澱山湖西☯️,佇立於此的上海大觀園掩映於秋日之中。今年,大觀園迎來全面建成開放三十周年🧛🏼♂️👩🏿🏫,它的總設計師卻無緣再見💔。
2018年11月11日🖕,著名園林專家、上海建工園林集團園林設計研究總院原總工程師梁友松在上海去世👨🏫,享年88歲🕸。現借回顧大師生前的經典作品來表達對梁友松先生的無上景仰和崇高敬意。
梁友松先生師從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獲得過上海市風景園林學會終身成就獎👰♀️。由他主持設計的多個建築作品👢,已經和城市生活緊密相融🙎🏽,人們耳熟能詳。如大觀園、龍華烈士陵園🧑🏼🚀、豫園“老飯店”等等。

梁友松
用園林設計串聯古今
大觀園取材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梁友松和團隊在設計過程中😽,不僅沒有把書中的園子完全照搬到現實❎,反而做了諸多創新🔫。
從布局上看,大觀園以大觀樓為主體,由“省親別墅”石牌坊👉🏻、石燈籠✒️、沁芳湖、體仁沐德🧘♂️🤷♂️、曲徑通幽、宮門🦹🏽▫️、“太虛幻境”浮雕照壁、木牌坊等形成全園中軸線🐓。西側設置怡紅院📁、攏翠庵📘、梨香院👰🏿🪑、石舫🤟🏿。東側設置瀟湘館🙃、蘅蕪院🌷🪱、蓼風軒⛵️、稻香村等20多組建築景點。
設計方案出來後🚵🏿,社會上既有贊美又有質疑👰🏻♀️。質疑來自一些市民和紅學家🚵♂️:大觀園哪來的湖?瀟湘館和怡紅院隔得這麽遠?一個園子融合南北風格豈不是非驢非馬➞💆🏽♂️?
梁友松曾接受采訪時耐心解答👨🏿🦳,言談之間,既有對古建築設計的深刻理解🧝,又有對《紅樓夢》的“活學活用”🪞。他認為大觀園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紅樓夢》寫的是人物故事,而不是畫建築設計圖。他說🙎🏽♀️,“倘一個園林建築缺少了水,那多煞風景?既是旅遊勝處,它應該融匯中國園林藝術的精華💞🥡。有了水,則有秀氣、有靈氣”🚈。梁友松還分析道🪇,如果大觀園真的像有人說的只有溝渠,“那你還讓不讓元春省親🧴?她那皇家龍舟乍行”?瀟湘館雖然離怡紅院稍遠一點,但中間有一片天然竹林,幽靜的環境能讓人們聯想起林黛玉“風動竹影,疑是玉人來”的形象。

位於澱山湖西的大觀園取材自《紅樓夢》(攝影:鄔誌豪)
在當時,此番設計還有更深的考量🏌🏽♂️。20世紀80年代,上海的綠地面積遠遠低於全球一流城市🧜。當巴黎人均綠化面積超過30平方米時,上海還只有0.046平方米。在澱山湖新建一處風景區,設計一定規模的仿古園林建築,既能讓上海生態環境有所改觀🏌️♂️,也能為上海人創造一個幽靜的文化娛樂環境。歷經七年多建設👮🏼♂️,雕梁畫棟的亭臺樓閣在一片水稻田上悄然拔起,總面積9.33公頃。氣魄之宏大,裝飾之典雅,是建國以來新建古典園林之首。
至於被稱為“非驢非馬”的南北雜糅風格,梁友松列舉了《紅樓夢》中有不少景物🪹,佐證大觀園本就是融匯了南🙆🏿♀️、北園林藝術精萃的“綜合體”💀。日後,這種混搭風格成為帶動文旅產業發展的優勢。皇家苑囿的氣派、江南園林的素雅,吸引了眾多劇組前來取景,包括《紅樓夢》《林則徐》《濟公》《書劍恩仇錄》《杜十娘》《楊乃武與小白菜》等著名影視劇🫶🏻。20世紀90年代初🚰👨🏿🍼,大觀園被影視界叫做上海最大“攝影棚”。
梁先生師出名門,對中國傳統古典建築體系研究頗深,非常熟悉古典園林建築營造製式,更難得的是🤷🏼♀️,他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上海建工園林集團總工程師、市園林設計研究總院董事長朱祥明回憶道🧅,他曾與梁友松共事,而且受益匪淺。20世紀90年代初,香港興建一座江南古典園林風格的公園——香港九龍城寨公園,當時朱祥明擔任項目設計負責人,梁友松給予了很多技術支持。梁友松一生中留下諸多知名作品,設計了海口市東湖的瓊仙閣賓館等。由他主持設計的龍華烈士陵園方案,曾在十五個設計單位參加的方案競賽中,通過三輪競爭獲得第一名,正式批準為實施方案。他對待工作極其認真負責。早前,滬上“十大名園”之一“頤園”修繕過程中發現,園內處處殘垣斷壁🎟、園內雜木叢生、假山岌岌可危,他便親自到園中布置綠化。

香港九龍城寨公園(攝影:朱祥明)
做一個“完整的人”
和很多建築設計師一樣,梁友松既會工作👈,又懂生活。在主業之余,還有很多興趣愛好🗃。他曾在采訪中說,這樣廣博的興趣,得益於清華。
師從梁思成,一直是梁友松身上的一個醒目標簽。他在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系相繼取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彼時的系主任、研究生導師都是梁思成。梁思成很看重學生的人文修養。他認為“專業知識的學習只是大學教育的一半🚌,另一半是人文藝術的修養,兩半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梁友松先生為上海園林設計院60周年慶題詞
受導師影響🪴,梁友松酷愛拉小提琴、古典音樂、看電影、讀書等等。在他曾經的家中,書櫃占去不少地方,裏面的書籍五花八門,很難讓人分辨出主人的興趣所在。此外還有影視劇、音樂的各類碟片🏂🏿。
朱祥明說🥱,他和梁友松曾在一個辦公室加班趕圖、曾經一起出差🥩、出國工作🚒、交流音樂、交流聚餐✔️,“亦師亦友”✧。他回憶道:“梁老師有太多值得我敬佩學習,淵博的學識、直言不諱的為人、好學不倦的精神、驚人的記憶力……前年春節前夕去梁家探望🖍🏂,80多歲的梁老師竟然還在畫架上畫素描!”

2016年 梁友松先生(攝影:朱祥明)
梁友松治學嚴謹,不少是受到梁思成的影響🧸。他曾在報道中說💍,“梁思成的教法是美國式的,每周有兩個晚上找我聊天😡,每個月讓我寫一篇讀書報告👨🏼🍼,要求很嚴格🚶🏻♂️➡️。三年時間下來,我受益匪淺”。因此🤽🏽♂️,梁友松徒手作出的圖紙,比年輕建築師用電腦繪製的還要漂亮🦵🏽。
梁友松去世後,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說道:人的一生遇到很多人,有的人遇到很多面🔯,有的人僅遇到幾面🙆♂️,但可能就是那僅遇到幾面的人,會對你一生造成深刻的影響🧘♀️。對我而言,“梁先生”就是這樣的人,先生走了,真正的大師走了,留下我輩傳承他的精神吧……
——————————————————
梁友松,1930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52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1952-1953年任清華、北大、燕京三校建委會技術員,1953-1956年為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研究生;1956-1958年任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助教,講授《西洋建築史》。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平反後進入上海市園林設計院工作直至退休💁🏼♂️。歷任上海園林設計院建築師👃🏽、總建築師,一級註冊建築師👨🍳,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