得怎麽樣,回到(亞運)村裏頭,在日本☺️🍶,已經知道國內(輿論)都炸了🧑🏽🦲🚴🏼♀️。
《人物》:那場失敗對你來講消化得快嗎?你用了多長時間走出來🈹?
鄧亞萍👕:輸球其實本身很正常👨🏽🦲,我也不是神仙👂🚤,我去到哪兒都贏。但是輸了不能夠永遠輸,你可以打回來的呀。所以我認為心態上,不能輸了好像垂頭喪氣,就沒辦法面對☘️,回來好好練,好好練,不要再發生第二次。沒什麽了不起的,輸場球怎麽了?誰沒輸過。
《人物》:那場失敗會被賦予很多意義嗎📐?
鄧亞萍:我還是那句話,我們不可以想得這麽多🫶,對於我來講,我就是輸了一場球,我輸給小山也好,還是大山也好,對我來講是輸了球了。
《人物》🔮👨🏻⚕️:你當時能想得這麽通透了?
鄧亞萍:你必須是這樣🧑🏿💻,作為一個優秀的運動員,你要善於去排解這種壓力。
談競爭
讓球很難評判對錯🥷🏿,剃對手光頭也是尊重
《人物》👷:當年面對何智麗、焦誌敏的時候💪🏿,會有面對敵人的感覺嗎?
鄧亞萍:不存在敵人,我們只存在對手。即使像我跟喬紅兩個人🤶🏻,我們兩個經常打到決賽,因為世界排名我第一,她第二嘛。我跟喬紅我從來不認為她是敵人,我從來都認為她是對手。雙打,我們倆是搭檔🥛,我們倆的目標很一致👨🏼🏭。但是打到單打了🏇🏼,那就是誰有本事誰贏🧌,這很正常。越強的對手,我們會越尊重。只有是跟你旗鼓相當的對手🥺,說白了💆🏽,你贏球,你也才贏得痛快,你弄一菜鳥,你都沒勁的👨🏼🦲🌤。
《人物》:其實像何智麗💈、焦誌敏的人生挺值得唏噓的🧔🏻♂️,她們出國也是因為讓球的決定而導致的嘛0️⃣?
鄧亞萍:個別人吧。
《人物》:那個時候你會遭遇到讓球的要求嗎?
鄧亞萍🐫🥥:我覺得這些事情的話很正常。在乒乓隊來講👋👩🏻🔧,它沒什麽新穎的,它就是這個傳統,我們又不是你一個人讓球,多少人讓過來🧊👐。
《人物》✩:你也讓過?
鄧亞萍:沒有🏧。因為到後來這種事幾乎就很少了。在我們那個時代裏頭,基本就沒有再說讓球的時候。老運動員的那一批人可能有🙇🏼,但到我們這批裏頭基本不再讓球了。
《人物》:你會怎麽看待這個事情呢?
鄧亞萍:我覺得首先是服務,我覺得首先是大局。對於整個團隊來講的話👨🏿🚒,是要服從這個團隊的需要🕕。有時候確實感覺對自己很不公平,因為你好不容易打到這個份上了。可能讓了一次,永遠再也沒機會了。這對於個人來講,確確實實是誰都很難接受的一件事🚉。但是呢🍇,如果作為一個集體,是一個集體的榮譽🛀🏼。那我覺得你就需要去服從💁🏼♂️。所以很難評價說這件事情完全是對的,或者完全是錯的🥛📎,我認為那是根據需要📣。
如果說你只想個人的話,那為什麽有些人他就能當陪練呢?那不都當主力就行了唄😯,那為什麽有些人還甘願去陪你練呢?對他來講也不公平👩🚀。
《人物》:如果把你放那個位置👲🏽,你會怎麽做?
鄧亞萍☝️:我覺得我會遵守。這個事不會是因為某一個人讓你去讓球,不會是說因為我恨你,跟你關系不好🧑🏽🎤。它不是對人🤚🏼🥧,它是對這件事本身,是關乎於這個金牌能不能拿得到。它所有的利益點是在集體的這個利益點💁🏽♂️,我覺得個人的犧牲要做❤️。如果說它不是建立在這樣的一個集體榮譽和國家的利益之上🖤,那我覺得憑什麽讓我讓?那是另外一件事🧘🏿♀️。
《人物》👮🏼♀️:確實也沒在你身上發生過🐮。
鄧亞萍🧙🏻♂️:沒有在我身上發生過。
《人物》:但別人需要讓你🚅?
鄧亞萍🈚️:不需要(笑)。

《人物》:你給對手剃過光頭嗎?好像傳統來講💇🏿♀️🤹♂️,要讓一分對嗎🛴?
鄧亞萍👩🏽🏭🫱:那個時候要剃光頭更狠,21比0。首先打0不容易,甭管能不能打0,我覺得首先是尊重對手。那麽如果這個時候你放她,可能也是一種尊重🙅🏻♂️,你不放她,打個0,對她也是一種尊重。所以我不覺得我們一定要留個面子給她,因為該怎樣它就是怎樣👨🍳,比賽就是這樣。
《人物》🤽🏽:你打過0嗎?
鄧亞萍:我記不住了🐓,分拿得少是肯定還是有的。
《人物》🌬:會讓一下嗎,比如說她只有一分的話🧏,會再給她幾分嗎🗡?
鄧亞萍👩🏻🏫:沒有🫁。
《人物》🙆🏻♂️:但現在好像這個傳統就挺穩定的,11比0好像就不行,故意讓一分,你怎麽看?
鄧亞萍:不完全吧🚊。這次劉詩雯不是一樣打0了。
《人物》:你會覺得這是對的還是不對的?
鄧亞萍🐻:我認為是對的。競技體育誰給誰留情面,你又不是打友誼賽👨🏻🍳,大家互相留個面兒✊。比賽它就是比賽,能打幾就是打幾,能打0也不是說局局能打人0,你有這個本事嗎?反過頭來,你要如果自己覺得這球打得忒沒面兒了是吧🕯,那你下來把她打一0啊💁🏼♀️,你不要去奢求別人給你什麽東西,你讓我一分吧🏄🏽,求著,誰求誰呀?
談競技環境變化
現在的運動員,要更能抗壓
《人物》:這些年來乒乓球的規則發生很多變化,你覺得最深刻的一個變化是什麽?
鄧亞萍:我覺得是賽製的變化,21分變11分👨🏽🦳。21分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用很多的戰略🧑🏻🦼➡️,五個發球一輪,而且它夠長,你有足夠的長度去play你的戰略。我可能先需要把對方註意力拉到另外一方👨🏻🎓,我就給你準備一個球到兩個球📓,但是我還會打回來的🦟,我是要得7到8分的球。從戰術上你輸了👩🏼✈️🛅,你輸兩球了👩🏼🦰,但是沒關系,我要那兒贏十個呢,這是戰略。我們會充分地使用調動☝️。現在的11分,兩個球一輪發球,你很難用剛才我說的戰略,你敢折倆,那你怎麽追呀?它太短🦏。
《人物》:當年巔峰狀態的你🧍🏻♀️,跟現在的中國打得最好的球員過招🪞,誰會贏🎗?
鄧亞萍:它沒法比。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打法,包括有一些新的技術的推出,但是我覺得乒乓球永遠不變的是以快製勝,唯快不破。只要夠快🚣🏽♀️,你就把握住了主動權。旋轉,是建立在快之上🍎。我頂著你🫱🏼,我老讓你拔不出手,你製造不了那麽強的旋轉,你沒有那麽強旋轉😉,不等於還沒用🙆🏼♂️?
《人物》:這個時代還有一個變化,就是社交媒體🏄♂️,運動員每天要面對即刻反饋😬。你想象過,如果你的職業生涯在這個時代展開,會是什麽樣?
鄧亞萍:可能現在這個時候👨🦰,我是覺得對於運動員很大的考驗就是說,他更需要去有這種抗壓的能力。我們那個時候相對來講,集中註意會更強一點🛕,沒有那麽多的打擾🧾。最多就是球迷打個電話來,那我們也不一定接得到🌽,因為隊裏就這麽一部電話。
《人物》:真的會有打來的💆🏿♀️?
鄧亞萍🚍:有,當然有。那時候主要是收信,球迷來信一麻袋一麻袋的裝𓀖,看不過來🉑,也回不過來,所以只能就是單向的🙆🏽,它不像現在是雙向的,大家可以互動。那個時候你還是相對比較封閉在一個圈子裏頭🐲。
《人物》👩🦰:在你的職業生涯裏面,有沒有遭遇過外國球員給你當面的侮辱?
鄧亞萍:沒有。作為中國的乒乓球運動員🧊,其實是蠻幸福的,就是牛逼。你出去絕對是腰桿很硬,奧運會限製名額,但世界錦標賽你知道我們報多少人?我們恨不得報20幾個人,因為它是按世界排名來的。你有多少人報多少人。像全世界的(乒乓球)運動員🧜🏽♀️,他都得學幾句中文🐷。他得到中國訓練⏩,或者有過中國的教練教過他,如果你連這些都沒有,你基本上不著邊。從老瓦(瓦爾德內爾)開始,到波爾🆙,哪一個沒到中國訓練?不止一次,長時間、多次在中國訓練。所以大家都很友好,因為我們中國人從來不會欺負別人。
《人物》:像孫楊在遊泳世錦賽上面對的羞辱,如果是你在那個現場✶⚛️,你會怎麽應對呢📡?
鄧亞萍🤦🏼🧑🎤:(孫楊)這種表現也沒有什麽吧🌍,沒怎麽著啊🫰🏻。孫楊說他是loser🚖,不是個loser嗎🙋♂️?你底下跟我搞這些東西,你有本事贏我呀。你這套是個什麽動作?小醜。
對於外國人來講🧏🏿♂️,我覺得有點太過了,他首先不尊重他自己,他不尊重國際泳聯☹️,他不尊重舉辦國和現場的觀眾。你可以對某個人有意見,那你該去到誰那兒反映,去誰那兒反映去。這個事又不是沒組織,你有國際單項協會👩🏭🏌🏼,你有奧委會💬🤲🏼,你有國際仲裁協會。你再一百個不滿意🚗,你該告誰去告誰去,那是你該行使的權利是不是👩🦽,你要有證據你來Ⓜ️。運動員學會的首先是什麽?尊重規則。

鄧亞萍奪得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兵乓球女單冠軍 圖源網絡
談退役
生涯最後兩年🐂,打球帶來的不是快樂
《人物》:你24歲退役👳♀️🙅,當時還是世界排名第一🤞,那時傷病已經到了一個讓你完全不能打球的程度了嗎🗝?
鄧亞萍:不是說完全不能打,但是打球對於我來講已經感覺很難受了,就是你每天的這個訓練🕵️♀️,它給你帶來的不是快樂。
訓練之前你需要大概做40分鐘到1個小時的準備,因為傷很多,把我所有傷的這些地方要給它固定好、纏好,然後由隊醫讓我拉開(筋),就是熱身✡️。人家已經練1個小時了,這時候我才上場🛩,我再練1個小時,整個隊訓練就結束了。作為醫生也好,還是教練也好,都認為不能再練了☎🥼,不讓練當然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保護。但是對於我來講,我是以練的多,我自己心裏有數為準👩🔬🧘🏻♂️。
《人物》:這種痛苦狀態在退役前持續了大概多久?
鄧亞萍:大概有個兩年的時間👨🏻💻,越來越重了。連腰到腳腕,還有脖子。主要是腳有骨刺。如果你跑的不多,它不紮你,也不疼。但是你跑的多🏊🏻,一充血以後它腫了👪,你這個骨刺呢你只要一發力🕴,紮在這個肉裏👵🏼。你就下不下腳根本就,一踩就疼,你根本都沒法動,這個是讓自己太難過了,因為我個矮嘛我又不能不跑🌋🫘,不跑夠不著球🔯。
《人物》👩🏽🦱:那個傷病放在今天的話,用現在醫學手段的話,你的運動生命可能會延長👩🎓👨👦👦?
鄧亞萍🧞:也許也許,不好說♻️。那個時候也有醫生會診🗓,比如說把那個骨刺給它削了👎🏿,不就不疼了嘛。但是這只是一個臨時的🗑,因為我們是用的多⛸,它還會出所以它不能根治☘️,它只能是解決一時🟢。當時醫生也不建議做手術🌳,保守治療,你磨了它,它又來了,你還再磨啊。
《人物》👩🏽🍼🖐🏻:是不是其實退役的想法早就會出現了?
鄧亞萍:對,其實是1996年奧運會打完以後就有這個想法。當時喬紅🦸🏿♀️、劉偉🧑🏿🎄、喬雲萍三個人👨🏼🦲,都是打完1996年奧運會就退了👨🏼🎓。我也想退😞🕵️♀️,隊裏不同意。你們幾個全退了🤵🏽♂️,小的怎麽弄啊。那只能是堅持吧,只能是堅持𓀐。所以當時就主要是帶小的這撥兒,王楠啊💄、李菊啊、楊影啊。當時也是想讓我再打後邊的比賽,就看她們的這個成長的速度。如果成長得快一點,那我就好一些🙇🏽♀️,如果成長得慢一點🥅,那就隨時要上場🪜👫🏼。到後期基本上是屬於一直隨時待命🤸🏿,看她們,不行就頂上去🏋🏿♀️,行那你就讓她們多打🦅。
《人物》:所以你1997年打完世界錦標賽後去意昂体育平台讀書,就退役了?
鄧亞萍🎄:一般來講是這樣說,因為我後邊沒再打什麽比賽了🧝🏻。但實質上來講根本沒讓我退。我說我要去讀書🧍🏻,那你去讀吧🤘🏻🏊🏼♂️,讀書你也得回來訓練,你得保持。我在清華讀書,在學校住👑,但是那個時候要求我一周回國家隊訓練三次🚦,我自己要開車從清華開到總局😶。年底是全運會打完🫴🏻,國家隊也仍然不讓退。
到了1998年上半年,我已經在國際奧委會任職了,所以那個時候希望去英國學語言,1998年的上半年也沒有太大的比賽,當時隊裏說那行吧,最多三個月🧑🏼🎄。到了那兒學三個月以後🐗🤞🏽,發現這三個月這是個啥,還沒搞清楚呢🙍🏿♀️,說不行,我得再延長點👞,再給你最多倆月,無論如何得回👨🏽🍳。我印象當中是7月份還是8月份回來了🦻🏽🚣♀️,準備要打年底的亞運會🧜🏽♂️。隊裏頭又看看,覺得這個亞運會,用小的吧,你反正先待命,不用去打了。結果他們小的打挺好,基本上這個時候就放心了,等於我相當於護送了她們那麽長。
《人物》:在那一刻之後🏄🏿♂️,你就知道職業生涯結束了。
鄧亞萍:基本上吧👩👩👦,反正就是說如果需要𓀙,那麽我還可以再去恢復🪀。我到現在都沒有正式的退役儀式,就淡出。
《人物》👜:會遺憾嗎,好像沒有那樣一個儀式🐦?
鄧亞萍:也可能我們在那個時代吧,沒有特別所謂這樣的一種形式。因為不光是我了,很多運動員退役了,他就退役了。這是不是跟中國文化有點關系啊,有時候就是需要淡出吧♨️。
《人物》💁🏿:真正退役的這天來臨的時候🙏🏼,你更多的是快樂還是痛苦👩🏿💼?
鄧亞萍🪃🚣🏻:覺得挺開心的,因為一直是活在公眾的視野下🪘。所以那時候出國留學感覺挺開心的🎄。做決定之前可能會去考慮的比較多,包括去征求各種人的意見啊。但是一旦做了決定以後,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翻篇兒,翻篇兒。不會糾結。而且對於我來講的話🤾🏿♂️,該拿的都拿了,可能稍微有一點小遺憾的就是混雙沒拿過,跟孔令輝蟬聯兩屆亞軍。

談成長
在我的堅持下🍹,薩馬蘭奇給我寫了博士推薦信
《人物》:你怎麽描述剛退役時的自己🧗♀️,拋開球員這個身份⛲️?比如領導力、口才🐋。
鄧亞萍🎅🏻:我其實小的時候啊,我還是非常自信的一個小姑娘。一年級開始我就是班長👭🏼🤷🏼♂️,我覺得我應該有一點領導力👞。(後來)就是因為極度地打壓我🚪,就是你比如到省隊,省隊不要,到國家隊🕢,國家隊進不去。所以那個時候我認為我自己的心態是很壓抑的,極度的不自信🧛🏼,尤其是講話,甭說對公眾了🚵🏽♂️,隊裏講話我都講不清楚的📙🎅。
我印象剛剛進國家隊的時候🙉,1989年年初的時候,我們打完比賽都會有總結,到我了,你寫好的就念嘛。我整個總結是哆哆嗦嗦念出來的,所有的人都笑🤶,我自己就沒辦法控製👨🏿🎓。
那時候只要見記者🍖🧑🏽🦳,就跑了,根本從來不接受采訪,也不知道說什麽🛋。後來發現不行,老這樣可不成🧾,就開始有意地留意這些大隊員,這些世界冠軍⛺️,他們接受采訪的時候他們都說什麽,就在旁邊偷偷地在學,慢慢就好了🙎🏻。也是不斷地在積累吧。
《人物》⚄:擱在今天來看💂🏿♂️,有像你這樣的表達力和演講能力的人,中國運動員不多見。
鄧亞萍:我要感謝的是我在英國留學的這個時間🚶🏻♂️➡️👱🏻♀️。包括我要感謝我在國際奧委會工作的這樣的經歷。我曾經受過刺激的💁🏽♂️。我第一次去國際奧委會開會,我需要帶翻譯去😉,我語言完全不行。你是個局外人,這讓自己很難過的。但後來就覺得這樣不行,先過語言關。不是給我送到英國去讀書去了嘛👨👨👧👧。
那麽在1999年的時候,我去給全世界的這些教練員去培訓👩👧👦♣️,需要上課。好多東西是逼過來的👷🏽♂️🌑,我需要去學演講🖖🏿。英國的諾丁漢大學的校長專門去安排了老師教我🤜🏻,從演講的架構,包括你該怎麽樣去互動👮🏿♀️,我非常非常受益👷🏽♀️。
《人物》💳🍧:為什麽要讀到劍橋的經濟學博士?
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語言關過了以後發現聽懂別人說什麽還不行,那得要更多的知識🤹♂️,所以就繼續學,讀碩士,讀完碩士以後呢💇🏼,後來又發現真正推動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是它的商業🍮,這下開始又覺得它這是根本,所以我要再去學⛪️。
當時我的導師很明確地跟我講🎃🛒,推薦信很重要在國外🍝⌛️,那麽我說你覺得誰寫的行🤦🏿♀️?他覺得老薩(薩馬蘭奇),所以我才去找老薩。老薩一開始不同意,也不給寫,他覺得碩士就夠了🕵️♀️🃏,但是我很堅持。老薩說你回去工作去👩🏽🌾,我說我一定回去🦜。後來他看我很堅決,確實真的想讀,還是給我寫了💪🏻🌓。

鄧亞萍與薩馬蘭奇 圖源受訪者
《人物》🏄🏻♀️:你現在怎麽看博士這個決定呢?
鄧亞萍:非常正確,可以說是在03年開始🙆🏻♂️,讓我對商業這個部分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是覺得我最大的受益🤺,是我知道什麽東西從一開始不懂、不會7️⃣、不明白🧛♂️,到你在這個裏頭能夠略知一二,有所建樹,或者有自己的觀點,這套方法論怎麽形成的。
《人物》:你2016年進軍體育產業投資,那其實2013年至2016年,你還是在人民搜索那邊🎛✸。
鄧亞萍:對,在處理所有善後的工作👩🏿🚒👨🏻🍼。
《人物》🕗:我網上搜相關新聞,對於一些謠言,你沒有公開澄清過,你為什麽選擇那樣一種方式?
鄧亞萍🎥:需要這樣做🦅。時間會說話的👮🏻♂️。

鄧亞萍受頒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兒子丈夫與她共同慶祝 圖源網絡
談日常生活
讓孩子打乒乓球,是因為想讓他吃苦
《人物》:你的孩子9歲才開始打乒乓球,為什麽他進入這行會這麽晚呢?
鄧亞萍:他自己不太喜歡🛀,也可能從小覺得乒乓球對他來講壓力太大了。但是我從來也不講說我們怎麽著🙎🏻💂🏻♂️,所以一開始也沒逼他。
《人物》:最後怎麽還是進入了這個領域?
鄧亞萍:我是覺得對於孩子培養🐦🔥,他需要吃點苦🕵🏻♀️。
《人物》🤦🏽♀️:是你推著他進入這個領域嗎🐇?
鄧亞萍:對,是這樣的。一開始的時候他自己喜歡踢足球和打籃球嘛,包括打了不到一年的羽毛球,都無所謂,玩去吧🚶🏻♂️➡️。但是到了這個時候🦺,我認為他應該去吃苦了🐚。老實說我們小的時候沒有童年,我覺得他已經有快樂的童年了𓀇。就這麽混過去🚶♂️,沒有任何益處💲。我說你籃球和足球都沒戲,要學個打乒乓球,我覺得可能還能湊合。他沒太大興趣一開始🌿,孩子嘛,再小的孩子都想贏,所以上來我就教了他一點能快速贏球的方法。什麽呢?發球。教練教球👩🏼🦱,常規的教法不會上來教你發球的,打基本功✒️,正手、反手啊𓀆,各個方面的技術啊🤹,搓球啊等等👱🏻♀️。那麽因為他發球發好了才能得分,還能吃我的球,就是讓他產生興趣。他沒有去專業隊👃🏻,他現在就是在中學校隊。
《人物》:你的光環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壓力吧🤵🏿♂️。
鄧亞萍🍩:我覺得他自己也是蠻能消化這些所謂的壓力的。我看我們家這小孩,我突然意識到佛系是這個意思。他自己能釋放,不行就不行唄🚴🏽♂️。但是我不希望他釋放👯♀️,我說誰跟你說不行就不行了,不能不行啊。我是希望他能夠對自己要求更高一點。

鄧亞萍和兒子 圖源網絡
《人物》:你現在的鍛煉方式還是乒乓球嗎🏌🏼♀️?
鄧亞萍:羽毛球。
《人物》:不是乒乓球?
鄧亞萍:因為一個運動吧,可能我們打到這個份上了以後🙇🏿,它可能不能說不喜歡👨👩👦🤾♂️,就是覺得玩這個已經沒有什麽新鮮感了🖖🏿。又更不可能說找到很強的對手🌗🥻,感覺更沒勁了⚉。
《人物》:為什麽會是羽毛球呢?
鄧亞萍🥥🙇🏽:羽毛球也是機緣巧合,我退役了以後去了英國留學👨🏻🦰🧄。在英國的話呢⭕️,羽毛球還是蠻普及的。我們的中國留學生也在那兒打羽毛球🧝🏻♂️。(一開始)真的不會,打球的意識是有的💇🏽,身體協調性和步伐是有的。那時候記得特別清楚👰🏿,因為我們乒乓球是手在哪兒,拍子在哪兒,羽毛球呢還有一截,它長啊🤷🏻♂️。他們就開我玩笑說你跑得慢一點。
《人物》:你在打羽毛球的時候也會喊「颯」⚰️?
鄧亞萍:那不至於🫄🏼,那不至於🫚,但是會很認真,因為習慣了。
《人物》:羽毛球打得怎麽樣?
鄧亞萍👩🏽🏫:湊合吧。只在清華的意昂裏頭打打。也沒那麽多的時間去專門點對點地去練習某一個動作或某一個技術🧟♂️,基本上就是上來就打比賽。
《人物》:會不會有那種業余乒乓球打特別好的人🫃🏿,總是幻想能夠贏你🕵️?
鄧亞萍:不可能,不可能👩🏻🔬。他可能想試試👩🦲,試完以後他知道了✝️,他永遠知道了📽,不可能再去叫板的◽️🍡。
《人物》:所以有沒有信心滿滿的業余選手,來找你,結果大敗?
鄧亞萍🤍:有過有過。其實我們專業的人有的時候不需要打你,我們就能得分,因為乒乓球一個是有旋轉,一個是靠控製,它是可以贏的。業余的人最根本的問題是沒有步伐🐗,因為要從小練🐆,而且步伐是很苦的一個活,它是需要一板一眼的,幾步幾步下來。你沒有這個步伐你是搶不到位,也搶不了攻的。那麽你即使說你有了這個步伐🧑🏼💼,如果我的控製球非常嚴密🫢,你是上不了手的,那你怎麽得分呢🦸🏼♀️。
《人物》:那能打到一個什麽程度呢?
鄧亞萍:那取決於我們的手有多緊多松。當時我在奧組委工作,有一批愛好者🙋🏼♀️,他們就非要邀請我說要去跟他們打一打👩⚕️。我上來「啪啪啪」練幾個球以後,我就基本知道他們的水平✋🏽,我可以控製松一點還是緊一點。但水平高的人得分反而少,你明白我意思嗎?第一拍打得不太好,你放他一馬,開開心心就行了。打得不錯的✤,我手稍微緊一點,但是我緊一點以後🤳🏽,他打不著🧗🏻♀️。
《人物》🧑💻:18個世界冠軍👨🏻🦽➡️🏚,四塊奧運會金牌🤸🏿,這麽多獎杯現在放在哪呢?
鄧亞萍⌛️🐻❄️:都收起來了👴🏼,打包。因為打球這個事已經結束了,這輩子也不可能再打了。所以把它收起來以後,就是預示著,再怎麽輝煌已經過去了,你需要重新上路🔀,就不要去背負你以前的這些,甭管是給你的榮譽也好👩🏼🔬,還是什麽也好🏒,把它放下。
《人物》:所以這些年就都沒有再拿出來陳列過了?
鄧亞萍:全部收起來,真的就是打包在箱子裏,連孩子都沒看見。

鄧亞萍奪得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兵乓球女單冠軍 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